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行纪(上)川藏中线上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阳光

再走滇藏线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2020年从西藏四零冰川阿里中线回来后,老羊决定以后不再进藏了(年龄大了),但随着G216的走红,引起了老羊的关注,最终经不住诱惑决定走一趟G216,挑战一下年龄。</p><p class="ql-block"> 计划用十天的时间从贵阳出发走G214、G318经邦达,繞川藏中线,经阿里大北线到改则上G216至新疆民丰,全程油路。 于是开始准备便携氧气、自热米饭、方便面、红牛饮料、浓缩葡萄糖及头疼粉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于2024.5.2一早从贵阳出发,2月11日下午6.30到达新疆民丰(在民丰遇沙尘暴休息了两天);再次出发边玩边走,于5.20回到贵阳。全程18天、行驶90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走滇藏线,在云南南华、德钦各住一晚,南华遇见大雨,德钦天气还不错。短短的四年,德钦变化太大了,酒店、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游客如织。</p> <p class="ql-block">  出白马雪山隧道能见度极低(四年前路过白马雪山,隧道还在修建中,翻越白马雪山的老路已经很烂很烂)。</p> <p class="ql-block"> 前晚我们再次入住德钦神州大酒店(因为有电梯),次日一早出发前往飞来寺,德钦至飞来寺一线修起了很长的栈道和转经筒装饰。</p><p class="ql-block"> 昨晚德钦地区下了场大雪🌨️,今天的梅里雪山雪又厚又白,观景台视线开阔,尽管气温很低,仍有许多游客驻足观景。</p> <p class="ql-block">  2011年我们一行六车18人住在飞来寺,半夜2点我与老羊爬上楼顶看星空,凌晨5点过起来拍日照金山。那时只能在为数不多的酒店的楼上观看;如今酒店林立、酒店对面修起了观景台和停车场,住在德钦的游客不用担心一早从德钦赶来看日照金山,找不到停车的地方与覌景的地方啦!</p> <p class="ql-block">  多次路过梅里雪山,这次是能见度最清晰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  在德钦至芒康途经佛山,检查站旁的标语朴实无华。</p> <p class="ql-block">  途径盐井澜沧江,在古盐田旁不知什么原因形成双色江水,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盐井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盐井镇的滇藏线(国道214)旁,规模算不上很大,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由法国传教士丁得良于1855年创建,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唯一一座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在海拔4200米的红拉山垭口不得不做好防晒。</p> <p class="ql-block">  红拉山垭口覌梅里雪山后山。</p> <p class="ql-block">  红拉山垭口路遇一群骑行进藏者。</p> <p class="ql-block">  翻越海拔4338米拉乌山,下山途中眼前的蓝天白云、天边的山巅雪线~西藏的自然风光展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途径如美镇,一牧民院前的野生桃花还在绽放,是如此的清新淡雅。</p> <p class="ql-block">  2012年我们路过如美的时候,还称之为:如美沟,当时人们形容如美沟是,飞沙走石、黄沙漫天,而今的如美镇已旧貌换新颜……如美镇街边闲逛的喇嘛、如美镇已是全油路,街边民房修葺整齐。</p><p class="ql-block"> (注:2012年我们一行六车18人在如美镇住宿,酒店不够住,我们有6人是住在地震棚)</p> <p class="ql-block">  在芒康至邦达有一段G318与G214重合路段</p> <p class="ql-block">  从邦达草原沿G214往昌都机场方向行驶一段,邦达草原位处西藏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高山深谷中,是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是横断山区里难得一见的广阔草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邦达草原拐至昌都方向有几十公里路段在修路,经常需要行驶在便道上,路很烂;</p> 川藏中线 <p class="ql-block">  川藏中线是夹在G318与G317两者之间, 于川藏中线未成行前,一直都听说这条路路况不好、罕有人行走,什么是顶级的越野自驾线路等等;当我们行驶到川藏中线,可能是近年的道路改善与对外开放,这条线基本是不错的,什么烂路?