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户外徒步(七)

吕保国

<p class="ql-block">  2、茫茫太行、愚公风范</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便要求我们背诵毛泽东主席编写的“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小小的我们,居然能全部背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天,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p> <p class="ql-block">  《愚公移山》是毛泽东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他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帝反封建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场(延安杨家岭)</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便以《愚公移山》为坚定信念,建立太行山敌后根据地,领导和组织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和地方革命,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雕塑(2024.6.2)</p> <p class="ql-block">  (1)浴血奋战、英雄辈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贵敏演唱的电影《太行丰碑》插曲《太行颂》红遍山西,其中第一段歌词为:</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巍峨耸云天,</p><p class="ql-block"> 千里丰碑望不断,</p><p class="ql-block"> 无情风雨任摧洒,</p><p class="ql-block"> 英雄业绩万古传。</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山啊英雄的山,</p><p class="ql-block"> 你是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你是不灭的灯盏。</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山啊英雄的山,</p><p class="ql-block"> 你就像我们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纪念碑(2024.6.2)</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河南辉县三郊口水库景区(2024.9.22)</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太行山的最高峰,它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革命胜地。</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于同年9月23日至10月22日驻扎在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忻州市五台山(上为北峰,下为台怀镇,2024.6.30)</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的第一个驻扎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第一个军事指挥中心,也是八路军由“北上”改为“南移”的折返地,更是八路军战略部署重大调整的完成地。</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总部在驻扎南茹村期间,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平型关首战告捷、忻口战役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11月8日太原失守,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创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时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的聂荣臻受命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石咀普济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1938年3月8日聂荣臻司令员率军区指挥机关进驻五台山脚下金岗库村,从这里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抗战初期深入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最前线的军事指挥机关。</p> <p class="ql-block">  而八路军总部机关遵照“南移”部署,经过近一年的审时度势、辗转奔波,1939年11月,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率领的八路军总部各机关从长治市潞城区北村经黎城霞庄,进驻武乡县砖壁村,从此五次进驻,在武乡县停留时间共536天,最后一次离开是1942年6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成为领导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核心地区,其间先后部署和指挥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大小战役,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一页。</p> <p class="ql-block">  故此,1988年,位于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隆重开馆,并于2015年进行了提升建造。它内存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展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记忆和太行精神的弘扬。</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024.6.2)</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就走进了抗日的烽火硝烟之中。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声声深情的讲述,瞬间将人们带回了过去,带到了太行这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024.6.2)</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追溯革命历史,铭记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024.6.2)</p> <p class="ql-block">  板山,位于武乡县城东部洪水镇西南一带,这里是武乡县的最高处,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米。