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早期中俄工商业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通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为了修建中东铁路沙俄大量移民来到哈尔滨,我国关内闯关东的也相序来到哈尔滨周边安家落户,同时中东铁路又从我国河北、山东等地招收了大量的民众来到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不久,日俄战争(1904)以后,哈尔滨对外全面开放,欧洲大量往哈尔滨移民,大批外侨的到来同时也就带动了哈尔滨工商业的发展,哈尔滨更是沟通欧亚大陆的桥梁和东北亚商品的集散地,这也就促使了哈尔滨在很短的时间里有了成千上万家工商业、短短的二十年就使哈尔滨从一个个小村落一跃成为了东北亚的大都市!所有的这些是跟外侨还有我国山东和河北人等地的移民到来而密切不可分的!我国的民族工商业也有像双合盛的张庭阁、同记的武百祥为代表的佼佼者。大家耳熟能详的哈尔滨啤酒、秋林公司、马迭尔宾馆、老巴夺烟厂等至今仍然作为百年哈尔滨的著名品牌的工商业依然继续述说着他们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哈尔滨城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随着大清王朝中后期“京旗移垦”封禁政策的放松,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了北疆戍边,加上直隶(河北)、山东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大批的移民迁入东北,这也就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傅家店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出现的。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傅家店,后有哈尔滨”的说法。这里的“傅家店”就是现在道外区的前身。相传大清乾隆时期,傅姓的一家人来到现今哈尔滨道外的松花江畔落户,开客栈(大车店)货摊和药铺看病抓药,修车补套,方便来往客人在此打尖歇脚。由于道外临近松花江边过往的人比较多,更加适合居住也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来此落户,久而久之“傅家店”也就成了这里百姓口口相称的地名。</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闯关东的河北和山东人来到东北并在傅家店落户。</p> <p class="ql-block">1896年哈尔滨建城伊始,晚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署(中俄密约)其中就包括由中俄两国合办大清东省铁路公司,并在我国东北修建东省铁路(中东铁路),中俄两国共同经营。1898年哈尔滨被确认为中东铁路的中枢并开始规划建设,哈尔滨的工商业也同时随着铁路的建设足步的发展壮大起来。</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刚刚来到哈尔滨建造中东铁路的沙俄军官。</p> <p class="ql-block">1898年为了修建中东铁路俄国派来了专家以及技术人员,我国则在河北、山东等地又招收了大量的铁路工人。加之关内闯关东捞金的人也相序来到中东铁路沿线安家落了户。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枢,更是沟通欧亚大陆的桥梁和东北亚商品的集散地。人流带动了物流,有人就有需求、有人就有消费,这也就促使了哈尔滨在很短的时间里有了上千家工商业户,使哈尔滨一跃成为了东北亚的大都市。</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建城初始阶段的哈尔滨中国大街(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1898年6月9日,大清东省铁路工程局(1903年大清东省铁路建成通车,改称东省铁路管理局)迁至哈尔滨。上号、埠头、秦家岗相继被划入铁路附属地。并雇佣了大批中国人为铁路修筑工人,他们大多在傅家店居住。《哈尔滨历史大事要览》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滨江厅同知何厚琦以傅家店之“店”字意义狭窄,不如“甸”字意义广大,遂改“傅家店”为“傅家甸”。</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早期傅家甸(老道外)饭店,可见建城初期的哈尔滨已有清朝驻军。</p> <p class="ql-block">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筑路工程局的俄侨大部分回到了本国,俄国又派以霍尔瓦特为首的铁路管理人员来到哈尔滨,负责整个中东铁路的管理工作。1903年哈尔滨进行了第一次人口调查。当时全市有中国人28338人; 俄国侨民15579人; 日本侨民420人; 其它国籍220人。共计44607人。1904年日俄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爆发了日露战争(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并把长春至旅顺的中东铁路一段赔偿给日本,日俄战争以后在美西方列强的要求下哈尔滨向世界开放,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往来发展迅速,最多时有19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他们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促使了中东铁路的中枢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以及工商业迅速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早期哈尔滨埠头(道里)区的中国市场。</p> <p class="ql-block">滨江道署建在四家子(现在的哈尔滨道外区北十八道街和北十九道街之间),始建于1905年,建城办公于1907年的农历8月12日,耗资30万贯。