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哲 万世师表

爱我中华

<p class="ql-block">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日。</p><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忠德宽恕勇为柱,孝廉恭俭敏为墙,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梁,《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集哲学、史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大成,建造了一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思想宫殿。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他和他弟子的“微博”,被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天下最好的教科书,也是经世致用“打天下、治天下”之书(北宋政治家赵普临终时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册,一半可用来助君打天下,一半可用来助君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而来)。他的思想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两千多年来,一直屹立在人类文明的巅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仁,是孔子思想的基石。他以仁为核心,倡导道德至上,“仁者爱人”。他以“爱人”释“仁”(樊</span>迟问仁,子曰:爱人。),认为“爱人”也是践行“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成就,也要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想显达,也要帮助他人显达)。“忠恕,恭宽信敏惠”(<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忠诚、宽容,与</span>人交往中,恭敬、宽厚、诚信,勤勉和慈惠)。“克己复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由仁及德,他推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敦促当政者“正”,教化民众向善去恶。孔子的仁政、德政观,是古代最早的政治观。</span></p><p class="ql-block">——民本思想。孔子从“重民”“安民”“富民”“教民”“为民”“爱民”出发,主张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孔子“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的“君民观”,既是对上古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奴隶社会以来君本思想的批判,开启了“君轻民贵”思想的先河。他从《尚书》中整理出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对今天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起有奠基性作用。</p><p class="ql-block">——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公平,只要有心向学,不论贫富贵贱,都可成为他的门徒。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道育人、以德化人、以术授人。他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对学生心性、品德的培育,教导弟子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注重品德修行,认为德比“术”重要,只有品德好的人,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之“术”,将所学之“术”用于正道。主张“师道尊严”,认为师道既尊,学风自善;主张“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学思结合。孔子的以道育人、以德化人、以术授人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为我们今天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的人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p><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一个人格高尚、道德高尚的人。思想的圣洁,源自灵魂的高洁。孔子一生坚守道德准则,不为名利所动,谦逊有礼,温文尔雅,坦荡,正直,光明磊落。他主张做人讲诚信、守规矩、有约束、怀仁爱;他尊重劳动,崇尚勤俭,反对淫逸,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他确立自重自律自警自强的君子品格,赞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义利观,为天下人标出了道义的制高点和欲望的底线;他宁受劳顿之苦,决不苟且偷生,想借力济世,但不攀龙附凤、摧眉折腰;他强调要与人为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理解人,尊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他意趣高洁,欣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道德境界,温和、良善、恭谦,德馨飘远,四海弥漫。无怪乎司马迁顿笔发出“高山仰止……可谓至圣”的千古一叹。</p><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一个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论语·里仁》中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此语尽显孔子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哪怕生命即将终结,只要能得闻真理,亦无所憾。他捕捉到“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想火花,用以点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在君权神授的春秋时期是需要勇气的。他的“川上曰”是运动的观点、发展的思维。他的旧识新解、旧闻新知、旧说新语,真知灼见、新知新见,既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又融会贯通、好学管用。他强调“温故而知新”,知新二字就包括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他追求真理,勇于和善于创新,最直接的体现是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中国哲学之源。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他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他创立的开放式学术体系,为中华文化的吐故纳新、发展创新、绵延不绝奠定了先天的优秀品质。</p><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人。孔子是老师的老师,也是学生的学生。他初学周朝礼仪,遵从鲁国礼乐,苦读上古经典,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融汇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孔子学而有道,概括出“好学、擅学、博学、为学、倡学”的方法论;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他拜圣者为师,向能者学艺,向师襄学抚琴,向剡子学为官,向老子学周礼,向苌弘学音乐,在齐国学习古典乐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他向贤达学习,也周游四方向民众学习。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夫子”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呆子”,他善思考、懂谋略,公元前500年鲁齐两国的夹谷会盟,正是因为他“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预判,才挫败了齐国的阴谋。他重实践、讲习行,重实干、不空谈,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p><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孔子主张“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和为贵”。“和”是孔子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点,“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媒,中华文化圈、东亚儒家文明圈、世界儒家文明渐次形成,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友好接驳,这一过程只有“和风细雨”,没有古希腊时代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也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以“和”为旗,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舟,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灯,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p><p class="ql-block">孔子及孔子创立的儒学,并非完美无缺。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创立的儒学亦有负能和缺陷。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就否定孔子和儒学的巨大价值。孔子思想中蕴含着许多智慧和美德,如仁爱、诚信、忠恕等,这些品质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历史的客观的看待孔子和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400多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以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等出现在欧洲,影响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近年来,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进一步扩大,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每次都名列前茅甚至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塑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孔子与犹太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东门的上方。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对孔子的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的“君子”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培养人们的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说,孔子发现的是“人类兄弟之情以及公共之美”。孔子很多名言成为一些外国政要的口头禅。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宗教界人士提出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除种族、国家、宗教之间的隔阂。孔子思想正在世界广泛传播,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孔子思想的光芒普照世界,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