凡是在西藏翻越高海拔的山垭口,由于海拔的高、冻土关系,路面坑坑洼洼,路况不好这是常态。而这条线,无论人文、还是风光,都不亚于川藏南北线,所以有“西藏版的独库公路”之称。</p> <p class="ql-block"> 在邦达草原至昌都之间,在昌都机场附近,左边即可看见G349与G214的分叉口,往洛隆方向G349,由此驶入川藏中线。</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保留着原始的村落风格,牦牛粪晒干垒的围墙,木栅栏上爬满野草🌿,牦牛在山坡上漫步觅食。</p> <p class="ql-block">  中线路边的扎西德顶村,相较于川藏南北线边上的村庄,这里的民房较低矮,基本都是夯土垒砌的墙;但看到悠闲的牧民在山坡草地上喝着酥油茶、聊着天,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他们虽然物质上是匮乏的,但精神上的富足感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包罗万象的进藏线,它让那些深藏起来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多了几分清净。</p> <p class="ql-block">  在这高海拔的地方生态是恶劣的。</p> <p class="ql-block">  G349进来第一座山垭口4771~磨坡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  藏地密码之一:海拔越高、山地积雪越多,尽管空气稀薄、但格外清新</p> <p class="ql-block">  翻越海拔44606米德嘎拉山,不久就到了洛隆县,天气已暗,打听一下当地卓阅大酒店是当地最好的,于是导航到这个酒店在一山坡上,300元/标间唯一好的是有地暖、其他实在不怎样;相较于川藏南、北线,中线还是要落后些,我们把住宿安顿好后,在酒店及周围寻觅一圈、居然没有吃的,无奈只能回酒店泡方便面吃啦!</p> <p class="ql-block">  洛隆与边坝交界点:巴里拉山海拔4810米</p> <p class="ql-block">  川藏中线一路偶遇车辆,在这海拔高度遇见一陕西牌照的车,师傅在这海拔高度玩无人机,于是赶快请师傅帮我们拍张合影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途中遇见放牧的牧民与牛群,慢慢悠悠,乐享其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越川藏中线,出门前做功课计划前往“三色湖”和萨普神山。在洛隆住宿的夜晚,我入睡前临时做功课得知边坝附近除了“三色湖”外,还有一个小众景点~祥格拉冰川和一个新发现景点~蓝冰洞;于是第二天出发前与老羊商量,决定驱车前往。</p> 祥格拉冰川 <p class="ql-block">  边坝附近的祥格拉冰川大门,给人的感觉低调而简朴,远远的透过大门可见祥格拉冰川的秀美和冰川湖宁静。</p> <p class="ql-block">  祥格拉冰川,又称普玉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边坝县境内,紧邻边坝最著名的三色湖景区和蓝冰洞,是一座人迹罕至的小众冰川。</p><p class="ql-block"> 祥格拉冰川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由于这里正好位于雅鲁藏布大拐弯,是地球上中低纬地区最强的冰川作用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祥格拉冰川就是位于一片巨大的U形谷地之中,车子只能停在距冰川数百米的地方,横梗在面前的是一片巨大的冰川湖,这里的海拔是4240米。`</p> <p class="ql-block">  冰川湖中还有尚未融化的冰层,如是冬季到此估计可以从冰川湖上走到冰川前去近距离的领略它的秀美。</p> 贡嘎冰洞 <p class="ql-block">  贡嘎冰洞是2023.1月护林员巡山时,在边坝普玉一村贡嘎冰川附近发现的,该地比较偏僻,冰洞入口也比较隐蔽,平时没有村民路过这里,只有挖虫草的人偶尔路过,所以以前一直没有被人发现。</p><p class="ql-block"> 冰洞距离普玉一村大约6公里,没有道路通行,只能骑摩托车或步行前往。据说冰洞两头是通的,长约一百多米。但是我们前往只能(只允许)在约50米的深度覌赏。</p> <p class="ql-block">  祥格拉冰川:导航“普玉一村”,在村口会看到一座桥,桥上面写着祥格拉冰川,按指示方向往前开约5公里即可抵达。进冰川的路口看见当地许多全地型卡丁车有序的排列在路边、还有许多藏民骑摩托车等待客人的(我们当时以为这些车都是拉游客去祥格拉冰川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自驾去祥格拉冰川,在祥格拉冰川大门前遇见一辆“闽A”车,两个小情侣正在整理车的后备箱,与她(他)们聊到路口停的全地型卡丁车和摩托车,才知道那是为去蓝冰洞的准备的,骑摩托车去蓝冰洞200元/人、坐全地型卡丁车进蓝冰洞300元/人。