滨江关道初期它职能非常小仅限铁路交涉事宜和督征关税,没有具体的管辖地域。后期,改为“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管辖四府、一厅、两县,开始成为清政府最北方的一个权利中心,掌管哈尔滨及周边府、县的政治设施、财政运作等事宜。第一任道员是杜学瀛,据有关资料记载杜学瀛之后还有萨荫图、施肇基、于驷兴、郭宗熙、李家鳌等清政府道员,他们先后在这里办公并兼任中东铁路督办。</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滨江道台府所管辖范围地图。</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修筑后哈尔滨城市的崛起具有“以路立市”、“以商兴市”的革新性。哈尔滨建城伊始,主要依靠中东铁路发展其运输职能,带动工商业的兴盛,促进城市的进步,进而启动并加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东铁路连接西伯利亚铁路,可以直接运送商品到欧洲,使商品通过铁路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的民族工商业也有像双合盛的张庭阁、同记的武百祥为代表的佼佼者。大家耳熟能详的俄侨1900年建立我国最早的哈尔滨啤酒厂、还有秋林公司、马迭尔宾馆、老巴夺烟厂等等至今依然经久不衰,这些都见证了中俄工商业融合发展的各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繁华的哈尔滨南岗红军街远处能看到圣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以后出现了新的外国移民路线,特别是1907年以后哈尔滨对世界开放,一些欧洲移民自西向东经中东铁路迁移到哈尔滨,还有朝鲜和日本移民也迁到哈尔滨。大量外国移民,增添了哈尔滨移民成分的多样化。到了1920年左右的哈尔滨一跃成为远东重要的大都市。据1930年《满洲在留邦及外国人人口统计》统计,当时哈尔滨有日本人3910人,朝鲜人1422人,其它国籍的外国人69989人,外国人占当时哈尔滨总人口的22﹪左右,非常洋气的哈尔滨到处都能见到金发碧眼的洋人,开放、时髦、摩登、融合、是哈尔滨的代名词,欧陆风情浓厚。</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漫步在繁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世界各地的人和平相处、各行其事,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哈尔滨早期中俄工商业</p><p class="ql-block">1898年修筑东省铁路(中东铁路)同时建立的铁路附属工厂,当时称“哈尔滨临时总工厂”,厂址设在道里区第一工程街(爱建)。设机车、客车、货车、机械四个分厂,有职工1300余人,此为北厂。1902年又在距北厂500米处建南厂,正式称为“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哈尔滨总工厂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拥有中俄职工3000多人,是当时我国北满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厂。</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中东铁路总工厂维修铁路机车时使用的工具(虎钳子)。</p> <p class="ql-block">1900年哈尔滨创办了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家中国书店——魁升堂。书店位于哈尔滨傅家甸南大街(哈尔滨道外南头道街3号),书店主要经营古籍、画册、杂志、屏联条幅等,货品新旧杂陈,随着哈尔滨移民的增多,地域经济的持续繁荣,魁升堂书店又在北头道街路西开设了分店。魁升堂书店的出现不但成为哈尔滨开埠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书籍经营店铺,同样开创了哈尔滨古旧书贩卖行当的先河。</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老道外魁升堂书店笔筒。</p> <p class="ql-block">1900年,俄国秋林公司来到哈尔滨香坊设立分公司,成立“秋林洋行”经营各种百货商品。主要是为刚刚来到哈尔滨建设中东铁路的俄侨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并建立面包等食品作坊及白酒红酒厂,专门生产俄侨喜爱的大列巴、黑加仑果酒、果酱等传统食品。这个食品作坊就是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的前身。秋林洋行于1902年在哈尔滨南岗建立新的秋林洋行大楼,此后逐步成为我国东北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工商业。</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南岗秋林公司。</p> <p class="ql-block">俄国人由于生活习惯,每天喝红茶是必需品,所以红茶更是紧缺。秋林公司就及时开办了一个红茶加工厂。并从我国南方产茶区,以及印度、锡兰、印尼等地采购原茶,运到哈尔滨加工成“秋林红茶”。由于制茶方法得当,质量考究,适合俄国人口味,所以一举成名,畅销不衰。</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公司的茶叶盒</p> <p class="ql-block">1900年哈尔滨俄侨创立的乌鲁布列夫斯基酿造厂是综合性的酒类生产加工厂,不仅仅生产啤酒,还有伏特加(白酒)、果酒和果汁及饮用水。一处酒厂在秦家岗(南岗)花园街纵向延至马家沟河边;另一处酒厂在香坊(老哈尔滨)。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不同于家庭作坊式,在中国是初具规模的近现代化最早的啤酒厂。这以后哈尔滨又有捷克人、德国人相继兴建了几个小啤酒厂。</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珍藏:哈尔滨啤酒厂使用过的啤酒桶,中国的第一桶啤酒产自于哈尔滨,并且有中国啤酒之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俄侨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年生产能力为300吨,该厂1905年兼并了哈盖迈耶尔·留杰尔曼啤酒厂。