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长江三峡之行,9月10日第一站去了三峡大瀑布之后,下午13点半又马不停蹄坐大巴车到葛洲坝公园游览。当地导游在车上就跟游客们说,宜昌市区没什么可看的,只有紧挨着葛洲坝工程的葛洲坝公园大概可以一看。但到了以后,发现其实也真没什么可看的。</p><p class="ql-block"> 公园就在葛洲坝工程的三号船闸旁边,在江岸边拍了几张船闸的照片,就到江边更远处,想再找到更好的位置观看葛洲坝工程的全貌,但转遍江岸也没找到。因为坝区军管不开放,所以整个葛洲坝大坝,在公园里只能看到三号船闸。</p><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在三峡工程之前,建成于1988年的葛洲坝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位于长江三峡的出口处,全长 2561米,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但在三峡工程建成后,葛洲坝的“风头”自然就被几十公里外的三峡工程盖下去了。大概也没多少人来这里参观了。我一直转到大坝的另一侧,也看不到大坝全景。去精细化工园的路上,倒是有一处很值一看的“景点”。江边有一座雕塑,是宜昌大撤退纪念碑,是纪念1938年10月到11月宜昌大撤退的。</p><p class="ql-block"> 导游对这座碑做了重点介绍:当年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四川成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的通道就成了抗战的重要运输线。但是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只能走长江。而宜昌以上的三峡航道狭窄,滩多浪急,大船不能溯江而上,所有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西行的大船,都必须在宜昌停下,换上能走长江三峡的大马力小船,才能继续溯江进川。这使得宜昌成为当时入川运输线上的咽喉,大批人员、物资涌到宜昌。到了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这股撤退潮达到顶峰。此时,离长江上游枯水期仅剩40天,而堆积在宜昌的物资超过9万吨,滞留人员在3万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卢作孚领导的民生轮船公司冒着日军轰炸,在40天里将滞留的物资和人员全部抢运入川。要知道,在抢运入川的物资中,包括很多内迁工厂的设备,为保存长期抗战的实力,奠定了经济上的基础。所以,有人把宜昌大撤退比作“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宜昌大撤退”纪念雕塑是用1938、10、11几个数字组成,上面刻有浮雕,表现当年大撤退时的历史画面。雕塑上方,是一个铁锚,也是体现船运的史实。</p><p class="ql-block"> 为当年的大撤退立碑纪念,宜昌做了一件好事。抗日战争留下那么多历史遗迹,但保护得很差,纪念设施更是很少,很多普通民众都忘记了几十年前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多将士为了国家浴血奋战献出生命。一个健忘的民族,怎能让人尊敬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