</p><p class="ql-block"> 淳朴的藏民依然保持着“有钱大家赚”的理念,全地型卡丁车、摩托车都有序的排队运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和老羊驾车折返到路口,想我们家“小吉”什么烂路没有走过,我们先去了解一下路况。结果所有的藏民都说我们车进不去。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选择座全地形卡丁车前去蓝冰洞。</p><p class="ql-block"> 这是出洞后在我们座的车上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全地型卡丁车也不是万能的,来到冰洞前的一个因冰川挤压、冰雪化石前,需慢慢“攀爬”上去、再慢慢“攀爬”下去。(何为“攀爬”~当时头顶烈日、这些石头有的光滑如玉、有的松软如沙,我们根本走不稳,加上海拔约4000多米、气喘吁吁,这时卡丁车师傅就搀扶着我们上下,尽管如此、还时不时的手脚并用)</p><p class="ql-block"> 我的卡丁车师傅42岁、已是4个孩子的父亲啦,他是带我入冰洞的师傅、向导、“拐杖”、导游、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据度娘告知:冰洞是冰川消融所带来的。冰洞外分布巨大的冰川,洞内也结冰,后来气候发生了变化,由于山洞里的特殊条件,冰层就保存了下来。冰川的消融可以分为冰下消融、冰内消融和冰面消融三种。地壳经常不断地向冰川底部输送热量,从而引起冰下消融。不过冰下消融对于巨大的冰川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当冰面融水沿着冰川流入冰川内部,就会产生冰内消融,其消融的结果会产生出许多独特的冰川岩溶现象,冰洞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贡嘎冰川在祥格拉冰川相邻的山谷中,贡嘎冰洞则在冰川的冰舌末端,冰洞长约165米、高约15米,系西藏已知冰洞中较大的一处冰洞,洞道横剖面约呈一个半圆狐拱形向冰川冰体深处延伸。</p> <p class="ql-block">  这惊艳世界的蓝冰洞,让我产生错觉~这是来到世界另一异域星球吗?</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脚踏冰块、头顶冰纹的时候,真实又梦幻。</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洞穴,顶上像水波纹一样、波光粼粼,洞穴里面四周的冰墙在光的照射下如蓝宝石💎一样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  冰冻的地面、冰墙、冰顶、巨大的冰裂缝,给人一种真实又梦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神奇的冰洞如此的充满原始、野性的美,让我们顿时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冰洞内蓝色奇妙的冰层晶莹剔透,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滞,优雅而怡静。</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光折射在冰洞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惊世绝美、超级震撼。</p> <p class="ql-block">  透过冰层间的缝隙,冰洞深处那种静谧、优雅和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冰洞的优美藏在那凝固的水晶之中,于千变万化中显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  冰洞顶部的冰波纹~大自然造物主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阳光通过冰洞,产生一种摇曳的光晕,跳动在冰墙上,那就是冰洞的样子,冷艳而倾城。</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置身冰洞,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神秘的冰晶的童话世界,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冰洞,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站在冰洞口,凛冽的寒风透过身体,却丝毫不能冷却我对冰洞优美景色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冰洞外的冰墙显得如此高贵且纯粹,冷艳而壮观。</p> <p class="ql-block">  随着气候变化,冰川融化越来越严重。</p> <p class="ql-block">  大气层的污染与风化直接影响着冰川的美观。