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地铁五号线的尽头就是阿房宫南站。一出地铁车厢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就连地铁站顶棚都书写着《阿房宫赋》。正好重温一下这篇中学课文。</p><p class="ql-block"> 阿房宫赋 </p><p class="ql-block"> 杜牧〔唐代〕</p><p class="ql-block">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p><p class="ql-block">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p><p class="ql-block">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p><p class="ql-block">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p><p class="ql-block"> 《阿房宫赋》是一篇著名的辞赋,全文先是描写了阿房宫的壮丽奇瑰与秦朝统治者的奢华无度,正是由于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了民众的反抗。以阿房宫当年的蔚为大观,对比后来的沦为焦土,这种反差给人们心理带来了强烈的震撼。<span style="font-size:18px;">项羽火烧阿房宫,是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能够在今天的广泛流传,要归功于唐代大文豪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旅行有时候就是这样,会让我们那些年没有读懂甚至厌倦的课文忽然感觉生动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安市鄠邑(hù yì)区,原称鄠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鄠邑地近古城长安,古为京畿之地,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的新石器遗址有25处,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公社时境内已有人类居住并进行农业生产。夏为有扈氏方国,商为崇国,先秦称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咸阳后置鄠县。鄠邑区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围棋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今天我们计划前往鄠邑区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西户线是地铁与国铁结合的一条运营线路,地铁站购票后引导进入候车室了,然后乘绿皮小火车前往鄠邑区,全程25分钟。已经好久没有乘坐这样的绿皮火车了,感觉很新奇。<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厢虽然刷了新漆,但也掩盖不住他曾经的沧桑。特别是车头,斑驳陆离完全没有高铁的帅气,也更缺少高铁那种气贯长虹的气势。</span>绿皮小火车缓缓的,慢慢的行驶,好像一个满头白发而精神矍铄的老头,用自己不紧不慢,不疾不徐的步伐,跑出了一个时代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时刻表</p> <p class="ql-block"> 10:45 列车准时发车。</p><p class="ql-block"> 车厢内的车座一半是按照地铁的格式安排的,顺着车厢两侧一字展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间的半空中悬挂着可供乘客拉着的手环。</span>一半还是按照过去的绿皮火车车厢设置的,面对面两排座椅,中间一个小方桌。与地铁车厢最大的不同是绿皮小火车的车厢里有洗手间。小火车的速度不快,大约在五六十公里的样子,但是可能没有阻碍的缘故,中间也不停车,一站便到鄠邑火车站,真是非常的方便。</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中秋假日,旅客还是挺多的。绿皮火车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在很多地方早已被抛弃,偶尔也会看见在旅游的场所,当做一个快餐车或小餐馆,或摆在某个特殊的时空之下,作为人们的一种情怀。但能将绿皮小火车用的这么好的,的确是一个创新。</p><p class="ql-block"> 11:10 分,火车准时到达户县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火车站出来出站后直接打卡这家满意肉夹馍。网上早已听说过鄠邑区这家肉夹馍的大名,很多人就为吃他家的辣皮子肉夹馍而来鄠邑。我们赶过来时已经排起了队,估计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下了小火车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肉在门口一口小锅里,随切随拿,不够了应该是从炖肉的大桶里拿几块肉扔进来再倒点卤汤。他家的肉偏瘦,汤汁比较多,没有那么多油,而且还会给加辣子,这种辣子应该是自己熬的辣子酱。馍跟西安肉夹馍不一样,薄又偏硬,但比较酥,一咬就裂了。所以这个馍是吸收不了太多汤汁,主要是加馍的肉本身饱含汤汁。可能就是因为他家在夹馍里加了红辣椒改变了馍的味道,整体有肉的咸香,也有辣椒的香,综合起来还是有一点不同寻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步行前往户县农民画馆参观。这是一个展示户县农民画的博物馆,馆内陈列了从1958年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品作品,收藏规模达上万件,是全国最大的农民画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著名漫画家华军武题写馆名。</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大门是一个特展“大地流彩 丝路新风一新疆农民画优秀作品巡展”</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的农民画映入眼帘。这些画作题材丰富多样,反映了新疆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景,有反映农村劳动场景的,有展现乡村节日喜庆的,还有描绘农家生活温馨瞬间的。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带着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他们或在田间辛勤劳作,或在集市上欢声笑语,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一个生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迎新年》</p> <p class="ql-block">《阿克苏的苹果熟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幅描绘丰收的画作前驻足良久。