1908年,该厂转由俄人乌瓦洛夫经营,改厂名为"谷罗里亚啤酒厂"。1932年又转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国人李竹臣共营,改厂名为"哈尔滨啤酒厂"。不久又转由耶·普鲁卢娃(加夫列克夫人,俄籍)和李竹臣共营。</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带有明显哈尔滨啤酒标记的哈尔滨啤酒厂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世一堂中药成立于1903年(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创建之初只是一间老药铺,主要经营中草药,后提升为制药作坊。民国初年,世一堂拥有吉林老号、阿城世一堂、哈尔滨道外世一堂、道里世一堂四家分店,呈现出连锁经营的雏形。此后,世一堂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我国华北地区陆续开设了十几家分号,中药生意越做越大声名鹊起,与北京同仁堂齐名,自此在药界留下了“南有同仁,北有世一”之佳话。</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道里世一堂中药铁盒。</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初开始,由于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远东部分和中东铁路的全面开通,哈尔滨成为欧亚大陆茶叶贸易的桥头堡。1903年1月18日俄侨契斯恰科夫从沙俄的伊尔库斯克来到哈尔滨,在埠头药铺街(现道里区中医街)4号创办以他名字命名的第一个茶庄。1905年契斯恰科夫茶庄设在埠头新城大街(现道里区尚志大街)与宽街(现西十三道街)角自建俄式风格全木结构建筑内。</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俄侨茶行出口俄罗斯和欧洲茶叶的商标。</p>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31日契斯恰科夫茶庄设在秦家岗车站街(现南岗区红军街)与建筑街角的日丹诺夫设计的折中主义风格二层建筑内。1924年契斯恰科夫茶庄设在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31号与学堂街(现西十五道街)角的现代主义风格三层建筑内。从上世纪初开始,由于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远东部分和中东铁路的全面开通,哈尔滨成为欧亚大陆茶叶贸易的桥头堡。俄侨茶商契斯恰科夫在中国对俄罗斯和欧洲的茶叶贸易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他是当时中俄茶叶贸易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哈尔滨是他在中国的中枢。契斯恰科夫和他的继承者不仅将中国茶叶出口到沙俄和欧洲,还将锡兰、印度等地的茶叶进口到中国,并极大地满足了俄侨和中国人的需求。</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俄侨茶行出口俄罗斯和欧洲茶叶的商标。</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在中东铁路新茶路中也占有一席之地。1905年哈尔滨就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茶庄(天成茶庄),由于中外茶庄的开办,因铁路而诞生的哈尔滨茶叶购销量猛增。天成茶庄经理刘景州总店地址在道里中央大街(靠近西二道街),分店地址在道外南大街路东(现道外南头道街)。并分别在“福建南台下渡小岭,苏州阊门外杨安滨,杭州候潮门外路西,徽州考竹岭下路南”的著名茶叶产区设有四家制茶厂。随后哈尔滨中国人开办的茶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天成茶庄的茶叶筒。</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极其酷爱把酒言欢,当他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的迁徙到中国哈尔滨时,自然的也将酒文化带到了哈尔滨,俄侨无论男女都喜欢喝酒。一个叫安吉巴斯的俄籍犹太人,对于酿酒技术非常精通,1901年安基巴斯就在哈尔滨的埠头(道里)东风街(马街)开办了酿酒厂。由于质量优良所以生意特别兴隆,后来安吉巴斯又在账房楼下(大公馆1903)的地下一层开办了安吉巴斯啤酒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安吉巴斯酒厂的酒标</p> <p class="ql-block">安吉巴斯酒厂,每天都有各种白酒和鲜酿啤酒运往大大小小的酒铺、酒馆、宴会厅以及啤酒园。当时运酒的主要靠马车所以安吉巴斯酒厂的这条小街被称为马街。据说在安吉巴斯啤酒馆最兴盛的时期,曾有百人以上同时欢饮其中,连啤酒馆外的行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淋漓尽致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安吉巴斯酒厂的酒标。</p> <p class="ql-block">俄侨不仅酷爱喝白酒也喜欢喝红酒和果酒,他们来到中东铁路沿线定居后,特别是生活和居住在哈尔滨的俄侨们种植了不少果木,也有去山里采集时令野果。她们把本国的酿造红酒和果酒的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并在哈尔滨开设了红酒和果酒的酒厂,受到俄侨的酷爱,也有的俄侨在自己的家里酿造,以此来款待来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在哈尔滨的红酒商标。</p> <p class="ql-block">1903年哈尔滨不足10辆的“营业小汽车”出现在哈尔滨这座洋溢着异国风情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创了我国出租汽车史之先河,使哈尔滨成为最早有出租车的城市。