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沙滩镇尚南头村

连继平

<p class="ql-block"> 怀怀县域内的村庄大多是明、清两代定型,其村庄的名称由来虽名号百出,但多以开基始创者的名姓,也或是地理环境、特殊地标、山川、河流等为指代依托而产生的;以人们日常生活的行动而演化、衍生村庄名称的唯有“尚南头”一个地方,而且村名的年代是全县发端衍生最早、历史最长、唯一的一个村庄名称。尚南头村名衍生渊源当与古日中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 日中城,考古年代属东汉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介绍桑干河时就已经明确地记:“……·桑干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曲中。”它位于金沙滩镇今日中城村南里许之处,历经沧桑一千几百年,至今仍可清晰地看出城的轮廓。东西宽约 620米,南北长约750米,残高最高约3米,基宽约10米,墙体夯层清晰、厚8厘米左右,夯层面上可见夯窝痕迹。尤以北、西两面城墙遗迹保留最多。在城址内偏西南处有一几百平米的高台,考古界认为此处是城池的中枢机构所在地、俗称“皇城”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古日中城遗址中曾发现青铜箭镞和一方铜印,有大量的陶器残片、残瓦,瓦分为板瓦、筒瓦、瓦当。现存于文物管理所的两个瓦当的图纹,一个是四出如意头,另一个是模印阳文“富贵万岁”纹样。特别是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年里,在古城外发掘出许多汉墓,其中有两座大型的砖劵多室墓。</p> <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一般平民百姓的墓都是土坑单人葬,只有王侯贵族才能享有砖劵多室多人葬的葬式。2009年在古日中城西,小东庄南发掘的一座汉墓残留长度30余米。除墓之外,墓室中有甬道、前厅、中室、南北两个耳室、并列两个后室共6个空间。是多人葬性质的墓葬,共发现4具人骨架。墓葬虽早年被盗,墓室大都损毁,但从少量残留下的原始青瓷残片,以及红黑两色的彩绘棺廓和大量的陶器Ⅲ残片上,完全可以想见出当年陪葬品的丰富;从墓口上盗墓者无法运走而留下的一扇1.5米高的石门和两根40公分见方的石门框,约1米高、1.5米宽的石门额也可证其墓葬规格非同一般。这是迄今为止、怀仁发现规格最高的墓葬。这座古墓当然和其附近的古日中城密切相连;不难想象、窥见当年古日中城的社会、生活状况,它就是如今怀仁地域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文活动非凡。</p> <p class="ql-block"> 古日中城南约千米之处是雁门关外颇有名气的“黄花梁”;过去识字人不多,不知其字符只听其音,群众多称之为“花花儿梁”;史书上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又称作“黄瓜阜”、“黄瓜堆”、“黄花岭”。</p> <p class="ql-block"> 黄花梁在古日中城南,从西而至东、如同古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虽无巉峭奇峰,但也岗峦重重,一片片连接山阴、应州地界。在梁下发现的一座明嘉靖十六年(1537)《黄花寺造立石塔石墓诗文记》的石幢上有“此塔墓石劵,赫照黄花岭高岗,三五处古庙墩台,在岭西南,前面滩内海水二池,夏秋两季飞鹅来湖”等石刻文字,向世人记述了当年黄花岭风景宜人之美。此外梁上材木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古城里人们或郊游散心,或拾柴伐木,黄花梁是人们必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 通常人们习惯把向北行称为“上”,如“上大同”,而往南则称为“下”,过去怀仁去太原就叫“下关南”;但黄花梁是横亘在古日中城眼前,海拔明显高于古城,这样,一反方向上的称谓的习惯,而按照人们行动的态势---登高为上,走低为下的标准来称之,把去黄花梁叫做“上南头”,纯属一种口头简称。