</p> <p class="ql-block">  贡嘎冰洞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深切体会什么是“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卡丁车只能停在这个位置。下山的旅途也是要一滑一拽的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去冰洞的卡丁车经过较宽敞的一段路面。</p> <p class="ql-block">  全地型卡丁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爬坡、涉水、穿荆棘。</p> <p class="ql-block">  从冰洞出来已是下午三点,饥饿难耐,就路边的车摊上一人要了碗🥣凉面。</p> <p class="ql-block">  此时无问卫生、味道,只问饱与饿。</p> 三  色  湖 <p class="ql-block">  “三色湖”是我们此行的计划景点。其实我们是先经过三色湖,到祥格拉冰川、贡嘎冰洞,出来后才游览的三色湖,</p><p class="ql-block"> 三色湖位于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边坝镇普玉村,神山低谷地带的雪山融化孕育了奇异的神湖。</p><p class="ql-block"> 三色湖由黑、白、黄三种颜色的三座湖组成,成规则“品”字行排列,湖与湖之间由低山平台隔开,均系山谷洼地带多年积水而成。三湖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储水量280万立方米,其中,黑湖最大,面积约10万平方米,蓄水量200万立方米。黑湖呈“Z”字形,依山绕行。景区内山影遮掩,湖面不可全视。黑色岩石山体直浸湖底,水深幽黑,因而得名“黑湖”;黑湖下端湖水穿过山缝,经狭窄水道泄入白湖,白湖地处黑湖下游,面积4.3万平方米,地势平坦,湖面平静,相对开阔,湖滩砂石呈白色而得名“白湖”,白湖水流入河道,注入怒江上游;黄湖是死水湖,独自成湖,面积最小,湖水浑浊,富含黄色矿物,得名“黄湖”。黄湖与黑、白湖三湖景色迥异,相辅相映。</p><p class="ql-block"> 注:从洛隆出来大约行驶138.5公里,到显俄村就看到“三色湖”标志啦。</p> <p class="ql-block">  三色湖2011年被列为西藏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景区。</p> <p class="ql-block">  黄湖独自成湖 面积最小,湖水浑浊、富含黄色矿物 得名 黄湖”。黄湖~粼粼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湖中黄鸭、黑鹅等水鸟成群。传说黄湖为文殊菩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黑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呈“Z”字型,依山绕行。黑色岩石山体直寖湖底,水深幽黑,远看似墨,因而得名“黑湖”。(我们所到当日烈日当空,湖面没有这样黑)</p><p class="ql-block"> 在黑湖面上有两座山,形似深入黑湖吃鱼的两条鳄鱼。传说黑湖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湖面积4 3万平方米,地势平坦 、湖面平静,相对开阔,湖滩砂石呈白色而得名"白湖",大片沙株林郁郁葱葱。有如人间仙境。传说白湖为观音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山瀑布。</p><p class="ql-block"> 这是神山低谷地带的雪山融化孕育了奇异的神湖与瀑布景观。</p> <p class="ql-block">  高原湖泊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  三色湖景区已经建设得很完善了,游客中心建得很气派,登山看黑湖的栈道已修建,景区内的25公里都是平整的铺装油路,自驾车跑起来很是舒畅。目前不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  三色湖景区属横断山脉高山地形。</p><p class="ql-block">三色湖地处怒江峡谷断层下陷带,海拔均在4100米以上,地形复杂。</p><p class="ql-block"> 黄湖藏语称“错斯”,三湖中面积最小,太阳光下,水色金黄,雨雾连天,湖土同色;黑湖藏语称“错那”,三湖中面积最大,面积约10万平方米,蓄水量200万立方米,远看似墨,群山环抱,深不可测。黑湖与白湖有溪相连,宛如母子;白湖藏语称“错嘎”,湖色灰白,绿树倒映湖面,时儿会有鱼儿跳跃湖上。</p><p class="ql-block"> “ 三色湖”分别是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的魂湖,它的灵性与慈悲让人们为之仰慕。</p> <p class="ql-block">  土拔鼠即旱獭,是一类体型较大草食性野生动物,体长约为49~57.5厘米,平均体重约为7.3千克,雄性体型通常略大于雌性。