上世纪20至30年代,哈尔滨出租汽车行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1920年,位于傅家甸的天泰客栈将汽车用于出租。1921年2月,张海等人合资购买小汽车3辆,创办“兴亚汽车行”。1923年,俄侨乌埃尔兹尼克夫在道里创办乌埃尔兹尼克夫汽车房,有小轿车3辆。1924年,俄侨阿甫拉英夫在道里区外国七道街(现霞曼街)创办耳塞司汽车房,有小轿车5辆;朝鲜人李遗云在道里中国大街创办汽车房,有小轿车2台;1925年俄侨在傅家甸创办北京汽车房,有5人座小轿车8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小汽车同业公会会员证章(小汽车司机证)。</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我国较早就接触汽车文明的城市之一,哈尔滨建城不久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之后,俄侨就开始在哈尔滨经营出租车业务,到了1920年左右哈尔滨就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小汽车,当时主要是私人自用和商业运营,小汽车司机更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并备受当时年轻人的倾寐。所以哈尔滨就相序成立了驾驶和维修小汽车的学校,驾校同时为哈尔滨出租车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司机,也为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佛尔得汽车学校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建于1906年的莫斯科商场,在建筑整体轮廓线创造上,采用了三个长方形底扁形穹顶和两个方形底扁形穹顶,极大地丰富了建筑造型,这种穹顶造型带有法国古典主义的特征。莫斯科商场的各个单元的功能不同,有布匹店、搪瓷制品店、电报局等。直至1923年6月,东省文物研究会附属博物馆占用莫斯科商场的部分作为展厅;1923年10月,中东铁路普育中学校在莫斯科商场内创办(今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前身),1924年新校舍竣工迁出;解放后,莫斯科商场作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莫斯科商场对面就是圣尼古拉教堂,与其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的创始人,约瑟夫.卡斯普本是俄籍犹太人,1901年来到哈尔滨,日俄战争开始不久,应征加入俄骑兵团,俄战败后退役,靠着一笔优厚的退役金和中东铁路局的扶持,他在昔日的中国大街(中央大街)上开了哈尔滨第一家钟表店,后又经营金银珠宝生意,靠着勤奋和犹太人特有的精明能干,几年下来便成了名震中国大街的富豪。时值哈尔滨开埠盛期、洋人大批涌入,这位颇富经营头脑的犹太人,敏锐地发现了高档旅馆的商机。约瑟夫.卡斯普多方筹集资金,聘请俄国建筑师文萨恩设计,采用典型的法式“新艺术运动时期”路易十四式建筑风格。建筑外观华丽,装饰精美,其中穹顶的设计尤为独特,非俄式的洋葱头,上方是开窗的六面体罗马式建筑,下方是菱形组成的圆球。选购欧洲各国上等的建筑材料,耗费巨资,终于1913年建成了哈尔滨最豪华的旅馆,取名“马迭尔”,流行、时髦、的意思,马迭尔是三位一体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综合体,宾馆、餐饮、电影院。</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早期的马迭尔旅馆。</p> <p class="ql-block">“双合盛”曾是哈尔滨屈指可数的大型工商企业之一。它拥有相当规模的商场、酿酒厂、制粉厂、制油厂、制革厂、航业公司等企业,所生产的许多名牌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经营者就是具有爱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张庭阁。1898年张庭阁,从山东跟随其侄子闯崴子来到远东海参崴,开始在经营菜床子学做生意,也掌握了俄语。由于精明能干经双合盛杂货铺老板郝升堂的邀请,入伙濒临倒闭的双合盛杂货铺,成为股东之一。由于张庭阁的经营双合盛生意足步兴旺起来,并在黑河、哈尔滨等地设立了分店。民国初期开始提倡实业救国,1914年张庭阁在国内开始兴办实业,购买了北京瑞士人开设的啤酒汽水厂,这是“双合盛”经办的第一家工厂,主要生产五星牌啤酒和汽水。1915年“双合盛”又在哈尔滨和双城堡办起了制粉厂和制油厂。制粉厂原为1903年俄籍犹太人德里金和巴杜申斯基创办的地烈金火磨,改称为“双合盛火磨”。1916年1月,正式开工生产粉厂生产的金鸡牌面粉因色泽洁白、面筋好,被誉为名牌产品,远销国内外。1916年,“双合盛”的总账房迁到了哈尔滨道里买卖街。</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中央大街与东风街拐角十七号珍藏:双合盛制粉厂的票据。</p> <p class="ql-block">1920年,“双合盛”在哈尔滨圈儿河附近购买了土地,投资兴建了一座全部采用德国机器设备的大型机械制革厂。生产出来的“金鸡”牌皮革色泽鲜艳、柔软,久穿不打褶,在国内外市场打开销路。随着“双合盛”在哈尔滨实力的不断增强。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同苏联对抗,防止日本介入松花江航运事业,下令收回内河主权,一律禁止外国轮船在松花江航行。为此,张作霖指定由“双合盛”等三家企业合资收买并接办俄国人索斯金公司的轮船。其后,成立了奉天航业公司,张廷阁任经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双合盛制革厂生产的金鸡牌棉粘鞋。</p> <p class="ql-block">1925年,张廷阁成立“双合盛股份无限公司”,任总经理。在其悉心经营下,“双合盛”发展成为哈尔滨乃至于全国著名的企业公司。 张廷阁对每个工厂和企业都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对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和增加生产能力,不惜工本,不遗余力,从而使“双合盛”品牌迅速得以成为全国知名品牌。