</p> <p class="ql-block"> 古日中城在怀仁地域里的历史长河中风光了多少年,由于怀仁历史文献稀缺、没有准确的记载,朔同地区考古界的推断,至少至唐代时仍有人烟。漫漫历史长河中黄花梁下渐次有了居民点,村庄的名称已悄然地约定俗成的衍生出来--“上南头”,正德年间成书的《大同府志·堡寨》篇中就记得是“上南头村堡”;后代资料记录时没有按其名称由来忠实用字,或者是文人笔下确对黄花梁有一种无形的尊重、推崇之意,而把上字改成了如今的“尚”,文字虽然变了,但其发声的音韵仍一样都是去声,念成二声,把二声“南”读成短音一声,而把“头”念成轻音。已完全摒弃掉了动词的含义,一个非常怀仁方言的村庄名称传用到如今。</p> <p class="ql-block"> 尚南头,一家村,村民都姓陈,先祖叫陈根。尚南头村紧在黄花梁北麓,清代时在通往候家岭方向有一个小村,名叫陈家庄,因其人畜用水的问题难于破解,整体迁移至尚南头村,以后陈姓一族竞成为旺族,年深日久村庄渐成规模。</p> <p class="ql-block"> 据村里古稀之年的陈光普先生说,陈姓来到村里后,户数、人丁渐多,无形中分成了东户、西户、南户、北户四大门儿;东户和南户虽然分了户,但却是同一个祖宗,北户立祖的本是给东、南人家打长工,东家给其娶妻成家,后来顶起了北户一大门。如今陈姓一族可记的辈分有佳、天、盛、有、世、国、步、礼(光)、继、长、文、耀、武等共13辈。陈宝安院的“保安堂”,与陈宝财院的“和为贵”两个砖雕门楼,昭示了尚南头村庄不大,但却是一个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 村里为了多出人才、保一方平安,在村庄路北头西盖起了文昌阁,紧挨文昌阁又建了一座关帝庙。寺院大殿坐北朝南五开间,双坡硬山顶,设前廊,山墙外的砖雕悬鱼和殿的正脊上的砖花,还有墀头上的砖雕都非常精美。檐头上的一幅封侯挂印砖雕至今仍保存完好,真真切切的表现了当初建庙时的心灵寄托。</p> <p class="ql-block"> 如今奶奶庙里东西山墙上42幅《封神演义》相关的壁画仍完好如初,有“圣母大战姜子牙”,“子牙岐山禳公明”等,正面是八幅条屏,其整体画作布局和尚希庄关帝庙壁画类同。大殿对面寺院南边是乐楼,乐楼前卷棚歇山式后接双坡硬山顶,外观上和县域内的乐楼没有多大的奇特之处,但是从里看,梁架结构却非常特别,一般的大梁都是顺着开间置放,而这座乐楼只横着放了一根。是朔同地区乐楼梁架购置的孤例。成语中有一“偷梁换柱”,在这里传说成真。</p> <p class="ql-block"> 这座乐楼是建造盐丰营乐楼的木匠贾义师傅造的。传说当年盐丰营乐楼建起后,非常壮观,尚南头村请来贾师傅,但是只有一根柁、贾义师傅说有办法,于是别出心裁,突破传统的梁架设计支起了大架,人们称奇之余又发现前面四根大柱有些细,贾师傅没做声,人们中午散工回家吃饭。起晌后,只见贾义师傅在那里抽烟,原来的四根立柱全换了下来,换成四根粗细均匀一般粗的柱子。人们吃惊之余,相信这偷梁换柱是可以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黄花梁上的林木传说都修了应州木塔,这仅仅是一种传说,史志中却记着是“缺良木”,是与非不去计较,但如今已无参天古木,只有梁峁相连,保留着最原始的地貌。夕阳余晖中,两座古代烽燧抹上了一层古铜色静静地候在制高点处,让人体会品味出传说中金沙滩古战场的意蕴来。</p> <p class="ql-block"> 西边就是传说中与杨家将相关联的两狼山,东面是国营林场的苗木区,微风乍起、松涛碧浪无边无垠,村庄环境无可比拟。村南不远的梁头处,两处抗日工事遗址让后人遐想追忆,这处遗址,南北长约30余米,分南北前后两部分;北半部的东西两边42米宽分别挖出宽6米,深2米的坑道,两条坑道向南逐渐互相内敛,呈八字形,同时,坑道的宽度也逐渐收缩。在两条坑道交汇处,形成一个南北长3米,东西宽7米、深约13米,走向呈弧形偏东、呈上坡状的坑道通向地面。</p> <p class="ql-block"> 站在北头,视野开阔,可远眺怀仁县城。由于这处遗址整体形状酷似过去一种常用来筛簸粮食的簸箕,又像人伸开指头的手掌,故而尚南头村民称其为“簸箕掌子”,但不知是何建筑。