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蒋永泰与当年走北船到西海口,后迁至王家窝铺的澳头蒋氏宗亲蒋海斌、蒋海文在王家窝铺旧居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一大早,蒋福成宗亲就来电话说:“中午我在小君酒店定餐了,请你们与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过中秋节。〞蒋福成宗亲虽然已经是86岁高龄了,但他做起事来风风火火,总是亲力亲为。昨天,因女儿在忙,无法来接我们。他,一刻也等不了 ,马上自己驾驶着一辆四轮子的老年电动车到宾馆亲自载我们去他家做客。今天,又想来载我们,在我们一再劝说下,才同意我们自已赴宴。</p> <p class="ql-block">图:来自南方澳头的家乡亲人与北方辽宁.锦州宗亲一起庆中秋吃团圆饭。蒋永泰说:“这桌团圆饭吃得特别香!〞</p> <p class="ql-block">图:蒋福成宗亲一生魂牵故里,五次去家乡澳头探亲,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长期对澳头蒋氏五房(北方称五门)木帆船队北迁辽宁锦州西海口及澳头蒋氏溯源等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编写走北蒋氏族谱(原族谱文革期间被毁)。上、下2张照片摄于1987年,上照片中间身穿检察官制服的就是蒋福成。上面一张照片中最右边的蒋才培乡贤,最左边的蒋承志乡贤,右边依着他的那个人是新加坡华侨蒋才照。他是专门来捐款修蒋氏家庙的。下一张是在家乡的妈祖庙前门照的,前面的小孩是蒋承志孙子蒋东星,还有当时村书记蒋造金和后任村书记蒋海德,及许多蒋氏亲人。</p> <p class="ql-block"> 盛情难却,当中午我们来到酒店门口时,见到蒋福成与家人正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进包间,一桌饭菜已摆好了。福成兄举起酒杯,先来了一个祝酒词:“今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今天的聚会很有意义,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一一福建省厦门市的澳头老家的蒋永泰等亲人来了,所以,今天的中秋家宴特别有意义,是南北宗亲的大团圆。我先敬远方来的亲人一杯,祝你们在锦州玩得愉快,工作顺利,幸福快乐!也遥祝家乡宗亲们中秋快乐!平安福幸!〞</p> <p class="ql-block">图:9月17日,当吃完中秋团圆饭后,澳头探亲考察团蒋永泰、苏浩、彭奕与锦州宗亲蒋福成及他夫人、儿子、女儿等家人在餐馆门口合照</p> <p class="ql-block">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欢快的宴席中,我遥想起了我们的祖先,能在乾隆5年就驶帆船到辽宁开发西海口的壮举,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走北船的后代今天又分散在那里呢?他们过得好吗?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我们还是十分关注他们,希望他们过得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澳头蒋氏家庙,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金海街道澳头社区(村)海墘里40号,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至今已有632年历史了。</span>乾隆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澳头蒋氏家族走北方的木帆船队发现辽宁锦州西海口后</span>,当年春节回乡即召开蒋氏五房兄弟在澳头蒋氏家庙开会,共同商议开发锦州西海口码头大事。</p> <p class="ql-block"> 昨天,在蒋福成家中,他向我们讲述了澳头蒋氏家族五房头联合开发锦州西海口码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说澳头蒋氏船队发现西海口的过程。当年福建澳头蒋家驾船到北方通商,九月九日遇大风船被刮至锦州天桥厂附近海岸(今锦州港西海口工业园区),登岸后发现该处荒无人烟,杂草芦苇丛生,是一片未被开发过的盐碱地带。</p><p class="ql-block"> 当即请天桥厂一位姓才的人作向导,去锦州城勘查地理。得知锦州是一个理想的物资集散地。船队靠岸处距锦州约六十华里,物资运往锦州销售甚为方便,同时还可以将北方的土特产品载回南方销售。在这个地方开辟一个通商口岸较为合适。</p><p class="ql-block"> 因此,商定每房出五条船,五房共出二十五条船。再次载货到锦州天桥厂海域,登岸后,一方面售货物,一方面采用抓阉的方式划分地段 每房建一条街,同时开始修建码头。因东面有个东海口,蒋家就把这个无名之地定名为西海口。</p><p class="ql-block"> 284年前,澳头人在西海口开发码头,大大促了南北经济互通与两地的经济发展,当年的蛮南子(北方人称闽南人)做了大贡献。他们开发西海口,经历了贸易商业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与繁荣,再到衰落的过程。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图:穿过西海口的锦州港火车铁轨</p> <p class="ql-block"> 当年开发西海口的澳头村蒋家氏家族五房各有自己的商号。他们分别叫锦兴、元兴、元昌、元盛、振发。</p><p class="ql-block"> 蒋福成说:“时间到了清朝咸丰年间,西海口一带的海湾逐渐变浅,大船不能靠岸,港口就日渐萧条了,通商事业也就随之衰落下去。以后,南船不来西海口了,只往烟台、龙口等港口”。</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部分走南船(北方人称为南船)的蒋氏族人,大部分回澳头家乡了,有的去了新加坡,台湾等地,留在西海口的就是二十几户人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陆续搬出西海口,有的搬到距离西海口一、二里地的王家窝铺和朱家口。</p><p class="ql-block"> 蒋福成说:“我们留在西海口的蒋氏家族这房,属于二房,当年的商号叫‘振发’。