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读月

落霞不飞

<p class="ql-block">  最喜欢中秋晚上那一轮当空明月了。</p><p class="ql-block"> 你看,它高高地挂在深邃的夜空,圆润明亮,清静皎洁,如诗如画。那阴柔神秘的银辉,如痴如醉地倾泻在旷野中,在河面上,在山峦间,总给人一种宁静与恬淡,仿佛世间所有的阴柔与浪漫、思念与期盼,都在这满月的光里穿越千年,款款而来。</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柔情的月色当中,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漫步,看皓月千里的皎洁,听明月春江的呢喃,读阴晴圆缺的不舍。这对我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p> <p class="ql-block">  先生可以什么都不想,我却很难在月光如水的“幽篁里”独坐。记忆就像那一泻千里的月光,无时无刻不走进我目光深处,与我共枕。</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喜欢月亮,是因为我们姊妹常常在月光下嬉戏。中秋月夜,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着童谣,那份惬意,想必每个人想起来都会温柔以待,而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母亲教给我的那首留在心底的《月光光》:</p><p class="ql-block">月光光,照河上,</p><p class="ql-block">河头等,轿来扛,</p><p class="ql-block">扛上背,种韭菜,</p><p class="ql-block">韭菜花,结亲家,</p><p class="ql-block">亲家门前一肚塘,</p><p class="ql-block">放的鲤鱼八尺长,</p><p class="ql-block">放条鲤嬷肚里做学堂。</p><p class="ql-block">做个学堂四四方,</p><p class="ql-block">个个赖子(儿子)读文章,</p><p class="ql-block">读得文章马又走,</p><p class="ql-block">赶得马来天大光哦。</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是这首童谣她却能倒背如流,在教完我们几姊妹后,总要抓住我们的手,用力地甩几下,或者抱起我们姊妹中的一个,在原地转几圈,直到我们咯咯咯地笑个没完,甚至求饶为止,母亲这才将我们放下,从围兜里拿出香喷喷的月饼,一人一个分给我们。分完后她笑着说:“你们吃完月饼都到河边去看月光哈,姆妈看你们谁能哇出几个跟月光有关的神仙来,谁就是姆妈最精机的赖子{儿子}。”我们便一窝蜂似的跑出去看月光了。</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就半个世纪了,河边的月光应该还是那年的月光,曾经的童谣却再也听不到有人传唱,至于教童谣的母亲,也早已不在人世。我能记住的,不仅仅是母亲的慈爱,也不仅仅是母亲的勤俭。母亲传唱的那首童谣,犹如一道星光,点燃我儿时的梦想;更像一把钥匙,打开我求知的心房。</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觉得中秋的月是一份童真,一份幸福。</p> <p class="ql-block">  成长的代价就是将自己逐渐蜕变为坚强的生存者。那年我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外出谋生,那份无奈与苦涩,没有经历过思家煎熬的人,是不会懂得的。每当月朗星稀,我一人匆匆地驰骋于城市之间,步履匆忙的空隙,猛然抬头瞥见那一轮异乡的明月,一股思念之情就像一道开闸的潮水,裹挟着生活的委屈、心酸、艰苦呼啸而来,很多时候,我只希望有一个肩膀靠靠,完后又整装待发;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人站在街头,看疾驰而过的车辆,霓虹灯在远处闪烁,依然孤身一人在这座城市打拼,莫名其妙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的时候,谁家的窗户里飘来一阵阵摄人心魂的音乐:“月色朦胧夜未央,周遭寂寞宁静,人隔千里无音信,欲待遥问终无凭,请明月代传信,寄我片纸儿慰离情。”歌声如泣如诉,缠绵悱恻,它就像一把剪刀,在你脆弱的心坎上,把心中欲说还休的苦闷,剪成满地月光,空明澄澈,挥泪成河。</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望着天空的明月,心中思念的碎片,在秋风中哀嚎鸣叫,所有的离愁别绪都轰然作响。也就是那一刻,忽然就理解了母亲离世后,父亲为什么总要在中秋之夜一个人对着母亲的灵位焚香祷告,甚至念念有词;情急之下,还逐一电话告诉我们几姊妹务必回家过节。拳拳之心,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天空那一轮明晃晃的月亮,凄婉沉静,默然无语,它分明就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思念啊。</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又何止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据说大诗人李白和我们一样,一生飘荡,四海为家。