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北之旅

芳草

<p class="ql-block">东北之旅</p><p class="ql-block"> 9月6日我们乘坐k95列车13:21分北京一吉林,经过多个站点,它的运行时间大约为18小时多点,途经站点包括北京、河北、辽宁、吉林等地区。尽管这趟列车的运行时间较长,但它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交通方式。</p><p class="ql-block"> 9月11日哈尔滨一漠河</p><p class="ql-block"> 9月13日漠河一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9月14日哈尔滨一北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东北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拥有壮丽的山脉和广袤的原野 ,火车转来转去我都转蒙了,10天旅行结束了,虽然路途遥远,很累。心情愉悦的,一路领略了东北粗犷的风情,豪爽民风,感受浓厚的东北文化。</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6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一天入住的雾淞宾馆,对面就是松花江。</p> <p class="ql-block">夜晚逛一逛吉林市,珲春街夜市,松花江灯光秀,松花江铁路桥,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吉林天主教堂,位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路,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天主教由法国传教士传入吉林。教堂的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最终于1926年建成完工。它的建设背景复杂,涉及到历史上的宗教冲突和政治变迁。</p><p class="ql-block"> ‌建设背景‌:天主教堂的建设始于1902年,当时吉林的宗教环境经历了多次变迁。在1898年,法国传教士南怀仁曾接见过吉林的教徒,标志着天主教在吉林的开始。随后,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吉林的教堂曾遭到破坏,但随后在1902年,北满教区主教兰禄业与吉林将军长顺达成协议,吉林赔款54万吊(约合白银18万两)用于修复和重建教堂。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城市里的月亮,犹如一颗闪烁的明珠,点缀在繁忙的都市之巅,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宁静与神秘。倒影之美,如同一面平静的镜子,映照出景色的精髓,闪烁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上这首歌是1981年的歌。‌这首歌是王立平为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创作的主题曲,由郑绪岚演唱,并于1981年随着纪录片的播出而广为流传。这首歌曲以其清新明快的曲风和优美的旋律,成为了当时广为传唱的歌曲之一,不仅让太阳岛闻名全国,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向往浪漫之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太阳岛上歌词</p><p class="ql-block">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带着垂钓的鱼杆</p><p class="ql-block">带着露营的篷帐</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乘车前往敦化六鼎山,了解佛教文化清始祖文化渤海文化。</p> <p class="ql-block">金鼎大佛坐落于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国家风景区正觉寺后山顶峰,2011年9月23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净慧长老、圣辉大和尚等108位大德高僧主法开光。</p><p class="ql-block">金鼎大佛落座正觉寺后山顶端,坐北面南,背靠牡丹江,前拥正觉寺,远望长白山,与香港天坛大佛遥遥相对,实为一佛二体,分处南北,共佑中华大地,向五湖四海的信众启智、赐福。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长白山天池水面海拔达2150 米,因其所处的位置高而得名,天池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呈椭圆形,当火山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在雨水、雪水和地下泉水的作用下,积水成湖,就形成了现在的天池。天池湖面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在周围十六座山峰的环抱中,沉静清澈的天池犹如一块碧玉一般,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p> <p class="ql-block">长白山天池,如一面明镜,映照天地,诉说着千年的沉静与澄澈。白云缭绕,天池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得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旗袍,作为满族的传统服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满族的八旗制度。满族实行八旗制度,旗人所穿的衣服因此被称为“旗袍”。旗袍原本是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男子穿的长袍称为“旗装”,而女子所穿则称为“旗袍”。这种服饰在满族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用于日常穿着,还随着满族人入关后,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p><p class="ql-block">早期的旗袍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呈直筒式,领、袖、襟、裙有宽阔的花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的样式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清朝时期,旗袍是男女都可以穿着的服饰,而到了民国时期,女性旗袍逐渐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距牡丹江市80公里,是五千年前历经五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道而形成的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面海拔350米,湖长45公里,水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毛公山是镜泊湖内一处重要的自然景观,是由形似头部和身段的两座山重叠而成,它恰到好处的展现了老人家的身材比例和外形轮廓。</p> <p class="ql-block">吉林安图县延边朝鲜族民房</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站的建设始于1898年,最初由俄国建筑师设计,采用‌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它最初被称为埠头站,位于‌松花江南岸。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逐渐成为该铁路的中心枢纽。1899年,哈尔滨站开始投入使用,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最终成为全国第二大欧式风格火车站。站房总面积达73624平方米,设有8台14线,年设计承载量为2800万人次。该站经历了四次主要的站房改造,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至2018年间,‌北站房和‌南站房相继投入使用,完成了主站房的重建。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正式名称为圣·索菲亚教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该教堂始建于1907年,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融合了‌拜占庭和俄罗斯东正教建筑风格。教堂的平面布局呈希腊十字形,拥有一个巨大的洋葱头式穹顶和四个大小不一的帐篷顶,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不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而且也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拜占庭式教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沙俄时代,最初作为随军教堂建立,后来经过多次重建,特别是在1923年和1932年进行了重要的重建工作,使其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外部装饰富有拜占庭艺术特色,内部则展示了丰富的宗教艺术,包括‌壁画和‌圣像等。</p><p class="ql-block">如今,圣索菲亚教堂已经不再用于宗教活动,而是转变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20号附近,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又称滨州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是滨州铁路的一部分。