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传儒家微言大义,教商允执厥中,培养未来新儒商。</p> <p class="ql-block">《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篇第十五章教学录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万守杰,今天与大家分享《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篇第十五章。</p><p class="ql-block">原文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子曰:“晋文公谲( 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 。</p><p class="ql-block">孔子说:“晋文公这个人诡谲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诡谲。”</p><p class="ql-block">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那是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第一次在今天山东菏泽市鄄( juàn)城县会盟宋、陈、蔡、株等诸侯,被推为盟主。自此,齐桓公积极推行“尊王攘夷”的主张,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曾派军帮助邢国、卫国驱除北方狄人,坚决维护中原文明之体统,赢得天下诸侯的信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p><p class="ql-block">齐桓公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姜姓,吕氏,名叫小白,齐国第十六位君主,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桓公同父异母的大哥叫诸儿,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齐襄公,之所以谓之臭名昭著,是因为齐襄公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乱伦,世人皆知,他竟设计杀害了妹夫鲁桓公。齐襄公后来被同宗兄弟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不久又被手下杀死,齐国一时间国中无君。正在莒( jǔ)国避难的齐桓公,闻听此讯,在鲍叔牙的辅助下马不停蹄赶回国内。正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齐僖公的第二个儿子,齐桓公的兄长)在管仲的辅佐下,闻听齐国无君,也迅速赶往国内。管仲在途中截杀齐桓公,齐桓公佯装中箭诈死,管仲放松了警惕,于是放慢前进的速度,所以齐桓公小白抢先一步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宣布继位,这是公元前685年的事情。公子纠不得已又回到鲁国避难。后来,鲍叔牙帅齐国军队兵临鲁国城下,逼迫鲁庄公交出公子纠和管仲。公子纠被逼自缢,管仲被带回齐国听候发落。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许大家都熟悉了,本来齐桓公要杀死管仲以报一箭之仇,但鲍叔牙用身家性命担保,对齐桓公说:管仲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上,如果齐国想称霸天下,非管仲为相不可。于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齐相,仅短短数年,齐国成为中原霸主。</p><p class="ql-block">今天借此机会再给大家讲一讲齐桓公伐楚的故事。这段历史被记录在《左传.僖公四年》,那是公元前656年的事情。当年,齐桓公与妃子蔡姬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摇动小船,谁料想齐桓公不识水性,吓得脸色大变。事后齐桓公一怒之下把蔡姬赶回蔡国,但是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于是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讨伐蔡国,蔡国哪里是对手,自然是溃败,接着齐桓公乘胜去攻打楚国。此时楚国国君是楚成王,楚文王与桃花夫人的二儿子,叫熊恽( yùn),他知道楚国不敌诸侯联军,于是派出一个叫屈完的大夫前去与齐桓公交涉。屈完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不知大王为了何故进入我们楚国的地方?”管仲说:“先王(周武王)赋予我们先君(姜太公)权利,对那些逆臣贼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代表王室进行征讨。你们楚国本来进贡的包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缴纳,影响了周王室的祭祀。再就是,当年周昭王南征没有返回,死在半路上,这次代表王室特来调查此事。”什么叫“包茅”?