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座落在避暑山庄的西北部狮子沟南坡。普陀宗乘之庙东面,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建于(公元1780年)清代乾隆四十五年。是清代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朝皇帝为安抚少数民族,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建,此宫殿是汉,滿,蒙,藏,四种风格的完美结合。当你走进行宫首先映入脸帘的是屋顶上的八条龙。它们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飞起。这八条鎏金铜龙每条重一吨,这龙不仅精美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函,象征大清一统江山,八方来朝的大好形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宫面阔七间高三层用铜金鱼瓦露顶,耗上等黄金15000两彰显大殿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宫还主要包括山门,山门上嵌有乾隆帝的滿。蒙,汉,藏四种文字的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碑亭,用四种文字镌刻此庙碑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大红台,吉祥法喜殿,生欢喜心殿,万寿塔,等。从琉璃瓦牌纺到妙高庄严殿,每一处建筑都透露出精湛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走进神秘的普陀宗乘之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之北,狮子沟南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避暑山庄外八庙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是仿造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因此得称小布达拉宫。它占地2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大红台在山颠之上,通高达到43米,气势恢宏,令人仰止。走进庙内,40余座平顶碉房和梵塔,随山的走势自由向纵深布局,虽没中轴残,在此让人们感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却展现别样的美感。这些平顶白墙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序,与蓝天白云,重重群山,交相辉映,构成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最值得一看的是万法归一殿,这座落在大红台中央的主店是全庙的核心。殿顶鎏金鱼鳞瓦顶金光闪闪,富丽堂煌,极其雄伟壮观,据载,清朝乾隆年间制造金顶时全身鎏金三次,共用黄金14000余两。真是用金子堆出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坐小布达拉宫一普陀宗乘之庙,他不仅是乾隆为庆自已的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下旨仿建的佛教胜地,更是汉藏艺术的杰出代表,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它见证了清朝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密切联系,及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是中华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闪曜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辉。成为世人瞩目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布达拉宫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一殊荣不仅对其建筑,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的赞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