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鹤斋的生卒年

承平

<p class="ql-block">  方鹤斋(1852—1940),名旭,号鹤斋,是安徽桐城人。他是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后人。曾任四川省夔州知府、留日学生监督、省学务处提督、省提学使、川东道台等职。方鹤斋因喜爱成都风物遂家焉,成为“成都五老”之一。他不仅在诗、书、画方面都有所成就,还大力倡办新式学堂,为川省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各种介绍有关方鹤斋的内容很多。关于其生年有1851、1852之分,卒年也有1936、1940之别。</p><p class="ql-block"> 今认定为1852.10.09–1940.02.20,享寿89岁。</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为了买一本旧帖,意外的在衬纸发现了几件前人的“行状”类物,其中就包括方鹤斋“哀启”,就应该是存世唯一一件。由于方鹤斋高寿,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孙儿均先他而去,是极大的不幸!这哀啟出自他的承重孙鸣銮。鸣銮的年纪未详,他在文中对方鹤老的生年也语焉未详。</p> <p class="ql-block">  我的朋友草禅书屋博览群书,对成都的清末民初人文掌故了解甚多,的为饱学之士。他对这份“哀启”的看法如下:</p><p class="ql-block"> 方鹤斋生年确定是1852年,去世是1940年,这是考证过的。哀词所述有漏洞,方鹤斋生于陕西蓝田华浦,其父最后任职四川打箭爐同知,死在任上。哀词说当时方鹤斋九岁,按其所说推算,应是1868年即同治七年。查同治年历任打箭爐同知,前后均无方奎炯其人,他应是早在咸丰时到任才合情理。哀词所述有误。</p><p class="ql-block">⑤</p> <p class="ql-block">  方鹤斋留下的墨迹较多,其中注明时年的也多,对于确定其生年是第一手资料,一般自己说的比较可信。考虑阴、阳历记岁,1851或1852均可。而卒年则有壶道人记录。其承重孙方鸣銮的哀词中有关方鹤斋生年是以方鹤斋的父亲方奎炯任打箭爐同知,以及哥哥方铸考取进士的时间作为参考,如果以此推算,与方鹤斋自述有七、八年的误差。</p><p class="ql-block">当然只能以自述为准。</p> <p class="ql-block">  诚然,按“哀启”言:先伯祖考旋选举于乡,成光绪癸未进士分户部主事,而先祖报罢郁郁时年二十四矣。</p><p class="ql-block">癸未1883-24=1859</p> <p class="ql-block">  在《鹤斋诗存》找到一首纪年诗,己巳十月初九七十八初度,初度即七十八周岁,则生于1929-78=1851年。更有意思的事,我们在后面能够确定鹤斋的卒年是1940年,因此这首诗注“推命游戏人间尚得12年矣。正好公历1940年鹤斋九十周岁,巧合耶?命运耶?</p> <p class="ql-block">  另有从市图书馆找到的《迂公诗钞》,记录民国辛未年辜云若91岁,方鹤斋80岁,则1932-80=1851年,辜生于1841年。这是阴阳历记岁或是下江人与内地人记岁的差异,我更倾向于1852年。</p> <p class="ql-block">  至于方鹤老的卒年,壶道人明确记录为民国2 9年2月20日晨,为此“夜不成眠”,二人定交于光绪21年,友谊长达40载,焉能不痛?其后《方鹤老传记》由其书丹,然作者是谁至今未见有留布。然鸣銮记“于国历三月二十八日卯时弃不肖等”,这是公旧历的区分。</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鹤老赠老壶诗。丙子末鹤斋之女王咏斋之媳王五太太故,鹤斋大恸,輓之“逝矣,你毋悲,割爱几回成老例;天乎,我何罪?慰情一女亦难留。沉痛之至,晚景真难堪矣。</p> <p class="ql-block">  方鹤斋和迂公的交往可能起于鹤斋任日本留学督察,而迂公小鹤斋19岁也在当时的留日士官生之列,过后做过青神县典史而青神亦为方鹤斋昔時主政之地。进入民国在成都的诗坛上一直有“壶榼会”和“千龄会”,我最近收集到了很多关于两社的资料,均由鹤老倡议举办,千龄会是在民国27年年春组于藏以尹的“闷庐”,初始会员有16人包括查蹇公、陈可大、洪翰如、盛震生、桂仲宏等16人,十年以后多人先后凋零,藏子藏秉成继承父志续组千龄会,增加若干人凑足千岁。这在成都诗坛形成了一段佳话,直至鼎革,两个诗社才逐渐停止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