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在辽宁省辽阳市,上午九点十八分,警笛长鸣!哦,1931年九月十八曰东三省沦陷,今天是纪念日。静默三分钟后,我用不忘国耻模板开此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连曰巡辽第八站:巡迹东京辽阳府,非常遗憾辽东京城已在历史的更迭中堙灭,仅存一白塔,失落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皇天似有不负之意,失落一个便会送你一个。当找到辽东京天佑门时,竟发现它不是我要找的辽朝东京城门,而是大清最初的京城城门,怅然间虽失犹喜!在这个遗址公园内还有个展馆,沉静式学习一番,汇成此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金东京城城门天佑门</b><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建立前叫后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批国保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清关外第一京展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朝的前身是崛起于辽东的后金政权。后金政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曾先后两次迁都,建立了三座都城,即兴京(今新宾县赫图阿拉老城)、东京今文圣区新城村)和盛京(今沈阳市老城区),史称“关外三京”。其中,兴京和盛京是皇太极于天聪八年(1634)命名的,而东京城则是天命七年(1622)落成之际,由努尔哈赤亲自命名的,比兴京和盛京得名早了12年,因此,辽阳东京城堪称“大清关外第一京”。 明朝末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横空出世,历经30余年征战,统一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于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两年后正式对明朝宣战,天命六年(1621)三月,终于攻占了明朝辽东都司首府辽阳城,并随即迁都辽阳。数月以后,又决定在辽阳城东另建新城为都城,命名“东京城”。 后金政权建都东京城期间,继续东征西讨,将辽河两岸据为己有,同时,又在内政、外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和民族宗教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后金的统治力量。天命十年(1625)三月,努尔哈赤又决定迁都沈阳。 东京城作为都城虽然仅仅存在三年时间,但在此期间,后金政权实现了由偏居一隅到称霸东北的转变,后金社会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满族基本形成。因此,建都东京城,是大清王朝发展史上的关键环节,也是辽阳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女真崛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女真族,源于中国北方的肃慎人,汉代称挹娄,隋唐称靺鞨,辽金时期始称女真。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明代女真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部。明朝建立后,将主要精力用于防备蒙古各部,而对女真族采取怀柔政策,设立奴儿干都司以统御其地,女真族趁机发展壮大,并不断南迁。明朝末年国势日衰, 努尔哈赤乘势而起,征伐女真各部,势力不断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称汗建国。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经萨尔浒一战,挫败明军围剿,一举扭转了双方的攻守格局,辽东都司的首府辽阳城随即成为了八旗兵绞杀的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满族源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长白山是满族的圣山。据清朝史籍记载:满族的始祖名叫<span class="ql-cursor">布库里雍顺,传说是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布勒瑚里湖洗浴后吞</span><span class="ql-cursor">食“朱果"所生。在今长白山天池东北,有一个圆形的湖泊, </span><span class="ql-cursor">叫长白山圆池,传说即是天女佛库伦沐浴的布勒瑚里湖。</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代女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明朝曾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其地。建州女真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浑江流域和浑河上游地区。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个卫。明朝中期以后,为加强对女真的控制,采取了分而治之,互相牵制的策略,致使女真各部陷于分裂,混战不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称汗建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努尔哈赤,满语的意思是“野猪皮”,是其父母期望他能像野猪一样勇猛,像野猪皮一样坚韧。他的祖先一直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的职务。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为报父、祖被杀之仇,率部攻占图伦城(今抚顺县上马乡苍什村),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女真大部,遂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国号“大金”, 年号天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明宣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亦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公开与明朝宣战,旋即攻占了抚系城和清河城(今属本溪县).