</p><p class="ql-block"> 登顶武乡板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太行那巍峨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这里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八路军将士为真理而奋斗,用生命诠释了崇高信仰。</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板山(2024.6.1)</p> <p class="ql-block">  风雨沧桑,青山依旧。从你登攀板山途中所遇到的明堡、暗堡、投弹所、观察所等碉堡群遗址和说明牌便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板山(2024.6.1)</p> <p class="ql-block">  板山是武乡县和黎城县的界山,站在板山顶峰,黎城黄崖洞景区尽收眼底,而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就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  从武乡县板山俯瞰黄崖洞(2024.6.1)</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东接辽县(今左权县),西接武乡,南邻黎城,北临榆社,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这里山崖陡峭、峰峦重叠,地势险要,而悬在绝壁上的黄崖洞,就是一个天然的“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  从武乡县板山俯瞰黄崖洞(2024.6.1)</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朱德、彭德怀、左权亲自选址和拍板,从此,黄崖洞成为八路军兵工厂基地,被称为“掌上明珠”,屡立奇功。年底,左权副总谋长负责组织实施,开工建厂。</p><p class="ql-block"> 黄崖洞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这里建厂的方式也是极为特殊的,建厂的过程正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具体显现。</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黄崖洞景区入口(2024.6.1)</p> <p class="ql-block">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他们开山凿石、打石造房,石头垒墙、石板做瓦,一栋栋石头房沿着山谷盖了起来。工房、宿舍、办公室、俱乐部等12栋新房相继建成,最大的钳工房有1000余平方米,工厂的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左右。不到半年时间,厂房建成。</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但是,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却没法“就地取材”。从韩庄(榆社县韩庄村修械所,兵工厂的前身)到黄崖洞,全程都是羊肠小道,起伏不平。所有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器材,只能靠人力肩挑背扛,或者靠毛驴来运送。一些大的设备不易搬动,只能拆卸成数块儿,一部分一部分的运进山,非常艰难。</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安装机器了。一大部分机器,是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里夺来的。还有一些机器,是八路军自己制造的。山西地区其他小的兵工厂也都相互协作,制作出各种类型的机床、冲压设备等,再运到黄崖洞,还有两台在当时非常先进的荷兰造的精密车床,是中央派人从延安专程送来的。</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兵工厂虽然已经开工,但工人们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有动力锅炉,无法发电,所有的机器都要人力来传动,效率很低。</p><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八路军特务团接到一个紧急的任务,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费尽周折,在襄垣县五阳煤矿弄到了一台动力锅炉,中央要求他们在20天时间里,必须把这台锅炉安全搬运到黄崖洞。</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一共一、二百里的路程,并不算长,但是要把这个高大笨重又无法拆卸的锅炉通过陡峭的山路运到黄崖洞,常规的方法是行不通的。</p><p class="ql-block"> 开始,特务团的战士们用最原始的办法,在地上放上滚木,锅炉放在滚木上,一路向前推,一路倒腾滚木。但是山上都是蜿蜒崎岖的羊肠小路,滚木都滚不起来,前进速度近乎蜗牛,想要用20天把机器运到指定地点,几乎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最后,战士们干脆先在前面修路,后面再搬运机器。工作量翻倍也不止,但战士们两班倒,昼夜行,只用了12天,就把这台巨大的锅炉运到了黄崖洞。</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黄崖洞景区(2024.6.1)</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兵工厂在1939年底开始投入生产,共有机器设备40余台,其中锅炉1台,蒸汽机2部,切削机床20多部,动力设备还新增了10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供应厂区的部分照明。</p> <p class="ql-block">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300多个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人行军营”,由延安出发,开赴晋东南。这支由当时八路军内高精尖技术人才组成的队伍,是中央军委特别派给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支援”。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留学生,八路军内高级技术人员并不少。</p><p class="ql-block"> 从延安到黄崖洞的行军之路并不平坦。他们渡过黄河、汾河,还要遭遇日军的炮火阻挡,“工人行军营”三次突破晋东南封锁线都没能成功,一耽搁就是两个月。直到1939年10月初,才在129师的接应下,顺利到达黄崖洞。