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间隔八十六年是否巧合

仰望都峤山

<p class="ql-block">王维这首流传了上千年的唐诗,每到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想起</p><p class="ql-block">独在异乡为异客,</p><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p><p class="ql-block">遥知兄弟登高处,</p><p class="ql-block">遍插茉萸少一人。</p> <p class="ql-block">每年重阳拜山是容县当地的一种习俗,无论贫富,无论外出,无论迁移他乡都得回归原籍拜山祭祖,因为祖根深深扎在了故乡。(也有少数人在清明拜山的)重阳秋高气爽,适宜人们为祖墓除草、添土、修缮等。近年“十一”放长假成为众人拜山的高峰期,重阳九月初九,大多年份基本上与十一假期重叠。</p> <p class="ql-block">近日,容州封氏“槐荫堂”五房,兄弟们正在重修十八世祖升公墓,此次已是第二次重修。第一次修缮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这一年刚好是升公获得岁贡生百年纪念日。升公卒于咸丰壬子年(1852年),到1938年重修升公墓时隔86年。今时二次重修升公墓,间隔又是86年,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数字8为发,6为顺)</p> <p class="ql-block">修墓期间,为搞清楚碑文的内容,封启国传给我数张墓碑照片,查看墓碑上的碑文隐约可见。对方要求我把碑文整理出来,而且要把碑文中的专用名词注释一下。</p><p class="ql-block">我把照片输入电脑,局部放大,一字一句辨认,然后断句,注释名词。</p> <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文字称为“碑文”,“碑文”上刻记故者的姓名、籍贯、成就(功名)、出生故卒日期,所葬地名、方位、立碑人的姓名及故者关系。</p> <p class="ql-block">原碑文:祖,考,諱升,號元卿。清優廩生、道光戊戌歲貢生、誥贈奉直大夫也。始祖舜敷公十八世孫、景亭公之孫、碧峰公第五子也。生於乾隆癸卯年四月十二日吉時,終於鹹豐壬子年十月二十七日吉時。升祖妣羅氏合墓,簟龍山坐辛向乙旅卦分針吉度。茲擇民國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戊辰日辰時重修,豎碑以垂永遠謹志。</p><p class="ql-block">前清優廩生歲貢生誥贈奉直大夫封公升祖考元卿公妣羅宜人合墓</p><p class="ql-block">男:拱、顯、玉、嘉、集、會,麟(麟是字派,如拱麟)</p><p class="ql-block">孫:元(元是字派,如元模),模、建、棟、選、定、相、啟、榮</p><p class="ql-block">曾孫:高(高是字派,如高彦),彥、年、期、立、賢、棣、崇、光、倞、祚、津、聖、美、桂、祜、寄、傑、瑤、倬、億、瓊、壽、遠</p><p class="ql-block">玄孫等</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歲次戊寅八月初十日吉時立</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祖考:指男祖父。(考为男,妣为女)</p><p class="ql-block">讳:避讳,表示对已故长辈的尊重和敬仰。</p><p class="ql-block">升:祖父的名字叫升。</p><p class="ql-block">号:是名、字之外的尊称,多为自己所起,作为自称或他人称呼。祖父的号称元卿。</p> <p class="ql-block">优廪生:明清时期由公家(学校)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p><p class="ql-block">道光戊戌年:道光清朝年号,戊戌指干支纪年,对应公元1838年。</p><p class="ql-block">岁贡生:明清时期,每年或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成绩优异的生员升入国子监读书,这些人称为岁贡生。</p><p class="ql-block">诰赠:明清时期,朝廷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妻室之殁者(已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p><p class="ql-block">奉直大夫:是一种散官名,在清朝奉直大夫为从五品,是一种荣誉。(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虚职)</p> <p class="ql-block">宜人:授予已故五品官妻子或母亲,是一种封号。(一品、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八品、九品称孺人)在民间的墓碑上看到很多某某孺人之墓,其实都不是什么官太太,而是某某孺人的丈夫或是子孙,获得了书生方面的称号,还有例捐的例贡生、例监生,然后套用几品官员的封号。</p><p class="ql-block">例捐:古代设置一些虚职,捐钱认购。如当今很多企业老板成为各级政协委员,与古代的例捐同出一辙。</p><p class="ql-block">岁次:岁次中的“岁”就是“年”、“年份”,次是与主相对。一般在公元后加岁次,干支纪年放在岁次后面。例如:“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歲次戊寅八月初十日吉時立”</p> <p class="ql-block">把以上碑文中的古代名词术语弄清楚了,通篇就看懂了。</p><p class="ql-block">从墓碑中轴的字数来看,此碑用的是大黄道规制。现代刻墓碑为简单起见,大多用小黄道。(字数用大黄道或小黄道其实是套用其中一种格式)</p><p class="ql-block">今次重修,增加众裔孙重修墓碑日期即可,原碑文、日期一字不改,保留原碑文更体现文物(古墓)价值。碑文中的子孙名字,在后来续修的家谱中有些用了别字或同音字。</p> <p class="ql-block">升公简介:</p><p class="ql-block">元卿公姓封,名叫做升,字称道亨,元卿是他的号,他是容县素有名望的人。 元卿公年幼的时候,便开始懂得勤奋自学,和他的哥哥们闭门苦读。十七岁时,在郡县的童试中,得到学使的赏识,评上第一名,升人县学读书。后来,各学官亲临考查,元卿公亦屡次考核获一等,成为廪膳生。</p><p class="ql-block">辛巳年(道光元年,1821年),元卿公曾经参加恩贡的选拔试。但后来终因科场不顺,多次考试,未被录取。到了庚子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元卿公又参加拨贡科试,考期到来的时候,元卿公就带领几个儿子一同前往参加科试。这时,他年纪已经55岁, 此次也未考取。但他六个儿子继承父亲勤学苦练的精神,长子嘉麟邑廪生、次子玉麟岁贡生、三子集麟邑增生、四子显麟岁贡生、五子拱麟附贡生、六子会麟例监生。六个儿子个个饱读诗书,这种良好家风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从碑文中的信息了解,元卿公于道光戊戌年(1838年)已获得岁贡称号,继续参加科考,能考中举人就有资格上京考进士,退一步能考上拔贡,也能选送国子监就读,毕业后可以直接成为公务员。</p><p class="ql-block">到了民国时期,元卿公的曾孙辈高倞,广西优级师范毕业,任广东谷米出口征收局局长;高倬,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将校班毕业,任中校参谋;高亿,黄埔军校毕业,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队长,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十八世元卿公直系,人丁兴旺,现有人口300多人(已到二十八世)子孙继承了祖辈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风,成为容州封氏每年大学生升学率最高的一个支系,公务员、事业单位、老师最多的一个支系,私企大小老板最多的一个支系,为封氏家族做公益最热衷最主动的一个支系。(修祠、修墓、修谱、助学)</p> <p class="ql-block">容州封氏每代的祖墓保留都很好,从始迁祖封舜敷公(封文明)的墓至今已将近八百年,子孙繁衍三十代。各代祖墓在子孙的维护下,一直保留至今。容州封姓一到十三世的祖墓几乎在容城周边安葬。十三代之前一直居住容城,后因改朝换代,被迫迁移各乡村。迁移到乡村后,各房头祖墓由该房子孙每年重阳祭拜,如有损坏,及时修缮,特别是灰墓、砖墓,有碑记的祖墓百分之九十都保存完好。不像网上“砖家”所说,祖墓保留不出五代。每年各房子孙,先拜众山(老祖墓)再拜私房山。十一假期,天天拜山,缅怀祖宗,同堂齐聚,共同畅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