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博尔扎诺去奥蒂塞伊交通十分便利,只需到巴士总站搭乘350路公交车即可。由于吃不准我们买的博尔扎诺卡(3天)是否还有效,我还是到车站窗口确认了一下,不然就要提前买票,因为车上不售票。过去在意大利五渔村和威尼斯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自然日3天与72小时是完全不同的计时方法。车站工作人员在终端查看了一下说"可以用",这么看来博尔扎诺交通卡是以开卡实际时段计时的。</p> <p class="ql-block">奥蒂塞伊(Ortisei)小镇位于博尔扎诺以南的加尔代纳谷中,海拔1236米,虽说这里的住宿费用远高于博尔扎诺,但是镇上的三条缆车,对于我们没车游玩加尔代纳山谷却是最便利的。</p> <p class="ql-block">住所Aquila Dolomite Resedence是我提前半年就在booking上订下的,因为太抢手了。它位于镇中心,离巴士站很近,两卧两卫中间是配套齐全的厨房,我们两家住起来很方便也宽敞。</p> <p class="ql-block">马路对面有着镇上最大的超市,但凡在小镇街上行走的人,都会抬头望一望我们这栋阳台上开满鲜花的房子。接待人员是一个严厉的中年女士,不过所有应提供的服务和信息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我们到的早了,还不能入住,只好放下行李去镇子上随意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奥迪塞伊小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很温馨柔美,不是只有山区村镇单一的木制山屋。街道小巷布满鲜花,房屋色彩十分丰富,户外运动的品牌店、礼品木雕店、土特产店、餐厅咖啡屋,洋葱头的小教堂洒落在小镇的四方,显得很有人气和繁荣,与之前我们去过的阿尔卑斯山区的村镇风格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但天气还是最让我们操心的事,阴沉沉还下起了小雨,上面的气温要比下面低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从房间的阳台上拍奥蒂塞伊</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看着雨像是要停,我和先生干脆到"城门"外。一看,原来镇子不小啊,一条河上架着一座通往塞切达缆车的水泥板桥,后面是白马酒店-度假的温泉酒店。</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拉开窗帘一看,哇,好天没下雨!我们决定上刀锋山(Saceda)。刀锋山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条是从我们小镇奥蒂塞伊直达,中间需要换乘一次,但属于无缝衔接;另一种走法就是从山谷中的圣克里斯蒂娜小镇搭乘7号Col Raiser缆车换6号开放式缆椅(Fermeda-Seceda)到刀锋山,但是两个缆车之间需要徒步一段。</p> <p class="ql-block">我们买了游客中心推荐的三天通卡,109欧,持该卡可以无限次地搭乘加尔代纳谷18条缆车线中的所有"大缆车",不包括2号、6、10、12、14、17缆椅,售票员称之为小缆车,而大小缆车全包的三天通卡值135欧。坐了三天缆车后,我多少明白了游客中心的良苦用心,因为我告诉他们,我们没有计划去走徒步小径,只希望以车代步登山-那些缆椅通常是长长徒步线路中登高或下探时所需搭乘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段坐的是常见的四人小仓缆车,路过长长的山坡;</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的则是一次能装上30多人的箱型站立式大缆车,从缓坡直直地上升至光秃秃的岩石山顶,往返一次45欧,所以如果一天里要坐一次以上的缆车还是买日票或者是3-7天的通票节省一点。</p> <p class="ql-block">一出缆车就能看见远处的刀锋山,山上寒气逼人,云雾缭绕。眼前尚有积雪的空地上,人们还是纷纷而上,抢得刀锋山上的第一拍。</p> <p class="ql-block">从山脚海拔1千多来到这里的海拔2518米,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莹姐的血压有所升高,先生更是艰难举步。我们四人沿着左边的一条小道慢慢向上,直至高处竖立的耶稣受难十字架。它不是平日山顶上常见的简易十字架,而是木雕制品,极富艺术感。都说这地方是拍摄刀锋山标志照片的最佳机位。</p> <p class="ql-block">石崖边向外延伸出一条类似鱼背脊的泥土窄道,两侧是深不见底的幽谷,且没有任何防护装置。执意要拍出大片的人,早已占据了容不下多少人的土坡上,架起三脚架,就等云开雾散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一时间我都有种冲动想往下走,但高危之感还是将我吓了回去,老老实实就地拍了几张刀锋山就继续向海拔3025米的奥德勒山脉/盖斯勒山脉(Gruppo di Odle/Geisler)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四人中只有我一个人向刀锋山后面的奥德勒山走了一小段泥泞的土路,看到许多上海的游客都敢走到最头上的高点摆拍,很佩服!