有一年中秋,在长安孤身一人的李白,面对一轮皓月,想起自己半生坎坷,他情不自已,遂以月为友,以影为伴,借酒浇愁,泪洒京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自古就有“诗仙”的美誉,一代天骄,却也在异乡的土地上,无以为继,借着一轮月亮,倾诉自己无尽的乡思。</p> <p class="ql-block">  岂止是李白的故乡情结寄托在明月之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王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王安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哪个诗人的背后不承载着一段广为人知的悲喜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那轮圆圆的月亮啊,挠动了多少诗人游子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童年远去了,月光远去了。许多年以后,我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才有了全面的感同身受;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才有了真正的心有灵犀;读“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才有了彻底的同病相怜。</p> <p class="ql-block">  再看这一轮明月,已是一份思念,一道浪漫,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漂泊久了,就想要一个安定的空间来抚慰失散的思绪。最近几年,我蜷缩在学校的周转房里,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翻开季羡林先生的《苏轼传》,就着月色与灯光,读他的月亮诗词,读他的坎坷人生;读他的心酸无奈,也读他的豁达傲岸;还读他与王弗的爱情故事。慢慢地,我懂得了爱情,明确了婚姻,看淡了人生,知晓了世态。</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还真有一种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忠贞不渝。你除了感动,就是感慨。恩爱夫妻,撒手永别,时间倏忽,转瞬十年。王弗一辈子与苏轼同甘共苦,感情真挚,久而弥笃。难能可贵的是十年忌辰,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无法释。那种深沉的思念,仿佛穿越千年,直击心扉。苏轼对爱情的深沉,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执着,对于我们这个高离婚率时代的人来说,不免振聋发聩,羞愧难当。</p> <p class="ql-block">  “明月夜,短松冈。”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可以抛却职场,忘却官场,却唯独放不下对王弗的那一场情事,恐怕不仅仅是“月亮惹的祸”,而是他人生至真至情的幡然醒悟,更是他生活酸甜苦辣的良多感慨。</p><p class="ql-block">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此时的明月,寄托了多少痴情男女的悠悠情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份执着,一份坚守,不正是月亮一如既往播撒清辉的最好诠释吗?</p> <p class="ql-block">  很多年没有在意故乡这轮中秋明月了,我常常为自己的忽略寻找各种借口。今年中秋,我特意早早守候在老家的院子里,看它静静地从山的那边升起,月上柳梢头,不一会儿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天空也铺开了一幅深邃的蓝绸。月到中天,这一个“白玉盘”高高地悬在空中,又圆又大,散发出柔美的光芒,我以为,此刻才应该是月光最美的时候。到了下半夜,月亮西沉,又缓缓地坠入到山的另一半去了。赏月的同事说,月亮过了今天,慢慢地就成下玄月了,要到下个月的十五,才会再圆一次。</p> <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刘立雪的《月岩》:“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青山作计常千古,只露岩前月半规。”才明白,月亮有圆的时候就一定有亏的过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自然之理,谁又能与之抗衡 呢?</p> <p class="ql-block">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皓月当空,虽美却暂;盛极必衰,盈缺轮回。谁能否认月之亏缺之时就是蓄势待圆之际呢?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生的兴衰,职场的起落,生命的轮回,在这一刻,我全读懂了。</p> <p class="ql-block">  再次遥望头顶的那一轮明月,我突然觉得,她是我人生的导师,生命的挚友。</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中秋的月,更喜欢在中秋之夜读月,溶溶的月色中,我读到了时间的流芳,岁月的醇厚;读到了思念的厚实,未来的美好;读到了生活的细腻,灵魂的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