</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张庭阁担任纳税储蓄组合长的公函。</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民族工商业领军人物:张庭阁1918年当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1923年任哈尔滨总商会会长。1925年捐赠现款和面粉救济“五卅运动”中的上海工人。1926年他带头同帝俄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作斗争,维护国家主权。他曾为民请命,要求改组俄人把持下的公议会,收回哈尔滨市政权。他的行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192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取消了公议会,成立了哈尔滨市自治会,被选为会长。哈尔滨市自治会的成立,结束了沙俄残余势力长期把持哈尔滨市政权的局面。对此,张廷阁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张庭阁担任东省特别区哈尔滨商会会长时的公函</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卷烟厂创始人是俄籍波兰裔老巴夺,是中国烟草系统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卷烟工业企业,被誉为中国烟草工业的“活化石”。莫斯科老巴夺烟厂厂长伊利亚·阿罗诺维奇·老巴夺看到来哈尔滨的不少外侨有使用烟斗和吸俄式卷烟的嗜好。老巴夺瞅准商机,从俄罗斯长途运输烟丝和俄式卷烟,于1902年在哈尔滨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开办了一家制烟作坊,购置机器,雇佣工人,制作俄式卷烟。两年后,老巴夺将自己在莫斯科的烟厂和哈尔滨的制烟作坊迁至今天的道里区西十三道街,创办了哈尔滨葛万那老巴夺制造烟卷公司,开创了哈尔滨现代化制烟工业的先河。1909年,哈尔滨葛万那老巴夺制造烟卷公司改称老巴夺父子烟公司。</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老巴夺父子烟公司的烟标。</p> <p class="ql-block">1911年,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发展成拥有七八百名员工,产品销至中东铁路沿线,知名度也逐步上升,影响到全国和俄罗斯。然而,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了英美烟公司的恐慌。1914年5月,英美烟公司为阻挠其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合资”协定的手法将其合并,占股六成,企业名称前改加“英商”二字,主要生产英美烟公司品牌的产品。哈尔滨往事展馆中央大街与东风街拐角十七号珍藏:哈尔滨英商老巴夺父子烟的香烟广告画。</p> <p class="ql-block">1920年英美老巴夺烟公司在现南岗一曼街69号新建厂房(俗称大黄楼),大黄楼建筑整体为折衷主义建设风格,砖木混合结构,由著名俄籍建筑设计师维萨恩设计,192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时候的烟厂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制烟理念,也吸引了俄国、波兰、英国、以色列、立陶宛等多国世界顶级制烟工程师来此工作、交流,它见证了'中国机制卷烟工业的引入和发展。</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老巴夺烟厂生产的耕种牌烟标。</p> <p class="ql-block">八杂市(八杂俄语集市的译音),又称南市场,始建于1902年,1911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它是哈尔滨第一座市场,有236家店铺,八杂市内建筑形式奇特,平面布局成回字形,外围由若干个店铺房屋围拢,每家店铺有内外2个门,外门临街,进入店铺后,通过内门直接进入市场内。整个八杂市东南西北各有一扇大铁门,不论是送货的车辆,还是购物的市民,从各个方向都可进入八杂市。外地人在火车站乘坐摩电车(有轨电车)到八杂市西门站,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繁华的八杂市市场</p> <p class="ql-block">羌贴:就是指沙俄时期流通发行在我国东北和新疆地区卢布的俗称。1896年中东铁路筑路伊始华俄道胜银行也随之入住哈尔滨,加之俄侨也逐步的大量涌入哈尔滨,中东铁路沿线十里地之内也都成为了中东铁路的附属地,可见当时中东铁路的权利有多大。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凡是铁路运费与俄侨交易以及在中东铁路管辖地段的税款缴纳都要使用卢布(羌贴),就连乘坐车辆也必须使用羌帖,拒收中国纸币。不可否认羌贴在哈尔滨建城初期到二十年代初为哈尔滨经济发展壮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1919 年哈尔滨市政委员会(同信会)发行的双龙票(俗称黑龙票)1卢布面值的纸币。</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羌帖的币值还是比较稳定的,战争期间沙俄为了战事的需要滥发卢布,致使卢布开始下跌,到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后更是迅速贬值,到了1920年卢布已成为了一张废纸,苏俄银行拒收卢布,这使我国民众和俄侨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至此卢布(羌贴)正式退出我国。</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在哈尔滨流通的面值5000元的卢布(羌贴)。</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吉林就创办了“吉林永衡官帖局”,之后又设立了“吉林永衡官钱局”,到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督抚陈昭常将官帖、官钱两局合并为一,改名为“吉林永衡官银钱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资金为大洋一千万元,每年所获纯益,数百万元。