瑞士行 – 东部山水

严教授书屋 (2)

点击上面“严教授书屋”可以欣赏更多精美文章~~~~~~<br><br>摄影:严教授<br>文: 严教授<div><br></div> <p class="ql-block">离开了风景如画般的意大利北部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和巴韦诺小镇(Baveno),大巴继续在意大利境内沿着阿尔卑斯(Alps)山区的马洛亚山口(Maloja Pass)和朱利亚山口(Julie Pass)横穿意大利北部。马洛亚山口海拔1815米,连接瑞士的恩加丁谷(Engadin Valley)与意大利的瓦尔基亚文纳(Valchiavenna)山谷。马洛亚山口以急剧的弯道和陡峭的山势地形闻名,峭壁边古老小镇狭窄的街道仅容一车穿过。紧接着的朱利亚山口是瑞士东南部阿尔卑斯山中的另一个山口,海拔2284米,但地形较为平缓,连接瑞士的萨梅丹(Samedan)和比韦奥(Bivio),是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古老路线之一。</p><p class="ql-block">马洛亚山口一带优美的自然环境曾经吸引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来这里居住。他从 1881 年到 1888 年多次来到这里的西尔斯·玛丽亚(Sils Maria) 村庄度过夏天,在宁静安谧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和写作,激发了他关于永恒轮回、超人等哲学思想的深入探讨,被他视为灵感的重要源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的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文:Also Sprach Zarathustra;英文:Thus Spoke Zarathustra)。这部经典著作采用寓言形式,通过波斯古代预言家查拉图斯特拉的声音,阐述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书中警句连连,譬如:“你是前行者,你如同树一般,越是渴望向上,向光明与高处生长,你的根就越是贪婪地向下,向黑暗,向深处 - 向恶生长。”这段比喻指出,人类在追求崇高目标的同时,必须面对并接受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挑战。大概只有这里嶙峋的山谷和挺拔的树木才能启发哲学家构思出如此精妙深刻的类比来。尼采的故居如今已成为了尼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意大利著名画家乔瓦尼·塞加尔(Giovanni Segantini)也钟情于这里的高山大川。19世纪90年代,他定居在马洛亚( Maloja)村庄,陶冶在山谷和湖泊的景观里,潜心作画。这里丰富的自然景色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使他得以专注于描绘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场景,创作出了许多杰作。塞加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和分割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马洛亚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与塞加尔相关的纪念场所,包括他的工作室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当大巴驶入意大利第三大湖泊-科莫湖(Como)边时,熟悉的场景映入了眼帘。2013年,我们夫妇俩参加米兰(Milan)的学术会议,曾经乘坐游轮游览了科莫湖。这次旅途中,大巴在意大利境内没有让团员下车,大概是由于其它国家的规定所致。我们再次进入瑞士,来到瑞士东部,落脚在以奢华的滑雪场和温泉闻名的著名高山度假胜地-圣莫里茨(St Moritz)。进入市区前,郊区的湖泊一个连着一个,那美景如同一帧帧赏心悦目的连环画翻动着。</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圣莫里茨附近的蓬特雷西纳(Pontresina),参加罗泽格山谷(Val Roseg)的马车游山活动(Horse-Drawn Carriage Ride),得以近距离欣赏阿尔卑斯山的腹地风光。马铃声伴随着马蹄声在山间道上回响,茂密的高山森林覆盖着冰川脚下的山坡,山谷里草甸芳碧,涧溪潺潺,野花浪漫。抬头远望,阳光下远处的雪峰散发出阿尔卑斯山特有的迷人气息。</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大巴前往位于奥地利边界的列支敦士登公国(Liechtenstein)。一路又是山川秀美,峰回路转,湖水含翠,农舍时不时地在山峦的树丛中闪现。我们在地处平坦的列支敦士登首府瓦杜兹(Vaduz)稍事休息,用过午餐,在不大的小镇上转悠了一圈,感觉平淡无奇。可是千万不可小瞧了这里,它可是赫赫有名的金融帝国。这趟十来天的瑞士旅行可真是有点意思,除了瑞士,还顺道踏足了另外三个国家,分别是法国的伊瓦尔花镇(Yvoire)、意大利的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和列支敦士登公国。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点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列国,有疆无界。</p><p class="ql-block">离开了列支敦士登公国,继续前往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城市,卢塞恩(Lucerne)。让我们一起来品旅游,学文化。