</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刀峰山近在咫尺,一排犬牙交错、尖耸凹凸起伏的山峰直插云霄。左面是流沙似的白云石岩体,滑向山谷;</p> <p class="ql-block">右面为刀削般的绿色草坡,向圣克里斯蒂娜延伸。</p> <p class="ql-block">借一张大师拍的照片:一明一暗,一柔一刚,合二为一。(我们受限于拍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上刀锋山找到的最接近大师拍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险峻尖耸的是奥德勒山脉/盖斯勒山脉,它的正面出现在富内斯山谷明信片中,而从刀锋山这里看到的只是侧面。我们自封三个尖山峰为远在多洛米蒂东部上镜率最高的三大峰,合个影,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晴朗的天气里,坐在长凳上由左向右可以与对面远处的塞拉山口组(Sellagruppe/Gruppo Sella3151米)打个招呼;还可以搜索到长石山/萨索伦戈(Langkofel/Sasslungo,3181米)以及呈三角形的萨索皮亚特(Plattkofel/Sassopiatto,2956米);玫瑰花园群山(Rosengarten/Catinaccio)与在雷农高原上陪伴过我们的斯盖勒山(Schlern/Sciliar)。</p> <p class="ql-block">可上了两次刀锋山,我们都只能是坐在这里望着对面的群山遐想一下…在我看来想要一次全览这么多的山群,太不现实的了。</p> <p class="ql-block">在决定旅行目的地时,因为一张照片而爱上一个地方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们完成了拍看刀锋山的心愿,接着下午就去完成另一个心愿-休斯高原草甸。</p> <p class="ql-block">缆车依然是从我们的小镇始发,与上午去刀锋山的缆车面对面,上下来回31欧,单程20欧。</p> <p class="ql-block">从缆车出来正面偏左的是上午刀锋山看到的长石山群和萨索皮亚特山,只不过距离近了点而已。</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就是2号缆椅(Sole),可以将游客送到下面的休斯草甸散步,那里有牛羊牧场,小湖以及不远的休斯山和较远的玫瑰花园群山。单程10欧,来回13,我们的卡不能用。</p> <p class="ql-block">木凳上一字排开地坐满了游客,大都是想以山为背景来张美照。茵姐他们的照片可谓完美,我俩的就有点欠缺,但都是标志性的😜</p> <p class="ql-block">6月的草原十分茂盛,青青的牧草连着山,山又连着天,一派好风光,与新疆的景色很相似。休斯山是欧洲最大的高山草甸,这里没有具体的景点,是老少皆宜的徒步区域。</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里的徒步线路,起伏不大,难度不高,可我们是"重在观望,没有参与"😜</p> <p class="ql-block">因为先生身感不适,我俩早早下山了,只留下茵姐他们俩,期望能够见证阿尔卑斯之光的群山之魅。</p> <p class="ql-block">6月16日一大早阳光普照,我们真幸运又遇上了好天!🤗想起雷农缆车上遇见的一对台湾夫妇说"他们在奥蒂塞伊的四天,天天下雨,最后一天还下了很大的冰雹"…所以我们赶紧出发。按先生的话说"家门口的缆车太方便了,天好就上山"!这次乘坐的是镇子上的第三条缆车雷西萨(Resciesa),往返票是30欧。这缆车很有意思,先要坐上一段自动扶梯,然后通过自动人行输送道的隧道,出隧道后,沿着路标走才是缆车站,确切地说更像高山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缆车到达的顶峰海拔2093米,一个餐厅占据了山顶的最佳位置,绕过其背后便是35号徒步线路的中段:向右走是一条通向山间木屋Brogies,那里应该是俯视富内斯山谷的好地方;左拐是徒步通向山间小屋雷西埃则(Rifugio Resciesa/Rashetz)的起点。坐缆车上来如果不徒步就失去了任何意义,我们"被动地"参与了这条说是去程只需40分钟、难度系数低级的35号徒步线。</p> <p class="ql-block">虽然一开始有些上坡路,有点吃力,但后面的确是一路平坦。走走停停,累了就坐下来歇着,渴了就喝口山泉,</p> <p class="ql-block">有长石山一路的陪伴着,</p> <p class="ql-block">有阿尔卑斯山盛开的各类花花,心情无比愉悦…</p> <p class="ql-block">到了与我们乘坐的缆车同名的山间小屋Resciesa,坡面上开满了黄色蒲公英,一条光秃秃的小道继续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路的右边山崖犹如一道石屏障横切在空地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徒步休息屋就折回了,而大部分人继续向高处的十字架前行,那山顶上排成一行的徒步人犹如是走在天边…</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我们遇见了各路的徒步人群,有带孩子的年轻夫妇,有装备齐全的老年团队,甚至还遇到了上海过去旅游的一对夫妇,原来今天奥蒂塞伊小镇上的酒店都有免费向导带领徒步的活动。