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 <h1></h1><h1><b> 开化寺壁画艺术初探</b></h1><div><br></div><div><h5> 王来旺</h5><br><h3> 坐落在我市陈区镇舍利山阳的开化寺,是一 处十分重要的文物古迹,现已编入《中国名胜词 典》等多种辞书,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 其大雄宝殿中的宋代壁画,更是全国稀有之文物。<br> 上世纪 70 年代,国家文物局、外事局曾组织山西 壁画赴日本展出,其中就有开化寺壁画。 1974 年春,笔者曾随“山西省赴日壁画临摹工 作团”到开化寺临摹壁画,有幸观赏、临摹了珍贵 的壁画艺术,并聆听了工作团顾问潘絜兹先生以 及林凡、龚森浩、王朝瑞等诸多专家和老师对壁画的介绍和分析研究。此后我又数次 到寺内观摩、学习,使我对开化寺壁画艺术有一点 粗浅的了解和认识。<br> 壁画始作于宋哲宗 3 年(1096 年),作者是民 间画工郭发。壁画的内容主要是佛转、佛本生故 事。大多宣扬了封建孝道、因果报应和厌世思想。 但其中也有不少反映当时社会世俗生活的作品, 对研究北宋的社会、宗教和壁画艺术都有重要的 价值。 现就壁画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谈一点自己粗 浅的看法。 . 开化寺壁画从艺术角度讲,主要成就在于在 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艺术形式、布局、人物刻画、笔法、色彩运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代表了当时中原地区寺观壁画的风格。</h3></div> 开化寺壁画:《肉肆图》 <p class="ql-block">一、 继承传统 独具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化寺壁画和我省平顺县大云院五代壁画、 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一样,也是直接继承和发 展了唐和宋初的中原地区壁画传统。据宋人郭若 虚《图画见闻志》和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著作记载 可知,五代、宋初壁画仍是继承唐代壁画传统,壁 画题材、内容也和唐代大致相同。</p><p class="ql-block"> 如当时汴梁玉清 昭应宫、大相国寺、开宝寺、洛中昭报寺、许昌开元 寺等著名寺观壁画中都有佛、菩萨、观音、天王、力 士等画像,画风大都受吴道子影响。 唐代壁画的风貌我们可从五台山佛光寺壁画 领略大概:画中佛、菩萨等都是面型丰腴,身躯肥胖,衣饰简朴,形象生动,用笔简括,线条遒健、圆 润,设色简淡,存“吴家样”风采。到宋初《朝元仙仗 图》的仙人玉女形象,身材逐渐变长,面容由丰腴 逐渐变得清秀,衣裙、服饰等逐渐繁缛华美。</p><p class="ql-block"> 而开 化寺壁画这种特点已十分明显:人物身材颀长、面 容端秀、长衫广袖、服饰华美,人物刻画细微,布局 严密,建筑景物描写一致。既不失唐、五代传统,又 自成一格,和北宋画院风格已相当接近。如西壁 《说法图》,在不足一平方米位置上竟画了 70 多个 人物,而且构图严谨,主次分明。人物表情复杂、神 态各异,服饰工丽,十分精彩。比早期的佛教《说法图》要复杂精细得多。这种壁画风格和敦煌同期石窟壁画风格大不相同,已形成了具有中原地区风 格的宗教壁画艺术。</p> 开化寺壁画:《说法图》(局部) 二、 经营位置 精思妙裁<br><br> 开化寺壁画在经营位置、谋篇布局方面有自 己的独特创造。它形成一种以说法图为中心,但其 主要画面空间却是以表现佛传和佛本生故事为主 的巨幅通景式连环画故事壁画。<div> 大雄宝殿西壁共有三组壁画,每组都以《说法图》为中心,但每组《说发图》所占位置不过一平方米左右,其余大部分空间则用来描绘《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几个重要故事。 为了在有限的画面上把众多故事的内容和复杂的情节组织安排得十分和谐,画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br> 首先,对题材处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如《善友太子本生》《鹿女本生》《须阐提太子本生》 等主要故事,作者描绘得详细、曲折,在画面上占有显著的位置和很大的篇幅,其他故事则比较简 略。</div><div> 其次,注意景物的远近大小,空间虚实,变化统一,和谐一致。如《鹿女本生》中《抛莲》一组和其上方《祭坛》一组,无论是人物还是栏杆等其他景物,下面一组均比上面一组较大。明显可看出下面画组近,上面画组远,层次分明。既有别于“散点透视”中的景物等距,也没有“焦点透视”中景物的前后视差之大。而且注意到各组画面不同建筑物在透视角度上的相互协调和照应关系,整个画面在空间和视觉上的和谐一致。</div><div> 第三,千变万化,错落有度,似断又连,浑然一体。画家借助组成画面背景的自然景物,对人物故 事的情节给予巧妙的分割,使画面错落有致而又连续贯通。通过山石的廻环、树木的交错、房屋的 掩映、云水的衔接,把各个不同的画面连接成彼此 相通的艺术整体,达到了千变万化而又浑然一体 的艺术效果。如《善友太子本生》中《观耕》《观织》 《观渔》等三个内容,作者巧妙的安排在“田边有 树,树后有房,房后是鱼塘”这样一个浑然一体的 场景里,毫无雕琢之感。 这种壁画形式突破了时空局限,在有限的画 面上表现了复杂的内容。内容与形式做到了辩证 的统一,有机的结合,成为我国特有的民族绘画艺 术形式。<br></div> 开化寺壁画:《观织图》 <p class="ql-block">三、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代人物画,十分注重描写人物的精神 面貌。早在东晋时期,我国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就 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提倡刻画人物的内心 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和复杂性。到了唐代,吴 道子使这一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吴道子最善把 握“守其神,专其一”的法则,在画史上被誉为画 圣。