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教授应邀参加东北大学“54煤”精神70年专题研讨会

MJS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共和国的历史上,“54煤”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光荣集体,他们一生与煤为伴,煤,点燃了他们的青春之火,照亮了他们奋斗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4年前,东北大学106名青年学生毅然放弃自己喜爱的专业,为国转系,选择了采煤这个既艰苦又危险的专业,从此“54煤”应运而生。今年5月3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70年,“54煤”一直在燃烧发光——还原一个“为国转系”青年群体的奋斗历程》的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4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采煤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奔赴到环境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七十多年间,他们有的被深埋井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在偏远的煤矿一干就是一生,有的终生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大量的矿业人才,有的埋头钻研攻克煤炭行业一个又一个难题……“54煤”既是一所高校独有的红色基因,又承载着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54煤”为祖国燃烧一生,生动诠释了“祖国在我心中”这六个沉甸甸的大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4煤”班的学生不仅具有为国学习、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坚强品格,更充分展现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国转系、献身矿业的奉献精神,心怀希望、向阳而生的乐观精神和饮水思源、感恩母校的感恩精神,形成了传承至今的“54煤”精神。在东北大学采矿学馆门前矗立着这样一块刻有“感恩”的石雕。2015年11月27日,数十名已入耄耋之年的54煤校友荣归母校,为母校捐赠了这块寄托着54煤校友对母校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的“感恩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9月13日,东北大学举行“54煤”精神70年专题研讨会,徐明教授应邀参加,并在会上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东北大学领导和与会嘉宾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是徐明教授,徐明右侧是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左侧是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院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明在签名板上签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签名板上签名的还有: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王家臣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明应邀在研讨会上发言。他指出,“54煤”精神的核心,在于为祖国燃烧一生的承诺。它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种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4煤”精神是一种深刻体现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文化符号。它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个人的价值而不懈努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明说:我是东大“69煤”的校友,虽然比“54煤”校友晚了15届,但他们为国学习、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百折百挠、坚韧不拔的品格,饮水思源、不忘母校培养的感恩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曾与“54煤”的一些老学长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他们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深深的打动了我,教育了我,也鼓舞了我。1969年,老学长王端庆(曾任东北大学教务长、安徽工业大学校长)作为东大干部代表,我作为学生代表,二人一起向当时的治金部一把手周赤萍汇报。学校的全面工作。老学长费寿林(原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在我工作遇到瓶颈期时,他曾4次参加由我主持的活动,亲力亲为的给我支持和鼓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明说:在“54煤”精神的鼓舞下,在东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老五届”校友,虽然巳是耄耋之年,但作为“54煤”的后来者和传承人,以“54煤”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来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为母校的发展添磚加瓦,为百年华诞尽微薄之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我们成立了“东北大学老五届校友联谊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200余人的三个微信群,发动和组织世界各地数千名老五届校友参与到纪念母校建校百年的活动中来。大家战疫情,斗严寒酷暑,经过两年的奋战,圆满完成了向母校献礼的、包括校训石、倒计时牌、八本纪念文集(共计150余万字)在内的“551”工程。“54煤”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我们老五届校友,虽然步入了晚年,但也会像“54煤”前辈那样,发挥我们的余热,继续为东北大学的发展增光添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和校长冯夏庭在讲话中阐述了东大“54煤”精神的内函和实质,发扬“54煤”精神的现实意义。郭海书记和冯夏庭校长对东北大学老五届校友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为《54煤》图书揭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4煤”精神70年专题研讨会在东北大学老五届校友中反响热烈。他们高度赞扬“54煤”精神,对徐明教授的发言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原机械系老五届校友窦盛功教授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的灵魂在于精神!70年前的“54煤”正是完美地体现了這种东大学子的高贵精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研讨会发扬光大“54煤精神”,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使然,也是继承发扬光大东大优良传统、建设高水平“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如果说“54煤”是50年代东大精神的集中代表,那么,东大60年代精神的集中代表则是徐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正是由此,东北大学如此隆重地举办由党委书记和校长等主要党政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等出席的“54煤”精神研讨会。大会隆重邀请徐明出席并发言,作为同代人的“老五届”,感到莫大的欣慰、自豪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 徐明之所以不久前为东大百年校庆殚精竭虑,以至倾情、倾财、倾力,其初心就是为彰显60年代东大学子的精神,在东大校史上留下一笔永久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也是“54煤”精神的经典传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