1909年吉林永衡官银号在哈尔滨设立分号,旧址在道外北四道街26号。其业务范围既发行地方纸币,又兼商业银行业,同时还兼经营各种工商业:包括电灯厂、烧锅、油坊、粮栈、杂货、当铺、印书、客栈、养殖、种植等涉及各个领域。</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吉林永衡官银号文书。</p> <p class="ql-block">1917年伟大导师列宁发动的了十月革命彻底地推翻了沙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红色政权。白俄的资本家、贵族、旧军人等以及犹太人都大批地逃到了中国哈尔滨,1918年至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之前是哈尔滨城市工商业的真正发展黄金时期,当时俄籍犹太商人表现极为出众。比较著名的有犹太人索斯金,创办了航运公司、面粉厂、榨油厂,还联合依靠修铁路发家的俄籍犹太商人斯基德尔斯基等,创办了远东犹太商业银行。</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繁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1920年9月23日,北京政府命令:停止前沙俄驻华使领馆待遇,并将原中东铁路用地划作"特别”区域。10月,颁布了"东省特别区警察编制大纲",设立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收回了中东铁路界内的司法权和警察权。1921年2月5日,设置了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宣布接管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的市政权。1922年12月8日,北京政府公布了《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办事条例大纲》,1923年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在哈尔滨南岗民益街正式成立,朱庆澜为东省特别区首任行政长官。</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中央大街与东风街拐角十七号珍藏: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临时颁发工人证书。</p> <p class="ql-block">《滨江时报》创刊于1921年3月15日。创办人为范聘卿(经理),范介卿任社长。馆址初设在老道外江泉胡同原《远东报》发行部,后迁至南头道街仁义巷东口东华公司楼上。这是一家发行份数虽少,但出版时间较长的大型民办报纸。</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滨江时报1926新年增刊。</p> <p class="ql-block">1924年,来自俄罗斯的Д•И•阿扎多夫斯基在南岗国课街(现果戈里大街南段,创办了一家糖食咖啡店,与所有的同行一样销售自产的糖果、糕点,并提供简西餐与咖啡。1932年,由于经营有方,阿扎多夫斯基糖食咖啡店又新增了中餐与晚餐,因此而专门聘请了西餐大厨,成为当地有名的西餐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阿扎多夫斯基糖果商标</p> <p class="ql-block">1925年俄侨楚吉尔曼在哈尔滨道里区西八道街上创建了马尔斯俄式西餐茶食店,当时营业面积只有7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俄式茶食小吃,质量高超的糖果、糕点并远销欧洲。还经营冷饮其中咖啡、可可、黑豆等风味都极受欢迎。1925至1956年间,餐厅几易主人,他们中有俄国人,德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中国人,1959年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国营企业,迁址到现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对面,改名为华梅西餐厅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马尔斯俄式西餐茶食店糖果商标</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西餐馆的前身为位于道里中央大街五十八号(中央大街与霞曼街交汇处西南)的米尼阿久尔(俄文是“精美艺术品”之意)咖啡茶食店,由俄籍犹太于一九二六年,主要经营莫斯科风味的糖果、咖啡等食品和西餐。由于生意红火,又在哈尔滨江北的太阳岛上开设了一家分店,客人们坐在餐桌前,一边享用美餐一边欣赏松花江上的迷人景色,后来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与中国人开的“义气商号”合并,并改名为维多利亚西餐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维多利亚西餐厅制作的糖果商标。</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最早是中国人的定居点,被称为"中国街"。这里是中国人与俄国人交界地带,曾经是中国人经商和居住的聚集地。随着哈尔滨的发展壮大,中央大街逐渐成为哈尔滨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外侨商人、富人、资本家逐渐成为中央大街的主流。为了突出中央大街的地位和意义,管理当局将中国大街改名为中央大街,标志着中央大街成为了哈尔滨的地标之一。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变迁,中央大街见证了哈尔滨的兴衰和发展,而如今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和外地游客的打卡地,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不来中央大街哈尔滨算白来。</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1927年中国大街(中央大街)地图。