</p><p class="ql-block"> 开化寺壁画继承和发扬了“形神兼备”“气韵 生动”的民族绘画传统,十分善于通过动作姿态来 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如《善友太子本 生》之《出海图》中,那个坐在木船屋顶上监督船工 水手的小官吏,一副仗着主子的威势骑在劳动人 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就是通过他双手抱 膝、傲然仰视的姿态,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传移默写,妙在阿堵”,开化寺壁画不仅能通 过动态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善于通过对人 物眼神的勾画,把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深处复杂的 心理活动显示出来。如西壁北面一组《说法图》中 对迦叶深沉敏锐目光的细致描绘,使人感到他饱 经风霜、富有修养而又精明厉害的性格。特别是对 听佛说法的几个小菩萨眼神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从他们眉宇间的微妙变化可窥见其心灵深处 的活动。</p> 王来旺:壁画临摹线描稿 四、 笔法精湛 色彩绚丽<br><br> 开化寺壁画行笔流畅,线条遒劲有力,西壁 《说法图》犹见功力。在几十人组成的《说法图》中, 广袖长衫的衣裙和繁缛华美的饰物使每个人物形 象都有上百根线条组成,而几乎每根线条的起笔 收笔都十分清楚。衣纹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虚 实处理得错落有致,十分和谐,富有韵律美和节奏 感。以中锋为主的行笔使线条遒劲圆润、富有弹 性,衣裤有飘逸之感,画法存“吴带当风”之意。画中对烟、云、水的描绘,行笔流畅,恰如行云流水。<div> 开化寺壁画色调丰富,色彩绚丽,属以大红大 绿为主的重彩色调。画工成功的运用了石绿、石 青、石黄、朱磦、银朱、大红、深红、金箔等传统绘画 颜料,色彩鲜艳,对比鲜明。特别是在画中建筑物 的重要部位和人物冠饰部位沥粉贴金,更使画面 金碧辉煌,灿烂夺目,形成独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格。<br></div> 开化寺壁画:《刑场图》 然而,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当时文物无人管 理,加之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一些人将壁画上沥 金部分随意刮挖,卖金换钱,致使壁画出现了大量残缺,遭到严重破坏,这实在是一大憾事。<br> 我国现存宋代壁画,除石窟和墓室壁画外,寺观壁画寥寥无几。我省稷山兴化寺和河北定县宋代塔基残存一些壁画作品,数量都很少。象开化寺这样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寺院壁画(约 90 平方米) 是极为罕见的。 <div> 开化寺壁画确系北宋中期寺观壁画艺术杰作。它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壁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在连环画故事壁画的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宋代寺观壁画研究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虽然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仍然放 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辉。<div><br></div><h3> (附记:《开化寺壁画艺术初探》原为本人30多年前在高平一中美术课堂“乡土教材”的讲稿,收入校本教材《我们身边的艺术》一书。1992年被编入高平市政协主编的《高平文史资料》第3辑。2009年1月选入大众文艺出版社《开化寺》,2010年1月收入中国文联出版社《高平开化寺》。在故乡旅游事业如火如荼发展之时,在开化寺赴日壁画临摹工作50周年之际,重新发表此文以作纪念。)</h3></div> 附:王来旺诗书(隶书中堂)<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观《开化寺壁画》有感</span><br></div><div><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开化寺壁画出自民间画家郭发之手。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竟然在解放前历代美术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记录。可以想见民间画家在历代社会中的地位。</span></h5><h3><br></h3><h3>幽幽古刹蕴丹青,</h3>说法如来翰墨精。<br>妙品千年无史觅,<br>只因画匠远宫廷。<br></div> <h5></h5><h3>作者简介</h3><br> 王来旺,笔名砚文,别署半瓶斋主,网名春华秋实。1950年2月生,高平一中退休教师。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书画院山西分院顾问。数百件诗联书画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有书法作品入选“98韩国世界美术大展”,收藏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汉城“韩国碑林园”;书法教学“十字中宫格”获国家专利;对联作品收入《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楹联传世精品典藏》;诗歌收入作家出版社《花开时节》,诗词集《半瓶斋诗草》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并收藏于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