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在微信视频上看王立宁老师的视频,讲她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她也是一位强势妈妈,在女儿辍学复学的三四年时间里,她学习了心理学,前后发生了很大改变,和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自然和睦。在女儿复学后高三那年,还剩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她突然发现女儿在画画和文化课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怎么越来越不开心了?就和女儿交流。女儿欲言又止。她觉得,这是女儿在纠结,遇到了不在场之在场问题,怕妈妈还像以前那样无法接纳她的想法。于是她鼓励女儿把心里话说出来,女儿才开口,说她一想到以后要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就不开心。以前不敢给妈妈讲,现在不舍得讲,因为她知道,上中央美术学院是妈妈遗落的梦想,妈妈为她做了那么多,如果能用她的青春来换妈妈的梦想她是愿意的吧。立宁老师马上意识到,对立是伤害,有时爱得过度也是伤害。她告诉女儿:“你相信妈妈是有能力的人吧,我会在60岁退休后不做讲师了,就去学画画,我的梦想由我来拾起,不用你去补偿,你就去追逐你自己的梦想吧。”女儿得到了妈妈肯定答复,放下包袱,非常开心地和妈妈一起去转到了播音主持专业学表演。连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无语,这孩子明明画了十几年了,绝对有能力冲击中央美院,却在这个时候转专业,认为这些搞心理学的都有病,精神都不正常。当然,孩子也确实像老师所料,艺考没过。那就复读呗,还是播音主持。但在学了半年后,女儿又想转回到美术专业,觉得画画才是她真正喜欢的。立宁妈妈的智慧就体现在这儿,她告诉女儿:“如果你的播音主持学得还可以,那就转,学得不好就不转。”原因在于,害怕女儿是因为遇到困难而选择逃避退缩。女儿同意了。通过向机构老师了解情况,知道女儿播音专业也学得很好,考一个好大学没问题。然后立宁老师马上带着孩子重新交钱转回了美术专业。就在很多人唏嘘这娘儿俩疯子一样瞎胡闹时,美术老师告诉立宁妈妈:“你们的选择是对的,你女儿以前画画就是匠心十足,每一笔都很认真,但就缺点什么。而这次回来,她是投入的,她和那个画笔画纸是有连接的,有情感的,她在为她自己画了。”她的画有了生命力,有了灵性,有了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她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真正放飞自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讲完了,也带给我很深的思考。一个孩子,从出生时被妈妈自然的关爱,到长大一点被无知的宠爱,再到青春期被控制、被强迫的伤害,她长大的每一步都深深地烙印在她的成长史上。所谓叛逆,只是孩子在自我意识觉醒初期,将自己小时候所承受的创伤、所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而已,她所有在我们看来不正常的言行都是小时候的因结出来的果而已。这些表现都是合理的,都是应该的,都是有意义的。从妈妈嫌弃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正常那个时候开始,这个孩子就已经很难取悦自己的妈妈了,她内在的价值标准就已经开始混乱了,她人生的意义感就已经开始走向虚无了。更可悲的是,孩子形成的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及这个社会的认知,以合理的形式融入了她的人格里,形成一副副面具保护着内在那个茫然的自己,让她觉得面具的人生就是真实的自己,让她在过去提取出的意义里,以不在场之在场的方式活在当下的生活里。</p><p class="ql-block">其实想一想,不仅是孩子,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所以“认识你自己”才构成了人类这一物种最深刻的问题;所以我们很多父母都是在理解了自己的基础上,才渐渐同理到孩子,理解到孩子;所以我们一定是先觉醒了自己的主体性,革了自己过去的命,改变了自己,才知道要温暖地对待身边的人;所以我们也一定是自己先搞明白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才把孩子当人看,真正去尊重他们,爱护他们,陪伴他们,滋养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也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发现和挖掘他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趟着这条河这么走过来的,王立宁妈妈也是。她和孩子的故事里充满着一位妈妈的柔情和智慧,展现着孩子在她的影响、包容、肯定、鼓励下,一点点解构着过去的意义,再建构出来新的意义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在爱的意义之下,妈妈喜欢画画的愿望从孩子身上回到了妈妈自己身上。妈妈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愿望学习。孩子不会因为没有顾及到妈妈的愿望而产生内疚,一身轻松地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兴趣好受,转头面朝自己的心之所向。孩子明白了,做好自己就能取悦妈妈。孩子更明白,妈妈自己浓浓的幸福溢于言表,女儿才能有幸福快乐的权力和能力。</p><p class="ql-block">在爱的意义之下,妈妈允许孩子在任何一件事上犯错试错,反复尝试。成长的迷茫就是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去了解和遇见自己。妈妈给到孩子这样的机会,那么孩子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就不存在了,矛盾的焦点就自然转移到了孩子自己身上:我到底是喜欢播音主持还是美术?我的欲望到底是什么?我本能的冲动到底在哪一方面?孩子就开始了与真实自我之间进行链接,就开始主动赋予自身生命的意义,就开始去体验和创造自身的价值,去准备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在爱的意义之下,每个人能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和自由选择,她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被妈妈逼迫的时候,女儿产生了对抗觉得她不喜欢画画。在妈妈允许孩子自由选择的时候,女儿才从对立关系和对立情绪中走出来,真正去体验自己的感受,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对于妈妈来说,往往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不敢真心放飞孩子。但如果真的敢放她,她势必会飞翔。让孩子多一些尝试,难得年少,偶尔轻狂是可以的。父母如果能托住孩子,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与坚持,学会独立与自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老师讲到:孩子所有问题的最深层里,其实都在表达一个声音——妈妈你还爱我吗?我还值得你骄傲吗?一切都是为了爱与被爱。这是我们所有人所有行为的最深层动机,它构成了我们人类最深刻的精神问题,灵魂问题;也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最高意义。爱是一切意义的意义。唯有爱,能战胜一切恐惧。唯有爱,能抚慰我们的灵魂。唯有爱,能让我们在现实的泥沼里趟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来。</p><p class="ql-block">庆幸,我们可以拥有爱。在任何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