</p> <p class="ql-block">1928年7月"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这些建筑都是中外富商、资本家们精心打造的精美的建筑艺术精品,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繁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俄侨在哈尔滨创办了许多商号和公司,开设了各种零售店、百货店、服装店、食品店等,并在南岗大直街和道里中央大街上形成了以俄侨为主体的商业街区。这些商号和店铺为哈尔滨居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俄侨还将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引进到哈尔滨,同时也将哈尔滨的商品销到欧洲各地,使哈尔滨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俄工商业文化在哈尔滨碰撞、融合逐步形成了哈尔滨特有的浓厚的欧陆风情文化。</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出口欧洲各地的食品商标。</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俄侨以及犹太资本家们的工商业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行业,他们以俄罗斯为原产地,通过哈尔滨的码头上的轮船和中东铁路的火车将俄罗斯及欧洲的棉花、木材、化肥、机械等大宗商品运到哈尔滨,在分销出去。也将我国的粮食、黄麻、茶叶等农副产品运回俄罗斯及欧洲各地。这些进出口贸易不仅促进了俄罗斯及欧洲当地商品的流通,也为哈尔滨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俄侨和犹太资本家们在对外进出口业务中的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的商品结构,也提高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的商品供给水平,更使哈尔滨人较早地接受到了西方的工业现代化,洋为中用。</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俄侨出口俄罗斯商品的商标。</p> <p class="ql-block">俄侨中包括俄籍犹太人,他们对哈尔滨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在哈尔滨的商贸活动中俄籍犹太人为哈尔滨的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量犹太人涌入为哈尔滨经济带来了新的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哈尔滨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俄侨在进出口行业中的活动也同样促进了俄罗斯与中国东北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俄罗斯的工业品和我国的农副产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俄之间的经济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进口俄罗斯商品的商标</p> <p class="ql-block">“格瓦斯”最早起源于俄国,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有资料记载,当时的俄罗斯贵族远赴他们神往的上流社会巴黎旅游居住时,竟因为当地没有格瓦斯而感到苦不堪言,甚至打道回府。格瓦斯/克瓦斯(俄语、乌克兰语:“发酵”的意思;波兰语:“以面包发酵”的意思; 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立陶宛等其它东欧国家的,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由于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所以儿童也可以饮用,是很受大众欢迎的软饮料。该饮料是由俄侨传入我国哈尔滨,吉林,新疆等地区。</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德源祥酒厂生产的格瓦斯饮料。</p> <p class="ql-block">武百祥又名作善,生于1879年河北乐亭县何新庄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开明人士。他经营的同记公司在二三十年代就闻名于我国大江南北。武百祥幼年家贫无法读书,1892年7月随舅父何善荣到长春当学徒,三年后升为管账。1901年武百祥独自到哈尔滨闯荡,开始做小本生意,从此发迹。</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同记总号股款收据</p> <p class="ql-block">1903年武百祥与河北乐亭同乡赵惮唐合资创办仝济杂货店,后改为同记。1921年武百祥开设了“大罗新百货店”。1927年他又盖起了同记商场百货大楼,并开设了“同记工厂”。1929年又盘进了益丰源商店,更名为“大同百货商店”。至此,武百祥的同记商场、大罗新、大同百货店三足鼎立,控制了百货行业。</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同记商场股票</p> <p class="ql-block">武伯祥于1937年将同记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把139名职员变为股东这样充分调动了所有员工在工作的积极性。在管理上,武百祥以良规善法为准绳,多次修订铺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武百祥的这一套管理经营之道,为哈尔滨多数商店所效仿,时至今日,仍有借鉴之处。</p> <p class="ql-block">“利公司、利劳资、利顾客、利同业”是武伯祥的经营方针。当时,旧的商号都是“三节”结算付货款,武伯祥则是货到付款或预付货款。这既“利公司”、又“利同业”,深受厂家欢迎。