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61345076</p> <p class="ql-block">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离开后,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使之得以保存,后历代都有修扩建,其中最大的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p><p class="ql-block">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后更名为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p> <p class="ql-block"> 草堂分“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服务区”等几个区域,其中“草堂旧址”是整个草堂的精华所在。主要景点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这些建筑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古朴典雅,造型优美,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古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听秋轩</p> <p class="ql-block"> 从北门进入,迎面便是“听秋轩”,一副对联“暗水流花径江村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挂在大厅二侧,看后给人带来了一些秋意; 而房梁之上 那幅诗词长卷,马上又令人感到一些震撼。</p> <p class="ql-block"> 草堂周围是潺潺的流水还有高大树木和茂密竹林,整个庭园弥漫出雅致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对面是“一览亭”,因杜甫<<望岳》诗句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p> <p class="ql-block"> 顺中轴线来到“工部祠”,杜甫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所以又被称做杜土部。“工部祠”匾额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补书。祠前最外的对联是清人何绍基所撰写: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曾经寓居蜀地的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陪祀。</p> <p class="ql-block"> 壁间嵌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精细,解放后即是据此图恢复草堂旧貌。</p> <p class="ql-block"> 殿内还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其中清朝人张骏所刻“诗圣杜拾遗像”中杜甫面容清癯,目光深沉,把诗人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满腔愁肠表现无遗。</p> <p class="ql-block">柴门</p> <p class="ql-block"> “柴门”,原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一个矮小而简朴的院门,因杜甫的草堂诗作中常有有关柴门的句子,所以出名。横额“柴门”二字为著名书画家潘天寿所书。</p> <p class="ql-block"> 柴门左右两侧分别有“恰受航轩”、“水竹居”两个展厅。恰受航轩展示着历代杜甫诗歌版本。草堂是杜诗版本馆藏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杜诗石刻印本、手抄本、日本、朝鲜刻印汉文本以及各种外国文字译本数百部上千册。</p> <p class="ql-block">诗史堂</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是草堂中心建筑,也是旧址的主体建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建。“诗史堂”三个字由清代翰林的邵漳补所书。</p><p class="ql-block">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底层社会的矛盾和民间疾苦,更是记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因而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大厅正中杜甫铜像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塑造。堂内汇聚了历代名人所题写的楹联、匾额,其中铜像二侧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参观杜甫草堂时的题词,这是对杜甫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后人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大师人物的仰望。</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左右两侧,分别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两个展厅,展示有反映草堂旧址昔日风貌、演变过程和杜甫在此生活、创作的一些图文资料和杜甫塑像。</p> <p class="ql-block">花经</p> <p class="ql-block"> “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名称出自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沿着这条小路走来,茂林修竹,房舍俨然,古木森森,流水长长,花花草草无不带上了一些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草堂二字用青花碎瓷镶嵌而成。草堂影壁是草堂标志之一,来往的客人都在这里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是草堂内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取名自杜甫的《大雅》诗篇。大门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p> <p class="ql-block"> 杜甫身着唐代官服,头戴长翅官帽,侧身坐在高大的雪松、银杏之间。</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中央有一副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屈原、李白、白居易等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分别展示在堂内各处,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诗歌的发展史。这里也是大雅堂里最吸引人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草堂茅屋景区</p> <p class="ql-block"> “草堂茅屋景区”由茅屋古居、少陵草堂碑亭和浣花祠组成。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也是每一位游人参观杜甫草堂必到打卡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p><p class="ql-block">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p><p class="ql-block"> 公元770年杜甫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p> <p class="ql-block"> “茅屋故居”,是根据杜甫诗中所描的情境重建的。杜甫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那首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影响深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 class="ql-block"> 一个草堂,几间茅屋,一阵秋风,吹散了茅草,却吹亮了草堂。</p> <p class="ql-block"> 故居不大,陈设简陋,这更能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当年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现正在努力实现,只是诗圣无法看到今天的杜甫草堂的游人,看盛世繁华,同享人世太平!</p> <p class="ql-block"> “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亭内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p><p class="ql-block"> “少陵草堂”是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p> <p class="ql-block"> 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现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从碑亭出来,不远处有一个精巧别致的院落,“浣花祠”三个大字挂在门头。浣花祠,又名冀国夫人祠,为一厅两厢独院,正厅塑冀国夫人和两仕女像。</p><p class="ql-block"> 浣花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浣花夫人,姓任,唐蜀郡成都人,浣花溪畔民家之女。任夫人为人心地善良,信奉佛教,曾为一满身疥疮、衣服垢敝的老和尚浣洗袈裟,僧衣入水,水中立刻出现朵朵鲜艳的莲花,人们见后便称她为“浣花夫人”。</p> <p class="ql-block">草堂书院</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便是“草堂书院”。草堂书院最早建于元代,明清时期,草堂书院历经多次修葺与扩建,规模大至“收书三十万卷”。遗憾的是,到晚清民国时期,草堂书院湮灭在了战火硝烟之中。近年启动恢复重建书院工程,历时四年,2021年草堂书院携文墨书香再度回归。</p> <p class="ql-block"> “景杜堂”里松柏挺立,花草茂盛,清幽秀丽。</p> <p class="ql-block"> 出景杜堂便到了南门,草堂博物馆有四个入口,分别是正门、南门、东门和北门,我们来时从武侯祠乘车过来,就近匆匆从北门进入,错过了正门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 在杜甫草堂里漫游了近2小时,欣赏了杜甫的诗词碑刻、书法作品以及其他文物和艺术品,不仅了解了杜甫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走出草堂大门回头眺望,还有那么多人匆匆向里走去。1200多年前的历史、充满诗意的文化氛围,加上对诗圣的敬仰与崇拜,杜甫草堂这座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至今仍然在散发它独特不可代替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9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