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季成都行(9) 成都杜甫草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此居住近4年,创作诗歌240多首

锡林

&nbsp; &nbsp; &nbsp; 7月21日下午,我和妹妹走进成都杜甫草堂,我是第二次来到这里。8年前,我曾在冬天参观游览过杜甫草堂,那时这里的游人不多。而如今,正值暑假期间,杜甫草堂内人头攒动,尤其是由导游带队的外地游人居多。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留寓成都时的故居,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4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多首。 &nbsp; &nbsp; &nbsp;&nbsp;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浣花溪,占地面积近300亩。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bsp; &nbsp; &nbsp; 我们从北门走进杜甫草堂,只见整个草堂都被绿色植被所环抱。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青翠的竹林,走在竹林里,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nbsp; &nbsp; &nbsp; 草堂内有亭台楼阁,有茅屋小径,有流水潺潺,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幽静秀丽。 &nbsp; &nbsp; &nbsp; 置身杜甫草堂内,既能领略杜甫笔下草堂的幽美环境,又可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里不愧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一揽亭,是一座4层的砖塔建筑,通高23.1米,位于草堂的西北侧,亭子是后人为了纪念杜甫而修建的。 &nbsp; &nbsp; &nbsp; 一揽亭因杜甫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得名。 &nbsp; &nbsp; &nbsp; 亭子坐落在一处高地上,曾是成都的标志性建筑,游客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草堂以及周围的景色。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nbsp; &nbsp; &nbsp; 我们跟随着游人走进了杜甫草堂院内。 &nbsp; &nbsp; &nbsp; 现在的杜甫草堂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nbsp; &nbsp; &nbsp; 这里就是杜甫当年居住的茅屋,虽然是后来重建的,但也保留了简陋的样子,让人能够感受到杜甫当时的生活环境。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茅屋内的陈设。 &nbsp; &nbsp; &nbsp; 具有川西民居的特点。 &nbsp; &nbsp; &nbsp; 茅屋故居也刻意保留了一些残破的墙壁,以体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情景。 <p class="ql-block">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甫诗歌中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p><p class="ql-block"> 白话译文:如果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破,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候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p> &nbsp; &nbsp; &nbsp; 在杜甫草堂故居内,除了有茅屋故居,还有一些建筑:杜甫草堂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文化景观。 &nbsp; &nbsp; &nbsp; “柴门”,原本是杜甫营造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在杜甫的草堂诗作中,我们常可读到有关柴门的句子。缘于此,清代重修草堂时,将这座别致、简朴而又风景绝佳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nbsp; &nbsp; &nbsp; 其间有竹林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nbsp; &nbsp; &nbsp; 在工部祠东侧有一座“少陵草堂”的碑亭,该碑亭是以茅草作顶,人们将其作为当年草堂茅屋的象征。 &nbsp; &nbsp; &nbsp; 碑亭背靠荷花池,周围为生机盎然的花草竹木所环抱,景色秀雅宜人。 &nbsp; &nbsp; &nbsp; 在碑亭内有一大石碑,上面镌刻“少陵草堂”4个大字,其笔力浑厚,笔姿秀润。这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雍正皇帝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所书。 &nbsp; &nbsp; &nbsp;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杜甫草堂,留下此手迹。 &nbsp; &nbsp; &nbsp; 这是“少陵草堂”碑亭的简介。<div>&nbsp; &nbsp; &nbsp; “少陵”为杜甫别号。杜甫曾居长安(今西安)南,汉宣帝与许皇后葬此。宣帝墓因名“杜陵”。 许皇后墓较帝陵墓小,因名“少陵”(“少”即”次小“之意)。杜甫住在陵墓附近,故取其地名以为别号,自称“杜陵野客”,“少陵野老”。<br>&nbsp; &nbsp; &nbsp; 清康熙帝之子,雍正帝之弟果亲王允礼书碑。</div> &nbsp; &nbsp; &nbsp; 屈原、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三颗巨星,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div>&nbsp; &nbsp; &nbsp; 在这三位伟大的诗人中,后世以学杜诗者最多,中唐以后的诗人无不受他的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杜甫在文化史上的价值日益彰显,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br></div> &nbsp; &nbsp; &nbsp;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仕官家庭,从小聪颖敏慧、志向高远。杜甫长大后成为意气风发的青年,渴望裘马轻狂,纵横南北。第一次漫游,他到了邮瑕(今山西临猗),这年他19岁。第二年,他去到更远的地方,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吴越之行。 &nbsp; &nbsp; &nbsp; &nbsp;744年初夏,杜甫与得罪朝廷被放还的大诗人李白在洛阳相会,他们一同登高怀古,饮酒论诗。这是杜甫一生最感快意<br>的事,他们的友谊成为中国诗歌史上隽永的话题。 &nbsp; &nbsp; &nbsp; 告别李白,杜甫来到京城长安。唐王朝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盛唐的长安更是恢宏壮阔。<div>&nbsp; &nbsp; &nbsp; 747年,杜甫与许多才艺之士参加国家选拔考试。由于宰相李林甫从中作梗,称“野无遗贤”,应试者全部落选,这件事给杜甫很大的打击。<br></div> &nbsp; &nbsp; &nbsp;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755年11月初的一个夜晚,杜甫到奉先(今陕西蒲城)探看家人,途径骊山,遇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在华清池尽情享乐。此时,叛军战争的阴影已逼近长安,沿途都是逃难的百姓。 &nbsp; &nbsp; &nbsp; 当他回到家渴望着亲人团聚,却见妻子抱着刚刚饿死的孩子恸哭。