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观山和周原博物院游记

LCJ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中秋节刚过,9月19日,携老伴同弟媳从扶风老家出发,游览了西观山风景区和周原博物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上)游西观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观山离扶风城关约25公里,开车上山约需40分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观山,也被称为“西瓜山”,是位于扶风县的一座历史文化圣地。‌这座山坐落在扶风县北部的乔山中段,与‌武功县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西观山因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其山顶的‌九眼龙泉寺和‌三霄墓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观山海拔约1000米,山上植被茂盛,尤其是苍柏郁郁,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顶的平地上建有龙泉寺广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休憩的空间。此外,西观山的日落景色也是一大亮点,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那迷人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观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聚集地,更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圣地。相传这里是《‌封神演义》中三霄仙子的修道之处,山顶的三霄墓成为了信徒们朝拜的重要场所。此外,西观山还与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周文王进行祭天拜地的重要场所,正月初九的庙会活动也延续至今,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观山也逐渐成为了扶风县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当地政府和居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治理、规范旅游开发等,以确保西观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综上述,西观山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无论是自然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研究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震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下)参观周原博物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日上午从西观山下来,途经黄堆往法门寺方向返回途中,顺道参观了周原博物院。这是我第三次到此一游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原博物院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建于1987年,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创建的,主要展示周原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甲骨文、‌玉器、‌陶器等,全面反映了三千年前周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状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与背景‌: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尤其是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博物馆的建立基于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旨在展示和研究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文物和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馆藏精品‌:馆内收藏有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弥足珍贵的甲骨文、玲珑剔透的玉器以及大量陶器、‌骨蚌器、‌原始瓷器、生产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周朝时期的社会风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与研究‌:周原博物院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文物的场所,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它依托周原遗址考古发现,建立了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开展科研、教学和公众文化普及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外交流与活动‌:博物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国内多家博物馆进行文物交流,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增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文化传承和服务大众提供了更多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原博物院不仅是一个了解周文化、探索古代文明的好去处,也是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丰富的展品和活动,让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b></p> <p class="ql-block">据相关据史籍记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父自豳迁岐,营周邑,进行过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直到公元前11世纪后半期,周文王迁都于丰。武王灭商后,将周原岐邑附近的土地分封给周、召二公作采邑,但由于周原是周人宗庙所在地,周王和诸侯大臣经常来此进行祭祀并议决国事,这里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戎人入侵,周平王迁都洛邑,周原(岐邑)毁于战火,终被废弃。作为周人的发祥地 和文王迁都以前的都城所在地,考古发现在周原遗址存有大量先周至西周时期的宫殿(朝寝宗庙等)建筑基址,是周人的宗庙和统治者的宫室所在地。周原地区多座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不仅取得了两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性的进展,而且为研究西周的建筑技术和宫室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可靠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