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旅(三)兵马涌

阿姐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年11月,原为秦始皇兵马俑筹建处,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建于临潼县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代陵墓兵马俑博物馆之一。这里保存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秦朝雄厚的军事实力和高超的雕塑技艺。</p> <p class="ql-block">秦兵马俑一号坑是1974年3月农民打井时发现的,接着进行了发掘。1979年10月1日在原址上建成展览大厅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一号坑为地下式土木结构建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内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兵马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是中国雕塑史上璀𤨪的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的财富,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科学、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是最大的一个,展示了以战车和步兵为主的军阵,面积达14260平方米,出土的陶俑数量众多,视觉冲击力强。</p> <p class="ql-block">坑内地面是夯筑的,夯土厚约45厘米,夯土上用秦砖铺地,不错缝,排列整齐。</p> <p class="ql-block">隔梁两边是立柱的遗迹。,立柱的上端承托着梁枋,立柱的直径30厘米,间距1.1—1.5米。</p> <p class="ql-block">隔梁实际上是夯筑的承重墙,宽约2.5米,上面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黑色碳迹是棚木被烧后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其独特的布局和出土的文物使其成为研究秦代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的实物证据。</p><p class="ql-block">此外,三号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时期的‌工艺水平和‌雕塑艺术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由于该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因此出土的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这为我们了解秦代的雕塑艺术和工艺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该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坑内出土的‌陶俑和陶马数量相对较少,共有68个,但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军事指挥机构的重要信息。三号坑被认为是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即“‌军幕”,其布局和出土的文物显示了秦代军事战术的发展和指挥系统的独立。</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时期的‌工艺水平和‌雕塑艺术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由于该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因此出土的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这为我们了解秦代的雕塑艺术和工艺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秦兵马俑二号坑是1976年4月23日,考古队在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东端北侧的钻探工作中,又发现的一个有兵马俑的坑,并被命名为兵马俑二号坑。</p> <p class="ql-block">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约96米,南北宽约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p> <p class="ql-block">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正门在东边。</p> <p class="ql-block">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立射俑是动态的写实,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杰出作品,头微侧转,绷着嘴,鼓着劲,严肃认真的神情,和动作互相呼应,栩柯如生。其装束和姿态基本相同,都是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造型准确,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p> <p class="ql-block">中级军吏俑‌代表了秦朝时期的基层军官,负责指挥和管理士兵。中级军吏俑通常头戴双版长冠,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脚穿方口齐头履。它们的铠甲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带彩色图案花纹边饰的‌护胸甲,背部没有护甲;另一种是铠甲的前后摆平齐的带彩色图案边饰的‌鱼鳞甲。中级军吏俑有的立于高级军吏俑身旁,似为副手,有的立于士兵队列中,似为领队。</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丽山园(秦始皇帝陵史称“丽山园”),是在秦始皇陵核心区上建设的一座遗址公园,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博物院丽山园和3.2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与秦兵马俑博物馆同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组成部分。整座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南北长约2220米、东西宽约1010米,占地3386亩。</p> <p class="ql-block">K9901是‌秦始皇陵园中一座规模较大的陪葬坑,具有独特的展品和历史背景,是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奢华与辉煌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K9901陪葬坑(百戏俑坑)‌:这个陪葬坑内出土了百戏俑,这些陶俑上半身赤裸,下半身短裙,虽然头颅已经丢失,但它们的姿态各异,生动地展示了秦代宫廷的杂技表演场景。百戏俑的出土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秦代宫廷娱乐生活的了解,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赏视角。</p> <p class="ql-block">陶俑残高149厘米,未发现俑头,体型偏瘦,双臂平伸,右臂置于右肋部,手呈半握状,左臂伸向左前方,拇指翘起,手掌微曲。双腿分开,左脚左腿微侧向左前方。俑体呈青灰色。陶俑上身穿饰有圆泡的特制服装,下身短裙。</p> <p class="ql-block">陶俑身高141.5厘米,头部残缺,是目前修复完成唯一的坐姿佣。陶俑上身赤裸,下身穿彩绘短裤,短裤的右侧附有一条类似裙摆的饰件。陶俑身上残留粉白色彩绘。</p> <p class="ql-block">陶俑残高160厘米,肩宽34.5厘米,腰围77.5厘米,脚长26厘米。陶俑呈站姿,上身赤裸,下身着裳,右手搭左手肘上,双腿分离,呈小弓步。陶俑原本通体彩绘,主要为白色,目前腿部彩绘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博物馆展示了铜车马的发掘过程、风采以及铜车马上的兵器和车马器具。全方位解读铜车马的性质用途、形制结构、雕塑艺术、彩绘纹饰、铸造技术等。</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是丽山园中的一大亮点。这里展示的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两辆精美的铜车马。这两辆车主要用青铜铸造,并配有大量的金银饰件,生动再现了秦始皇御用马车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K0006陪葬坑略呈“中”字的地下坑道式全木结构建筑,前室主要埋藏陶俑,后室埋藏马骨。此坑是秦始皇帝陵园中少见的未被焚烧过的陪葬坑,因而木结构遗迹较为完整。因出土的12件陶俑中有8件属于秦代时的文官形象,所以也被称为“文官俑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