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夏去秋来,时序更迭,七峰山下的超力生态园,一如既往地张开绿色的怀抱,迎接四面八方的宾朋。人们在彩虹道上徜徉,如意湖边垂钓,鸣泉阁里聚会,瓜果地里采摘……可是,这片绿色翡翠的创始人沈中泉老先生却永远离开了我们,而这一走,就是两年了。</p><p class="ql-block"> 他以前常说:超力生态园不是为挣几个小钱的“产业”,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要时刻不忘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要时刻记住不丢文化内涵,要打造成人们长久向往的休闲去处。假日游园的热闹,劳动实践的孩子,亲朋团聚的笑颜,绿色瓜果的枝头,都告诉人们,沈老缔造的“产物”给他人带来了幸福。沈中泉先生创办生态园的初衷,是为了启动“荒田里”的振兴,一座“复兴桥”寄托了沈老回报乡里的拳拳乡情。红光村从此红光满面,荒田里从此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 沈中泉一手创办超力电器,把这个手工作坊带入科技前沿,吃尽了千辛万苦。而超力给人们的印象,不单单是现代企业的形象,而是过硬的“人品”。沈老爷子对家人十分严格,家风家规近乎苛刻,道德操守要求很高。而对外却奉行友善谦让,而且一如既往的坚持。来过超力,特别是跟“老爷子”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感觉很舒服。企业遇到困难,别人给与帮助,超力感恩戴德。别人帮不上忙,也能理解释怀。来者都是客,永远是朋友,没有丝毫的“压迫感”。超力家人任何场合都不会对别人说三道四,这也是超力朋友多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沈老的道德修为很高,算是有“星宿”的人。以至于他离世前后,发生了一系列比较特别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他离开的前三天恰逢中秋佳节,大家族节日团聚是沈家传统。以往,他老人家总是端坐中央,看着四世同堂的儿孙满心欢喜。而他的最后一个中秋,却迟迟不愿坐下,执意要儿子坐在中间,并谆谆教导:这个位置迟早你都要坐,义不容辞啊。此后,家人想起这一反常举动,不由得敬佩老爷子的先知先觉和深谋远虑。</p><p class="ql-block"> 他离世那天,生态园上空乌云密布,像一口好大的盖子久久不散,直到他离开以后。举丧期间,一只鸽子来到沈家院里,连续几天守在这里。生态园的人都知道,沈老资助过一位养鸽人,这份“鸽情”算是终有回报吧。一位朋友给我传来一张图片,那是早一周沈中泉参加乡村旅游考察团时,在苏北观看丹顶鹤的照片,画面中沈老被仙鹤包围着,有人说他是去选座驾的。</p><p class="ql-block"> 今年入秋,生态园来了一拨客人,他们在三楼会议室开会,讨论编撰“丹阳抗日史料”一书的事,为纪念抗战一百周年做准备。这次编书由超力集团出资赞助,正是为了了却沈老的遗愿。其中新四军挺进纵队的抗战故事,一直是沈老关注的焦点。会议进行得很认真,来自镇江和丹阳的史学专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不知不觉,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六点半才结束。太晚了,大家坐下准备吃个便饭。</p><p class="ql-block"> 席间,大家聊起沈老先生对抗战历史的保护挖掘感慨万千,特别说到沈老组织的最后一次会议也在生态园,老人家就是那次会后与世长辞的。忽然,有人一排时间,居然正巧是两年前的今天。而且上次参会的人员一个不拉全部到了,而且这次会议也是因故推迟到这天举行的,而且两次会议都开到了六点半。冥冥之中,老爷子是要传递他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啊。</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沈中泉老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而他与人为善的格局和情怀永不磨灭。人们聊起超力,来到生态园,总会经常提到沈中泉的名字,他的仁爱之心与天地同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