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三月间,明朝征调军队10余万,号称20万,分兵四路,进攻后金。努尔哈赤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集中兵力6万余人,5天之内,在萨尔浒(今抚顺大伏房水库南岸),以及附近地区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 大获全胜。萨尔浒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代战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迀都辽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命六年(天启元年、1621)三月二十-日,后金八旗兵经过三天浴血奋战,里应外合,终于攻克辽东首府辽阳城。明朝辽东都司的官署随即成为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衙门和寝宫。四月十一日,努尔哈赤以“天既眷我, 授以辽阳,即宜居之”,遂决定将都城迁至辽阳。当年八月,努尔哈赤又决定在辽阳城东、 太子河右岸低矮的土山之上建造一座新的城池作为都城。经过八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新城基本建成,努尔哈赤将其命名为东京城。天命九年(1624),努尔哈赤又下令将祖陵迁至辽阳。迁都辽阳,标志着后金政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努尔哈赤把明朝统治东北的中心,变成了后金进攻明朝的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辽东重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明朝在边疆地区不设州县,实行军政合一的都司卫所制度进行管理。辽东都司下辖25个卫,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驻防各地,平时屯田,战时出征。辽阳城既是辽东都司的治所,同时又是6个卫的指挥机关驻地,城市规模大,军事地位重要。明朝为了防备蒙古和女真族袭扰,在辽东地区也修建了长城,俗称辽东边墙。辽东边墙西起山海关西北锥子山,东至鸭绿江边,全长近1000公里,是防守辽东,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明朝万历年间,朝政混乱,后世遂有“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的说法。李成梁时任辽东总兵,镇守辽东前后30余年, 前期功勋卓著,后期昏庸怯战,为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客观条件。</b></p> <p class="ql-block"><b>占领辽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尔浒战役之后,努尔哈赤经过两年的力量积蓄,于天命六年(1621)三月,发兵进攻辽沈地区。12日兵临沈阳城下,次日即破城而入。18 日兵发辽阳,并于第二天中午到达辽阳城东。鉴于辽阳城防坚固,以及八旗兵不擅攻坚而擅野战的特点,努尔哈赤采用了诱敌出城歼灭的战术, 指挥八旗兵从城东南渡过太子河,扬言要进攻山海关,直犯京师,并径直向城西南进关大路奔去。 在城楼上观敌的明军主帅袁应泰不知是计,慌忙命守城精兵5万余人出城追击。努尔哈赤见时机成熟,挥旌反击,双方在首山一带展开激战,明军损兵折将溃至鞍山驿。当晚,八旗兵将辽阳城紧紧包围。翌日,八旗兵从东西两路开始攻城。努尔哈赤坐镇东门外亲自指挥。下午申时,小西门先被攻克。至21日傍晚,袁应泰见大势已去,在城东北角镇远楼上自焚而死,城遂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创建东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努尔哈赤攻占辽阳城后,随即住进辽东都司衙门,并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四月十一日,宣布迁都辽阳,将南城的汉族人全部驱赶至北城,八旗官兵和家属住进南城。当年八月,努尔哈赤又以辽阳城池较大,不利于防守为由,决定在城东五里、太子河右岸兴建一座新城作为都城。由于工期紧迫, 加上生产能力不足,努尔哈赤遂下令拆毁辽阳老城内外城墙和官衙、房舍,甚至周围百姓家的石磨碾盘、坟墓石碑等,用作新城的建筑材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建的东京城,规模虽然不大,整体上也呈不规则的方形,但在筑城方法和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已经摆脱了赫图阿拉城的原始形态,进入了以砖石筑城的阶段,宫殿建筑已开始使用黄绿色琉璃瓦构件和龙凤图案,八座城门名称的确定等等,这都是后金政权接受汉族文化在都城建筑史上取得明显飞跃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迁建祖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命九年(1624)四月,努尔哈赤下令将其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兄弟、儿子等十余人的坟墓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安葬于东京城东北阳鲁山上,命名为东京陵,这是后金建国后的第一座皇家陵寝。到了顺治十五年(1658),在议政大臣鳌拜等人的建议下,顺治皇帝又下令将觉昌安、塔克世等人的坟墓迁回兴京安葬。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目前,东京陵还安葬有努尔哈赤的同母弟舒尔哈齐、异母弟穆尔哈齐,以及长子褚英和穆尔哈齐次子大尔差四人的坟墓,共三个墓园。其中,舒尔哈齐和褚英都因与努尔哈赤争夺权力而被处死,但后来舒尔哈齐父以子贵,其子济尔哈朗因辅佐顺治皇帝被封为摄政王,因此,顺治十年(1653)舒尔哈齐被追封为和硕庄亲王,并在坟前立起了高大的汉白玉石碑和碑亭。而褚英由于后来没有得到任何追封,其后代子孙也没有受到重用或得到恩宠,其墓园窄小不堪,甚至连一块墓碑都没有。