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乐千年乐章华丽奏响天下

武当老茶馆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宫观道乐,又称武当韵。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湖北秦巴地区,与汉族民间文化,以及唐代至明代汉族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明代进入鼎盛时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歌、舞、乐一体的表演形式。</p><p class="ql-block">武当山宫观道教音乐,分为出家和在家两大流派。出家派指武当山上宫观道乐,一般情况下运用于日常修行法事和祀典,音乐风格偏重于庄严肃穆,幽雅悠缓,有较浓厚的宗教韵味和古典音乐气质,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道教音乐主要在民间举行的各种斋醮中运用,表现对象是广大民众,属于宗教外部的活动,所以风格比较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宫观道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巫师舞,以及南北朝時期将直诵道经改为乐诵,即将念经改为唱经。唐朝唐宗室失意者不断贬居至武当山地区,将大量的宫廷乐带到了武当山,融入道乐之中。</p><p class="ql-block">元代各皇帝推崇真武神,每逢圣诞及重大节日,必在武当山设醮仪式祝贺,这种由皇室直接安排的唱经诵经和道教歌舞,不但规模大,品位较高,而且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明代是武当山道乐最辉煌时期,太祖朱元璋设神乐观。朱棣登基后,大修武当,功成作乐,并亲自撰写《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供武当山道士演唱,并敕令神乐观派400名乐舞生充实到武当道观,并将宫观道乐。提升为宫廷雅乐,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音乐活动。</p><p class="ql-block">清代武当山道教由官方转入民间,众多朝山进香活动已成为河南,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相邻的习俗,吹吹打打朝山队伍,将各地的民间音乐带到武当山,使其进一步世俗化。</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宫观道乐,从整体构成主要分为古代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它有中国道教音乐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有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是庄严典雅的气质。唐至明代,武当道场受皇帝的重视,在武当上安置神像和科<s>仪</s>法师,并配置乐舞生,纳入皇室官府议事日程,宫廷雅乐对武当道乐有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二是混融一体的独特宗教韵味。武当的全真派和正一派的道士长期同室咏讽经乐,相互吸收和渗透,形成既丰富多彩,又协调一致的武当仙乐神韵。</p><p class="ql-block">三是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武当山与川陕豫相邻,这一地区民歌,曲艺,戏曲十分丰富,道乐受其影响颇深。</p><p class="ql-block">四是吸收了佛教文化元素,明朝以前的武当山佛教也比较盛行,加之周边的城市更是兴旺发达,佛教音乐也是非常久远和有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武当山宫观道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演奏形式可以是几个人的方式,也可以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共同演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