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中国扬州印象

漂泊狼

<p class="ql-block">高温酷暑,本该在家避暑的,因山西“考古”刚回来,被历史故事、文物古迹所吸引,好友相约,兴趣所在,于是便有了骑鹤下扬州,以诗歌和美食打开扬州之旅。🤭</p> <p class="ql-block">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当时‌吴王夫差在此开凿‌邗沟并筑邗城,开启了扬州2500多年的建城史。扬州在历史上曾是“‌九州”之一,范围包括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并设立总管府,这一事件基本统一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扬州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繁荣时期,包括西汉中叶、隋唐时期和清代。西汉时期,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并在广陵进行经济发展,促进了扬州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扬州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到了清代,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p><p class="ql-block">扬州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而在历史上繁荣,还因为它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2014年,扬州牵头与中国35座城市共同参与的大运河申遗项目成功,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扬州的园林文化也十分丰富,‌瘦西湖等著名景点成为了古城扬州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此外,扬州还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艺享誉海内外。扬州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包括‌扬州剪纸、扬州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的新兴城市,继续在其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重要位置上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b>D1、南京→扬州</b></p><p class="ql-block"><b>打卡:仪征天宁寺宝塔、瓜州古渡、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纪念馆、隋炀帝陵及博物馆、观音寺最美黄墙、天宁寺最美红墙。</b></p> <p class="ql-block"><b>天宁寺塔</b></p><p class="ql-block">仪征天宁寺塔‌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位于‌江苏省仪征市,坐落在城河南岸,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并称为真州“双璧”。该塔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公元709年),历经多次重建和毁坏,最终于明洪武四年重建,成为一座集宗教、文风、导航多功能于一体的古建筑。天宁寺塔为七层八面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仪征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不仅在建筑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其内部结构也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塔室内有几层抹角底部采用先进的扁铁过梁技术,这在江苏境内的古塔中属首次发现。此外,塔的造型秀丽,气势壮观,对于研究宗教建筑学、宗教艺术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该塔也曾遭遇不幸,清光绪三年(1877年)因寺内炊火之灾,塔刹、腰檐、平座等被毁,仅存塔身。尽管如此,天宁寺塔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仪征市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天宁寺塔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2002年10月,天宁寺塔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进行了维修,使其得以更好地展示给世人。如今,天宁寺塔不仅是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也是研究古代建筑、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仪征市工农南路与前进东路口,交通便利,游客可以方便地前往参观。无论是对于历史感兴趣的研究者,还是对古代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普通游客,天宁寺塔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b>瓜洲古渡‌</b></p><p class="ql-block">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地处大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渡口。其地理位置优越,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瓜洲古渡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南北交通的要冲,还因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瓜洲古渡公园占地约6.97公顷。公园三面环水,古树名木,葱郁多姿;楼台亭榭,参差有致,堪称“江滨宝石,古渡明珠”。公园内有银铃塔、锦春园、“瓜洲古渡”碑、含江口牌楼、沉箱亭、观潮亭、江风山月亭、雪江钓艇、迎波亭、漕舰乘风、彤云阁、滩涂石矶等诸多景点,并设有古渡宾馆、南苑餐厅、镜水堂、江影堂等旅游服务设施。现已成为一处以诗词和古渡为特色的运河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遗产点,瓜洲运河</p><p class="ql-block">北起高旻寺,南至瓜洲长江口,长约12千米。