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抵达北京,恰逢中秋小长假,在澳洲的时候就计划这几天可以去哪里闲逛。我说去天津,刘兄说去张家口,说要看冬奥会的会场,好吧,那就去张家口,反正两人都没有去过这个河北城市。 北京高铁几小时内可以到达周边很多城市,如天津、廊坊、石家庄、承德、秦皇岛、郑州、大同等,张家口就是其中之一。从高铁北京北站出发,1小时17分就到张家口了,非常便捷。 走出明亮宽敞的张家口高铁站,走入阴雨蒙蒙的张家口市区。 <p class="ql-block">张家口是河北省的三线城市、全国的四线城市,远古时期,黄帝部落联盟就在此建立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张家口地区一直都是军事重镇。作为京畿拱卫之一,张家口是扼守华北与塞外的咽喉之地,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处。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起点就在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张家口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我们到张家口的主要目的就是游览崇礼区——冬奥会的重要赛区。</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汽车南站就在高铁站附近,一会儿,我们就坐上了去崇礼的902路大巴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崇礼区,雨下得淅淅沥沥的,咨询了车站工作人员后说可以在附近坐10路公交车去冬奥会场所。走在有点破旧又有点邋遢的北方小镇上找到10路公交车站,看到上面贴了“今天车辆停运”的小纸片。因为雪如意·2024崇礼马拉松今天就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举行,所以交通管制了。两人嘻嘻哈哈地互相嘲笑了这次毫无准备的行程,又坐上901路中巴车返回张家口市区了。</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俗称为堡子里,是张家口城市的“原点”和“根”,市区的发源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雨已经停了,天气凉爽,我们就闲庭信步地走入了这座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传统民居区。</p> 张家口堡,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有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是张家口历经近600多年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 从西入口进、东出口出,有多个已经修复可以参观的古建筑。 <p class="ql-block">这座中国北方最大、保护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就在城市之中,4000多户、1.2万余居民和诸多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共同构成了这个河北省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p> 路面的石板路,不知道是否有遗留下来的,但来来往往的车辆已经让很多地方都坑坑洼洼了,我不时提醒刘兄注意脚下,免得踩上坑溅起石板下的污水。 走过一幢红墙灰瓦的房子,门里门外都是杂乱无章的,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幢老建筑。堡子里七佛寺旧址,何时修建不得而知,从墙壁上依稀可见的彩绘壁画看,旧日的红墙灰瓦还是很典雅的。 走在街道上,有些街巷和院落比较整洁,有些就比较杂乱,但都有人居住。 这座旧时的蔡院、如今的桥西区幼儿园,在周围低矮破旧的建筑中很显眼,灰墙红窗,让老建筑更有生气。 张家口邮政局旧址。1903年张家口在元宝山设立邮政局,1905年改称直隶张家口元宝山邮政分局。1918年,张家口邮政局升为一等局,迁址到这里。我走进拱门,看到里面堆满杂物,依旧有人居住的,但这样的居住条件真的很堪忧。 街巷两边的老旧建筑,大都有了新身份,成为了通信店、炸串店、小吃店、理发店、杂货店等,但基本上都大门紧闭,即使有开门营业的,也是门可罗雀。在这浮云蔽日的天气里,更增添了一层衰落感。 堡子里四跨院旧址。这是张家口堡保存较好、不多的四跨院,民国期间这里曾经是政府羁押犯人的监狱,不知道住在里面的居民会有什么感想。 2013年3月张家口堡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口堡初建时为单纯的屯兵军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边贸日益繁盛,张家口堡成为豪商巨贾聚集之地,堡内有众多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中外建筑、钱庄、票号、洋行等。 张家口堡已修复可参观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这附近,有玉皇阁、关帝庙、抡才书院、文昌阁等。 从巷口就可以看到巷底高高的玉皇阁。巷子内的建筑较街道上修建得更高、更精致,保存得也更好。 从巷子一直往上走,就是张家口堡的北城墙,转头就是连墙接栋、红砖灰墙的一大片民宅。 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的玉皇阁就在北城墙上,是堡内最高的建筑,保留较为完整。阁内墙壁上有描金的壁画。古代这里既是宗教祭祀的场所,更具有瞭望边情的军事作用。 站在城墙上望下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张家口堡的建筑,犹如一块绗缝拼接的床单平铺在大地上,远处的现代和近处的传统,呼应交融。这里的居住条件不好,不知道这里的居民是买不起新房还是愿意守候着老房子,也许无奈和情怀都在其中吧。 建于元代、清咸丰年间重新修缮的关帝庙。寺庙里供奉关羽,清朝时成为护佑张库商道商人的寺庙,因此香火鼎盛。现在大门紧密,不知道现在是寺庙还是另作他用了。 历史上的张家口被称为“口皮之都”,发展于元代,鼎盛于清,张家口的口皮品种有百余种。始创于1831年的堡子里皮货老号“大源永”细皮坊,“口皮”技艺至今已传承了190余年。如今将传统的口皮工艺,经过一套复杂的加工流程,运用景泰蓝、皮雕、镶嵌等工艺进行创新设计,让曾经的传统手艺变成当代的文旅新宠。