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国国家画院展览(资料)

凝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好时留作闲看花</b></p><p class="ql-block">人生六十载,问学求艺五十年。 面对中国艺术之博大精深,更感慨南院的这个犹如苏州园林式的小院是那一辈大师们的创意, 一步移景,六十始知己无知! 有四季不同的风景也有四季不同的繁花。今天, 东院的扩建完成也使</p><p class="ql-block">仰望中华艺术之高峰还想为之增一块砖添一片瓦, 为毕生所求矣! 我们搬进了宽敞的新画室。</p><p class="ql-block">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我很幸运。我与天津、北京这两个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结缘, 也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繁行走在京、津之间。天命之年之始,我这十年更是风雨无阻。</p><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我从天津到北京, 来到中国国家画院也整整十七年了! 工作不再是每天面对一张宣纸思考或用笔墨尽情挥洒驰骋。 白石老人</p><p class="ql-block">我是在2006 年底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之后引进的 说:诗者睡之余,画者工之余,对我来说这十年真可以说是“ 画者工</p><p class="ql-block">第一位画家。 我深知这对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者是多么重要, 也深感 之余"了,这在我的生命过程中的人生轨迹里留 下了深刻记忆并深深</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前辈先贤对我的提携与认可, 这样的感动至今也不能忘怀,每 地镌刻在内心而无怨无悔。行走于京、 津之间的我为三个单位服务并</p><p class="ql-block">每想起,心头就会涌起一股暖流。 进入国家画院我的生活与创作状态 深有感慨:我是为中国国家画院所使,为天津画院所用, 为天津美院</p><p class="ql-block">有了深刻的改变。每天洁晨我都会在这幽静的小院步, 清晨的院子……我与天津这座城市的缘与我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爱是融入到生命极静寂、极洁新, 这时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先贤大师的气息而心生妄想。 与血液之中的,还有我的人生与艺术。</p><p class="ql-block">文化的根脉传承也许需要一种气息的感知与心的向往, 因为对那些先 每个艺术家都有其自己的根与魂, 泥土的芬芳与书香墨香成就了,对前辈们的景仰而生敬畏, 而我把每天的清晨都看做跨越时空的畅想,成就我的艺术。 我这样认为学习中国画是从读懂中国画的笔墨开始的,这样的情景应该持续了很久。那时,除此之外还有一堂晨课, 那就是每天国画的启蒙也是从认识中国画的笔墨开始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天天都可以到美术馆去欣赏丰富多彩的作品,然后回到画室, 闭门不出, 因而我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自我欣赏毛笔在宣纸上行走的那沙沙的节奏。 现在似乎又回到了那种 我平生崇兰、竹,喜梅花爱荷花,见桃杏则心生欢喜。因此, 我的</p><p class="ql-block">状态,欣欣然,其乐无穷。 选择用无以穷尽的笔墨润色花开,为花写照,为花传神, 我自己的甘愿从藻鉴堂到中国画研究院,从中国画研究院再到 中国国家画院, 苦喜乐和着笔墨心绪涂在宣纸上,这便开出各色的花。 在我看来花如……</p><p class="ql-block">随着画院建院三十周年院庆,这里逐渐热闹起来了, 同时也折射出一 叶叶如花,花无美丑,亦无雅俗,各美其美。 经过心的发酵与心的窖藏,这个时期中国美术的繁荣。美术界的先生们常常会聚在这里, 创作、交流、 这些花是从心里长出来的,散发着心香。</p><p class="ql-block">研讨,我也在其中。因此受益匪浅,眼界大开, 大家经常同台“唱戏", 我的艺术与生命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生于斯养于斯的这片土地,因而好戏连连。 艺术与生命的魂也是由华夏文明与五千年文化所赋予的。</p><p class="ql-block">新时代,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文化自信。 坐落在北京紫竹桥东 感谢中国国家画院主办这次展览和给予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贾广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9月2日于北京藕香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