它们头短,耳小,四肢粗短,毛色随地区、季节和年龄的不同各有差异,春毛色淡,秋季则呈稻草色至深棕色。</p> <p class="ql-block">  在黑湖附近遇见一群出来觅食的土拔鼠。我一人下车走进来什么也没带,正好碰到一对小情侣在拍土拔鼠,她(他)们热心的拿饼干给我喂土拔鼠,并帮我拍照。</p><p class="ql-block"> 在藏地旅行多次看见土拔鼠,第一次看见数量这样多的土拔鼠、并遇见热心的游客!真心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与游客的热心。</p> <p class="ql-block">  侄儿看见我喂土拔鼠的照片提醒我,土拔鼠身上可能会有多种病菌,遇见土拔鼠尽量不要靠近,保持适当距离,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和接触,以避免感染疾病。(后来想想有些后怕)</p> <p class="ql-block">  雪山映照下白湖边的经幡,色彩分外鲜艳。</p> <p class="ql-block">  这些形状各异的尼玛堆,具有厚重的藏传佛教文化气息。我们除了心存敬畏无所求。</p> <p class="ql-block">  这些尼玛堆在雪山的映衬下分外肃穆。</p> <p class="ql-block">  这一个尼玛堆上放着很多祭祀时供奉的牦牛头角,一看就让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虔诚的顺时针绕行三圈、默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箴言),平静内心、净化旅途的杂念、减轻旅途劳顿。</p> <p class="ql-block">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 达宗遗址,位于黄湖与黑湖中间的山坡上。在旧西藏它即是一座政府办公场所,也是一座防御堡垒。</p><p class="ql-block"> 达在藏语中是老虎之意,而宗为旧西藏的政府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县级单位,为什么会取名达宗呢?因为遗址下方的岩石上有如同老虎下山的图案,所以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远远看去,达宗遗址有明显的办公楼与院落痕迹,据说这些建筑石料都是从几百米外的山下人工运上去的,想想真不容易,在4100多米的高原上,我们稍微运动便觉得很喘,他们却能搬动几百斤的石材上山。</p><p class="ql-block"> 达宗遗址为三色湖的美景增添一份厚重的人文气息,更千百年来历史积淀的岁月痕迹。</p> <p class="ql-block">  边坝县位于西藏东部,地属昌都地区,海拔约3500米,地处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县份。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坝县的海拔高度相对较高,对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边坝离三色湖约50公里。我们当晚入住边坝县城。</p><p class="ql-block"> 吃完晚餐,在边坝县城闲逛,发现一处打卡点,看来大力发现旅游业已遍布西藏各县。</p> <p class="ql-block">  入住 在边坝壹号酒店旁的白塔,随时都有藏民在转圈祈祷🙏🏻</p><p class="ql-block"> 高海拔的边坝县,地形多样,有高山、峡谷、草甸等多种地貌。县内的主要山脉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支脉,其中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高达7111米,是青藏高原的重要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由于海拔较高,边坝县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同时也非常独特。县内有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如雅鲁藏布江的支流之一——拉萨河,这些河流在流经边坝县时,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峡谷和湖泊。此外,边坝县的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是西藏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边坝出来去萨普神山的路开始还不错,但翻越嘎的拉山(海拔4998米)和夏拉山(海拔5072米)时,山高、弯多、路烂,阳光又强烈,边坝出来行驶大约160多公里,看到羊秀乡左边就可以看到萨普神山景区牌子啦。</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海拔高度一览众山小,雪山冰川掩藏在蓝天白云之下。