我们住的民宿也有组织,只是一开始徒步并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p> <p class="ql-block">由于对昨天刀锋山上的天气有点耿耿于怀,下午我,茵姐还有敏哥决定再次坐缆车上去-有通票在手,可以任性啊!我们熟门熟路地走出缆车,直奔最佳取景点,可山上的天真是多变!这次我勇敢地走到了"鱼背脊"上,腿发抖,不敢久站,干脆席地而坐,也没拍到什么大片😂</p> <p class="ql-block">看看人家,带着宝宝<span style="font-size:18px;">潇洒自如地</span>坐在山崖边上,全身心地享受着这美妙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看来她的困惑与我一样,站在这个位置只能拍得刀锋山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拍来拍去,老天还是不给面子,于是我们就打道回府。其实后来翻看照片时发现,有雾气的刀锋山比全部暴露在阳光之下的更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塞拉山脉与萨索伦戈之间的加尔代纳谷,虽然地理位置上靠近博尔扎诺,但这里却保留了许多旅游开放前的老传统,比如当地主要使用的语言为拉定语(不是拉丁语)。如果说在博尔扎诺会遇见双语路牌,那么在这里就有可能会是三种语言。对游客来说,最好是记住或是意语或是德语,英语在这里行不通,因为第三种语言是当地的拉定语。</p> <p class="ql-block">漂亮而热闹的村庄、纯朴的乡村建筑以及众多的木雕店都是凸显这种文化的独特。</p> <p class="ql-block">加尔代纳谷中除了我们住的小镇奥蒂塞伊(Ortisei/ST.Ulrich),还有圣克里斯蒂娜(Santa Cristina/ST.Christina)和塞尔瓦(Selva/Wolkenstein)两个小镇。6月17日我们坐上公交471路去离山口最远的镇子塞尔瓦。这里有四条大缆车线,公交车均能将游客与缆车站无缝对接,但发车间隔时间比较长,如果事先没有做足功课,想一天里将四条线都坐一圈难度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中心那里我们没有获得多少帮助,只能自己对着密密麻麻的公交图查询,但还是没弄明白😅最后只好是来车就上,只要方向对就行。在三个小镇之间循环的公交车拥挤不堪,这还没到旺季呢!幸亏遇上了一个台湾徒步团,热心地告诉我们该<s>在</s>哪下车搭乘11号缆车(Selva Gardana-Ciampinoi,单程19,来回26欧)。</p> <p class="ql-block">11号缆车只用了12分钟就将我们送到了海拔2254米的山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滑雪爱好者的胜地,多条徒步路径在此交汇,远端都可以看到塞拉山口(Passo Sella)。</p> <p class="ql-block">稀疏的草丛中排列着橘黄色的沙滩椅,人们可以坐在塞尔瓦的顶端环视被山谷环抱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那座我们在刀锋山,休斯高原和雷西萨徒步木屋每每都能看到的萨索伦戈(3181米)躲在薄雾后面,若隐若现,但镜头还是捕捉到了它的庞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借着缆车到了冠军平台只观景不徒步,所以很快就下山了。下来后,先生指着空中的缆椅问"那是到哪去的"?找人打听得知,缆椅站就在不远处,于是我们就走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亮了亮我们的三天通卡,竟然可以用,暗喜🤪我问工作人员"缆车到哪里?" "下来后,首先会面对一座大山,然后步行穿过一片低谷就能连接上塞尔瓦的13号缆车(Selva-Dantercepies)。</p> <p class="ql-block">在多洛米蒂山区我们坐过的多种缆车都是封闭式的,唯独敞开式的缆椅还未试过。原来这就是15号缆椅啊😛(Costabella,单程6欧,来回8欧)今年刚被纳入加尔代纳夏季卡。</p> <p class="ql-block">头顶着蓝天,看谷中木屋绿地在我们脚下移动,一种全新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我们缆椅下来的地方已经是在奥德勒/普埃兹自然公园范围里了,左边的木屋表明进入了巴迪亚谷,右边的估计就是工作人员说的大山吧?</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脚下的低谷就是358路公交途经的太阳村,只是那份静谧和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看到挂在空中的红色缆车,晃晃悠悠地走过,我们顿时有了方向-缆车站向前!