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后再聚首

友谊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8日,刘家堡大队的知青时隔24年再聚首,欢声笑语不断,热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今天请来了当年的大队书记和队长,以及帮助组建知青点的金其铭。</p> <p class="ql-block">胡士清代表知青发言:</p><p class="ql-block">老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24年后重聚首,心潮如此澎湃,喜悦不可言表。欢迎远道而来的老书记张洪、老队长李永泉及夫人,感谢您们当年的谆谆教诲和传帮带,使我们从一届学生娃磨炼成了新时代的农民。</p><p class="ql-block"> 曾记否1976年3月5号我们一同来到燕山脚下的小山村——高庙屯公社刘家堡大队,成为了一名知识青年,从此开始了在广阔天地学做农民的生活。白天与农民们一同下地,夜晚读书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心态。</p><p class="ql-block">曾记否我们的第一课是张树桐给我们念的毛主席诗词《重上井冈山》,当时他念到“吱呀,我要飞跃,”大家听后都在下面窃笑。</p><p class="ql-block">曾记否第二课是蒋润生带领我们徒步参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曾记否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大田里拉顿咕噜,我们吵着闹着也要拉,第二天队里就给派了这个活,拉起顿咕噜在长长的地垅沟里行走,脚下是松软的土地,亦步亦趋十分艰难,第二天大家就鸦雀无声了,因为是自己抢来的活计,谁也不敢喊累,只能咬着牙坚持。</p><p class="ql-block">曾记否第一年干旱,春天种下去的谷子没长出苗,我们只好挑水补种荞麦,延庆的地垅是如此的长,两根半垅就是一亩地,我们挑着水桶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一步一陷水桶都要打着田埂了,只能艰难地前行,肩膀磨起了血泡,谁也没打退堂鼓,硬是坚持了一个月,把所有的地都补种上了。</p><p class="ql-block">曾记否陶钟山和张洪昌两位知青,被派去清理猪圈,每天闻着刺鼻的味道,凭着毅力坚守岗位,一干就是一年多。</p><p class="ql-block">曾记否有一次在收工的路上,有人恶作剧地把蛇放进了高洁英的上衣口袋里,她一摸兜时吓得嗷嗷乱叫。</p><p class="ql-block">曾记否胡士清和杨屹丹在公社买了一瓶杨梅酒把田和泉灌得酩酊大醉,卧倒在大榆树中学操场边的麦秸垛上足足睡到太阳落山才回村。</p><p class="ql-block">曾记否七月流火我们奋战在玉米地里拔草,密密的玉米地蹲一会儿就是汗流浃背,男生实在累的不行了就跪在地上往前爬。顾小庆因为蹲的时间长脚麻木了,走起路来腿一甩一甩的。</p><p class="ql-block">曾记否每到下雨天就成了她们最快乐的时光,张伯玉、曹晶杰、王桂珍和任友谊躺在宿舍的床上唱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一段接一段地唱个不停,好惬意的日子,现在想想年轻真好啊!</p><p class="ql-block">曾记否1977年高考咱村知青出了五位状元,顾小庆、陶钟山、姜渡、李燕、杨屹丹考上了大学,李燕因发榜晚了急得发出了: “待到来年开学时,我给大学刷白墙”的呐喊……</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因为有了插队的经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立根原在破岩中。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才能读书学习、加油充电、努力做一个不愧时代的娇子。</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离开了工作岗位,赋闲在家,但我们退休不丧志,努力做一名爱党、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尽一份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老书记、老队长及夫人福寿延年。</p><p class="ql-block"> 祝老同学们阖家欢乐,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钱锋、金其铭分别介绍了当年考察并组建知青点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集体留影的照片上</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王桂珍 张伯玉 任友谊 李永泉夫人 李永泉 张宏 钱锋 金其明</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胡士清 袁松漪 孙秀伟 屈志明 李美玲 陶钟山 张洪昌 曹晶杰 姜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