它始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开凿的伊娄河,处于淮扬运河扬州段的南端,已有1270多年的历史。瓜洲运河的开凿,缩短了漕船的线路,是大运河南下入江的交通要冲。</p> <p class="ql-block">银岭塔。七层塔式砖混结构建筑,六角攒尖顶。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集贮水,照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塔。</p> <p class="ql-block">‌瓜洲古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因长江泥沙堆积形成沙洲,逐渐发展为渔村、城镇。唐代时,因伊娄河的开通,瓜洲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商旅往来频繁。</p> <p class="ql-block">“瓜洲古渡”碑</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瓜洲古渡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如润扬森林公园、海浪谷水上乐园等,还通过现代旅游开发,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014年,瓜洲古渡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此外,瓜洲古渡公园占地76.19亩,内有古树名木、御码头、诗墙、杜十娘石碑等历史遗存,成为游客了解瓜洲古渡历史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含江口牌楼</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设有诗渡瓜洲文化展示馆、春江花月夜艺术馆等文化设施,展示了瓜洲的历史文化和运河风光。此外,瓜洲古渡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展陈方式,再现了“江楼阅武”“漕舰乘风”等胜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沉箱亭</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瓜洲古渡不仅是古代南北交通的要冲,也是现代旅游的热门景点,通过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展示,向世人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宋代时,瓜洲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而闻名,诗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描绘了瓜洲与京口隔江相望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也途径此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春江花月夜艺术厅,即张若虚纪念馆,位于扬州瓜洲镇,距离渡口很近。张若虚的作品留存在《全唐诗》中的仅有两首,其中之一便是《春江花月夜》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称,同时,《春江花月夜》又以其音乐美和取景美而被人称赞,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那么《春江花月夜》为何会被后世誉为“孤篇盖全唐”,在张若虚馆内可以找寻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展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交叠错落、唯美不可言说的视觉场景,春江,潮水,明月,芳甸,华林,流霜,白沙……每一个事物原本都平淡无奇,但在月华的照射下,月下江、月下花、月下霜、月下舟、月下树、月下人……景、情、理依次展开,层层递进……让游客驻足、沉浸。</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厅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分为:序厅、张若虚与“吴中四士”、歌辞缘起、画意乐韵、艺魂匠心、瓜洲记忆、千年对话七大展区,采取声、光、电及音、诗、书画和非遗技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张若虚其人,解读《春江花月夜》这首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展示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近现代音乐作品和扬州非遗技艺作品,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视频:走进张若虚纪念馆,感受几千年前的“春江花月夜”。</p> <p class="ql-block"><b>隋炀帝陵遗址公园</b></p><p class="ql-block">位于扬州蜀岗西峰,占地约11公顷,东邻唐子城遗址(隋代江都宫所在)。经考古确认,“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其夫人萧后最终的埋葬之地,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公园建设尊重传统帝王墓葬形制,采用现代设计理念手法,体现庄重肃穆的陵园风格和浓厚的扬州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全面客观展示隋炀帝生平和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雕像位于游客中心南门广场。</p><p class="ql-block">杨广身披胄甲,目向远方,展现了一代帝王西巡东征守土固疆、文韬武略治国安邦的宏伟气概。</p><p class="ql-block">雕像为铜质,本体部分高3.8米,下方则是简洁的基座,基座上部和侧面是隋朝时期的龙纹,正面是“隋帝杨广”字样。根据杨广信佛的记载,基座下部特意选用了隋朝莲花纹。</p> <p class="ql-block">镜鉴池,位于帝陵遗址前广场。</p><p class="ql-block">镜鉴池为一潭长方形景观水池,南北长49米、东西宽14米,寓意是杨广寿年49岁、在位14载。水池两侧装饰有南北向的绿坡,整体呈现出山间流水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公园主体建筑——隋炀帝陵保护设施设计借鉴了隋唐时期帝王陵墓“覆斗”形制,被专家誉为“落地的皇冠”。</p><p class="ql-block">该遗址公园主体建筑分为帝陵遗址和博物馆。其中,隋炀帝陵遗址位于公园正中。</p><p class="ql-block">“落地的皇冠”是指位于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核心位置的帝陵遗址。