这座桥不仅是哈尔滨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而且也是哈尔滨铁路局修建最早的大桥之一。</p><p class="ql-block">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沙俄通过《中俄密约》获得了在中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大桥的建设始于1900年5月16日,并于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开始使用。大桥全长1050.87米,宽7.2米,共有19孔,桥面铺设单轨铁道。最初,这座桥是由石墩和钢筋结构构成的。</p><p class="ql-block">由于桥梁钢质不良,1941年桥梁普遍出现裂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铁路管理部门决定限制双机牵引机车过桥,并将过桥车速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以内。新中国成立后,从1962年开始,对该桥进行了全面大修,包括将原裂纹钢钎桥梁全部换成由山海关桥梁厂制造的八空平弦穿式钢桁梁,并在桥的两侧增设了宽1.2米的副桥,装有行人扶栏。这次大修于1964年5月20日完工,使过桥车速恢复到原设计水平(时速50公里),双牵引机车过桥也通行无阻。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一九四四》的最开始,波光粼粼的松花江上,这座竣工于1900年的滨洲铁路桥映入眼帘,滨洲铁路桥横跨在宽阔的松花江上,连接着城市的两端,它不仅是松花江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Harbin Songhua River Highway Bridge),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松花江流域上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永久性公路桥梁,</p><p class="ql-block">贯通了哈尔滨及绥化、黑河、萝北、满洲里等国道干线,成为哈尔滨市以及黑龙江省公路交通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于1983年5月动工修建,1986年8月30日竣工,1986年9月20日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砖块是由花岗岩雕铸而成的,形状大小像俄式面包,被称为“面包砖”。‌这种砖精巧密实、光亮圆润,在中外筑路史上极为罕见。1924年,俄国工程师对中央大街进行了升级,从过去的土路铺上了这种方石。当时一块面包砖就价值1银元,共用了87万余块,整条街价值连城。根据专家们的测定,中央大街的这些面包砖还能再磨上一二百年</p> <p class="ql-block">尔滨中央大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街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哈尔滨开始大规模的铁路和城市建设,中央大街最初被称为“中国大街”,主要用于外国人经营商店。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市政政权后,将其改名为“中央大街”,并在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最终在1973年恢复为“中央大街”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不仅因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而闻名,还因为其历史建筑而备受瞩目。街道上汇集了71栋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以及现代多种风格的建筑。其中,13栋建筑被列为市级保护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也见证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正式的名称为面包石铺路,是一种独特的铺路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由俄国工程师设计并监工,历时两年完成。这些面包石是由87万余块方石铺就,每块石头都经过精心打磨,形状酷似俄式面包,因此得名。面包石的原料产自哈尔滨市阿城区,是由当地的花岗岩进行加工、打磨、倒角而成。每块面包石长约18cm,宽约10cm,高约12cm,在当时的价值大约一块大洋,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故有人也称它为“金石”‌。</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3日晚上10多点拍到了北极光。</p> <p class="ql-block">北极村,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是中国最北的城镇,也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地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这里被称为漠河村。漠河村在1860年开始有人居住,随后在1866年发展为通往胭脂沟的江上驿站。到了1914年,漠河村成为设治局公署驻地,1917年升为二等县域所在地。1947年,漠河村并入‌呼玛县。1981年,漠河重新建县,将漠河乡、兴安乡划归漠河县,漠河村成为漠河乡政府所在地。1997年,漠河乡改名为北极乡,1999年更名为北极村。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松苑。1987年5月6号,一场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漠河化为灰烬。但这片森林即安然无恙。所以这片原始森林人们也叫它幸运森。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北极村的“‌金鸡之冠”广场是一座以“玺”为创作元素的雕塑广场,其上端采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的造型,象征着中华大地的繁荣昌盛。四面使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神兽纹饰,代表着权力的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不仅是一个艺术作品,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它象征着“天佑我中华国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北邮局,始建于1953年,截止到今年,已经整整走过了66年,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老邮局了,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中国最北邮局的实拍照片。它具体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乡北极村境内,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恰好处于中国最北端,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中国最北邮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北极哨所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里面,是我国最北端的哨所。哨所的建筑比较有特色,瞭望塔很高,非常有气势。</p><p class="ql-block">由于哨所大门一直是关着的,游客就只能在门口拍了一些照片了。哨所后面就是黑龙江,而对岸有个红顶黄地的屋子,就是俄罗斯的哨所了。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初期</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防管理不断加强。1969年6月,在原漠河边防站基础上组建边防连队。在洛古河、漠河、兴安等处设边防哨所。初期哨所是木制的,俗称“大架子”,约有三、四层楼梯,上面是个小阁楼。后因木质粗劣,整个架子摇摇欲坠,抗不住狂风和洪水侵袭,于是又建了铁架,较原来的木架稍高些。</p><p class="ql-block"> 现状</p><p class="ql-block"> 1982年,重建了这座了望塔,共有七层,最上面是边防战士了望的地方,其中有一架高倍望远镜,每天战士上岗,都要在那里观察国界。旁边的小楼是战士的营房,整洁有序。院子里养花种草,还有一些体育健身设施。战士们在这边远的偏僻哨所,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卫着国土,单调而枯燥的生活、恶劣高寒的北方天气,磨练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使他们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文字网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对岸</p><p class="ql-block">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的伊格那思依诺村,那里依然保持着较原始的木结构房屋,俗称“木克楞”。隔江远望,就能看到对岸的老翁、儿童,还有美丽迷人的俄罗斯姑娘,秀美的山石、江水和木屋,到处都体现异国风情。文字网络</p> <p class="ql-block">伏尔加庄园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近郊阿什河畔,占地60多万平方米,是以哈尔滨历史为依托,俄罗斯建筑,文化为主题旅游景区、中俄文化交流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