穆尔哈齐于康熙年间被追封为多罗诚毅勇壮贝勒,其次子大尔差被追封为辅国公,皇帝赐碑并重修墓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京施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王共治,后金占领辽阳后,又于天命七年(1622) 正月,一举攻占西重镇广宁城,辽河以西大小40余城全部归降。后金的统治区域从辽河以东迅即扩展到辽河西岸。为了加强对这个幅员广阔、人口繁盛地区的治理,努尔哈赤顺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统治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实行“八王共治”;经济上,推行“计丁授田”,开始铸造钱币;民族宗教政策上,联姻蒙古,推崇喇嘛教;外交上,向朝鲜展开外交攻势,使朝鲜突破“天朝法禁”,确立了与后金政权的“交邻”之道。 努尔哈赤推行的改革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后金的统治力量,对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王共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迁都辽阳之前,努尔哈赤曾仿照汉族制度, 先后立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为储君,但均遭失败。 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尔哈赤为避免诸子继续陷于王位之争,实现汗王权位的顺利交接,下令实行“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史称“八王共治”。所谓八王,除原有的四大贝勒以外,又吸收了其他几位子侄参加,未来的新汗将在八王之中产生。八王共同拥有国君废立、军政决策、司法诉讼、官吏任免等大权。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被推举继承汗位,逐渐大权独揽,至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八王共治制度解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代善,太祖次子, 正红旗、镶红旗旗主。 天命元年(1616),与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弟皇太极一起受封为和硕贝勒,即四大贝勒。努尔哈赤逝世后,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崇德元年(1636), 封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正蓝旗旗主。后被皇太极以悖逆之名削去职位,气愤而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阿敏,舒尔哈齐次子,镶蓝旗旗主。后被皇太极定以十六大罪状并幽禁而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称帝,国号清,年号崇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计丁授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计丁授田”是后金政权占领辽东地区以后,实行的一种“均田” 政策,即将战死或逃亡的明朝官员、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按照女真族人口男丁的实际数量平均分配。授田办法是,每个男丁给田六垧(五亩为一垧),其中五垧种粮,一垧种棉。租税大多采用货币地租,每年每丁纳银三两。计丁授田制,源于明代的军屯制,与后金贵族传统的农奴制庄园不同,带有明显的封建性特征。计丁授田制的实施,解放了生产力,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铸造钱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相传后金政权建立伊始,即开始铸造钱币。钱币分满、汉文两种,制式为小平钱, 黄铜材质,正面有字,背面无文。满文钱, 是无圈点老满文,按照左右上下顺序读,汉译为“天命汗钱”。汉文钱,楷书直读“天命通宝”四字。后金迁都辽阳后,开始正式铸钱。2009年东京城遗址出土大量天命铜钱,并出土了用于铸造钱币的陶制钱范和铸钱工具。天命铜钱,是后金政权最早铸造的货币,发行量不大,工艺水平不高,是后金政权初创时期经济和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对于宣示政权,促进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笼络蒙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明朝建立后,蒙古人虽然被逐回了北方草原,但仍然是明朝北部边疆的最大威胁。明朝中期以前,采取联合女真抑制蒙古的策略。女真族兴起以后,明朝又转而联合蒙古以抑制女真。后金建国后,为了笼络蒙古各部,努尔哈赤通过结盟、恩养、联姻等多种方式,与蒙古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落和好。仅在东京城期间,满蒙联姻就达10 次,其中最著名的是科尔沁部宰桑贝勒的次女布木布泰, 即后来的孝庄皇太后,于天命十年(1625)二月,在东京城内与皇太极完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庄妃嫁进东京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庄妃,即孝庄皇后,一生辅佐过崇德、顺治、康熙三代皇帝,是清初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的蒙古名叫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蒙古科尔沁部人。天命十年(1625) 正月,13岁的她,在兄长的护送下来到东京城与皇太极完婚。在此前11年,皇太极在赫图阿拉娶了她的姑姑哲哲。9年以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 由此,成就了清朝历史上“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传奇故事。正月三十日,皇太极亲自带人赴沈阳城外北岗之上,架设帐篷,置办酒席,迎接送亲队伍。第二天下午,在东京城北十里接官厅,努尔哈赤率众后妃、贝勒、大臣设宴迎接。