这座建筑占地5765平方米,长宽各近80米,高15.95米,外观总体呈上小下大的“覆斗”形式——这种形制是隋唐时期大型陵墓所常见的封土形状。从四个立面看去,又呈现出古建筑最高等级屋顶的形状——庑殿顶,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覆盖整个帝陵遗址的特制铝板瓦屋面,是帝陵遗址最重要、最具创意和辨识度的造型要素。与传统瓦片顺坡摆放的排列方式不同,帝陵遗址上的所有瓦片都是竖直站立的,这样自空中俯瞰时便会呈现出“水波纹”和“鱼鳞砌”的意象,宛若水波潋滟,鳞次栉比。</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构成建筑表皮的定制铝板瓦,每一片背后的小小一角,都以简体正楷铸刻了“隋世祖”三个字。“世祖”是相对中性的庙号,表明对历史先人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现被认为是“伪陵”。此陵为大学士阮元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墓冢等组成,呈隋唐建筑风格。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已经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曹庄隋炀帝墓考古发现后,此陵被证实为“伪陵”。</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p><p class="ql-block">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p><p class="ql-block">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十二年(1807)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p><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 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但2013年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考古发现后,还原了历史真相,此陵被证实为“伪陵”。</p> <p class="ql-block">整个帝陵占地约3万平方米,有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进入帝陵遗址,首先看见的是穹顶上的星宿图,因为中国在北半球,因此古人在天文上对北斗七星研究深入。北斗围着北极星旋转,在古代通过斗柄所指,可以辨明四季,因此北极星的地位非常高。正中间的紫微星为帝王星。吊顶设计将紫微星置于中心,正对下方的隋炀帝墓室。</p><p class="ql-block">屋面四周还开有不同尺寸的13个小方窗。这些小窗的位置和角度通过精密的计算确定,以保证在特定日期的特定时间——每年冬至日、夏至日,以及隋炀帝忌日,阳光会透过窗户,刚好照射在隋炀帝及萧后的墓室上。</p><p class="ql-block">神圣星空之下的地面,50米左右见方的夯土以原状呈现在世人面前。隋炀帝墓室位于土墩正中心,萧后墓室居于其东南一侧。站在栈道上,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两座墓葬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帝陵遗址内的设计理念为“天圆地方”。天圆地方是古代一种天体观。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认为天似华盖,形圆;地如棋盘,形方;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墓与萧后墓位于同一个土墩下,隋炀帝墓位于土墩中心,萧后墓则偏于东南。</p><p class="ql-block">隋炀帝墓是在生土之上挖近方形浅穴,浅穴深0.85米,后用青砖修墓,铺设一层纯净细腻的灰白色垫土,形成较为平坦的底面,继而在垫层之上夯筑土墩。夯层较致密,每层厚5-15厘米。同时,在夯墩中心位置砖砌炀帝墓椁,预留墓道,无墓扩,其上封土;而萧后墓"是开挖土墩后下葬"。陵墓底部,呈方形,东西长49米、南北宽48米;据唐代佚书《燕吴行役记》载"炀帝陵高五十余尺",推测为覆斗形墓家。</p><p class="ql-block">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萧后以皇后之礼同隋炀帝合葬。在帝陵东侧开挖墓墩,砌筑椁墓,有墓扩,其墓室为弧方形长5.97、宽5.9米。为炀帝和萧后同荧异穴合葬墓,系终葬之地。</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包括一号墓(M1)和二号墓(M2),建造于东西长49米、南北宽48米的夯土土墩中部,分别安葬隋炀帝和萧后,出土隋炀帝墓志、十三环躁蹬金玉带、凤冠、鎏金铜铺首、玉璋、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套)。此外,在隋炀帝陵西北,后续考古发现了一座墓葬(M3),与M1、M2距离最为靠近,规格也比较高,可能是一座唐初的陪葬墓。</p> <p class="ql-block">1号墓(M1)位于封土墩的中部,挖浅穴,平地起封,夯筑土墩,同时砖砌墓室、预留墓道,其上封土,无墓圹。由墓道、甬道、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5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与北朝时期帝陵相似。</p> <p class="ql-block">2号墓(M2)位于土墩的东南,墓葬通长13.6米。开挖土墩,砌筑墓室,有墓<s>圹</s>。由墓道、甬道、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5部分组成。墓室呈腰鼓形,由前室和后室两部分组成,后室高于前室,为棺床部分,是唐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墓葬形式。</p>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扬州曹庄隋唐墓葬发掘,出土一合“隨故爆帝墓誌”铭文墓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过10个月的科学发掘,墓葬出土了金属器、玉器、瓷器、陶器、木漆器等精美文物400余件(套)。通过出土的墓志、十三环蹼蹬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等高等级文物,结合文献记载与人骨科学鉴定,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及萧后同荧异穴合葬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终葬之地。</p><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墓)的发掘成果,荣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隋炀帝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的埋葬及改、迁葬,次数较多,《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均有记载。