“包茅”是楚国的特产,是一种青色的茅草,包扎成束用来祭祀时过滤祭酒,祭祀时把酒倒在青茅草上以便过滤酒渣,酒渗透进茅草,好像是神享用了。</p><p class="ql-block">周昭王南征未归是怎么回事?西周初年,大约是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为了遏制楚国东进的势头,也是为了控制江汉平原的自然资源,帅军南征,前后三次。第三次南征,周昭王全军覆没,本人在渡汉水时不幸溺水而亡,成为千年之谜。屈完听罢管仲的陈词,回答道:“没有进贡包茅,这是楚国的过错,我们立即改正就是,今后按时向王室缴纳。至于昭王之死,我们楚国万万不敢承担责任,大人可以去问问汉水龙王就明白了。”最后,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在召陵这个地方(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签订盟约,楚国承认齐国的盟主地位,并承诺按时向周王室进贡,于是齐桓公帅军胜利归返。</p> <p class="ql-block">考察江夏新濠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下面再说说晋文公,他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春秋霸主。晋文公,姬姓,晋氏,名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与宠爱的妃子骊( lí)姬生有一子叫奚( xī)齐,为了能让奚齐继承君位,设计杀害了太子申生,然后又对重耳和另外一个公子夷吾动手,兄弟二人仓皇逃跑到国外避难。重耳在外面流亡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其中有楚国和齐国。重耳在齐国时,齐桓公在宗室女子中选了一位德才兼备者嫁给重耳,这一年是公元前643年,齐桓公也是这一年死的。重耳有了齐国美人朝夕作伴,没有了斗志,在齐国一住就是5年,他身边的幕僚趁他喝醉硬是把他装进马车,等到第二天他酒醒了,发现已经离开齐国。陪伴重耳的齐国女子为了不让他再牵挂她,竟然拔剑自刎。重耳离开齐国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君正是楚成王,楚成王以国宾之礼对待他。有一次,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如果有朝一日你坐上晋国君位,该如何报答我?”重耳说道:“如果将来晋楚两国交战,我一定退避三舍,以报大王之恩。”重耳在楚国大约住了1年时间,然后去了秦国,当时秦国国君是秦穆公,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了重耳,重耳在秦国一住又是5年。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说起来秦穆公是重耳的姐夫,现在又是老丈人。成语“秦晋之好”说的就是秦国和晋国互相政治联姻。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如愿以偿,继承晋国君位,谁料想,在晋献公的灵堂上被晋国大夫里克杀死。骊姬又立妹妹的儿子卓生为君,里克又将卓生杀死,将骊姬也处死了,于是乎晋国大乱。</p><p class="ql-block">此时秦穆公做了一个决定,派军队护送国外的夷吾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而没有选择重耳。秦穆公认为重耳日后一定是秦国的劲敌,所以不支持他。晋惠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晋怀公继位,晋惠公与晋怀公父子两人在晋国的声望很不好,背信弃义,残杀大臣,所以一排老臣拥立重耳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元前636年,重耳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继位,在这件事情上,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也就是重耳的姐姐,起了重要作用,此时的重耳已经62岁了。晋国在重耳的治理下,任用贤士,国力恢复迅速。4年后,即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打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史称“城濮( pú)之战”,战场就在今天山东菏泽郓城西南面,晋国大胜楚国,从此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春秋霸主。正是在这场战役中,晋文公为了兑现当时的诺言,命令晋军自动退后九十里,楚军以为晋军怯战,于是在后面猛追,最后陷入晋军的埋伏,惨败。</p><p class="ql-block">好了,我们把齐桓公与晋文公的故事大体讲了一下,大家应该对两个人有所了解,回过头来再来看孔子所说的话“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窃以为,孔子在晋文公与齐桓公之间做了一个比较,毋庸置疑,孔子更倾向认可齐桓公一些。孔子认为,晋文公诡诈,并非正人君子;而齐桓公正直不诡诈。为什么说晋文公诡诈呢?齐桓公作为一代霸主下场很惨,晚年昏庸,任用奸臣,在生命的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67天后才被人发现,尸体已经腐烂生蛆( qū)。