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p> <p class="ql-block">收复河西的明朝大将军冯胜。</p> 东闸门 <p class="ql-block">东闸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门洞高4.2米,宽3.8米,深10.6米,用石条和砖垒砌而成,墙壁上嵌有36根方木支柱,门顶塔有方木棚架。门上建有闸门楼,红漆明柱,顶盖灰瓦,为硬山顶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五年(1372年),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墩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关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坚固关城。</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 文昌阁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又名文昌殿,明代建筑,重修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阁上原书,“文昌殿”,并悬“威宣中外”,“神威远播”匾额。楼的四周装有精雕窗花,楼外有回廊,二楼内外四周有古式山水画八十余幅。</p> 戏台 <p class="ql-block">戏台,坐南向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重修于清乾隆57年(公元1792年)。戏台上部为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中间的屏风上绘有八仙图,东西侧墙均绘彩色壁画。戏台两侧的砖砌屏风上刻对联一副,即“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p> 朝宗门 <p class="ql-block">朝宗门,因东瓮城门额刻“朝宗”二字而得名,含义为“效忠朝庭,忠于君主”。东瓮城劈门南向,不与华光门直通,使关城道路迂回,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p> 马道 <p class="ql-block">马道,因将士骑马上城而得名。主要功能是运送兵力,运输粮草和武器。马道紧贴城墙,呈23度通达墙顶。马道宽3米,长22米,青砖铺砌,外侧设女墙。马道在敌兵攻城时,可将磙木、擂石、滑车等武器顺势退下,重创敌兵。现在为了保护马道,方便游人铺设了楼梯。</p> 朝宗门楼 <p class="ql-block">朝宗门楼坐北向南,因朝宗门而得名,门楼为悬山顶前出廊结构,城墙通道从门楼内穿过,门楼南北长5.30米,东西长4.56米,高5.87米。</p> 光化楼 <p class="ql-block">光化楼又称东楼,楼下为光化门,建筑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楼高17米,底层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一、二层楼外有回廊,楼内有木制台阶楼梯,可供攀登。</p> <p class="ql-block">光化楼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p> 角楼 <p class="ql-block">角楼又叫戍楼,建在内城四隅的角台上,是守城士卒放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角楼为二层单间式,用砖砌成,楼高5.4米,楼顶无脊,建有平台,平台上周设有垛口,形如碉堡,其中一面有砖砌拱券小门,另三面开窗,楼内有一木梯,可登上平台。</p> 南敌楼 <p class="ql-block">敌楼,是突出于城墙外侧的建筑,具有军事防御和进攻作用,也是士兵在城墙上巡逻时休息和放置兵器的设施。建于公元1506年。为一层三间,面积38.2平方米。</p> 击石燕鸣 <p class="ql-block">击石燕鸣,相传在嘉峪关关城住着一对非常恩爱的燕子,每日形影不离。一天,燕子双双出去觅食,傍晚城门快要关闭时,雌燕先飞入城中,后到的雄燕却被关闭的城门撞死了。雌燕看到撞死的雄燕,非常悲痛,终日悲鸣不止而死去,从此这里就发出“啾啾”的燕鸣声。于是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将军在出征打仗时,他的家人也会击墙问卦,祈祷将军能平安归来。</p> 会极门楼 <p class="ql-block">会极门楼座北向南,因会极门而得名。门口为悬山顶前出廊结构,城墙通道从门楼前廊下穿过,门楼南北长2.58米,东西长3.78米,高4.67米。</p> 柔远楼 <p class="ql-block">柔远楼又称西楼,楼下为柔远门,建筑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楼高17米,底层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色彩庄重,美观大方。有雄居西陲,俯视天下之感,古人赞曰:“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p> <p class="ql-block">柔远楼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兵备副宪李端登主持修建。</p> <p class="ql-block">这个砖孔,为士兵夜巡逻时放灯用的。</p> 柔远门 <p class="ql-block">柔远门,门额刻“柔远门”三个字,左题款“直隶隶州高台县知县和龄承修”,右题款“乾隆五十六年季夏”。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为条石,门道长27.18米,宽4.18米,高6.41米,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p> 嘉峪关楼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楼矗立在罗城正中的“嘉峪关”门的楼台上,由兵备道李端澄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主持修建,楼台面积556平方米。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左宗棠题“天下第一雄关”匾悬于楼上,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此匾在关楼拆毁时丢失,现楼是公元1988年根据文献记载和仿柔远楼的模样修建的。</p> 嘉峪关门 <p class="ql-block">嘉峪关门为关城的正门,也叫西城门,门额刻有“嘉峪关”三个字。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砖三层条石。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门道长25米,宽4.2米,高6.3米,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数百年来留下了深深的车辙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曾是丝绸之路的海关,中西往来的国门。人们出入嘉峪关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请多关照"一词就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