为了解决劳资问题,更有效地调动店员的积极性,他大胆革新,将旧的份子制改为薪金分红制使商店利益店员利益紧紧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早期中俄工商业的印记:</p><p class="ql-block">1911年老鼎丰在道外正阳三道街(靖宇大街216号),开业当时称“老鼎丰南味货栈”。一面卖南味干鲜食品,一面自制自销南味点心。“老鼎丰”一直采取的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 以制作精良著称,小批量生产,出炉后直接销售,老鼎丰的月饼、槽子糕、长白糕等等都非常有名气。</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老道外靖宇三道街老鼎丰糕点盒。</p> <p class="ql-block">林蓉三于1936年在老道外正阳(靖宇街)四道街创办三友照相馆,此前已开设两家美华照像馆,这是第三家照相馆,经理由其徒高凤鸣出任。林蓉三,1895年生于山东省乳山县夏村,16岁时闯崴子到了海参崴,1922年回到哈尔滨,1923年在道里中国十二道街开办美华照相馆,1929年在道外北头道街开设“美华”分店。1936年1月25日又在正阳四道街开设“三友照相馆”。林蓉三的照相技术属于俄国派,拍摄的人物,富有立体感和质感,受到摄影爱好者的认可。</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三友照相馆的铁椅子。</p> <p class="ql-block">1930年石景顺带着儿子石锡山“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在位于道外区景阳街313号开了这家红光馄饨馆,拿手的棋子肉火勺、叉子烧饼、鸡丝馄饨,都是新老顾客的最爱。温泉浴池泡个澡,红光饭店吃个饱。曾经是老道外名小吃。</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红光馄饨馆用过的瓷碗。</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的商号几乎遍布了道外的所有街巷,以正阳街(靖宇街)、延爽街、太古街、天一街等老街商号最多,也最密集。在众多商号中,老板和伙计加起来一般只有十几人,像同记商场那样超过百人的商号很少,还有一些商号仅三五人,最少的仅有1人。但是老道外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工商业户,才托起了老道外的工商业传奇。</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滨江道外南二道街源记号制箱犀牛牌的商标。</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工业历史悠久,行业较多。早在清代晚期光绪和宣统年间,老道外就陆续有了粮油加工、机械、纺织、印刷、皮革、制鞋、制糖、制酒、家具、屠宰等工业,到了1930年老道外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1个行业,共计309户工业户,虽然大多规模很小但是它见证了老道外民族工业从小到大的历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老道外滨江南大街东记印刷局为三合成祥记印制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工商业主要以中国商人为主,他们大多都是闯崴子和闯关东时期来到哈尔滨的,在各自的资本积垒够大后开始大兴土木,哈尔滨老道外的建筑主要是受当时俄罗斯设计师的影响,欧洲风格、流派的建筑是比较普遍的。老道外建筑临街的侧立面是巴洛克建筑风格,局部装饰的图案则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元素,比如石榴、葡萄象征多子,蝙蝠、牡丹、如意、铜钱等则表达了福、禄、寿、吉祥之意,立面背后的空间则是典型的四合院,这种“前店后宅”、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就被称作“中华巴洛克”,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老道外无论建筑还是商业文化都受到了外侨文化的影响,以至于在建筑和商业文化中都能感受到外侨文化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有这俄侨商业文化的老道外工商业商标。</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日俄战争以后就向世界敞开了怀抱,是我国向世界开放的大城市之一,中外融合比较早并且非常成功的城市,受西方工业化的影响很早就使用上了各种机械,计数机、照相机、收款机、高级钟表、手摇唱机等各种工业化机械。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哈尔滨人这时候就接受并融合了西方工业文明。</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老道外中国工商业者使用的打字机,学会接受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街靖宇街过去有个响亮的名字——正阳大街。街道两侧林立着漂亮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汽车、黄包车、还有穿着长袍马褂的行人,在充斥着叫卖声的街道上穿梭,同记商场、正阳楼、老鼎丰、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等商号在这条街上堪称“大店”。如今,漫步在靖宇街上,依旧能感受到当年老道外的繁盛。其实,老道外商人不同于其他各地商人,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行商到坐商,到融商再到大商,创造了哈尔滨最早的商贾文化。</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繁华时期靖宇大街(正阳大街)上的工商业。</p><p class="ql-block">让游客了解哈尔滨的荣光</p><p class="ql-block">让尔滨人更爱尔滨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感谢朋友们惠顾,请多多斧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