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热爱旅游的您,一定去过著名的瓷都景德镇或古镇婺源,却未必观光过距景德镇市火车站仅7公里的“江南第一衙”——浮梁古县衙。历史是先有浮梁县(621年建县,742年改名为浮梁),后有景德镇(宋朝景德元年,即1004年,设浮梁景德镇),且浮梁管辖景德镇。浮梁是县,景德是镇。</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痕迹在很多地方逐渐消失,但在浮梁县,一个充满历史魅力的古县衙得以保留下来,让人们有机会领略到1200年前县域的政治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浮梁县古县衙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的旧城村,距景德镇市区8公里。唐天宝元年(742 年),新昌县改名为浮梁县,属饶州。现存古县衙占地65000平方米(相当于95亩),规模宏伟,比河南内乡古县衙大一倍左右。</p> <p class="ql-block">关于浮梁之名的来历,民国间野史有一说:某年秋天县治(相当于县政府)正堂选梁,在江村选中八人合围的古樟树,但无法运至县城。走旱路抬不动,走水路遇干浅。正在发愁时,突然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栋梁随浩浩洪水而下,一路上百姓护送,莺歌燕舞,直抵县城,故得浮梁县名。</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古县衙的建筑“亲民堂”因火灾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清代,浮梁县衙进行过多次修缮。古县衙大堂(也称亲民堂)的最后一次修葺是宣统元年(1909 年),由时任知县张承祖主持修葺。</p> <p class="ql-block">1916年,古县衙成为当时县政府的留守处。抗日战争时用作临时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古县衙先后被改作学校和工厂,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传统县级衙署。1987 年,被定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中轴 、 堂及三堂等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p> <p class="ql-block">衙院内宽敞空旷、古木参天,中有40米长古路甬道,直通大堂。穿过仪门踏上甬道,威严之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浮梁古县衙的建筑等级为五品衙署规制,主官多享受五品待遇,这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知县是官居五品,是因浮梁地处皖、浙、赣三省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上交税收多,尤其是茶叶税收,约占全国茶叶税收的八分之三,有十五万贯。</p> <p class="ql-block">浮梁县有着发达的地域经济,县民“摘叶为茗,坯土为器,伐楮为纸”“富则为商,巧则为工”,茶瓷并举,《敦煌变文集·茶酒论》中就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当时,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归其所辖,景德镇为皇宫烧御瓷,朝廷派三、四品的官员到景德镇监督烧瓷。如果县官级别低就没有资格会监督陶官。</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瓷业工人来自四方,经常闹纠纷。本县知县品级高于邻县,就容易协调处理纠纷。在县衙大堂屋脊梁上写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其中“同知”官名就是五品。而且是皇帝加封的。张,就是宣统元年的浮梁知县,叫张承祖,虽然帝制早废,但衙署犹存。</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曾旅居浮梁县,因其兄弟曾任浮梁县县承(相当于该县二把手)。其居住所就在浮梁县衙后一座平房内,至今已恢复原貌。有一副楹联很能说明情况:聿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身在浮梁,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时县官原配夫人,一年内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可以住在县衙内。而县官所纳之妾,只能住在后墙外,往返走后门。院墙垒得很高,墙头上拉上铁丝网以防小妾自由出入。可见封建社会妻妾是有严格等级界限的。</p> <p class="ql-block">县衙旁,有巍峨耸立的宋代红塔,它有“江西第一塔”之称,1959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塔共七层,从地坪至复盆顶塔高37.8米。塔身皆用大型青砖实砌,每层均用青砖叠砌出外挑平台,不设钩栏。</p> <p class="ql-block">红塔反映了北宋初期塔的建筑外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是浮梁“古代城徽”之誉,为浮梁的象征,浮梁历史的见证。“西塔夕照”成为古代当地著名的风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景区有以贴地瓷砖建设的历史文化长廊。长312米,由216块青花瓷板铺就而成,综述了浮梁的概况以及悠远流长的官文化、瓷文化和茶文化,记载了浮梁一千三百多年要事珍闻和浮梁作为瓷都之源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为仿古建筑,城门楼高15.6米,由城墙、主楼和角楼组成。主楼座落在8米高的城墙之上,登上城门楼可一览古城美景更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景区有壮观的擎天瓷柱,无论是直径还是高度,都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叠瓷最高、无法以万件来计数的一件陶瓷作品,堪称世界之最。擎天瓷柱的制作成功是世界陶瓷烧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景区有哥德堡号雕塑。18世纪中叶,一艘名叫“哥德堡”号的瑞典木帆船经过18个月的航行,来到中国广州,开辟了瑞典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景德镇瓷器和浮梁茶叶通过“哥德堡”号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远销瑞典等西方国家。</p> <p class="ql-block">当地县志记载,宋景祐三年(1036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罢</span>知饶州,到任不久,便来到浮梁县巡视。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的建筑具有徽派与赣派相结合的特色。县署里面的楹联,涵盖了封建社会地方官处事方法和原则。镌刻或书写在门楣、檐柱据统计有50多副,大多对仗工整,平仄有致,寓意深刻。如,县衙头门的楹联是“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p> <p class="ql-block">意思是作为治理浮梁的父母官,上受朝廷的重托,下系人民的忧乐,头顶的压力如擎天之柱,因为知县任期三年一届,可连任三届,头尾近十年,所以说“十年踏地”,表明知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浮梁县衙可称为北京故宫的县级版,历史鲜活而岁月真实。</span>“唯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礼,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浮梁县</span>为圆心点,向周边辐射250公里,则包含庐山、黄山、武夷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旅游佳景,值得前往。</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敬请关注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