</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圣莫里茨(St Moritz)</b></font></div><br>圣莫里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那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里的矿物温泉。到了罗马时代,圣莫里茨以其疗愈性的温泉水质吸引了大量游客。至今,这里的矿物温泉依然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之一。圣莫里茨的现代旅游业始于19世纪中期。1864年,当地旅馆老板约翰内斯·巴德鲁特(Johannes Badrutt)发起了一项挑战,邀请英国游客在冬天前来度假,体验阿尔卑斯冬季的美丽风景和温泉。这一举措成功地将圣莫里茨打造成了世界上首个冬季旅游胜地,成为滑雪和冬季运动的先锋城市。圣莫里茨因其在冬季运动方面的贡献而享有盛名,尤其是滑雪和滑冰。这里曾两次主办过冬季奥运会,分别在1928年和1948年。此外,圣莫里茨也是世界首个设立滑雪学校和举办冬季运动赛事的地方。至今,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性的冰上马球、冰上板球等赛事。虽然我们此行在夏季来,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圣莫里茨的惊艳魅力。<br> 圣莫里茨市区旅馆。 圣莫里茨郊区景色。 圣莫里茨附近的蓬特雷西纳(Pontresina)小镇。 坐着马车游览罗泽格山谷(Val Roseg)。 蓬特雷西纳火车站,这里盛产木材,源源不断运往外地。 <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瑞士东部风光</font></b></div> <br>瑞士的东部和其它地区一样,地势虽不广阔,但绝对高耸;道路虽然曲折,景色绝对震撼。从圣莫里茨前往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山地公路,展现了我们在瑞士看到的最后一段阿尔卑斯山脉景观。<br></div> 尽管地势险要,瑞士的公路网却非常发达和完善。 瑞士看到的牛都是黄牛。 直线距离不长的一段路,却要走许多弯路。 <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列支敦士登公国(Liechtenstein)</font></b></div><br>列支敦士登公国(Liechtenstein)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小国,夹在瑞士和奥地利之间,国土面积仅160多平方公里,人口40,023。1719年,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将瓦都兹和沙恩两块领地授予富有的奥地利贵族列支敦士登家族(House of Liechtenstein),并将两地合并为一个公国,以家族命名,列支敦士登公国正式成立。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支敦士登逐渐脱离与奥地利的紧密联系,转而与邻国瑞士建立紧密关系。1921年,列支敦士登通过了现代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由亲王统治。虽然亲王拥有较大的政治权力,包括否决立法提案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但他与议会合作治理国家,平衡王室和民主体制。二战结束后,列支敦士登与瑞士保持密切合作,采用瑞士法郎作为官方货币,并在国际事务中奉行中立和平的政策。该国以低税率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注册,使其成为欧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制造业在精密仪器、工程机械和制药领域也相当发达。列支敦士登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名列前茅。列支敦士登是全球少数几个没有国债的国家之一,并与瑞士共享关税同盟,防务也由瑞士负责。<br></div> 列支敦士登的原野。 列支敦士登首府瓦杜兹(Vaduz)街道。 市政厅前的雕像“Reclining Horses”,为瑞士著名雕塑家奈尔·克努(Nag Arnoldi)所作。 旅游车。 中世纪瓦杜兹城堡(Vaduz Castle),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最初是一座防御建筑。1712年列支敦士登王室买下这座城堡,并将其作为亲王的官邸。<br><font color="#b06fbb">** 每年8月15日是列支敦士登国庆日,瓦杜兹城堡会开放部分区域供民众和游客参观,亲王家族还会在城堡内举办庆祝活动,亲王也会发表讲话。这是列支敦士登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列支敦士登亲王家族以其巨大的财富闻名,财富主要来自广泛的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亲王家族控制的列支敦士登全球信托集团(LGT 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财富管理公司之一。此外,亲王家族还拥有大量艺术品和地产,其中包括一些历史悠久的欧洲城堡。</font><br> 2024.09.16-19, STP16 <font color="#39b54a">作者简介<br>旅行家,作家,兼摄影师,现为美国医学院教授。出版有长篇小说《海鸥教授》,《杜鹃花开》,《玫瑰血》,《生命是用来虚度的》,中篇小说《留学生》,《寒星》,短篇小说《悔恋》,《小倩绝恋》,《年夜》,《真实的谎言》等,并著有大量散文,游记,摄影专集。</font><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