如此多方护送,千辛万苦到达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人行军营”,确实在荒僻的黄崖洞为八路军的兵工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板山顶峰(2024.6.1)</p> <p class="ql-block">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从选址、修建到投入生产,黄崖洞兵工厂曾集结了八路军中最优秀的军工科技人才、技术工人和最英勇的守卫部队。1939年到1941年短短两年间,兵工厂快速发展,成为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制造基地,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五年间,黄崖洞兵工厂生产枪支9000多支,各类炮弹24万余发,源源不断运往抗日前线,是八路军名副其实的“武器生命线”,黄崖洞兵工厂为抗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著名的黄崖洞则成为八路军最隐蔽、最安全的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2024.6.1)</p> <p class="ql-block">  兵工厂的壮大发展,被日军视为“眼中钉”,持续进行强攻、围剿、扫荡,妄图摧毁。1941年11月,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11月9日至11月17日,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1日凌晨战斗打响。17日结束,此仗敌我伤亡比为6:1,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此次战役,确保了兵工厂的人员和机器设备的安全,圆满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光荣任务,立了大功。</p> <p class="ql-block">  左权将军</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黄崖洞保卫战图片</p> <p class="ql-block">  1942年9月,黎城县政府在黄崖洞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一座高7米的纪念碑伫立在其中,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保卫战纪念塔(2024.6.1)</p> <p class="ql-block">  1971年,黎城县政府又对纪念碑进行了整修,并在碑前立了一座两丈多高的纪念塔,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0年,黄崖洞兵工厂及其防御工事开始小规模整修。1985年,黄崖洞正式被辟为旅游区,向游人开放。为了缅怀当年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教育后人,当地人民政府又在这里修建了纪念牌楼,邓小平亲自为牌楼题写了三个大字:黄崖洞。</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保卫战纪念碑(2024.6.1)</p> <p class="ql-block">  (2)薪火相传、重整山河</p><p class="ql-block"> 原来,《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是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这章短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河南辉县三郊口水库景区(2024.9.22)</p> <p class="ql-block">  而寓言中的太行山、王屋山可能和骨脊山、吕梁山相似,原来并无现在的规模和通称,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却不断鼓励着太行山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意志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河南辉县三郊口水库景区(2024.9.22)</p> <p class="ql-block">  你听《太行颂》第二段的歌词,便有了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漳河水,</p><p class="ql-block"> 盘绕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千回百转流不断,</p><p class="ql-block"> 征程万里开新路,</p><p class="ql-block"> 寒冬过后春花艳。</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光荣的山啊胜利的山,</p><p class="ql-block"> 你是宏伟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你是美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光荣的山啊胜利的山,</p><p class="ql-block"> 你鼓舞我们百折不回永远向前,</p><p class="ql-block"> 永远向前。</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河南辉县蛙跳峡(2024.9.22)</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在太行山上发生的惊天动地的事,有红旗渠、大寨村、郭亮和锡崖沟挂壁公路等,出现了不同凡响的英雄人物,如杨贵、李贵、陈永贵、郭凤莲、申明信、王怀堂、董怀跃、宋志龙等。</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2016.6.4)</p> <p class="ql-block">  A、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该工程从山西省内的漳河上游侯壁村取水,修建于太行山腰,总长度达1500公里,主干渠70.6公里,最终到达林州。“空中水道”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的生存环境,解决了大面积干旱问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2016.6.4)</p> <p class="ql-block">  30万林州人民苦战十年,为什么要修建红旗渠呢?</p><p class="ql-block"> 林州自古有十年九旱之称,逼使外出逃荒10800户,饿死1650人,甚至有儿媳妇不小心打翻了公公挑回的两桶水,而自责到上吊的事件发生。</p> <p class="ql-block">  林州人为了彻底结束“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困境,1960年2月,在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的带领下,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动工。第一批3.7万名来自各乡镇的民工,扛着红旗,自带工具、口粮,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太行山。粮食不够吃,就用野菜充饥;没地方睡觉,就在开凿的山崖上休息;工具不够了,砸锅熔铁自己造;没有石灰水泥,那就自己烧,连炸药都是自己做。