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八月十五,又到一年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是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节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在中国由来已久,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到唐代,中秋祭月更广盛风行。到唐明皇李世民时,拜祭月亮的仪式非常隆重。要道士作法,摆放祭祀物品,众人一起来举行仪式拜祭,共同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吟诗,作乐等。到宋太宗时,定八月十五这天为“中秋佳节”,并将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到明、清、以后,过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在此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光万里,人们仰望天空明月,就联想到与家乡亲人团聚,和思念之情,故又叫“团圆节”。古往今来,月亮,就成为文人雅士作诗词,吟诗歌,唱和的对象,出现了不少佳作品。 </p><p class="ql-block"> 例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句子,堪称千古佳句。他在《阳关曲·中秋月》中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p> <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p><p class="ql-block">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p><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p><p class="ql-block">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p> <p class="ql-block"> 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 </p><p class="ql-block">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p><p class="ql-block"> 望初月简于吏部唐 · 顾况 </p><p class="ql-block">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