红黄相间的果园一望无际,农妇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明亮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将这份喜悦传递给了每一位观者,让我也不禁为这丰收的景象而感到欣喜。</p> <p class="ql-block">《幸福哈密》</p> <p class="ql-block">《新农村》</p> <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苏布哈提·苏丹</p> <p class="ql-block">《传承人》</p><p class="ql-block">阿布都拉·麦合木提</p><p class="ql-block">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p> <p class="ql-block">《长乐图》袁武明</p><p class="ql-block">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正式进入展厅</p> <p class="ql-block">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p><p class="ql-block"> 四十余年来,户县农民画经久不衰,生机勃勃,成果丰硕,累计创作作品30000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28件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4500多件应邀在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余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农民画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p> <p class="ql-block"> 没参观画展之前,我对农民画的印象就是在农村的墙上的色彩及其鲜艳的农民生活画,心中总有个疑问,农民居然能画出这些线条流畅,比例合适的画,还挺厉害的!这次画展让我发现,农民画并不是一开始就画得这么好,而是有美术专业的乐于奉献的艺术家给予指导,政府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奋发图强,才有了今日的规模。如此看来,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都是付出辛苦的努力得来的。</p> <p class="ql-block">《欢迎民兵入伍》</p> <p class="ql-block">作晶:《农村供销社》作者:葛正民 创作时间:1965年</p><p class="ql-block">多么富有时代气息啊</p> <p class="ql-block">作品:《空时练上三五枪》作者:张春霞 创作时间:1973年</p> <p class="ql-block">作品:《公社丰收面不完》作者:赵坤汉 创作时间:1973年</p> <p class="ql-block">作品:《一代更比一代强》作者:韩勤朴 创作时间:1975年</p> <p class="ql-block">《沸腾的公社氮肥厂》作者:张选正 创作时间:1976年</p> <p class="ql-block">作品:《两邻家》作者:盖志位 创作时间:1990年</p> <p class="ql-block">作品:《山区大舞台》作者:盖志位、张青义 创作时间:2002年</p> <p class="ql-block"> 户县的农民不是用双手在画画,而是用他们的心灵在画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可以清楚的看出户县农民画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作品:《秦川婚俗》作者:曹全堂 创作时间:1992年</p><p class="ql-block"> 1992 年, 我参加工作那一年,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每个年代所展示的农民风貌。</p> <p class="ql-block">作品:《闹元宵》 作者:王景龙 创作时间:1985年</p> <p class="ql-block">《碾场》</p> <p class="ql-block">作品:《捕鱼》作者:雒志俭 创作时间:1989年</p> <p class="ql-block">作品:《陕北婆姨》作者:谢党英 创作时间:2005年</p> <p class="ql-block">《采榆钱》</p> <p class="ql-block">《回门》</p><p class="ql-block"> 户县农民画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题材,勾画出户县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采用白描形式,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注重色彩对比,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讲究装饰性;风格浪漫稚拙,怪诞抽象,浑厚质朴,气韵生动。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p> <p class="ql-block">作品:《暮归》作者:王喜昌 创作时间:2012年</p> <p class="ql-block">作品:《终南柿红秋满坡》作者:张兴隆</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5年</p><p class="ql-block">浓厚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 展品太多了,时间关系,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了参观。缓缓走出博物馆,但那些绚丽多彩的农民画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农民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活力。</p><p class="ql-block"> 按照计划下一站前往鄠邑钟楼参观。</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两个街口远远的就看到了钟楼,外观很像缩小版的西安钟楼。</p><p class="ql-block"> 鄠邑钟楼,又名大观楼、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因矗立于鄠邑城四街中心,俗称为 “ 中楼 ” ,又因 “ 仿西安钟楼之制,也称钟楼。钟楼结构精巧有致,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建筑,楼基台座用蓝色大砖砌成。朱栏回廓、精刻彩绘、庄严宏伟。楼体为木质结构,相互连与交叉,体现出古代建筑艺术的智慧。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鄠邑区地标性建筑之一。