其确切葬地一直存有争论,长期困扰学术界。曹庄隋唐墓葬的考古新发现,揭开了隋炀帝及萧后终葬的历史之谜。</p> <p class="ql-block"><b>隋炀帝陵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着重介绍了隋炀帝与隋朝、隋炀帝与大运河、隋炀帝与扬州,展出隋炀帝陵墓出土文物400余件(套),许多珍贵文物为国内首次发现。</p> <p class="ql-block">天下纷争。东汉灭亡后,中国进入地方割据、国家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战乱连年,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天下陷入纷争之中。</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581–618)终结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加入大一统时代。杨坚开国,文治武功,推陈出新,加强中央集权,营建都城大兴,开创开皇之治;雄主杨广,文韬武略,完善制度,广揽贤才,兴建东东都,西巡东征,尤其大运河的开凿,便捷政令通达,贯通南北漕运,推动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隋朝承前启后,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唐承隋制,其所创建的千秋大业泽被后世,流芳千载。</p> <p class="ql-block">乘龙舟,位于博物馆第一展厅。</p><p class="ql-block">展厅内还原了一组隋炀帝水殿龙舟,四周环绕的电子屏,立体式展现了隋炀帝巡幸扬州的景象。游客游览至此,可登上龙舟,随着扬州风景的变化,感受当时隋炀帝三下扬州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面里有一个长廊(楼梯)简单介绍了隋炀帝传奇的一生。</p><p class="ql-block">隋炀帝大事年表——时空隧道,位于通往第二展厅楼道。</p><p class="ql-block">569年,出生……584年,娶萧妃……605年,乘龙舟下江都……618年,崩于江都宫变,隋亡……”隋炀帝大事年表,选取了重要节点,文字精悍,在“大婚”“大业”“下扬州”配以巨幅绘画。这里是一条弧形楼道,沿台阶而下,宛如穿越时空隧道,慢慢走近隋炀帝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雄主功业</p><p class="ql-block">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即位,次年改元"大业"。炀帝在位14年,推行科举,兴建东都,经略西域,重开丝路,开凿运河,三征辽东,成就了诸多至今影响深远的功业。</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墓志</p><p class="ql-block">出土于1号墓主墓室正南侧与甬道交会处,由墓志盖和墓志铭两部分组成。墓志内容大部分漫漶不清,但关键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均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十三环蹀躞金玉带</p><p class="ql-block">出土于1号墓,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也是迄今发现等级最高、皇帝御用的带具,填补了中国古代舆服考古史的一项空白。金玉带由带扣、扣柄、带銙及铊尾组成,其中玉带扣1件,扣柄1件,尖拱有孔銙2件,方形镂空透雕柿饼蒂纹銙2件,方形附环銙13件,圆形偏心孔扣环13件,长方形铊尾1件。玉带扣与扣柄之间用铜轴连接,扣柄、尖拱有孔銙、方形镂空銙、方形附环銙、圆形扣环背面均有金片托,玉环与金片之间用金铆钉衔接。</p> <p class="ql-block">萧后冠饰</p><p class="ql-block">2号墓墓室棺椁外东侧,出土了一件结构相对完整的隋唐皇后冠饰,侵蚀严重。冠饰工艺精细,组合复杂,由帽壁、金花、簪(笄)、钗、翅翼等组成,花树13棵,两侧博鬓,饰件鎏金,镶嵌珠玉。花树摇曳,钿钗生辉,这是等级极高的礼冠,具有极强的礼仪象征,需等级身份最高者才能享用,也是对萧后身份的重要佐证。</p> <p class="ql-block">萧后面凤冠是复制件,原件在后排陈列,已经腐蚀的很严重了。</p> <p class="ql-block">腐蚀很严重的萧后面凤冠原件</p> <p class="ql-block">玉璋</p><p class="ql-block">2号墓出土,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采用和田玉制作,长27—22.7厘米、宽3.9厘米、厚0.8厘米。玉璋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极高。</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铺首</p><p class="ql-block">铺首由兽面、钮及环3个部分组成,为模具铸成,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西安大明宫出土的唐代铺首尺寸相同。整体造型威严,线条层次丰富,具有典型的隋唐时期铺首的艺术特征。据推测,可能是宫殿建筑用物。</p> <p class="ql-block">编钟编磬</p><p class="ql-block">2号墓出土编钟一套16件和编磬一套20件,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隋唐时期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及萧后墓中还出土了大量陪葬冥器。这些冥器种类丰富,功能各有不同,主要有陶俑及日用器物两大类。</p> <p class="ql-block">器物类以灰陶器为主,包括陶器、瓷器、铜器和漆器等。</p> <p class="ql-block">俑,墓主随葬品,文献中专指人物类冥器。东汉经学家郑玄释说:“俑,偶人也,有面目肌发,有似于生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展出了很多鲜活可爱的文武官吏佣,表情生动,陶俑有武士俑、文吏俑、神怪俑和动物俑。</p> <p class="ql-block">视频:隋代历史博物馆,走进帝陵博物馆,入口处可见顶部天花呈运河造型,蜿蜒的“河道”内星光点点,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条奔腾的运河,历史的星空和流动的运河在这里交织辉映,似是在讲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以及扬州与运河相依相长的亲缘。