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816

老曹

<p class="ql-block">出了重庆市,沿着长江向东行驶约100公里,就到了涪陵区。那天我们到涪陵城区大约午后2时许,原计划安排好住宿后,去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不成想刚到酒店停车时,大雨突然而至,直到傍晚才云开雨歇。</p> <p class="ql-block">没成想这场雨,浇灭了我们参观白鹤梁这“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愿望。当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到了白鹤梁博物馆,只见大门紧闭。才想起来这天是星期一,而每逢星期一,全国的博物馆都闭馆休息。白鹤梁也不例外。真不凑巧,只好待以后有机会再来吧。</p><p class="ql-block">遗憾的离开涪陵城区,奔下一个目的地“816工程景区”而去。</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能参观成白鹤梁,但探访816工程,却给予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和满满的收获。这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建筑工程,一座神奇的地下迷宫,一座不可思议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重大工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我国处于美,苏两霸包围之中。为应对美,苏尤其是苏联咄咄逼人之势,国家实施了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与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战略,旨在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和国防能力,以应对可能的外部威胁。这一战略在当时被称为“三线建设”。</p> <p class="ql-block">1966年,国家批准建造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816军工工程,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建设者们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工程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选址建设,为保密白涛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对外采用816代号,通信地址重庆市4513信箱。</p> <p class="ql-block">工程自1966年开工建设,先后投入六万多兵力,累计投入资金7.46亿元人民币。工程目的是建造一座地下核工业基地。工程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累计施工17年,完成总工程量的约百分之八十,于18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而停建。</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洞体现状三维模型图。图中绿色细粗线条状显示洞体部分</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816工程全部轴向连接起来,那就是一座长达25公里,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的巨大山洞,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之多。主洞内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建筑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布局宛如迷宫,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p> <p class="ql-block">工程施工建设由工程兵部队承担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工程兵部队跋山涉水,来到涪陵金子山下,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无私奉献,数万名青年建设者隐姓埋名把青春奉献于此。</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工程兵们凭借简陋的工具,工兵镐、工兵铲、大锤,炸药、风钻,夜以继日,不停施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三线精神,挖掘出这一世界第一大人工单体地下工程。资料显示,在整个816设过程中,先后共有一百多名官兵英勇牺牲,76位烈士长眠于此。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国献身的勇士们</p> <p class="ql-block">先后投入6万多人参与建设,工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1984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令,批准“816”工程停建。此時,土建工程已完成85%。歷時18年,建設者們在深山中挖出了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130多條,一座地下核工厂基本成型。</p> <p class="ql-block">主洞内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最高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布局精巧,深入其中,宛若被丢进密宫。设计完备,山体内的立体工厂已见雏形。施工精湛,停建已经四十年,仍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向英雄的工程兵官兵致敬!</p> <p class="ql-block">看下图断面,可以清楚看出山洞高度。与笔者同行中三位朋友,五十多年前,我们都曾参加过同为三线建设工程的襄渝铁路隧道施工,深知那个年代隧道施工之艰难。看到眼前这高度,很难想象当时建设者们面临怎样的施工难度,是如何开凿成的 ?!此刻心中由然升起对英勇的工程兵官兵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段文字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8.16工程是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承载了我国三线建设那段特殊的历史和核工业建设的一段重大历史。从1966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怀揣着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于深山峡谷,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却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他们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青春和生命,建起了这一举世震撼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未完工的工厂指挥室,是不是有点科幻片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8.16工程展厅,详实的介绍8.16工程建设始末,展示了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工程场景,彰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强敌、自力更生、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在实现工业化、国防现代化之路上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p> <p class="ql-block">101工号仪表室,据展方介绍,这些仪表安装已有四十多年,但仍完好如初,可以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遗址现开放参观的主要有:洞室、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主厂房、反应大厅、反应大锅、中央控制室等;电机、控制设备等。</p><p class="ql-block">参观者从隧道进口须乘坐电瓶车,按照规定线路参观,才能不致迷路,走不出来。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介绍,才能了解工程大概,不至于出来后还是一头雾水。</p> <p class="ql-block">101工号最大的洞室,</p><p class="ql-block">101工号是816工程最大的洞室,也是主反应堆所在地,按工艺流程上下共有12层。其中核心区域是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p><p class="ql-block">下面四幅图片是核心区域3楼反应堆锅底</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展览结束语,一段简洁的文字,读来却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产生强烈共鸣。</p><p class="ql-block">《一个无法抹去的生命代号》</p><p class="ql-block">8.16,它即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p><p class="ql-block">这个历史名词叫做“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这种民族精神叫做“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这段共和国记忆叫做“备战备荒”</p><p class="ql-block">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汇成一句话就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2002年国防科工委对816工程解密。2010年4月,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对外开放旅游,现在是国家AAAA级景区。2018年,816工程(816景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是三线建设这段不可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不仅是“‌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的核反应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该基地的开放,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感受国家工业和国防建设伟大成就的机会。此外,816核基地还被命名为第二批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成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的前世今生,令人感慨万千,无以言表。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令人感动万分。突然想起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让它做本篇的结束语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