他深为自己的不幸而悲伤,又联想到人民遭受着更为严重的苦难,国家面临着极大的忧患。无限感慨中,他写下了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nbsp; &nbsp; &nbsp;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这是杜甫入川路线图。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写了240多首诗歌。 &nbsp; &nbsp; &nbsp; 唐代诗人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把自己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升华为忧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和诗歌创作的不竭泉源。<div>&nbsp; &nbsp; &nbsp; 杜甫的诗歌不仅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全貌,达到了极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辉煌无比的成就,堪称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顶峰。</div><div>&nbsp; &nbsp; &nbsp; 为了纪念杜甫对人类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人们将他尊为“诗圣”,代代相承地诵读他的诗歌,学习他的精神。</div> &nbsp; &nbsp; &nbsp; 7月21日(星期日),我和妹妹游览成都杜甫草堂,感觉意犹未尽。7月27日,我们姐妹再次来到杜甫草堂。 &nbsp; &nbsp; &nbsp; 7月21日那天,我和妹妹是从北门进入杜甫草堂的。 &nbsp; &nbsp; &nbsp; 7月27日,我们是从杜甫草堂东面的浣花溪公园进入的。 &nbsp; &nbsp; &nbsp; 浣花溪公园位于杜甫草堂的东面。 &nbsp; &nbsp; &nbsp; 这是浣花溪公园沿途的景观。 &nbsp; &nbsp; &nbsp;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一座将古典园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城市公园。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因浣花溪穿园过过,故名”浣花溪公园“。 &nbsp; &nbsp; &nbsp; 浣花溪公园内随处可见杜甫诗碑。 &nbsp; &nbsp; &nbsp; 浣花溪公园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 &nbsp; &nbsp; &nbsp; 公园内植被茂盛。 &nbsp; &nbsp; &nbsp; 浣花溪公园因杜甫的”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一诗而得名。 &nbsp; &nbsp; &nbsp; 我们从浣花溪公园走到杜甫草堂南门前的广场上,这里有诗人的雕像。 &nbsp; &nbsp; &nbsp; 三曹雕像:曹操、曹丕、曹植。 &nbsp; &nbsp; &nbsp; 三苏雕像:苏轼、苏洵、苏辙。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的南门。 &nbsp; &nbsp; &nbsp; 走进杜甫草堂南门后,第一个建筑是景杜堂,现在是”情系草堂“陈列室。 <br>&nbsp; &nbsp; &nbsp;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草堂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杜甫遗迹,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集大成的诗歌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不断感动与激励后人,吸引着人们前来瞻仰与缅怀。<br> &nbsp; &nbsp; &nbsp;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保护和发展杜甫草堂高度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杜甫草堂,国外政要及众多社会名流也曾到访杜甫草堂。 &nbsp; &nbsp; &nbsp; 在”情系草堂“陈列室后面是”大雅堂“。 &nbsp; &nbsp; &nbsp;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轩加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得名,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 &nbsp; &nbsp; &nbsp; 游客在大雅堂可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创作成就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大雅堂这里还收藏了许多与杜甫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杜甫的诗歌魅力和价值。 &nbsp; &nbsp; &nbsp;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杜甫他在诗中曾写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nbsp; &nbsp; &nbsp; 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 &nbsp; &nbsp; &nbsp; &nbsp;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 &nbsp; &nbsp; &nbsp; 1958年3月7日,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 &nbsp; &nbsp; &nbsp; 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 &nbsp; &nbsp; &nbsp; 万佛楼,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的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 &nbsp; &nbsp; &nbsp; 万佛楼周围的景色。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内的诗歌长廊。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内的兰园。 &nbsp; &nbsp; &nbsp; 兰园内古树参天,有古雅的六角亭、小巧的鱼池。 &nbsp; &nbsp; &nbsp; 蜿蜒的假山溪流。 &nbsp; &nbsp; &nbsp; 错落有致的兰花盆景。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兰园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朱德元帅曾四次赠送兰草给杜甫草堂。 &nbsp; &nbsp; &nbsp; 杜甫草堂的仰止堂,它是草堂寺的一座塔院,具有中式书院风格。现在这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青少年诗歌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nbsp; &nbsp; &nbsp; 仰止堂外的人物塑像惟妙惟肖。 &nbsp; &nbsp; &nbsp; 7月27日,我们从南门进入杜甫草堂,我们姐妹主要游览了杜甫草堂南面和东面的部分区域。 &nbsp; &nbsp; &nbsp; 7月27日下午,我们从北门走出杜甫草堂时,看见进入草堂的游人依然很多。 &nbsp; &nbsp; &nbsp; 7月21日和7月27日,我们姐妹两次游览杜甫草堂,但都是走马观花,杜甫草堂是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的景区,是个值得多次前往深度游览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