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了揭开遗址的谜底,寻访到时年已90高龄的陈国新老先生。陈老先生思维清晰,言语不乱,他说这两处遗址是当年修筑的抗日工事。</p> <p class="ql-block"> 陈老先生思维清晰,言语不乱,他说这两处遗址是当年修筑的抗日工事。陈老先生回忆说,民国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间,为了防御日本鬼子从大同南下,在怀仁、山阴、应县三县交界的黄花梁上修筑工事。工事的主体是在梁头下五龙岗北坡修筑两处暗堡。工事最初是征调附近村的民工修筑,陈老先生就曾是年龄最小的民夫。民工的报酬是水烟和莜面,每日计工,当天发放。后来为了争时间抢速度,调来晋军七十二师的官兵接手工事修筑任务。</p> <p class="ql-block"> 当年晋军在黄花梁周边县份的驻军有怀仁尚南头村一个营、应县水磨村一个营、山阴郑庄一个营,团部设在山阴县杨庄。连团长的绰号陈老先生都可脱口而出。</p> <p class="ql-block"> 暗堡居高临下,两堡火力交叉,没有死角。陈老先生说,这两个暗堡的设计是先挖坑道,坑道用钢筋、水泥封顶。封顶的石子是从山阴县拉来的一种黑色石子,水泥是地地道道的“洋灰”,是进口的。顶部封好后上边盖土,还要种上草来伪装。与此同时,在梁头的两端的一间房村南挖了壕沟,以防日本鬼子的坦克突入。这处工事组合可以控制黄花梁下通往山阴县的杨庄、双山、来运和通往应县的侯家岭共4条大路,扼困了南下太原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黄花梁是古战场,但已找不到些许痕迹。唯此处抗日工事遗址佐证了黄花梁的险要。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记录下已尘封近80年的记忆,填补了怀仁地域的抗战史料,更重要的是为其正名,以醒后代。</p> <p class="ql-block"> 如今无可比拟的还有村西南处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沙滩汉墓群”。汉墓群虽然冠了一个“金沙滩”的姓,但它切切实实就在尚南头的地界中,为尚南头平添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尚南头村偏西南的坡梁上可以看到几十座硕大的汉墓封土堆,最大的周长有50 多米,10 余米高。这些汉墓历经千百年纹丝不动,好像默默地守候着古日中城的先民们上南头的历史;也任凭后代民间传说对其演义,是尚南头村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村里的陈光普老先生守望了几十年。年过古稀的陈光普老先生任村干部多年。上世纪末,刚刚成立的县文物管理所来尚南头村对汉墓群进行调查,找到了时任村书记的陈光普,文物管理所的同志没有费多少口舌,陈老先生就满门承认下了保护汉墓群的工作,这份业余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村里的领导职务早已辞去,但这份业余工作的担子却再未卸下。</p> <p class="ql-block"> 从满头青丝干到两鬓斑白,夏不避三伏,冬不怯三九,一柄钢叉陪伴着他,经常警惕地巡查着墓群区。就是这个身影,逼退了多少形迹可疑者的鹰视,把一些对古墓窥探的幽灵吓了回去。也许陈光普心中践行的就是一种承诺,就是一个尚南头村民的责任。然而对汉墓群的保护就是保护了几近两千多年的怀仁文化,当然也就是保护了千年古村尚南头的文脉。</p> 文字来源:安孝文老师 <p class="ql-block">本美篇号致力于公益宣传</p><p class="ql-block">无任何商业用途</p><p class="ql-block">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p><p class="ql-block">请及时告知删除13903499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