我的祖父蒋人晏与当地人通婚留了下来,叔祖父蒋人华、蒋人恬经烟台回故乡,后来去了新加坡。”</p><p class="ql-block"> 他说,据我叔叔蒋才铭(贺庭)讲:“我二祖父蒋人华、三祖父蒋人恬去了新加坡后。我叔父曾在当年与在新加坡的蒋丽烟、蒋丽位(薇)等有书信往来,说他们有的住在新加坡的妈祖宫对面”(注:此妈祖宫许多建材也从家乡澳头用木帆船运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蒋福成说:“如今二房留在西海口当地子孙约有20多人〞。</p> <p class="ql-block"> 我(蒋永泰)家是属于澳头蒋氏家族第3房的后代,就不知道那个商号属于3房的,这次来寻亲能否找到3房后人,我也心中无数。</p><p class="ql-block"> 原住在烟台博物馆内的蒋才栋就属于我们家乡澳头蒋氏家族3房的后代(我们家也是3房,直亲),就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从西海口搬过去的,还是直接从澳头老家走北船来的。</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现今留在辽宁省锦州港开发区王家窝铺蒋海文、蒋海斌也各有其子孙二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元兴号”的后人蒋百川(1900年生)也留在西海口,1982年我来西海口时,他还健在。他在这里开店做生意,第二次去时,他就不在了。其他的蒋家后人有的定居在烟台,有的回澳头老家,也有的去了新加坡等。</p> <p class="ql-block">图:前面就是以前的澳头木帆船队建立的西海口码头旧址,现为锦州港</p> <p class="ql-block"> 吃完中秋团圆饭后,我们就赶到了西海口,实地探访当年澳头木帆船队开辟的西海口码头的地方。当年的蒋氏宗亲后代,蒋海斌、蒋海文俩人已在西海口的锦州湾特大桥头等候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蒋海文宗亲在锦州湾特大桥的北端桥头上,向我们介绍:“桥的东边就是原来澳头蒋氏船队发现的西海口,也就是原来建码头的地方,如今变成了锦州港码头。桥的西边就是原来的西海口村及店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锦州湾特大桥后,又到了昔日的西海口。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子和原来的村委会,其他都全部拆除了,现在变成了锦州港的仓储地。</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片杂草丛生的仓储地就是原来的西海口,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沧桑巨变,沧海一粟,往事不堪回首。数百年前的西海口海运码头的繁华景象,早已烟消云散了。</p> <p class="ql-block">图:我们在西海口村委会原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未盖好的香格里拉酒店</p> <p class="ql-block">视频:在锦州港开发区,蒋海文宗亲身后就是渤海湾,他向我们介绍锦州港大小笔架山的故事。大笔架山就是当年福建澳头蒋氏家族走北船到达辽宁省锦州港西海口的海上标志。</p> <p class="ql-block">图:大笔架山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图:与大笔架山岛对应的小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来到的是西海口的北边,也就是现在的锦州港北面,眼前一座高大的临海而建的希尔顿酒店烂尾楼直冲蓝天,格外显目。我们站在海边,眺望辽阔的渤海湾,一望无际。近处海中有一座形像笔架的小岛,这里的人称它为大笔架山。它浮在西海口的南边海上,成了船老大行船的海上标记和参照物。听说,每当我们的澳头蒋氏船队先辈们走到这里,看到海中这座笔架山就知道:“西海口到了。”</p><p class="ql-block"> 笔架山,这个海上小岛就是我们古代先人的幸运岛。因为每当看到它,就意味着走南大木帆船的澳头勇士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风浪搏击的艰苦行程后,已经顺利安全抵达西海口了。</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们也更立体的感受到了,明清时期,澳头走北船的先辈们为什么会在每年的大年正月十三,在家乡的海边(海墘里)妈祖庙广应宫提前举办三日三夜的祭拜妈祖诞辰活动。(注:正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因在北船破浪前行的路上,需要借助北上的风力,所以,根据海洋季风气候的关系,必须提前。另一个原因,也要赶在北方的早春前,把物资运往北方销售)。正是为了远洋的航行安全和海上商贸的顺利,全村人男女老少全出动,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一起拜妈祖保平安。</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默默的向发现并开发锦州西海口港湾的澳头木帆船勇士先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今天,我们重走澳头先辈们开创的航海事业的北方征途,将激励我们更加奋发图强,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开创美丽的澳头海洋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寻找史实,口述历史。</p><p class="ql-block">讲述澳头南北船与历史名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图/文:彭奕、苏浩、蒋永泰</p><p class="ql-block">编审/蒋永泰</p><p class="ql-block">2024寻找澳头南北船与历史名人踪迹探亲考察团</p><p class="ql-block"> 9月18日于锦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