据传说,明崇祯年间,王朝大厦将倾,各级官吏也深感人心不稳,人脉凋零,文脉不盛,时任鄠邑知县的张宗孟在重修县城并新建四门城时,其言“ 城楼到峙,中心无主,必致地脉散也,人文不振,议建文昌阁于城之中,以镇之。穿越五百多年,一座非同寻常的建筑,自然受到当朝者垂怜和庇护。</p> <p class="ql-block"> 由于已是午饭时间,就在钟楼东南角的一家网红餐馆古槐饭庄品尝特色美食,据说古槐饭庄也是开业有十几年的宝藏美食店,品尝了网上推荐的大肉辣子疙瘩、摆汤面、菜疙瘩。辣子疙瘩是用红烧肉块、油泼辣子等调料配制的汤菜与烧饼烩在一起的一种小吃。形式跟牛羊肉泡馍类似,但其味道、颜色却截然不同。大肉辣子疙瘩里的疙瘩就是馍和饺子,汤底看着红彤彤的,其实香而不辣,但口感一般。摆汤面感觉还不错,摆汤面的吃法与一般面不同,有点像过桥米线,面条薄劲光,汤底酸辣香,吃上一口丝滑利口、酸爽无穷。</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树龄 500 年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 钟楼右侧是文庙,文庙前有一个小广场,立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文庙现在是鄠邑区文物管理部门的驻地,不对外开放,在戟门处可领取钟楼博物馆门票,同时也陈列着一些文物。</p><p class="ql-block"> 彩绘圆屋形带盖仓(汉代)</p> <p class="ql-block">灰陶勺(东汉)</p> <p class="ql-block">红陶女俑(唐代),承袭唐代一贯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p> <p class="ql-block">铺首街环壶(汉代)</p> <p class="ql-block">铜佛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青花花鸟双耳瓶(清代)</p> <p class="ql-block">青花虫草纹印盒(清代)</p><p class="ql-block">口径9.4厘米,足径5.7厘米</p> <p class="ql-block"> 陕西不愧为地下文物大省,汉唐文物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鄠邑钟楼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四面拱型门洞,东为 “ 迎旭 ” ,可在清晨登楼东望,观旭日冉冉升起,一派祥和之气:南曰 “ 揽胜 ” ,可观终南山色,四季变迁之妙;西称 “瞻紫 ” 观察天象之地,满天云蒸霞蔚奇丽壮观;北为 “ 拱极” 拱卫北极星,夜观浩渺星星空。我们漫步钟楼,一种敬重的情愫如藤蔓一样缠绕。历史与现代交织,时光在这里留下痕迹,但钟楼依然保持着历史风貌。别具的风格,精湛的工艺、韵味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钟楼的一楼为鄠邑区钟楼博物馆,免费参观。走进馆内,仿佛穿越时空,踏入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博物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碳化稻谷</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1983年户县甘河乡甘河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棒槌形红陶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高34.5厘米口径2.3厘米 底径5.5厘米</p><p class="ql-block">1988年4月户县渭丰乡真守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杯口双耳尖底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高44厘米口径6厘米 腹围64厘米</p><p class="ql-block">1988年4月户县渭丰乡真守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彩陶钵</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高11厘米口径21.8厘米</p><p class="ql-block">1988年4月户县清丰乡真守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行走其中,仿佛历史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杯口锥刺纹葫芦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高24.5厘米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p><p class="ql-block">腹围63厘米</p><p class="ql-block">1988年4月户县渭丰乡真守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彩陶罐</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高7厘米 口径4.2厘米底径6.8厘米</p><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户县渭丰乡真守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瓦纹四足器</p><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高21厘米 长24厘米 宽16厘米</p><p class="ql-block">1977年户县庞光镇化中堡出土</p> <p class="ql-block">父丁簋</p><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高18厘米 口径24.8厘米腹围73厘米</p><p class="ql-block">1972年1月户县县城西关出土</p> <p class="ql-block">雍正十三年赠封王丰川夫妇之诰封</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长348厘米 宽31厘米</p><p class="ql-block">1986年户县县城北街王丰川后裔捐赠</p> <p class="ql-block">铜戈</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p><p class="ql-block">通长26.5厘米 胡长8.2厘米</p><p class="ql-block">1984年户县天桥乡丈南村出士</p> <p class="ql-block">蹲踞人有锋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軎</span>辖</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p><p class="ql-block">通长16.5厘米 善径5.7里米 辖长12.5里面</p><p class="ql-block">1974年户县宋村春秋秦墓出土</p><p