<br> 我们在里面逗留了不少时间,最后花358元买了一个皮雕托盘,画工一般,工艺独特。 “大源永”细皮坊店门口有很多麻油月饼,进店的顾客都可以免费拿一个,热情的店主给了我们两个,味道还不错,原来麻油月饼是塞外张垣(张家口)一带中秋节时家家户户必备的一款月饼,属于张家口的特色文化之一。吃着麻油月饼,我又想念起杭州的鲜肉榨菜月饼了。 路边有个老大爷,看我们走过,指指这个建筑,没有听懂他说什么,意思是让我们进去参观,这里是口皮博物馆,看来堡子里的老人很为这里的“口皮”骄傲。 口皮博物馆,原为中营署旧址。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裁张家口路参将,设协标中营游击。中营署是清代协标所属中营长官游击的驻所,现在修缮后成为口皮博物馆,展示张家口明清及民国时期皮毛业蓬勃发展的历程。 南茶北马,明代的张家口成为长城沿线有名的茶马互市场所。清代,皮毛产品大量聚集,张家口以“皮都”享誉海内外。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戏楼。建于明代,清代重修。造型古朴、精致,坐南朝北,是一个卷棚歇山顶的建筑,三面可观。初建时,称为关帝庙戏楼。随着时代演变,戏楼先后被山西会馆、玉皇阁、千佛寺所用,故被称为“张家口堡戏楼”。现在戏楼位于一个中学的门口,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在上面引领学生的广播操呢。</p> 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的抡才书院,是张家口堡最早的书院。抡才,意思是选拔人才。康有为、安维俊、志锐等众多名流雅士都曾在这里讲学,著名的平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也在这里举行,小小的建筑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现在好像是一个美术辅导班之类的,有几个学生在里面上课。 有点历史的街区里面都有鼓楼,这里也有鼓楼。 这个旧宅是万全县县衙的所在地,民国三年(1914年),万全县公署由万全城迁移到这里,1941年又迁回万全城。万全县,过去叫万全县,历史比张家口更悠久,张家口市区过去都归万全县管辖。1993年7月1日,张家口地市合并,称张家口市,万全县隶属张家口市管辖。院落大门紧锁,估计里面也会是拥挤不堪、杂乱无章的景象。 路边有一座很鲜亮的建筑——康熙茶楼。建于清朝初年,原为皇商范永斗后人开设的“大玉川茶庄”,是当时张家口堡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茶楼。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多次临幸大玉川茶庄喝茶,所以被后人称为“康熙茶楼”。看到门面上有贴着茶楼7月份开张营业,但现在九月了还没有任何营业的迹象。 走出位于桥西区的张家口堡,就是一条长长的熙攘的步行街。我们费力地穿过摩肩接踵的人流,看到与张家口堡绝然不同的街景,一个现代时尚繁华的张家口市中心。 总是念念不忘新疆羊肉的香嫩鲜美,张家口也有草原,晚餐我们就吃张家口的羊肉了。 点了手抓羊肉、烤羊排、饹馇酸菜、白菜豆腐汤和一瓶青岛啤酒,味道不错,但我们还是喜欢吃新疆的羊肉。回国就是进入增肥快车道,一边喝着吃着一边“泪眼汪汪”。 张家口的公共交通很方便,一早我们离开酒店,坐上公交车、看着街景到宣化古城逛一逛。宣化古城位于宣化区,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始建于唐朝,明王朝建立九镇长城之后,宣化便成为宣府镇指挥中心。明朝的宣府城,是洪武年间二十七年(1394年)在旧土城的基础上扩建的。环绕城周的12公里内,设立了七座城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宣化古城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明朝扩建后的宣化城呈正方形,环城共设七座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大新门就是西门,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仅剩荒芜的土城恒,于2005年在原址重修。修复后的大新门主要由墩台,城门楼,马道等组成,展示了宣化作为历史军事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和京西第一府的风貌。 宣化古城,曾经是一座北方的军事重镇;曾经是一座繁华的陆路商埠;曾经是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的融合之地;曾经是日本日莲宗海外弘法的圣地。现在的宣化古城,是张家口市的标志旅游地之一。 古城的街道很宽敞也很整洁,我们沿着鼓楼大街,在四方城内,从大新门一直走到大东门。 宣化天主堂是宣化教区的主教总堂,清同治年(公元1869年)由樊国梁神父主持修建,后又经过几次修建和扩建。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被义和团焚烧。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用庚子教难赔款1万两白银重建宣化大堂。文革中被受到严重破坏,1986年10月修复完工。这座饱经沧桑的哥特式建筑,也是历史变迁、时代发展的见证人。 天主堂的隔壁就是宣化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参观。整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所在地。<br> 宣化博物馆有出土文物1,300多件,馆藏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100余件。全年免费开放。进门有宣化古城的介绍和微缩模型,古老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为这座千年古城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br> 与其他博物馆不同,宣化博物馆的藏品中有很多辽代、带有西域风情的文物,包括辽代的瓷器、下八里墓群张文藻墓出土的辽代葡萄酒和“真容偶像”等。 这是在宣化区万字会村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铜提梁壶,壶中盛有战国时酿造的白酒,边上小瓶子内的液体就是青铜壶内的酒,这个文物极为珍贵。 在明清两代,宣化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北方的商贸重镇。