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年文革,十年动乱。一个一个的政治运动如走马灯似的“你未唱罢我登场”,接连出现,所有的人如坠五里雾中。六六年底至六七年初的红卫兵大串联运动,让三千万乳臭未干的青年学生免费走遍国内的名山大川,革命圣地。领袖以其超乎寻常的政治眼光和深邃的想象力掀起一场从下而上的大革命,促成了全体青年学子的游山玩水大旅行。</p><p class="ql-block">文革初起,红卫兵运动随之而来。大中学校师生在全国到处奔波,北京等地红卫兵到各地鼓动造反,各地的学生到北京学习取经,去延安、井冈山、瑞金、韶山等革命圣地参观。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身着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几十万红卫兵和师生群众。接见后,一些北京红卫兵开始走出北京,到全国各城市去宣传鼓动造反,成为红卫兵大串连的先锋队。8月3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第二次接见百万红卫兵和师生群众,明确表示支持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连行动。到1966年11月26日为止,毛泽东在北京先后8次接见了1100万名师生,之后红卫兵大串连运动席卷全国。</p><p class="ql-block">大串联运动持续将近半年时间。那时年纪小的只有十二三岁,高中同学也只是十七八岁。参与其中的三千万学生学到什么样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经验另当别论,而不折不扣的免费国内大旅行,却是让学子们享受天上掉馅饼的无限幸福和无穷乐趣。吃住行不要钱,景区不收门票,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有的高中学生忘乎所以足足转悠了半年时间,成了现代徐霞客。初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队下,战战兢兢地走上陌生的旅途,跨出平生走出家门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领袖的初衷和现实的结果大相径庭,时代的不幸成了青年学子看世界,逛风景的幸运。三山五岳的空谷,回响着孩子们的青春呼唤。波卷浪翻的大海,记忆着学子们眺望日出的稚嫩目光。</p><p class="ql-block">文革大串联是新中国建立之后人口的第一次大流动,而随之在68年底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可称之为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大流动之后紧紧相随的大迁徙,青年学子们的命运沉浮由此奠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