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渡北归》是一部反映抗战全面曝发,北平天津等华北地区相继沦陷之际,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大撤离大逃亡大迁徙的纪实文学。分三册,《南渡》、《北归》、《离别》。厚厚的三本书,文字近两百万,看了整整两个月,浮光掠影的过了一遍,加之又过了些时日,书中的很多内容情节已记不清了,但是,一群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时展现出来的大节大义,责任担当,舍身取义,报效国家的壮举化作一道亮丽的风景,不时的在眼前晃动,他们一个个鲜活的性情迥异的文弱而有坚强的形象深深的扎在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南渡北归》全方位多视角诗史般的再现了一代大师、学者近百年的生存生活家庭学术学业状况,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状态。作者数年的实地、人物采访,大量的史料查阅,整个书有丰富的史料支撑,一些章节的注释约占文章三分之一之多,堪称那个时代学界大师学者的一部史记。 作者在拥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靠史料说话,秉持史家′客观公允的态度。但是,作者的胸怀、好恶、观念、政治态度还是在书中留下不少明显的痕迹,如对一些大师的描述上,喜爱者竭尽美言,重笔浓彩,反复提及,完美无瑕,即是缺点也大事化小(如果历史地位如此也是可以理′解的),讨厌者取材往往是一些不正道不光彩的事情。存在个人偏见,用个别人的行为作派棒打一个地区。对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带有排斥情绪,特别是离别篇,是一个个留在大陆的学者大师的悲残遭遇,缺乏对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派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的理解。尽管如此,本书仍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民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窗口。打开此书,在烽烟四起兵荒马乱的抗战岁月里,众多的学界泰斗、大师一个个扑面走来,他们才华横溢满腹经伦学贯中西,他们是业界的翘楚,他们又是平凡的血肉之驱,有家庭有妻儿父母,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他们在山河破碎颠波流离,随时遭受敌机轰炸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创办学校、教书育人,开展科研、著书立说,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抪洒种子培育人才。书中涉列的人物繁若星辰,鲁迅、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鳞、叶公超、闻一多、梁启超、王国维、梁思成、梁思永、林微因、陈寅恪、冯友兰、曾昭燏、叶企孙、吴宓、钱锺书等等。由于知识欠缺,对其知之甚少,知道的也是一点支离破碎的皮毛,认知上只是一个神坛上的符号,一个政治标签。而书中的他们一个个血肉丰满,鲜活灵动。</p><p class="ql-block"> 这群人大多出生在世纪之交的清朝末年,当时的国家闭关自守腐朽堕落,积贫积弱,自甲午战争后,继续遭受日俄德法等国家的入侵蚕食,丧权辱国的清政府被迫签定了马关条约、中日辽南条约、中俄密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庚子赔款等。面对强敌侵凌国家衰败,仁人志士怀抱强国的信念,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到孙中山提出的政体革命以俄为师,以及以后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口号。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这个时期出现了留日热,出现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掀起了排满革命。</p><p class="ql-block"> 他们前扑后继,赴汤蹈火,薪火相传,矢志不渝地探寻适合中国的政治模式,蔡元培陈独秀李大召胡适傅斯年等等,是五四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策化者组织者。傅斯年是著名的学者大师事务活动家,还是名噪一时的北大学生运动领袖,带领学生反抗当局的专制独裁,揭露其丧权卖国的行为,唤醒劳苦大众推翻黑暗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富强的国体。</p><p class="ql-block"> 突遇外族入侵,对待残破的国家、贫弱的民众,他们如同忠臣义士,表现出大节大义,义无反顾,以文弱之躯支撑起国家大厦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在文化科技教学的各个领域里,在极其困难危险的状态下,倾心做着自己的事。他们不少人在国外学习或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那里远离战争,生活舒适,待遇优厚,有着非常优越的学习研究条件,但当外族入侵,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不顾挽留,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未完成的学业、研究课题,回到千疮百孔战火蔓延的祖国。面对这种选择,梁思成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曾昭燏(曾国藩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这位中国考古界女性第一人,1938年是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国家有难,拒绝英国大学的聘请,并放弃取得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决然的回国,从英国走不方便,就找寻机会,请朋友帮助,取道法国启程。在流亡途中,李济、梁思永、傅斯年等,或重病缠身,或丧儿失女,不言放弃,坚守奔忙在自已职责上。林微因在李庄卧床数年,得的是肺结核,这种病当时在国内是不治之症,偏僻的李庄缺医少药,生活条件非艰难。面对国家破败的残景,她始终不向当局提出到大医院甚止国外医治的要求。国家孱弱,抗战形势极其不利,当有人谈到,我们己经退到李庄,再退还能退到哪里?极度虚弱的林微因凛然道,还有前面的金沙江!书中自始至终大篇幅的记述了考古方面,列举了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石璋如曾昭熵等一批考古界的专家泰斗。傅斯年领导的史研所以及从事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成了作者叙事的主线。这可能是我们这个历来重文轻理的国度,当打开国门向外学习时,考古这一块走在了其他学科的前面,作者在发掘这段历史时有大量的涉及考古的文史资料可以为其所用。另外隐隐感到,近一百多年来历史的走向是我们这个民族积压已久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因而急于弄清真相。十九世纪西方实行文化侵略,散布种族主义,并贴上新兴学科的标签。把人类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棕色人种黑色人种红色人种,白色人种智力最高最聪明,其他种族属怪人下等人。这样为他们肆意掠夺殖民地,奴役原住民,贩卖黑奴提供理论依据。1894年印度人拉孔皮尔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方起源论,认为中国人源于古代西亚亚卡地,当时黄帝率部族大举东徙来到中国黄河流域。这对于当时饱受西方种族学说强力压迫,感到沮丧自卑的中国精英来说,不啻是天大的喜讯。据说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与此有关。于是有了辛亥革命以“黄帝纪元”说,有了蒋介石“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之说,有了袁世凯的国歌中的:华胄从来昆伦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当然了,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黄帝西来说恐怕早已成为一种歪说。</p><p class="ql-block"> 书中有许多趣闻逸事,增强了可读性,如林微因的太太客厅,林微因与金岳霖、徐志摩的情感纠葛,林微因与张爱玲的以文结怨。吴宓的爱情泛滥,胡适的风流韵事。鲁迅胡适梁启超等对中医的不屑,对西医的竭力推崇(现在不还是如此吗)。这些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使文章不再枯燥。</p><p class="ql-block"> 斯人早己逝去,他们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有自己的人生态度、政治选择,有的甚止最后成会历史的反动、人民的敌人,但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至暗时刻都曾是一盏灯一束光,他们汇成的灯塔必将继续照亮着民族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4.9.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