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酒文化源远流长,传说在上古时期人类就能酿酒。酒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古至,历代文人墨客记载了大量与酒有关的史料,从殷王的"酒池",到曹操的"对酒当歌""杜康解忧""煮酒论英雄"、唐朝的"贵妃醉酒"、南唐后主的"醉生梦死"、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以及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等,都与酒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酒的陪伴下,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酒中抒发了孤独与豪放,“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在酒中寄托了相思与哀愁。酒,融入了诗词歌赋,融入了历史的脉络,成为了人类文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陶渊明、苏东坡均为豪饮之士古今百姓皆以酒解乏、除忧、猜拳作乐,但很多人却往往不了解酒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其实饮酒与健康的关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有害健康,酗酒等于自杀。"斗酒百篇"的酒仙李白是嗜酒如命,五代时期的《唐摭言》中有记载李白醉后水中捞月毙命。</p> <p class="ql-block"> 适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思维活跃,还能促进人体的胃肠分泌,帮助消化,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中医认为酒属热性,既有调和气血、融通脉络之功,又有振阳防寒、祛湿散风之效。故《汉书·食货志》赞之为"百药之长";明代李时珍也说:"少饮则行气和血、壮神御寒、消愁遣兴。"所以适量饮酒后会令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减轻疲劳和振奋精神。</p> <p class="ql-block"> 过度饮酒会使大脑细胞遭受损伤,导致记忆力和智能衰退。使人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哭笑无常,语言增多,情绪冲动时则会伤人毁物。酒是含乙醇饮料的统称,它是一种像吗啡一样的精神活性物质,反复饮用容易成瘾,使人产生躯体和心理上的依赖。饮酒,首先会刺激口腔、食道、胃,导致局部炎症和溃疡;长期过度饮酒能引发癌症;酒能损伤肝细胞,酒在肝脏代谢生成的乙醛毒性比乙醇强几十倍,会引起头昏、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饮酒可引发脂肪肝、肝硬化乃至肝癌。</p> <p class="ql-block"> 成也是酒,败也是酒:“酒后开车神志迷,轮盘哪复计东西。狂言糟肉堪长久,覆乱棉麻成烂泥。“酒之为害,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禹在位时,有个叫仪狄的人,善于酿酒。禹喝了他酿的酒之后,感到很甜美,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就疏远了仪狄。《尚书》记载,周成王告诫康叔说:"你对酒要严加控制,如果有人聚众饮酒,你应拘捕归案,我要全部处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左传》载,郑国的伯有嗜酒如命,并有地窖专供夜里饮酒,后被人打死;唐朝李适之,在玄宗时为左相,每天起来就饮酒,花了万两金钱,还赊账喝酒,后被贬到宜春,喝毒药自杀。晋朝孔群,生性爱酒。王导劝诫说:"你常喝酒,难道没看见盖酒坛的布,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吗?"孔群回答说:"你没有见肉,用酒糟腌了保存时间更长吗?"此一问一答,自然使人明白什么是箴言,什么是狂言。西汉灌夫因饮酒过量,在丞相田蛤的婚礼上耍酒疯,大骂田蛤和程不识,结果遭到弹劾,连帮他辩解的窦婴也一同被杀。</p> <p class="ql-block"> 现代交通工具愈益发达,“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但仍有人挺而走险,于是就有"醉驾猛于虎"之说。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对社会和公众造成重大危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