😊</p> <p class="ql-block"><b>观音寺</b></p><p class="ql-block">观音山寺位於扬州市瘦西湖的蜀冈东峰观音山,故名“观音山寺”。观音山寺宋朝名为“摘星寺”。明至元年又开山建寺。</p> <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年间重建,名“功德山”,亦名“功德林”、“观音阁”。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咸丰时毁於火。现在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山门等建筑,乃清朝末年及以後所建。</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音山顶,“江淮南北,一览可尽”,唐城遗址“子城”和瘦西湖尽在眼中。观音山上原有隋炀帝的“迷楼”。这种楼结构复杂。幽深曲折,人们进去後往往走不出来,故名为“迷楼”。相传隋炀帝曾在此建要享乐,後人多以此事讽世,唐朝诗人中,就有不少咏叹迷楼的。李绅在《宿扬州》诗中道∶“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隋提柳》中,也鞭挞了隋炀帝大造龙舟、开挖运河,“南幸都(今扬州)恣佚游”的殃民误国行径。诗中“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就是描写武官郎将保护著南下龙舟缆绳,美丽的宫女在扬州的迷楼等待隋炀帝到来的情景。隋炀帝骄奢淫逸,使得“海内财力此时竭”,终於导致了农民大起义,“义旗已入长安宫”,“晏驾不得归秦中”。後隋炀帝被杀,埋葬在扬州的吴公墓下。“二百年来汴河路後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提亡国树”,白居易借隋炀帝的迷楼、龙舟寓情於景,道出了隋朝覆灭的原因,警告後人以史为鉴,不要再重蹈覆辙。</p> <p class="ql-block">杜牧在《扬州》三首中,也有“炀帝雷塘(隋炀帝死後葬于雷塘)土,迷藏有旧楼”之句。据说隋炀帝在长安也建有供他艳游的迷楼。观音山上的迷楼虽已无寻,但隋炀帝的历史教训却深印在人们脑中。</p> <p class="ql-block"><b>天宁禅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城北丰乐上街3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文汇阁。</p><p class="ql-block">天宁寺,被列为扬州八大古刹之寺的石碑镶在山门正上方。</p> <p class="ql-block">扬州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但它的历史到底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早的说法,是说唐代柳毅舍宅造寺,这个柳毅就是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主人公。柳毅是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也许不必深究。普通的传说,是东晋时谢安捐出别墅建寺,以供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但是,对这一说法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p><p class="ql-block">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宝佑惟扬志》所记载的,天宁寺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以年号为名,最初称为“证圣寺”。《宝佑惟扬志》是宋代编纂的扬州志书,与建寺时间较近,当时寺庙的名声又很大,当不会有太大出入。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证圣寺改名“兴教院”。</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全国重要州府均建“天宁寺”,所谓“建寺”也包括将原有的寺庙更名,于是赐予此寺“天宁禅寺”之名,从此沿袭。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天宁寺,来历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寺院变迁</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天宁寺为侵华日军所占,沦为兵营。由于年久失修,使用不当,至70年代末,已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布局结构</p><p class="ql-block">自1984年夏,共耗资141万元进行大修。大修后的天宁寺占地90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两侧廊房92间。整个建筑布局对称、严谨。山门殿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天王殿亦为单檐歇山顶,四面有廊,面阔5间284米。</p><p class="ql-block">大殿重檐歇山顶,四面有廊,前后有月台,面阔5间328米,进深15檩25米,脊檩高19米。殿后走廊东壁嵌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立《重修天宁寺碑》,西壁嵌有1987年立《重修天宁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b>D2,扬州早茶</b></p><p class="ql-block"><b>打卡:镇国寺唐塔、大运河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高邮镇国寺、镇国寺塔。‌</b></p><p class="ql-block"><b>镇国寺</b>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宗教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每个地方的镇国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实属龙地也,今有“运河佛城”之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874年,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今有“运河佛城”之称,唐懿宗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尘思,顿然消失。遂在此结茅禅修,禅师精通佛理,专心弘扬佛法。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并赐与“举直禅师”称号。</p> <p class="ql-block"><b>镇国寺塔</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该塔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与西安大雁塔建筑风格类似,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大雁塔”。