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马市”的开设,形成了内地商户和蒙古各部落畜牧贸易的最大特点,在宣化城内逐步发展成了从南门至鼓楼一条街最集中的商业贸易区。宣化古街景模型,展示了当时繁华的商业街景。 宣化古城位于北方边塞,依长城而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这里战事频发。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而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七十多场。明朝定都北京后,宣化成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九边之首。1745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巡幸宣化府,看到百官和军队气势威武,龙颜大悦,亲笔题写“神京屏翰”四个大字,寓意宣化是京都的屏障。时任直隶总督那苏图做成巨匾,悬挂在镇朔楼上。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九龙壁,宣化的九龙壁,是一座建于2001年的创意现代仿古建筑。 <br>宣化九龙壁由6266块特制加厚的七彩琉璃制品构件砌筑而成,共饰有639条龙。九龙壁前凿有影池,是一条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曲形河。曲形河上的五座白色小桥、影池四周的白色护栏和护栏上雕饰的各种花鸟动物的图案,把这个九龙壁装点得神采飞扬、栩栩如生的。 九龙壁边上就是宣化得月楼宾馆,装璜得古色古香的,门口停满了车辆,估计是宣化著名的大酒楼。看到得月楼的名字,总是会想起小时候看的喜剧电影《小小得月楼》。 朝阳楼和得月楼挨得很近,是宣化的中华老字号,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19年),因地势居高,光照充足,由初名“玉成园”更名为“朝阳楼”,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特色是伊斯兰风味菜肴,是古城清真餐饮文化的代表。因为清慈禧太后逃亡途中在这里用餐,而更加声名远播。正是午饭时光,餐厅里面座无虚席,我们本想买二串羊肉串尝尝,一看要等很久,就放弃了。门口有买新鲜羊肉的窗口,购买的人不少。 镇朔楼又称鼓楼,坐落在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共有两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带回廊。楼高17米,台高8米,建筑面积达1052平方米。镇朔楼面对一条宽阔的步行街,两边店铺鳞次栉比,中间行人络绎不绝,各种声音与静穆的古楼交汇成一幅穿越时空的画面。 清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神京屏翰”大匾高高悬挂在镇朔楼的另一面,葱郁的树木衬托着肃穆雄伟又不失清雅华美的楼宇。 我们在崇礼就买过宣化的牛奶葡萄吃,香甜可口。在宣化的街头,售卖宣化牛奶葡萄的商店、商摊、流动摊位更多。宣化牛奶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鲜食品种之一。我们还买了两箱带回北京,一箱送朋友,一箱我们自己吃。如果没有这么多葡萄小籽,宣化牛奶葡萄会让我吃得停不下来。 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成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1983年经历过两次大修,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清远楼高达25米,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楼外观三层,内实二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衢。所以在门楼上分别刻有昌平、安定。 清远楼二楼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铸造的一口“宣府镇城钟”古钟,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洪亮,可远传40余里,故清远楼又俗称钟楼。雄伟壮丽、巧夺天工、六百多年的清远楼记载了宣化六百多年的历史,让这座历史名城晕染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见证着这座古城栉风沐雨、历经沧桑的时代变迁。 离开宣化区,我们又坐着公交车游览起张家口市区,到大境门景点转一圈。 大境门旅游风景区,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除了一些历史遗迹,这里更像是一条开发不成功的仿古旅游街道。稀稀落落的游客、门庭冷落的商家、冷清空旷的舞台,也许盛夏到这里避暑的游客会多一些。<br> 大境门,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与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雄关,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 张家口市区长城全长450公里,都是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 大境门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1927年,当时的地方军政首脑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书写了“大好河山”。现在这苍劲的四个大字,高悬在大境门门楣上,见证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大好河山”不仅是大境门的标志,也是张家口地域文化的品牌和精髓,成为了张家口的代名词。 对于我们来说,张家口真的没啥好玩也没啥好吃的,也没有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但认识了一个新的城市,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感受了中国北方城市的地域风貌,也是一次极有意义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