</p> <p class="ql-block">我们顺利地换乘上了13号🚡,来到了2298米高的Dantercepies,这片区域人们可以以多种花样玩转多洛米蒂。</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被我称之为"月球的景观",官方大名是丹特塞皮斯长廊(Dantercepies Mountain Lounge)。</p> <p class="ql-block">茵姐勇敢地踏上了"月球";先生走累了就一屁股坐在这片荒芜的"碎球渣"上;</p> <p class="ql-block">我和敏哥向深向远探索,向下面看是加尔代纳谷中著名的山地自行车道,</p> <p class="ql-block">向上仰望,只见三位攀岩女子坐在那里谈笑风生,而大山侧面还有5-6人继续向上攀登。看到顶端有个小黑点,用镜头拉到最大,原来是站立着一位攀岩人啊!真是无所畏惧,佩服!</p> <p class="ql-block">因为心里还惦记着转场去圣克里斯蒂娜的7号缆车,所以我们在长石山最佳拍摄点留影后就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缆车下来后,我们打算乘358路公交去夹在奥蒂塞伊和塞尔瓦之间的圣克里斯蒂娜,然而这车从上午10:41发完后,中间竟然要间隔4个小时才有车😇先生请边上餐厅的人帮忙叫了出租车。在意北的山区里如需打车,一般都是照着指路牌上的电话拨号就可以。我们虽有欧洲电话的SIM卡,但要准确地说出地名很难,请人帮打是最简单的办法。来了辆奔驰商务车,10多分钟的路,要了20欧,最主要是将时间省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趟缆车(S.Cristina-Col Raiser,单程20,来回30欧)是带我们进入普埃兹-奥德勒自然公园(Parco Naturale Puez-Odle)的南缘。</p> <p class="ql-block">成立于1978年的普埃兹公园,其地理位置介于加尔代纳谷和巴迪亚谷之间,是多洛米蒂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座山组之一。占地面积达10722公顷,覆盖巴迪亚、科尔瓦拉、富内斯和奥蒂塞伊。</p> <p class="ql-block">满山的野花散落在青葱绿草之中,一走出缆车,即刻就被形状各异的山脉和满眼的绿植所俘虏。</p> <p class="ql-block">我们哪也不想去了,就在这里撒欢拍照。在观景平台点上一份该地区的名点心-苹果派,来上一盘纯天然的素菜色拉和蘑菇汤…吃啥在此已不重要,满足的是在这超凡壮丽的大自然中有我们。</p> <p class="ql-block">作为公园的最高峰里加斯(Sass Rigais)高3025米,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岩石山、松石山;有雪山、有绿山,我们似乎是在四面群山环抱的盆地里,但却又高出周围群山的山脚,悬浮在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由南向北成带状的山体,张牙舞爪,野性十足。</p> <p class="ql-block">"上帝将阿尔卑斯山脉最美的风景给了意大利;而意大利又将最美的阿尔卑斯山脉留给了多洛米蒂"-此话说的太确切了!</p> <p class="ql-block">多洛米蒂是一个概念很大的区域,我们只是到了其中最为柔美的加尔代纳谷。车子在这里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这里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去探险,当然山区里的缆车是万万不可缺席的。</p> <p class="ql-block">在六月的中旬,一个旺季即将开启的时候我们进入了这片美丽又充满新奇的多洛米蒂。在博尔扎诺玩了三天,又在奥蒂塞伊住了四天,天天遇上好天,照时髦人的说法,真是好人品爆满😂</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一天的缆车游,我们还是选择了步行到镇子上搭乘公交车回奥蒂塞伊。在多洛米蒂我们是实实在在的老年休闲,没有能力和体力去完成特种兵的徒步。</p> <p class="ql-block">圣克里斯蒂娜小镇没去逛,回程车上拍了张镇子的照片,是不是也挺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延绵上千公里,穿越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唯独在意大利这一段,多洛米蒂<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山峰形态是如此的</span>奇特,百看不厌,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很不意大利,值得再来。