</p> <p class="ql-block">  带有浓郁的藏风的高山峡谷、冰山雪峰“含蓄”的分布在道路两侧。</p> <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条风光满满的穿越路线。</p> <p class="ql-block">  难道这是萨普神山的后山吗?路上无人、无车,疑问只能藏于心中……</p> 萨普神山 <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也称萨普棍拉嘎布、色浦岗日、萨普雪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境内山峰。</p><p class="ql-block"> 萨普因雪豹而得名,意为“雪豹沟深处”。主峰被尊为当地的神山之王,最高峰为6956米。为藏传佛教中的苯教神山之一,藏东地区第一高峰。主峰周围有12座山峰。每逢盛夏,萨普山顶冰雪皑皑、雨雾缭绕,山底花红草绿、水草丰美。萨普神山由于冰雪融化,山脚形成了一个清澈如镜的湖。“冰川+圣湖”的景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p><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境内。萨普神山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最高峰,是整排雪山群峰的组合。 </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萨普神山所在的地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11月1日起,萨普景区暂停开放。</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为加快实施萨普冰川旅游景区道路提质改造工程,推进萨普冰川旅游景区的开发,保障道路施工进度与交通安全,确保道路提质顺利完工,当地对景区进行封闭施工。2023年11月1日起,萨普景区暂停开放,2024年5月5日重新开放,我们较幸运的赶到了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从羊秀乡进来约20多公里的路只是修好了路基,一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比2019年我们走圣象天门的路窄。</p><p class="ql-block"> 目前只是在进口处修好了大型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目前管理只是买门票(注:60岁以上免票、退伍军人半票,成人票150元/人),并在买票处签名按手印(许多约束条件自己读),可以自驾车进去;估计以后修缮完工后,就需要座摆渡车进去。(任何景点的游玩都宜早不宜迟)</p> <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位于西藏的东部,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冰川,也是绝世秘境。这座山峰于2017年才被发现公诸于世,其主峰高达6956米,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最高山峰。萨普神山由萨普群峰组成,最漂亮的当属金字塔山峰,它甚至属等边三角形,感叹大自然居然能够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几何图形。</p> <p class="ql-block">  来到萨普神山面前,我心中有种深深的愧疚,2020年从四零冰川回来在那曲住的时候,侄儿就提出第二天去萨普神山,我当时有一种莫名的害怕,怎么也不肯去,导致侄儿他们到现在也没有来成。如果当时我克服心理障碍、以大局为重,那我们看到的萨普神山会更加原始,和侄儿一家在一起氛围会更加美好。遗憾!遗憾!!</p> <p class="ql-block">  萨普圣湖与撒木措湖,一温一冷,一近一远,仿佛大地的眼睛,倒映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最纯粹的自然之美。(有些把萨普神山前的两个湖称为“二湖”,神山脚下是萨普圣湖、我们眼前可见的是撒木措湖)</p><p class="ql-block"> 遇见一辆广州来的房车,车上的小伙、姑娘们给我介绍,沿左边过桥上山路,走十分钟可以看到二湖。于是我开始一人过桥沿山路上行,走了十分钟已步履蹒跚、气喘吁吁,身上没有带任何吃的、且老羊在车上休息(不知道我走这里)、路上又无一行人,感觉高海拔的危险,开始折返下山。此时老羊发现我没有在湖边,问湖边的游客,她们指我走的方向,老羊把车开到了桥边等我(桥上车不让过)。</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藏东秘境。一处隐匿于世的绝美秘境,一处自然与神话交织的神圣之地。萨普神山一座未被尘世沾染的圣洁之地,被誉为西藏的“小冰岛”。