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束鹿果林诗会请柬(张建明微型收藏之十九)

清官店人张建明

<h1>  近日整理旧物,在60年前县文联寄我的一个小信封里,意外地发现了一纸早已忘却的油印文字,展开细看,是县文化馆张诚老师发来的邀请我参加“果林诗会”的请柬和通知(下图)。</h1> <h1><b>上半部为“请柬”,内容如下:<br></b>  我队由于认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生产生活逐年上升,今年秋季又望丰收。为了庆祝文艺生产双跃进,决定于9月19日至20日举办“果林诗会”,欢度中秋,敬请光临。(左下有钢笔字:张建明)<br>旧城公社寨子大队俱乐部 1964年9月13日<br><b>下半部是“通知”:<br></b>  寨子村果林诗会外地来宾较多,为了尽力减轻该队的接待任务,凡是本县与会同志请携带行李、粮票(三斤),于9月18日下午(不得迟于19日上午),到旧城人民剧院(诗会秘书处在此设接待站)报到是荷。<br>束鹿县文联 1964年9月14日</h1> <h1> 薄薄的、小小的一纸油印请柬,再简陋不过,彰显着当年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时代特色;几句简短的文字,却又包含着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和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实为反映60年前国事、社情、民意等以小见大的一件文物。</h1> <h1>  我的故乡是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即享有“诗洋画海金束鹿”的美誉。我在河北辛集中学读高中时,参加过县文联组织的两次赛诗会,这是第一次。当时刚刚进入高三新年级,因个人诗歌处女作《赶车曲》当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下图),县文联即邀请我参加在旧城公社寨子大队举办的中秋“果林诗会”,并在《束鹿县业余文艺创作活动的经验》一文中,把我的名字排在了全县210余业余诗歌作者的第三位。</h1> <h1> 我是9月19日上午去诗会报到的。在一篇日记(下图)中这样写道:<br> “19日凌晨,带着学校领导的嘱咐,带着同学们的鼓励,怀着一颗欣喜不安的心,赴寨子参加诗会。<br> “路上,想到今年虫灾、雨灾甚重,一般果树挂果很少。在那果稀叶残的果林召开诗会,毕竟扫兴。<br> “但刚进村,阵阵清香扑面,抬头看梨树上果实累累,大出意料。”……<br></h1> <h1>  1964年9月19日开始为时两天的“果林诗会”开得很隆重。出席者除本县30余名重点诗歌作者外,还有河北省文联主席、著名诗人田间、《诗刊》编委白婉青、刘重山、《民间文学》编委张紫晨、贺嘉、《河北文学》编委张庆田、《河北农民报》编委康迈千和《俱乐部》、河北广播电台、石家庄文联等报刊的众多编委及有关负责同志。(见下图当年个人记载)宾主五六十人同寨子大队部分社员济济一堂,席地而坐于果熟飘香的大梨树下,吟诵短诗长歌,实为当时束鹿县文坛一大盛事。</h1> <h1>  我被安排坐在著名诗人田间的旁边,最近距离地聆听他即席赋诗和讲评我们的诗作。我朗诵了《赶车曲》和几首短诗新作,其中两首当场为有关编委选中。后来,《八月》于10月12日在河北电台广播;《回乡三年》发表于11月4日的《河北农民报》副刊(下图)。</h1> <h1>  此次参加“果林诗会”,印象极深,终生难忘,后曾写小诗以记:<br> <b>梨乡八月开诗会,国手乡贤树下围。<br>吟罢长歌接短韵,诗香伴着果香飞。</b></h1> <h1>  对于果林诗会日期究竟是那天? 1996年版《辛集市志》第789页所载为1964年9月18日(上图),我的个人日记则是9月19日,并据此同市志相关编委做过交流,一时难有定论。恰恰60年后的今天,有了果林诗会请柬和通知原件,当可解惑了;也愿将此微薄之物捐赠故乡档案馆,以作资存。<br>2024年9月19日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