</p><p class="ql-block">回到奥蒂塞伊的当晚我们在阳台上貌似看到了阿尔卑斯之光🤗</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9日我们结束了在多洛米蒂令人难忘的4天,离开奥蒂塞伊前往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维罗纳Verona。奥蒂塞伊-维罗纳的交通是350公交到博尔扎诺再转乘火车,公交车记得我们还是刷的三天通票,而博尔扎诺去维罗纳的火车是15欧/人。</p> <p class="ql-block">此程中就属维罗纳的酒店订的有点尴尬,虽然离火车新站不太远,但周边什么也没有,离老城却有较远的距离,连个超市和吃饭的地方都没有,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从我们的酒店Ark去老城,首先要走将近20分钟的路才能到古罗马时期维罗纳城门之一的保利(Palio)门。</p> <p class="ql-block">城门之间有城墙相连,围在里面的城区所保留下来的建筑和街区道路的布局-古风依旧。</p> <p class="ql-block">整个老城中心,有罗马式教堂、有威尼斯哥特式窗户的皇家建筑,还有更多的石门,它们都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的罗马起源。</p> <p class="ql-block">一到维罗纳,就遇上闷热高温,已经被山区里凉爽的天气娇惯了的我们,都无太大的动力出门了。但我们在维罗纳的时间很短,所以下午先生和我,还有茵姐一同去老城转了转。我们首先游览了卡斯特维奇奥城堡以及横跨在阿迪杰河上的红砖锯齿桥。</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斯卡利格罗桥(Ponte Scaligero),是一座十四世纪的桥梁,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从意大利北部撤退到奥地利的德国军队所炸毁,直至1951年才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城堡边上的是一世纪的加维凯旋门(Arco dei Gavi)。</p> <p class="ql-block">逗留维罗纳,会有两个必到的广场,一是摆满了货摊的厄布广场(Piazza Erbe),也称香草广场,古罗马老广场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其四周环绕着非常美丽的古老建筑,马菲宫(Palazzo Maffei)前有座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圣马可飞狮,广场中间的"维罗纳的爱人"喷泉建于十四世纪。餐厅咖啡厅云集,人群嘈杂,茵姐戏称"到了意大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许多摊位都是中国人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悬挂着鲸鱼肋骨的海岸拱门(Arco della Costa)就来到了中央矗立着但丁雕像的另一个小广场-领主广场。这里的氛围与香草广场截然不同-安静安详。广场不大,但臻品不少。左侧是菲拉•乔孔多长廊(Loggia di Fra Giocondo)。</p> <p class="ql-block">但丁是意大利作家、诗人和哲学家,在被佛罗伦萨驱逐后,在维罗纳度过了七年,于1321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兰贝尔钟塔(Torre dei Lamberti)真很特别,是十二世纪老市政厅中仅存的一座塔楼。要放在平常我一定会上去俯瞰维罗纳市景的,但旅行在外已久,审美疲劳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通往拉吉奥内宫的红色大理石楼梯,我们也pass了,再往前走就是圣玛利亚安缇卡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面有一块被铁艺栏围起来的地方,隔着栏杆可以看到精美的哥特风格的拱廊,很<span style="font-size:18px;">容易让游客误解为是啥艺术品,</span>实际上这里是中世纪维罗纳领主斯卡拉家族的纪念坟墓。也是第一次看到石棺不落地,而是高高地举起,有点怪怪的。</p> <p class="ql-block">6月20日,先生又是因为感觉疲劳,留在宾馆休息,我和茵姐敏哥去老城游看维罗纳的竞技场(Arena di Verona)。这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罗马圆形剧场之一,是维罗纳作为罗马重要城市时的几处古迹之一。我和先生已看过多地类似的竞技场,感觉还是罗马斗兽场更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漫无目标的我在夏季戏剧宣传单前停下来,正想离开时,扭头却看到"剪刀手"在我背着的小包上。抬头看,身后一身名牌休闲服的男子背着双肩包紧跟着我…我用眼神试问,你这是要干嘛?人家赶紧收回手,一副偌无其事的样子转身就走了!真是没想到,在这么空旷的地方又不是挤满人的地铁,竟然还是被盯上了,只怪我当时没将拉链拉上,手机护照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就去维罗纳人人都要去的景点-朱丽叶阳台。