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呼伦贝尔

三安堂主

<p class="ql-block">  (三)边地遐思</p><p class="ql-block"> 车子沿着额尔古纳河边缘行驶一段时间后,手机里传来一条短信提示:你已进入中俄边界。司机小刘说,前面就是界河,对面的村庄就是俄罗斯。这不就到了边境地段了吗?对于边防,我并不陌生。当兵时,所在连队就是中蒙边境的一个边防哨所,毕业后在团、军分区及军区机关工作,也经常去边境一线,但时间毕竟过去很久了,以至一提到边防,就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何况再次身临其境,内心更是有些小激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按照司机的吩咐,爬到一处高地,眼前的界河宽阔平静,象一个巨大的c形伸向远方。高地一侧,远远就看见一座矗立的铁架塔哨,哨楼上并没有人,看样子,已经废弃。正当我在寻找界碑时,只见一帮游客早已把界碑围住,正在合影拍照。这尊界碑,只是额尔古纳河流域六百多公里边境线上的一处,编号为112(1),正面刻着中国国徽和1993年号,背面是“中国”字样和编号、年号,皆为红色。太阳正好照在界碑正面,使国徽光彩夺目,更显神圣。我们与界碑合影留念后便又踏上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车子沿着界河继续行驶,司机指着前方说:快看,界河上有舰艇巡逻,见两艘插着中国国旗急驰的巡逻艇犁出的浪花,我立刻跳下车,端着相机拍了起来,至到消失在视线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住在小镇室韦,这里位于额尔古纳河中游东段,与俄罗斯奥洛契口岸相对。镇虽不大,但却不失繁华,遗憾的是未能前往口岸参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满洲里,这是距边境最近的城市,有几百年驻防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清顺至元年(1644年),清军和八旗军就曾驻防治之,此后,康熙、光绪、宣统年间,均有将军和官兵管辖驻防。1901年,根据有关协定,由俄方建成进入中国东北的铁路和火车站,这里便成为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1984年口岸正式开放,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我们先后参观了口岸国门、界碑,站在高大的国门上眺望对方,只见眼前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夕阳下,“国门第一哨”哨楼挺立在国门一侧,更显庄严肃穆。而附近周围的商场、货物贸易市场和广场上,商客游人往来穿梭,一派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住在外形别致的“套娃”酒店,伴着夜色趁兴游览了“金街”,在具有俄式风味的卢布里餐馆,品尝特色美食,观看俄罗斯舞蹈,尽情感受边境小城的独特风情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几天的旅程,一路走来,沿途看到几处边防连队和哨所,现代化的营房、涂着迷彩的保温哨楼,还有便捷通畅的边防道路,加上边境城市、口岸的所见所闻,不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也勾起了我的无限暇思……</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边防与过去相比,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都是国力军力强盛带来的结果。国强则边强,边固则国安。没有巩固的边防也就没有国家的繁华稳定。</p><p class="ql-block"> 想起六、七十年代中苏边境的紧张对峙,再看看今天两国的睦邻友好,和平来之不易,受益的是两国百姓,得利的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一定要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人与人交往如此,国与国亦是如此,历史的教训值得铭记,愿中俄世代友好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