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夏天,书勤初中毕业了,正赶上国家秋季统考招生,她挤入了全国第二次统考大军,秋季被安康农校录取。那一年,国家春秋两次统考招生,积压了十年未报考的毕业生,大都参与了这两次统一招考。当时,全国参加高中考的人数全国有610万人,共招录了40.2万。</p><p class="ql-block"> 当年学习成绩好的不一定考中专,但是能考上中专的一定是成绩好的。书勤就读的汉阴中学初中78级九个班,有16人考取了中专。录取率2.96%。</p><p class="ql-block"> 秋季开学了,中专录取通知书仍在陆续发送当中,暂时没收到录取通知的学生先上高中快班学习,书勤编入了高中一班,她是一心挂两头的暂时在高中学习。</p><p class="ql-block"> 十月份,书勤收到了安康农校的录取通知书,母亲很高兴,就连母亲单位的同事也变了态度,张叔见面时,答话道:“二姑娘有用啊,中学门口的红榜上有你的名字,我去看了,还排在前面咧!”书勤听后,腼腆的叫声“张叔”,陈叔见面说道;“二姑娘,你上学,我开车送你到学校啊!”。书勤答道“谢谢陈叔!”母亲也在同事中说着女儿上学要准备的行李,沈姨、郭叔、陈叔、章叔等人听后说道:“床上用的,穿的、日用品要给娃买套新的,还得有个箱子装。”;还对着自家的孩子说:“你看人家书勤,考上学,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了,你要学书勤,好好念书,将来考学就有工作了。”一时间,母亲沉浸在“母以女贵”的氛围当中。上高中的姐姐和上小学的妹妹学习也更加努力了;身边的家长和孩子对考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心目中考学就是将来最好的前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书勤14岁没了父亲,母亲便带着一儿三女住到了工作单位,两年多来,母亲从未这样高兴过,她忙着买这买那,脸上露着少有的、幸福的面容。</p><p class="ql-block"> 母亲像置办嫁妆一样的给书勤准备了当时最好 的行李。她奢侈的花钱买了床单、新上衣、脸盆、水怀、肥皂、牙膏、塑料布等物品,光床单就花了六块钱。新床单是有接头的,在商店算次品床单,价钱要便宜一些,粉色四菜一汤印花,布料厚实,铺在床上好看又平整。新衣服是大红色的涤纶外衣,平领单扣。又把父亲在世时亲手做的箱子给了书勤,这箱子是用樟木做的,梳子榫卯,父亲和满满一起油漆的,透亮的板票色。书勤买了白底蓝花的箱纸贴在箱子内壁。</p><p class="ql-block"> 书勤拿着入学通知书,又到派出所、粮食局办理了户口转移手续,入学通知事项均按要求办妥。</p> <p class="ql-block"> 这天傍晚, 书勤约上好友兰英一起来到班主任老师朱词诚的家里。朱老师像慈父般的说道:“你们坐吧。”二人恭恭敬敬的坐着说道:“我俩考上中专,就要走了,真舍不得离开您。您的培养教育,我们无以回报,唯有师恩难忘。”朱老师说道:“学无止境,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到了新的学校,要与人比学习,比进步;不要与人比吃穿。”二人一一点头,字字铭记于心。拜访毕,朱老师送至门口方转回。</p><p class="ql-block"> 路上,二人又谈起朱老师课堂上的深刻教诲。记得一次半小时的数学年级统考,全班只有一个人及格,朱老师痛心的说:“大家在这么好的教室里学习,老师们兢兢业业 ,传授知识给你们,为的是什么?这样的成绩同学们不脸红吗?再不努力学习,对得起谁?父母,老师,还是你自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现在开始如何做,每位同学好好想一想吧。”这是朱老师最严厉的一次讲话,我俩听后渐渐的低下了头。从此学习更加努力,整日里以学不主,课后和周日常聚在兰英家里一起做试题,很晚才回家。说话间,二人又来至好友静文家里,谈说一些离别留言,走后来信之类的话,约定第二天中午,四个要好的同学一起拍张照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盘算着积攒了公司的货物,等女儿开学那天,去安康交货,这样可以开车把女儿送到学校,车是母亲单位的,司机是陈叔。</p><p class="ql-block"> 入学报到这天清早,母亲找来搬运工,陈叔倒好车,装上货物,陈叔高兴的叫把书勤的一口箱子,一个背包装在货车驾驶室顶部,装好车后,书勤和母亲坐在驾驶室,陈叔连续打着喇叭起步开车,同事们投来了友好欢送的目光,挥手告别!单位第一位考学的娃娃要入学了!货车带着书勤母女直奔安康农校。</p><p class="ql-block"> 进入安康农校,大门左面是新修不久的二层红砖教学楼,大门右边是安康日报社,中间是前院大操场。沿大操场南行,是学校后院,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显得陈旧,后院东西两面是苹果园。</p><p class="ql-block"> 在进入校区的路上,欢迊新生人学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增添了欢庆的气氛。八0级的姐姐上前问过姓名,接入后院北楼,到了宿舍,安顿好行李, 书勤和母亲来到报名处,办理了报到手续,书籍费和报名费一共19元,还发放了当月饭票,老师说钱粮学校已给补助,免费领取。这意味着在学校学习的三年,基本伙食费不用自己掏钱了。</p><p class="ql-block"> 书勤抱着书本和饭票回到大宿舍,返身下楼,却不见了母亲,书勤着急的找到学校门口,遇到报社的陈叔说道:“你妈走了,给你留了三块钱,叫我给你”。书勤接过钱,说了声“谢谢陈叔”,掩不住心里的失落直想哭。母亲也不说一声就走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感觉这么孤单。”原来母亲急着去交货,不能在这里多停,也顾不上和女儿道别。</p> <p class="ql-block"> 书勤入学分入农八一二班,班主任是李友贵老师,她在第一节班会上,组织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让同学们相互认识。之后,推选了班委会,推选结果是: 班长齐家应,学习委员马宏生,团支书李春旺,文艺委员洪敏,生活委员纪家福,劳动委员钟国强,体育委员张奔。往届生、年龄大的当选了。</p><p class="ql-block"> 农八一二班有四十个同学,女生有八名,男生有三十二名。初中应届毕业生约占百分之六十,年龄都在十五至十七岁之间,年龄最大的齐家应,已二十四岁,原在生产大队当党支书,还有知青考生如马宏生、李安康、何强等,有的已经参加工作又来上学的,如史更新等,这些同学的年龄都过二十岁了,他们见多识广,交流起来口齿伶俐,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接着说道:“能到农校上学的都是班上的尖子生,时代的宠儿。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同学们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争取毕业后,为安康农业发展做出有益贡献。</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亲切教导,鼓舞着每一位同学努力学习,从周一到周六都有课程,同学们是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有的同学休息时间也拿着课本或是作业,学习的氛围很浓。</p> <p class="ql-block"> 要评助学金了。班长齐家应组织了评选,他说道:“助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每月14元,二等12元,三等10元。每位同学填写一张表格,注明家庭经济情况和申请等级。”在班长的主持提仪下,王一平评为一等,她是孤儿,和弟弟相依为命,何强,郝家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们俩人是三等,剩下的37人是二等,每月12元。</p><p class="ql-block"> 学校伙食费每月12元。享受二等的同学不交不领,享受三等的同学每月交2元,一等每月领2元。从此以后,国家负担起同学们的吃、住、教育。</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正如初中班主任朱老师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新的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