</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p> <p class="ql-block">  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塑像</p> <p class="ql-block">  候壁村比林州高14.7米,要在太行山盘绕70多公里,走完14.7米落差,要保证每8公里的落差不能超过1米,可是当时的林州根本就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只能用一种叫“水鸭子”的古老仪器,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间开凿这样一条水渠,施工难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2016.6.4)</p> <p class="ql-block">  在修建过程中,其中青年洞施工难度最大,需要在垂直绝壁上,凿出一条600多米的隧洞,这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当时从修渠民工中挑选了300多青年,组成突击队,奋战17个月才凿通,因此得名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2016.6.4)</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10个年头,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漕、凿通211个隧洞,挖砌土石方达1640万立方米,建成了红旗渠。1966年4月20日,举行了竣工通水典礼。</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2016.6.4)</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81人,这些牺牲者中,最小的只有17岁。</p><p class="ql-block"> 劈山五载,凿渠十年,林州人民筚路蓝缕、前赴后继,发扬八路军艰苦奋斗精神,在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以后,终于把滚滚的漳河水引入林州。红旗渠的成功修建,不仅引来了滚滚漳河水,而且诞生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2016.6.4)</p> <p class="ql-block">  B、大寨</p><p class="ql-block"> “农业学大寨”是1960年至1970年代末在我国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而大寨是山西昔阳县太行山下的一个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大寨村(2024.8.23)</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大寨村(2011.8.5)</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境内多石山称为“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条件恶劣。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领导下,自1953年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三战狼窝掌,通过劈山填沟、改河垒坝等方法造出人工平原,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被山西省树立为太行山上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大寨村(2024.8.23)</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涝灾害,大雨连下七天七夜,泥石流冲下山沟,大寨合作化以来10多年整修的田地被冲垮了,全村七成多的房屋被冲塌了,庄稼被大水冲倒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此情此景,有人主张伸手多向国家要点援助,山西省委决定调拨一批救济粮和物资扶持大寨,但被陈永贵婉言拒绝。陈永贵喊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即“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资和社员口粮、劳动日分值、卖给国家的粮食不少”。他以超乎常人的思维和勇气,调动社员苦干,他们坚持自力更生,“先治坡、后治窝”。两个多月,冲毁的庄稼被扶了起来,冲塌的房屋又修缮一新,大寨村最终奇迹般地闯过了年关,夺取了好收成。秋天大寨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72公斤,总产21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12万公斤,除留足种子饲料外,社员人均口粮200公斤,实现了“三不要三不少”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大寨经验”经由山西省委上报,引起中央重视。毛主席高兴的说“穷山沟里出了好文章”,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党和国家的强力推行下,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在全国铺开。</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等人</p> <p class="ql-block">  周总理三上大寨</p> <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大寨村此后接待了超过1000万名的国内参观学习人员和25000多名的外国游客,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领导人,还有18位外国元首等先后访问当地,大寨成为中国政治版图上的重要标杆,周总理本人就三访大寨。学大寨运动更以燎原之势遍及神州,1973年陈永贵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大寨村(2011.8.5)</p> <p class="ql-block">  C、郭亮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 在河南省辉县市太行山深处,有一人迹罕见的小村庄郭亮村,300米高的悬崖上散落着七、八十户人家,被誉为中国最危险的村庄。明朝初年开村以来,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是悬崖上仅容一人通过的720级绝险天梯。</p> <p class="ql-block">  河南辉县郭亮村(2017.5.20)</p> <p class="ql-block">  河南辉县郭亮村(2017.5.20)</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时任郭亮村书记的申明信,举全村之力,和12个精壮汉一起组成了施工队,决定在绝壁上打出一条通道。村里人称他们为“十三壮士”。</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嶂石岩地貌属砂质沉积岩,硬度达8.3级,一支钢钎打10公分深,就得重新淬火。