</p><p class="ql-block"> 雪山、冰川、湖泊、草原和谐共存,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主峰萨普雍仲苯教的苯教神山,神圣而庄严,周围环绕着形态各异的冰川,尤其是那变幻莫测的萨普冰川,如蓝色的丝绸般蜿蜒而下,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在萨普神山的怀抱中,时间仿佛凝固,心灵被这片神圣的土地涤荡得纯净无瑕。雪山皑皑,湖泊湛蓝,每一眼都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每一步都是与天堂的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的美让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冷峻的山峰、皑皑白雪、蓝天白云、温柔的湖泊、高寒草甸上灵动的经幡、悠闲的牛羊,交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让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下的这一湖泊当地称为:撒木措。五月份撒木措的冰雪尚未消融。</p> <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西藏那曲秘境,人间天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p><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就是这样的一个天堂仙境。千万次的梦想,不如一次的亲临。萨普美的起点太高,去了萨普,大概就会对其他经典“食之无味”,因为她还有一个梦一般的名字“雪山中的伊甸园”。</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萨普神山标准的等腰三角形山峰,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  邂逅萨普神山,被大自然赋予我们这最珍贵的礼物而深深震撼,它的雄伟、它的秀丽、它的纯净、它的神秘,让我忘却了世间的喧嚣,让我沉醉不知归路。</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好友路途者2024年6月份在萨普神山相机和无人机拍摄的高清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好友路途者6月份在萨普神山相机拍摄的萨普神山。特分享!</p> 比如骷髅墙 <p class="ql-block">  骷髅墙距比如县城约65公里,地处达姆寺多多卡天葬台内,相传比如县天葬保留头骨的做法,始于十三世纪,留下骷颅就是警示人们,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之中,要多行善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7年穿越阿里北线时,专门从G317绕道比如县,就是为了瞻仰骷颅墙而来,当时比如县全县都在修路,当地藏民告知到骷颅墙的路段也在修路,白天是禁止车辆通行的。我们只能留下遗憾,并连夜赶回那曲住宿(当时比如找不到合适住宿的酒店,老羊来回因修路开了16个小时的车,到那曲已是晚上11.45了)。</p> <p class="ql-block">  达姆寺最有名的是天葬院的骷髅墙,被誉为“骷髅金字塔”。130多年前,达普八世白玛白扎活佛效仿佛祖割肉喂鹰在此设立天葬台,并关照当年的天葬师,把尸首喂秃鹫,头骨保存起来,使每个活着的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自己的归宿,而后人便把骷髅堆成了墙。目前天葬院子内由300多个头颅组成的骷颅墙,举世无双、堪称世界一绝。</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每个地方都有天葬台,但最有名的是达姆寺的多硕卡天葬台的骷髅墙,与天葬有关,是研究人类丧葬文化的绝好例证,目前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进达姆寺多卡天葬台需从侧门进,并且平时门是锁着的,有专人看管。进去后中间是天葬台,三面是骷颅墙,一面是诵经台。地上还有近期天葬后留下的带血的头颅。(但不让拍照)</p> <p class="ql-block">  天葬台与骷髅墙内景是借用好友路途者多年前拍摄(那时没有禁止拍摄)</p> <p class="ql-block">  天葬台三面是骷髅墙,有一人多高,后来在一个大雨如注的日子,浊水从山上滚滚而下,天葬台的墙倒了。两面骷髅墙,是用剩下的骷髅在近几十年内慢慢垒砌而成的。剩下的这两堵墙只有原来的一半高。</p> <p class="ql-block">  天葬台院子的西、南两处各有一道门,西门是活人进出用,南门是抬尸体的入口,北面是平房,专供为死者诵经祈祷的众僧使用,在多多卡天葬台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很像我国北方地区冬天贮菜的窖。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塑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有趣的是这里冬季的气温极低,有时竟达到零下37度以下。