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而言,裴多菲的名字简直是听而生畏。</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裴多菲、尤其是裴多菲俱乐部,就是和平演变,就是敌对分子,就是境外势力,就是反革命。1967年1 月,四人邦成员姚文元在《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这篇文章中称:“彻底揭露了周扬这伙文艺界的修正主义分子,正在为资本主义复辟准备舆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要在赫鲁晓夫那样的野心家的导演下,演出裴多菲俱乐部式的反革命政变。”</p> 然而,历史上的裴多菲,并不是这样的。<br> 正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的《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展览,为我们还原了这位匈牙利爱国者的光辉一生。本次展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和裴多菲文学博物馆深度合作,引进了100多件裴多菲相关的珍贵实物,包括手稿、画像、铜像,生前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初版《裴多菲诗歌全集》等。其中不少为首次出境,第一次与中国观众见面。<br> 裴多菲•山陀尔(Petöfi Sándor,1823~1849年),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br> 裴多菲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在贫困与艰辛中度过,他在19岁开始开始发表作品,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在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不少名篇,推翻了贵族阶级文学家一贯轻视农民语言、认为它只能表达低级感受的偏见。<br> 展览的设计理念是穿插、融合、交汇。展览通过创新性的展陈设计,展现一位19世纪匈牙利诗人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对中国左翼作家的深远影响。 <h3>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达到白热化。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3月15日,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恩格斯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h3>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奥地利皇帝斐迪南勾结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出动34万俄奥联军残酷地镇压匈牙利革命。在战火纷飞的年份,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翌年1月,裴多菲在写诗的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鲁迅语)。另有一说诗人在战役中被俘,作为1800名匈牙利战俘之一,被押送到西伯利亚,于1856年去世。 <br> 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这样的高产,在欧洲文学史上极为罕见。 <br> 在裴多菲的众多诗歌中,《自由与爱情》几乎无人不晓:<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诚可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情价更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若为自由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者皆可抛!</div> 成为百年来一直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警句。<br> 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裴多菲的作品就被鲁迅、茅盾等翻译引进到中国, 并得到高度评价。 展览了从19世纪的古典译作,到20世纪白话文运动时期的通俗译本,再到当代学者的精品翻译,这些丰富多样的中文版本,生动呈现出裴多菲诗歌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变迁历程。 毕尔瓦兹咖啡馆是裴多菲最喜欢光顾的场所。这里是他与同仁们畅饮谈论政事之所,这里也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民族之歌》就诞生于此。策展团队从匈牙利借来珍品,重现了具有19世纪匈牙利风情的咖啡馆场景,并配以匈牙利语童声诗朗诵。 留言板上有观众写的字条 裴多菲展与“林放不老”展同在5楼紧邻。林放展到10月底,裴多菲展到11月底止。 视频为翻拍,效果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