class="ql-block">鄂邑区钟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带盖鼎</p><p class="ql-block">战国时间</p><p class="ql-block">通高20.7厘米口径19厘米 腹围66厘米</p><p class="ql-block">1975年户县县城西郊出土</p> <p class="ql-block">带底盘博山炉</p><p class="ql-block">汉代</p><p class="ql-block">通高9.7厘米 口径7.6厘米 底径65厘米</p><p class="ql-block">1986年户县五竹乡石流村出士</p> <p class="ql-block">“平五千”铜范</p><p class="ql-block">新莽时期</p><p class="ql-block">通体长29厘米 宽19厘米</p><p class="ql-block">1973年玉蝉乡新义村征集</p> <p class="ql-block">善业泥(19件)</p><p class="ql-block">明代</p><p class="ql-block">高6.4-9.4厘米 宽4.8-6.9厘米</p><p class="ql-block">2001年7月户县公安局李家庄派出所移交</p> <p class="ql-block">“盘龙舞凤”瑞兽纹镜</p><p class="ql-block">隋代</p><p class="ql-block">直径18.3厘米 厚0.8厘米</p><p class="ql-block">1986年户县庞光镇王寨村征集</p> <p class="ql-block">三彩骑马女俑</p><p class="ql-block">唐代</p><p class="ql-block">高34.5厘米长30厘米</p><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户县甘亭镇西坡唐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骆驼佣</p> <p class="ql-block">三彩动物纹琉璃枕</p><p class="ql-block">金元时期</p><p class="ql-block">最长27.9厘米 最宽12.3厘米 高12.2厘米</p><p class="ql-block">1999年3月户县甘河乡西尧村金元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除了瓷器,博物馆还收藏了众多的铜器、玉器、书画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它们见证了鄠邑区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骑马武士俑</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高43厘米 长38厘米 宽17.5厘米</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户县泰渡镇张良寨贺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捧盒女俑</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高30.5厘米</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户县秦渡镇张良寨贺氏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骑驼击鼓俑</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高42厘米 长33.5厘米 宽18.5厘米</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户县泰渡镇张良寨贺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将军俑</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高36.5厘米</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户县泰渡镇出土</p> <p class="ql-block">持巾男俑</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高315厘米</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户县秦渡镇张寨贺氏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镂空竹节花草纹圆玉佩</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直径6.3厘米,厚0.6厘米</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户县秦渡镇张良寨贺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楼上现存清乾隆李文汉《重修大观楼记》石碑。</p> <p class="ql-block"> 在钟楼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引领着观众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份古老而深沉的文化魅力。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文物的美丽与珍贵,更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雕花构件(明代)</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站在钟楼之上,俯瞰这座城市,钟楼周围已不再是马车和行人的喧嚣,而是车行盘道的繁华。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钟楼依然屹立不倒,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回想历史上曾经在这里经过的每一个时代和一个个古人,有的富贵白头,有的平淡一生,有的雄图大展,有的郁郁终生,但最终都只是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p><p class="ql-block"> 看着车来车往,行走匆匆的人们,我想或许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青史留名,也无需被后人所记住,而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鲜活地享受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快然自足,便是值得。</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钟楼,已是下午两点,前往计划渼<span style="font-size:18px;">陂湖公园游玩。</span>渼陂湖位于涝河西侧,是一处景色宜人又富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涝水从秦岭涝峪流出,一路向北与无数小河小泉汇集,到陂头村南,形成一片湖泽之地。