按照导航从布拉广场(Piazza Bra)穿过小巷子,到路口一看,这不就在昨天来过的香草广场边上嘛😜略显隐蔽的巷子深处挤满了游客-朱丽叶的"家"到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被过度炒作的庭院、阳台和雕像。因为莎翁,因为市政府的费尽心机,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兴奋无比,排着队地要去与雕像朱丽叶合影,并且坚信触摸她的胸部就会找到爱情😊最新的消息:参观朱丽叶之家及在阳台上拍照,门票已涨到12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只选择了在院子里凑个热闹…这里也是扒手出镜率很高的地方!有报道说每年有430万的游客到此一游,今天又多了我们四位。</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走到维罗纳的主座教堂前,外观看上去是一组宏伟的建筑群,那座从维罗纳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的教堂钟楼始建于1579年,直到1925年才完工。</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斯塔西娅教堂,朴素的红砖外墙让人看不出内部的华丽。工作人员十分友善地让出一片视野,游客可张望到一点内部的红色大理石柱子以及美丽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拍到入口处不远的驼背人支撑起重重的圣水盘,当时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后来看网上说:在意大利民间传说中,驼背被认为是一个善良的灵魂,是谦逊和艰辛的化身:触摸驼背人的背被认为会带来好运。(这里需要我们意语班的同学给予确认🤪)</p> <p class="ql-block">维罗纳有参观四大教堂的套票,(Complesso del Duomo;Santa Anastasia;San Fermo;San Zeno)只收8欧,在我看来是性价比很高的组合。下午与先生一起走马观花地拍看了三处,只剩圣泽诺San Zeno没去,虽在我们酒店的方向,但还是太远了。</p> <p class="ql-block">圣菲莫教堂外观</p> <p class="ql-block">狮子门(Porta Leoni)是一座古罗马城门,现在只残存这一块墙壁。</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虽离中心城区有点距离,但离彼得拉桥(Ponte Pietra)很近。这座跨越在阿迪杰河上的人行桥是维罗纳最古老的桥梁,由罗马人在公元前一世纪用石头建造而成。二战期间,德国人在撤退时炸毁了原来五个石孔中的四个,1957意大利人用从河中打捞起来的原始材料给予重建。</p> <p class="ql-block">五个宽度不等的桥拱 最靠对岸的两个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城市一侧的第一个可以追溯到斯卡拉时代(13至14世纪),另外两个中央桥拱是在16-18世纪威尼斯人统治期间建造的,其特有的洞是为了减少洪水的推力。(引自导览手册)</p> <p class="ql-block">桥的位置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观赏河两边的景色和建筑。对岸的罗马剧院以及圣彼得罗城堡可以坐缆车上去,看S型的阿迪杰河穿城而过…我们只是找了几个机位拍拍照就撤了。</p> <p class="ql-block">维罗纳之行的结尾我和先生又回到了早晨和茵姐敏哥已来过的布拉广场(Piazza Bra),其名字源于德语单词"breit",指的就是城门前的大广场,用当下流行词"客厅"来形容它也不为过。除了广场上的大竞技场和古老的市政城墙,还有为纪念第一位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的雕像,有新古典风格的巴比耶里宫,有花园和阿尔卑斯喷泉…</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了广场上的一家餐厅,要了室外的位置,点了海鲜面和意大利肉末千层饼及啤酒,美美地吃着喝着,欣赏着精心扮装的男女从我们身边走过,赶赴"阿依达"的歌剧盛宴。</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1日是我们在外旅行50天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坐火车前往米兰,然后搭乘大巴去米兰马尔彭萨机场回国;而茵姐他俩则是火车去罗马,在那里他们还将跟团继续意大利的旅行。6月22日下午4点多飞机落地浦东机场,整整50天的荷比卢意之行圆满结束。此行中我们到了许许多多没有去过的地方,看到了许许多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海量的观感和印象,难得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