然而,尸体在别处不管冰得多结实,只要在多多卡的天葬池里放上一夜,第二天准会百分之百的解冻,并可进行正常天葬,其中原因谁也说不清楚。由于这个谜的存在,使得多多卡天葬台名声远扬。附近许多县里死了人,都把死者驮到这儿天葬。</p> <p class="ql-block">  天葬台地处的达姆寺。达姆寺坐落在怒江边上,依山而建。寺庙并不大,一座经殿,多座废弃已久的僧房,还有半山腰的天葬院,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天葬院的骷髅墙太有名,国内唯一,猎奇者甚多,于是当地政府搞起了旅游开发,扩大规模,建文成公主广场,打造旅游小镇,建禅修小楼和民宿,又将天葬台和骷髅墙交旅游公司管理,收取80元门票。</p><p class="ql-block"> 天葬被藏民视为神圣,禁止猎奇和别有用心者进入无可厚非,但买票即可进入,有违生命之神圣,对逝者缺了敬畏;肆意消费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此风不可长。</p> <p class="ql-block">  一条高26.1米的石梯向山上延伸,由“九阶六台三墙”和顶部的转经筒组成,其中“三墙”分别为万物有灵(尊重生命)、六道轮回(珍惜生命)、生灵崇拜(崇拜生命)。登顶后依次转经,实现对生命的参悟,感恩生命。故而此石梯被称为“生命感悟天梯”</p><p class="ql-block"> 把生命比作一座阶梯,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上攀升。在这个阶梯上,我们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成长和成功。每一步的脚印都是我们奋力攀登的证明,每一个台阶都是我们努力拼搏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达姆寺位于那曲比如县内,因骷髅墙而得名,寺庙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文成公主走唐蕃古道进藏途经此处时,认为此地是块风水宝地,便委托其“伦布”(藏语音译,意为“官长”)在此建寺,建寺时间比拉萨大昭寺早,在整个藏北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p><p class="ql-block"> 佛塔是藏传佛教所供奉的圣物之一,为法身所依。藏族也称佛塔为“图丹”,这里的“图”是心意、心境、心灵的意思。佛塔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崇拜的对象,露天而建的佛塔供信徒绕转。香堆鲜明的藏北风情和浓郁的人文情怀,令人感到一种爱的律动和召唤。</p> <p class="ql-block">  寺庙不大,以前老的建筑依然保留着,沿着巷子走过去,断瓦残垣中依稀能感觉到当年的生活景象。</p> <p class="ql-block">  寺庙的后面,建了很多修行屋,感觉比川西亚青寺的修行屋好得多,真的有人在此修行吗?还是为了旅游开发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修今生只为来世。来生如梦幻泡影,只为旅途中温暖的遇见。修行体验屋~一藏式木屋,是神秘威严的,阻隔了神和世俗,在这里坐定修行体验,让信仰的力量,重新充盈人们的胸膛,这正应了佛经上的一句话:“佛本无限制,要打开心门、自然解脱”。</p> <p class="ql-block">  历经长途跋涉,终于见识到了真实的骷髅墙,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和夜不能寐,反而心情很平静的去观赏,沉思。</p><p class="ql-block"> 在绝多数人的心理中,死亡是一件让人害怕、悲伤的事情,但是在藏传佛教中,死亡则是一种解脱在生命的历程中,行善布施,多做善事,死后将会去往极乐世界。因此很多人面对生死时,十分平静,这也反映着藏族人的生死观:死亡不是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从达姆寺出来驱车前往约300公里外的那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比如县出来导航走G558,65公里到达达卡姆寺约参观一小时后,出发那曲(现在的路大有改善,路况非常好、标识也清楚),下午四点就到那曲三谊大酒店住下(我们原来自驾阿里南、北、中线,三次入住那曲东神大酒店,当时有氧房的酒店非常少,没有多的选择,所以都是入住这家酒店)。</p><p class="ql-block"> 现在那曲已然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宽敞、周围大酒店林立。回想我们2010年第一次到那曲,那时所有接口都有武装部队执勤,天黑我们都不敢出酒店。而且两次住在东神大酒店,早上开窗外面冷风袭来、白茫茫一片(原来昨夜下雪🌨️了),那可是8、9月份啊!这次5月份早上开窗是南天白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