由于湖水清亮甘甜(另一说是因为水中之鱼味道鲜美),人们便称其为渼水;“陂”意为池塘、湖泊。渼水汇集形成湖泊,于是便有了渼陂湖的美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介绍</span>渼陂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为给逝去的父亲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便指派懂风水的大臣到涝河两侧进行考察,考察后认为西岸是福地。于是决定将父王陵建在西岸,这就是后来的周王季陵,而东岸就成为当时的邑都城(即鄠县,后改为户县,现为西安市鄠邑区的前身)。到了先秦时期,秦惠王将渼陂湖建成了皇家的上林苑,先秦皇家还在此建造了离宫萯(bèi)阳宫,而秦王嬴政囚母赵姬就发生在这里。至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关中八水尽入上林,渼陂成为上林苑的一部分,当时称西陂。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日出东沼,入乎西陂。”足见西陂水面之广阔。这是长安处处有美景,美景个个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走过这座拱桥就会看到公园的大门-迎旭门。</p> <p class="ql-block"> 桥头东西跨河两侧各有一对昂首雄立的狮型兽雕,其名为“白泽”。桥两侧栏杆上还有一排白泽小石雕,园内也有白泽石雕,据说共有一百多只。白泽是史上传说的十大神兽之一。居昆仑山,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当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是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后世常将其形貌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白泽”还是历朝卤簿仪服中的绣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经工作人员推荐乘电瓶车游览由左而右顺时针绕行。先途经一处“白沙翠竹区”,翠竹之边湖水之岸有供儿童嬉戏的沙滩。向前漫步经过渼溪桥,一路行走,近看湖边的树木、花草、芦苇,红黄绿白柔和相间;前视波光粼粼,湖水潋滟;远眺南山如黛,隐约可见;蓝天之下,云溪塔巍峨高耸……顿觉秋高气爽、视野开阔、美景满目,风光无限。</p><p class="ql-block"> 渼陂湖景色优美,风物宜人。在唐代,渼陂湖更是成为达官贵人饮酒作乐,文人骚客泛舟吟诗,优哉游哉流连忘返之地,而得“关中山水最佳处”之美誉。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庄等都常来渼陂游玩,并在他们的诗篇中留下了当年盛赞渼陂的佳句美篇。其中,杜甫的《渼陂行》则是上乘之作。杜甫去世,后人在渼陂湖北岸修起杜甫祠堂,以纪念杜甫。唐至五代,一直称杜甫祠。到了宋代,杜甫祠倒塌后重修,并以杜甫《渼陂行》诗中的“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佳句,更名为“空翠堂”。宋代文豪苏轼在陕西做凤翔通判时,曾有朋友送给他以美味著称的渼陂鱼。苏轼慨叹离开南方多年,再没有吃到这样的好鱼,饱食之后,提笔挥就《渼陂鱼》,留下盛赞渼陂鱼之佳篇。元代以后,以渼陂鱼可治痔,“游兵决陂取之,陂逐废,其地皆为水田。”到了清朝冯壅笔下的渼陂,已经只有“稻花漠漠野田平”了。</p> <p class="ql-block"> 云溪塔是渼陂三堤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仿西安大雁塔,为密檐型唐塔造型,九层二十一米,秀美挺拔。绕湖而行,随时能从多个角度看到其伟岸丰姿。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登塔尚不开放,游人从而失去了登高望远,饱览湖区风光的机会。希望有朝一日,会当登塔顶,能将终南山之秀美,渼陂湖之广阔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渼陂湖很大,乘电瓶车沿湖一周大约半小时,据说步行一般需要两三个小时。但这仅是部分渼陂湖开放区域。因为还有大片湖区及景观尚在建设之中,亭台楼阁隐隐约约,虽近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及。著名的萯阳宫、空翠堂等遗存也遍寻未见。等以后时间充裕了可一览渼陂全景,了却心愿。</p> <p class="ql-block"> 从渼陂湖公园出来,便打车前往草堂寺,主要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校车可以回市区。因原来没计划草堂寺,对草堂寺一无所知,还以为其像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样,是哪位名人的一所故居之地。</p><p class="ql-block"> 路途很远,出租车大约行驶了四五十分钟,<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达草堂寺已是下午四点。</span>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终南山北麓的圭峰脚下,据说,最初不是寺,是西晋皇帝的行宫逍遥园,园内有一座大石室寺,又称为大寺,后秦皇帝姚兴将逍遥园进行了扩建,将其作为夏宫。法显法师从这里西行时,这里叫大石室寺,不叫草堂寺。鸠摩罗什来这里开始译经后,才因为人多住不下用苫草扩建而改称为草堂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草堂寺中鸠摩罗什法师的遗迹比较多,因为无缘,没有参观成鸠摩罗什纪念堂,也只是隔着窗户玻璃看了一会那座十二层八宝玉石塔,没能看到他的舍利。更遗憾的是,也没有看到关于法显法师的任何痕迹。</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草堂寺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处安放现代高僧舌头舍利的现代石塔,它就是2017年为融初法师(1818-2005)所立的宏林老和尚舍利塔。据塔上法师传略碑文记载,融初法师世寿88,圆寂后得舍利花数十枚,舌头殷红而不坏。只是不知道真假。安放舍利塔的这幢攒尖顶四角形亭子,则是1956年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亭子前面,有一尊法师站立塑像,还有一口莲花井遗址。</p> <p class="ql-block"> 竹林深处一座木质的六边形古亭,亭子里有一口井台砌的很高的六边形的井,周围嵌着汉白玉的浮雕,其中有一面刻着清代诗人朱集义的诗 :“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钟声缥缈云端出 , 跨鹤人来玉女迎。”,这就是烟雾井了。虽然没有看到烟雾,但坐在亭子里,想象着着口井升腾着的袅袅水汽,随着空气随风飘散流动,古今多少文人雅士曾在此谈古论今,随遇而安,随缘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半左右乘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车返回市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