10公分炮眼,8磅重的铁锤要打几千次,一个人一天一毛钱的伙食费,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整个开凿过程共打坏了4000多个铁锤,消耗了12吨钢钎。</p> <p class="ql-block">  河南辉县郭亮村(2016.6.4)</p> <p class="ql-block">  老虎嘴那一段,它是往里弧的,施工非常困难,大绳把人放下去都不好接近作业区,但他们不屈不挠,迎难而上。一天,时任施工队队长的设计师王怀堂在崖边勘测,由于脚下的巨石松动而坠落悬崖,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家里还有3岁的女儿。由于此事故,给他们带来了心理阴影,一个月没人敢上工干活。</p> <p class="ql-block">  河南辉县郭亮村(2016.6.4)</p> <p class="ql-block">  在支书申明信的不懈鼓舞下,大家重振旗鼓,铁锤击打石头的声音日夜不停的在山谷里回响着。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历时5年2个月,横穿绝壁,硬是凿出了一条宽6米、高4米、长1250米、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郭亮隧道(后又扩了两次,加高增宽)。村民从此告别走了六百多年的天梯,改变了郭亮村与世隔绝的困状。</p> <p class="ql-block">  河南辉县郭亮村(2017.5.20)</p> <p class="ql-block">  D、锡崖沟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 陵川县锡崖沟村挂壁公路全长7.5公里,筑路方法最原始、挫折最多、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p><p class="ql-block"> 锡崖沟全村有200户、800多人口,是被王莽岭团团围困的山村,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地势险峻,交通闭塞,以前进出锡崖沟,仅有一条悬挂于峭壁之上的羊肠小道。先民最早是因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  陵川县王莽岭景区(2018.8.20)</p> <p class="ql-block">  锡崖沟与挂壁公路的故事,要从1962年开始说起。第一次他们在支部书记董怀跃的带领下,用6个月时间在悬崖上抠出一条“之”字形小道,却是条只能肩挑驴驮的“驴道”;第二次,1976年,他们换了一个方向修路,由于岩石坚硬,公路只挖了1里多,只好停工,却引得山上的狼进了村,被称为“狼道”;第三次,1979年,他们想在王莽岭大山腹底,凿一个5米宽的石洞钻出去,结果碴也不好出,烟也无法排,进度缓慢,这个洞后来便成了“羊窑”。20年,三起三落,锡崖沟的出山梦,依然如泡影。</p> <p class="ql-block">  但锡崖沟人还是不甘放弃。1982年11月,新任书记赵全妞再次举起修路旗帜,他们吸取教训,请技术人员科学设计,明道与隧道相结合,依山就势,螺旋式上升,之字形延伸,到1984年3月底,他们修通了2.5公里的明道;1984年至1985年,村支书林小保带领群众继续修路,打通隧道132米。</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新任支书宋志龙带领群众登上最险峻的悬崖“老虎嘴”,采取从上向下、自下而上、从中间向两头的办法,五个地方同时开凿,经过连年奋战,打通了1068米的瓢皮山洞,架设了两座石桥,修筑了4里明路。</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修路,锡崖沟人组成“父子兵”、“光棍队”,很多人在山上风餐露宿,有人甚至连续五年除夕夜都在山上度过。为了修路,村里抵押了办公楼、仓库、山坡、树木等资产,很多村民倾尽了家产、花完了积蓄。</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冬天,老支书董怀跃和村民宋双保等人在山崖上凿眼打炮,在排查时,没想到哑炮突然爆炸,老支书董怀跃和村民宋双保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男女老少齐上阵,女人编麻绳,男人打钢钎凿洞,买不起炸药开山,就自制炸药。为了节省时间,村民们吃住都在山里,经年累月不回家。</p> <p class="ql-block">  持之以恒。经过十年奋战,三任村支书的接力,到1991年6月,长达7.5公里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全线贯通。</p><p class="ql-block"> 久久为功。锡崖沟挂壁公路,凝聚了锡崖沟几代人的梦想,三十年的探索,十余年的奋斗,用钢钎、铁锤和双手人工开凿而成,创造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造就了感天动地的“锡崖沟精神”。</p> <p class="ql-block">  千人栽树,后人乘凉。震撼的精神、惊奇的工程给子孙留下了巨大的人文遗产和旅游资源。现在,红旗渠景区是国家5A旅游景区,大寨村已和县城联为一体,包括昔阳县城的红旗街也因此而熙熙攘攘,郭亮村、锡崖沟村和挂壁公路紧紧连在一起,也成为旅游热点,每个村子都发生了“逆袭”。</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州红旗渠景区(2016.6.4)</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大寨村(2024.8.23)</p> <p class="ql-block">大寨村95岁的老干部宋立英仍然健在(2024.8.23)</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网红们正在拍摄视频(2024.8.23)</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城红旗街(2024.8.23)</p> <p class="ql-block">  昔阳县城红旗街(2024.8.23)</p> <p class="ql-block">  因路而穷,由路而富。游客中心、商业街巷、民俗作坊、超市饭店、客栈民宿、美术写生、影视基地等设施应有尽有,村民享受着先辈们的成果和庇荫,出入有小汽车代步,收入增加,称为“凿出来的小康生活”。现在的锡崖沟新修了一条宽敞的公路,笔直的隧道直通王莽岭山外,与高速公路相连,原有的挂壁公路成为人文景观,供游客观光体验。</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太行山上还有六条挂壁公路,即回龙、昆山、虹梯关、井底、陈家园、齐王寨挂壁公路,它们都是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和伟大的工程,成为村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成为万千游客眼中的风景和心中的感动,变成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p> <p class="ql-block">  陵川县陈家园挂𤩹公路(2024.9.22)</p> <p class="ql-block">河南辉县兵部寨废弃的挂壁公路五连洞(2024.9.22)</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024.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