齐桓公的夫人无子,如夫人有五个儿子,史称“五子抢位”,最后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继位,史称齐孝公。管仲先于齐桓公二年而去。齐桓公死后,齐国再也没有能力担当天下霸主,在这种情形下,晋文公想把晋国带上顶峰之路,也就是说,晋文公想做中原霸主。当时,楚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中原,比如卫国就依附楚国。于是晋文公先是讨伐卫国,想必楚国必派兵来救,这样就可以把楚军调出来,进行一场决战。事情的发展全部是按照晋文公战役设想进行的,甚至“退避三舍”也在晋文公的战役设计中。晋文公大败楚军后,立即在今天的河南新乡原阳这个地方与诸侯会盟,与此同时,还把周天子邀请来参会,晋文公自然被大家推举为新的盟主,谓之霸主。所以,孔子认为晋文公善于诡诈用谋,不是正人君子所为。晋文公在位仅仅9年,公元前628年去世,享年70岁。</p> <p class="ql-block">与江夏新濠养老院的股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孔子说“齐桓公正而不谲”呢?当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与楚军对峙,只问两件事,一是责问楚国为什么停止向周王室进贡包茅草,导致王室祭祀不便;一是当年周昭王南征是怎么死的,到现在楚国也没有一个交代。窃以为,这是齐桓公与管仲有意而为,此次征讨楚国并非真心与之交战,而是“养威”。用通俗的话来讲,服了就行,不是楚武王讲过“不服周”吗,现在齐桓公帅军南下,替天子行道,只是为了震慑楚蛮,以收服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试想:如果再问一件事,楚君为什么称王?如果要求楚君必须去掉王号,楚势必不从,发生战争就不可避免,所以齐桓公以天下苍生为念,以不发生战争为最高原则。齐桓公早就料到,所问二件事,楚国一定会给出满意的答复,只要楚国同意订立盟约,从此遏制住楚国吞并中原他国的步伐就达到了目的。故孔子以为,齐桓公所为是“正”的表现,是君子所为。请大家注意,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完全依靠的是“尊王攘夷”主张以及实际行动,之所以赢得诸侯的尊重和服从,主要是因为齐桓公在对外族入侵这个问题上毫不手软,那个时候主要是北方的狄人和西面的戎人非常猖獗,比如邢国和卫国曾先后被狄人灭国,都是齐桓公出手相救,才得以复国。鄙以为,之所以孔子对管仲评价甚高,也是基于此原因,维护华夏文明不被蛮夷所破坏,功绩甚伟。孔子或许认为齐桓公和管仲是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晋文公死后约30年,即公元前597年,楚国出了一个狠角色,史称楚庄王。楚庄王率领三军先是攻陷郑国,然后与前来救援的晋国军队在今天的郑州市荥( xínɡ)阳这个地方打了一场仗,楚军大胜,晋国从此没落。于是楚庄王陈兵周王畿( jī)洛邑,饮马黄河,向周王室示威,“问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楚庄王问放在周王幾的九鼎有多重,是想把鼎搬回楚国,最后他还是没有这样做,也许是他认为时机不到,但楚国从此成为春秋第三位霸主,连鲁国、宋国这样的资深诸侯国也尊楚为盟主,楚国国运达到了顶峰。</p><p class="ql-block">46年后,即公元前551年,春秋进入末期,孔子在鲁国出生,所以说孔子出生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为孔子一生立志“克己复礼”奠定了时代背景对其思想基础。楚成王时期,鲁国国君开始访问楚国,比如鲁僖公就访问过楚国,他还非常喜欢楚国宫殿风格,回国后在鲁国宫中建造楚式楼阁,《诗经.鲁颂.泮水》描写的就是采摘水中莼菜用于鲁僖公大型宴会的宏伟场景,应该就是在楚式的亭台举行的。</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鄙人想问:湖北利川佛宝山上的莼菜到底是公元前638年鲁僖公访问楚国时带过去的种子?还是鲁僖公访问楚国带回鲁国的种子?时至今日,莼菜在山东中原一带已经灭种,只是在江苏太湖地区、浙江西湖地区、四川螺吉山区以及湖北利川四大地区有生长,属利川佛宝山莼菜最有名。鄙人宁愿相信:利川佛宝山莼菜源于鲁国,是鲁僖公访问楚国带给楚成王的礼物,从此中原礼仪之菜莼菜在楚地生根发芽。几经战乱,想必有隐士高人把莼菜带入利川佛宝山。故,今日之国宴怎么能够没有莼菜呢?有《诗经.鲁颂.泮水》为证。</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说,万老师扯远了,“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与莼菜有什么关系?窃以为,一个人“正”之养成与正礼正乐休戚相关,其实与饮食也密切相关,这里面的奥秘深刻的很。比如,莼菜乃中华礼乐之正食,虽然身体长在水中,但頭永远向着太阳,乃“正而不谲”,是《既济卦》的象征。殊不知,孔子有“八不吃”,颜色变了不吃,变味了不吃,没做熟不吃,反季节的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没有酱不吃,从市场买回来的酒和肉不吃,不新鲜不吃,其中的道理则需要慢慢细品。</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课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