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玉虚宫四座碑享举世无双

武当老茶馆

<p class="ql-block">饭后闲庭信步,每次都要经过宫外的两座碑亭,夕阳嵌入亭中,使龟驮石碑金光灿灿。走进宫内还有两座碑亭,巍然对峙,厅内同样有两座龟驮碑,最大的龟通常6.米,高3米,宽2米多;碑的高度是6米,宽2米多,通高9米,重打100多吨。</p><p class="ql-block">其实龟驮碑名为赑屃驮御碑,赑屃不叫龟,而是古代神话中,九龙九子不成龙中的第八子,善于负重。皇帝以之作碑趺,象征江山稳固,天下安康。武当山共有这样的赑屃驮御碎12座,净乐宫,五龙宫,南岩宫,紫霄宫各有两个,玉虚宫则有四个,堪称天下无双。</p> <p class="ql-block">在玉虚宫内四座赑屃驮御碑上,分别刻有明成祖《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下大岳太和山道士》碑文和明世宗《御制重修大岳太和山玄殿纪成》《重修宫观》碑文。碑亭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红墙翠瓦,四方各开拱门一孔。整体体型之大,造型之美,世所稀有,碑文记载明成祖大建武当及明世宗重修武当的情况介绍。</p><p class="ql-block">这些重达100多吨的赑屃驮御碑,它们一个个高昂着头,蜷屈着尾,真像力举千钧,却又稳如泰山。皇帝用龟来托碑也是有来由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龟既是龙的儿子,又有负重本领,叫它去驮御碑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石碑,在古时候没有起重的条件下,用什么方法将碑立到龟背上呢?目前具体方法尚未见书,但却有龟不见碑的传说故事。明成祖朱元璋建碑時,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起来,可把管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做到龟不见碑,碑不见龟。</p><p class="ql-block">醒后,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工地后他叫人往龟背上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砰拉上去,等碑立起后,再将土慢慢去掉就行了,这种堆土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