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仁者乐山

<p class="ql-block">中秋,镌刻着历史,始于《周礼》,盛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月圆,阖家团聚。归属——是的中国人赋予满月的意义,从古至今,渊远流长。中华的月亮照亮了祖国的千秋百年,许多民俗文化一脉相承,得以沉淀,便才有了今日中秋的三大习俗:品时令佳肴、赏明月美景、庆家人团圆。</p> <p class="ql-block">中秋赏月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俗。《礼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也就是说,帝王在春天的清晨祭拜太阳,在秋天的夜晚祭拜月亮。</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我们,不像现在中秋节想着是买鸡鸭,还是买只大鹅吃,喝点什么酒?那时挺简单的,包谷、小绿豆、毛芋头一锅煮,吃完后,家长拿出从供销社买来的一个大饼子,按人头平均划分成几块,各自拿着自己的那块出门了,从不会争抢、偷吃。拿到饼子后,去找自己的小伙伴靠着草堆一起看(没听过赏)月亮。</p> <p class="ql-block">因父亲有工资,家里不算太穷,但也只买得起一个“大酥瘪”。拿着分来的一块饼,和小伙伴们依靠在生产队晒谷场草堆上,看满天的星星和圆圆的月亮,可从没看见月亮上有什么美女(嫦娥),也没有看见有什么兔子,道是有几次看到月亮上好像有一个老人在摇着纺车。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只参加过我去玉溪读书前一天晚上的中秋节,这也是我家中秋节第一次宰鸭吃。之后,三年的中秋节都是在教室开晚会,吃学校发的大饼子、小月饼,有两次好像每个学生还发两条红塔山,但从没见过谁抽烟,放假时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相较古代,现代人的拜月更多只是赏月时的顺势而为,而非古代祭月的虔诚仪式。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科技的进步更是将人类亲身带上了月亮。</p> <p class="ql-block">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习俗主要始于唐代。唐朝的中秋夜晚,亲友团聚在一起,一边宴饮,一边赏月聊天。如果有人出差在外,面对圆月,想到家中亲友也在欣赏明月,便会为月圆人不圆而伤感。因此,唐朝留下许多带有浓厚思乡、盼望团圆的中秋赏月诗歌。</p> <p class="ql-block">月是故乡明,思乡之情不分古今。家中,有深爱的家人,有可口的饭菜,还有那些无法言喻的思绪。</p><p class="ql-block">月光亮,月饼香,家人齐聚在厅堂;看晚会,庆相聚,说说笑笑情谊长。</p> <p class="ql-block">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管中间多少沧海桑田,守望与团圆,都是中秋节永恒不变的主题。</p><p class="ql-block">月亮每夜都路过你的窗台,你稍微抬头便能接得住它的亮堂,偏偏头便能悉数盛入眼中。但今夜的月亮不同,它携爱而至,将祝福洒满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