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县城处在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形成的群山环绕的盆地当中,这是一个以泉水著称的地方,因其众多的涌泉湿地是拒马河(古称涞水)的源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盛夏之季,我和老伴“移民”来到夏天平均气温只有21.7°C的京西夏都·生态凉城涞源避暑,有幸听取了拒马源头的介绍,也实地进行了探访,现将听了看了的情况加以整理,与友友们共享。</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涞源于西汉置县,原名广昌县,隋初因避讳隋炀帝杨广的名字而改称飞狐县,明洪武年间复回广昌县,民国初年改称现名,取涞水源头之意。</p> <p class="ql-block">据涞源县旅游高质量发展顾问、著名学者阳子先生介绍,涞源盆地的地下是一座天然的地下水库。俗话说,烟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量的溶岩裂隙水从盆地周边尤其是西北部(含蔚县南山和山西灵丘东部山区),不断向盆地砂砾层补给,当水位接近地表时便在阻水带薄弱低洼处溢出形成了泉。现已知泉眼102处,流量大于2升/秒的就有30余处,而拒马源泉群是众多泉眼中最大的。在全国许多名泉相继干涸之际,拒马源泉水仍旧汩汩翻涌,出水量达3立方米/秒,这在缺水的华北地区实属难得。专家认为,拒马源在地学上被称为构造上升泉,其丰富的泉水资源堪称华北地区的“绝品”,是目前河北省境内唯一常年不断流的岩溶大泉,尽日滔滔永不休。</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拒马河古称涞水,发源于涞源县附近的涞山(该山不大但一山分七峰故又称七山,后讹传为旗山)脚下,因与北易水“互摄相通”,因此,它也曾被称为易水。因水量滂沱如骏马奔腾,因而被称为巨马河。到了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此后巨马河便成为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与大辽的界河。因巨马河水势凶猛,常阻双方兵马于河之两岸,因此,巨马河在辽宋时期被改写成拒马河。但无论是此“拒马”还是彼“巨马”,都是说河水水大流急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自涞山向东一带地处地层断裂带上,花岗岩阻挡了流水下渗,因而在涞源城一带形成了一片岩溶上升泉,靠近县城的分别为旗山泉、南关泉和北海泉。为纪念拒马河曾叫过的名字,清代以后人们将此三组泉群分别命名为拒马源、易水源和涞水源。其中,被古人们认定为拒马源头的涞山脚下旗山泉是单孔泉眼,解放以前泉眼趵突,水喷如柱,水流大,水质好。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地为了进一步扩大水源,用炸药把泉眼炸开,结果失败了,旗山泉单孔泉眼从此不复存在,变为潜流在下游散为若干小泉眼。易水源即现在的南关泉公园里面的南关泉,许多泉眼从一片湿地中流出。涞水源最为有名,也称北海泉,位于泰山宫脚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北海泉被认定为涞水即拒马河正源,涞源县名也得名于此源。</p> <p class="ql-block">拒马、涞水、易水三源泉涌合流后,在县城东南又汇入了石门泉、杜村泉、泉坊前泉与泉坊后泉。就这样,由这七组构造上升泉群泉涌溢而汇聚成河的拒马河,一路向东,流经易县紫荆关、涞水县野三坡,进入北京房山十渡成为北京的五大水系之一,流入涿州成为涿州的母亲河,最后并入大清河归海河至渤海。由此可见,拒马河不是由雪山融水形成的,也不是由小溪小河汇流形成的,而是由泉群喷涌形成的。所以,拒马河是从平地钻出来的河,是突然出现的河。历史上拒马河水大流速急,上游对两侧山体切割明显,著名的野三坡、十渡等处都是拒马河塑造出来的喀斯特岩溶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拒马源泉群聚太行山、燕山、恒山之灵气,泉水温度基本是恒定的,常年保持在7-13°C之间。据介绍,夏季泉水冰凉彻骨,冬季因泉水与外界温差大而雾气蒸腾,形成河水还没来得及结冰则被一泻数十里,使得拒马河有着“华北地区冬季不冻河”的美誉。同时,泉源水质洁净,富含微量元素,为偏重碳酸钙镁型,按国家饮用水标准衡量,属一类优质饮用水。</p> <p class="ql-block">1998年涞源县政府在北海泉西侧修建了拒马源广场,并勒石以记。2007年被当时的建设部批建总面积600公顷的拒马源泉群湿地为拒马源国家城市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来到拒马源头,欣赏涞水源北海泉是人们的首要选择。据说,这里也是几经变迁方才形成现在的模样。据介绍,泉群占地面积为2.5公顷,出水量为0.35立方米/秒。北侧的泉池名为中山池,是民国初年整修开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定名;中间的泉池古已有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曾进行过扩挖,池中有亭,名为“水心亭”,正面匾额上书“北海第一泉”,亭中设立了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念碑。南侧的泉池是2004年开挖出来的,中间小岛上安放着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涞水源景区抬眼望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区内清泉喷涌,绿柳成荫,水面辉映着远处的塔影。拾级而上,发现这里是一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道教宫观叫泰山宫,里边供奉的是以东岳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为主的神像;在院子的右侧便是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并于明嘉靖年间重修的五级</span>八角砖仿木结构塔叫兴文塔,代表着五行、八卦等元素,被誉为“风水宝塔”。这宫塔一左一右巍然屹立在拒马源头北端,日夜护佑着这片土地和它的子民。不难看出这里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完美的景点,据说已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涞源县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人们休闲娱乐、避暑纳凉的理想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原本潜行地下的水,一旦露出地面,则活脱脱地呈现出生命的活力,或无声地涌动,或哗哗喷出,亿万年来,它阅尽了岁月的更替和生命的枯荣,生生不息,滋润了大地,滋润了生灵,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探访三山交汇、三水同源的拒马源的故事,咱们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