镇国寺塔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的一部分,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又称西塔,更有京杭运河宝塔湾之称,被誉为“南方的大雁塔”,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该寺每年都会举行祈福法会,吸引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虽历经几次修葺,但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风的建筑特色。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诸朝对寺院皆有修葺,规模甚伟,气势恢弘,香火鼎旺。然年深日久,饱经沧桑,庙宇僧寮毁损殆尽,唯存遗址及千年唐塔,仍显古刹风韵。</p><p class="ql-block">1956 年京杭大运河拓宽,镇国寺塔本应在拆毁之列,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有关部门反复认真研究,最后报请中央批准,周恩来总理在审批方案时特批:“让道保塔”,最终决定不惜耗费重金,在运河中留有一块近 40 亩的河心小岛,镇国寺塔耸立其间。</p><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的塔身全部用青砖砌建,高 25 米,呈平面方形。塔顶为四角攒尖式,顶端直立着二米高葫芦式紫铜塔尖,底层有南北拱门,二层到七层均有塔门,两旁建有小佛龛。</p><p class="ql-block">三层到五层的塔门两旁砌有突出的半圆砖柱,层层之间都有叠砌砖出檐,明显地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在全国 600 多座古塔中,堪称翘楚。</p> <p class="ql-block">文人赋诗</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近年来两下高邮,二访古塔,每次都在塔下仔细察看,留连忘返。第一次来高邮时,在渡船上即口占一首七绝《高邮镇国寺塔》:</p><p class="ql-block">归程回首步犹迟,古塔斜阳系去思,</p><p class="ql-block">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p><p class="ql-block">在从周教授的笔下,镇国寺塔又别具情韵了,它牵动着多少墨客骚人的情思,引来了多少动人的丹青歌吟。</p> <p class="ql-block">全国四方形唐代古石塔一共有2座,一座西安的大雁塔,一座就是坐落于京杭大运河高邮湖口这里镇国寺内的镇国寺塔,故有南方的大雁塔之称,是唐韵十足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隶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地方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p><p class="ql-block">截止2021年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p><p class="ql-block">2021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先后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公示名单、江苏省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不是生母,便是乳娘。</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初通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元代裁弯取直,南北直航;明清维系国脉,臻于极盛。它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3200余公里,历经2500余年,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级行政区,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向西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连通了历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对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沿岸人民因之生息、交流、融合。</p><p class="ql-block">展览以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中国大运河的时空变迁、水工智慧、国家管理以及给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大运河”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巨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也将在新时代中国创造的壮阔征程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凿于春秋晚期,隋代时第一次全线贯通,元代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为确保漕运安全,达到稳定政权、维持统一的目的,由国家开凿和管理的人工运河。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它成为一个伟大农业文明的运行核心,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p> <p class="ql-block">2014年,中国做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江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2日,“世界运河城市博物馆馆长论坛”宣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江苏扬州三湾。</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5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在运河三湾风景区举行。</p><p class="ql-block">同年9月27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1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钢结构主体建成。