二月初二,皇太极和布木布泰在东京城内正式“以礼成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年以后,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清,布木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下皇九子福临。 福临即位以后,改元顺治,庄妃母以子贵,尊称圣母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1688)去世,享年75岁,谥号“孝庄文皇后”,葬于河北遵化昭西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尊崇喇嘛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女真人最初信奉的是萨满教。喇嘛教属于藏传佛教,元代传入蒙古。后金建国后,努尔哈赤为争取蒙古诸部的支持,极力推崇喇嘛教。天命六年(1621)五月后金迁都辽阳之后不久,西藏喇嘛囊素法师,率徒众从蒙古科尔沁部来到辽阳投奔后金,受到努尔哈赤的热情接待。3个月后囊素法师圆寂,努尔哈赤命在城南修庙奉祀,以其同门师弟白喇嘛为主持,此地今名喇嘛园。这是清代第一座在汉地修建的喇嘛教寺院。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下令敕建宝塔并立碑。从碑文中可见喇嘛教在辽阳已被各界广泛尊信,逐渐传播开来。皇太极称帝建清之后,又在盛京敕建一所皇家喇嘛教寺院, 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俗称“皇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交邻朝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明代,朝鲜是明朝的附属国, 每当明王朝对女真族进行清剿,几乎都要求朝鲜派兵参战。后金迁都辽阳以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以后在与明朝的交战中腹背受敌,遂以军事实力为后援,对朝鲜进行了积极的外交争取,希望其在后金与明朝的角逐过程中至少要保持中立。 几经权衡之后,天命七年(1622)九月,朝鲜王室被迫答应了后金的要求,此后再未敢派兵辽沈。“交邻”关系的确立,打破了三方关系的原有格局,对于明朝和后金在辽东角逐的成败,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国俗冰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女真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正是狩猎和军事训练的大好时机。各种形式的冰雪运动便成为训练八旗士兵的手段与方法,有些项目由于趣味性强, 妇女儿童也经常参与。天命十年(1625)正月初二,努尔哈赤带领各位王公大臣的福晋和格格们在东京城外太子河冰面上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皇家冰上运动会。这种冰雪游乐运动后来成为检阅八旗子弟身体素质和刀马骑射功夫的制度和惯例,统称为冰嬉,“为国制所重”,到乾隆时期被定为“国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部分迁都沈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努尔哈赤在东京城期间所做的一切努力,几乎都可以看出他扎根辽阳的决心。 然而,天命十年(1625)三月,努尔哈赤又出人意料地突然决定迁都沈阳。其实, 历代王朝选定都城,都不外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考虑,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也不例外。东京城短短不到四年的时光, 明金双方实力此长彼消,努尔哈赤的雄心迅速爆棚,只是由于袁崇焕的出现和来自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威胁,使努尔哈赤尚没有必胜的把握,加上辽阳汉族民众的强烈反抗,迫使努尔哈赤不得不另外寻找一个四通八达、进退有据的都城。濒临浑河的沈阳城,是一个理想的地点,因此, 迁都沈阳是努尔哈赤为了进攻关内所做的一次战略转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迁都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明代以前,辽阳以西河道密集,沼泽遍布,史称“辽泽”,入关道路被迫绕行海城牛庄三岔河,再折向西北至广宁(今北镇),经宁远(今兴城)到山海关。明朝末年,辽泽逐渐干涸,从沈阳向西可直接渡过辽河,无论西征明朝还是联络蒙古,都可谓“路直且近”。如果一旦失利,也可沿着浑河水路退回赫图阿拉老巢。沈阳城便成为了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四通八达、进退有据”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盛京屏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天命十年(1625)三月初三日, 努尔哈赤召集诸王大臣上朝,突然宣布了迁都沈阳的决定,并到东京陵祭拜过父祖之后马上即向沈阳进发,第二天下午到达沈阳城。自此,辽阳的城市地位从辽东首府变成了沈阳南面的屏障,民间遂有“铁打的辽阳,纸糊的沈阳”之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元天聪。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称帝建清,改元崇德。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去世,福临登基。顺治元年(1644),清朝迁都北京,据有天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京城辉煌的宫殿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湮灭, 只有天祐门城楼、残存的城墙基址,还在向世人彰显着它曾经辉煌的历史瞬间。1988年,东京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中共辽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对东京城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修建东京城遗址公园,弘扬古城历史文化,满足广大市民了解家乡历史和观光健身需求,并使之成为我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