主体建筑上部的景观构筑物吊装即将完工,由1.85万吨钢构件打造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金属身”开始全景呈现。</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博物馆正式命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6日,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将在扬州举行。</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迎来了建成开放一周年纪念日,已有超过100万人走进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79373.59平方米,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该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大运塔距离文峰寺的文峰塔大概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大概4公里,站在三湾风景区最高的观景台远眺,南北两方分别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边是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南边是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所在。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以及“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的通史展,展览分为“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天工慧光、中华勋业”、“融通九州、社稷鸿业”、“泽被天下、万民生业”、“通古达今、千秋伟业”五个部分,以紧握历史脉络的叙事方式,着力开拓世界文化遗产的宏观视野,全力撷取运河沿线省市的亮点特色,通过文物、辅助展品、图表、照片、场景、模型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同时,展览还创新性地引入5G技术,在展厅中设立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5G+VR|720°直播大运”,全景呈现运河之美,实现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解读中国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来自征集和捐赠。截止2021年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陶瓷器、碑刻、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p> <p class="ql-block">《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览以运河为纽带,以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展厅中包括6条世界遗产运河在内的15条代表性运河阐述了世界运河的遗产价值。堰坝、隧道、船闸等水利建筑物是运河和城市沟通的桥梁,展览着重阐释其在路径选取、建设方式、运营管理上凝聚的人类智慧。</p> <p class="ql-block">《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通过“盛世东都、汴水繁华”“财赋京师、富甲齐郡”“漕运枢纽、往来盐商”和“人文江南、鱼米水乡”四个部分来呈现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沿线的城镇景观,反映运河沿线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美好生活。“再现”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两个时间段里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河段的“城市历史景观”,打造了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身临其境、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内容非常丰富,沉浸式体验大运河文化与发展,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参观。</p> <p class="ql-block">专题展览包括:</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是穿越时空凝聚而成的艺术结晶,以浪漫的笔意诉说千年汩汩流淌的大运河故事。</p><p class="ql-block">《紫禁城与大运河》大运河自隋唐“北通涿郡”开始,在各个历史时期,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隋炀帝与大运河》 扬州因运河而兴,隋炀帝的一生与扬州、与运河相牵绊。</p><p class="ql-block">《运河湿地寻趣》主要面向少儿群体,参与性强。</p> <p class="ql-block">临时展览包括:</p><p class="ql-block">《江都王》展览以江都王刘非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的个人经历为主要线索,以江苏盱眙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考古出土的精品文物作为基本展品,从考古发现与研究、传统文献梳理两个维度,展现西汉时期诸侯王与中央政府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互动及交流。</p><p class="ql-block">《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 在展厅中,体验者化身为古代监水使者,带着任务游历大运河,闯过重重关卡,潜移默化中熟悉了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乐韵流淌”,第二部分“形色天成”,第三部分“民俗万象”。</p> <p class="ql-block">匆匆结束了大运河博物馆的参观,返程了,小行程,大开心。</p> <p class="ql-block">每一段旅途都值得珍藏,旅途虽短,回忆悠长。</p><p class="ql-block">记录旅途!✍</p><p class="ql-block">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们的围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