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轮玉镜耀荆江,游子清秋念故乡。 试上南楼赊月色,思情万缕又倾觞。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源于远古时期的月亮崇拜,自唐代明确为中秋节。其节庆活动,包括祭月、供月、赏月、团聚和庆丰年,酬农神、谢地母等。 说到中秋,荆州人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2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夜晚,被贬荆州的唐代宰相张九龄登上江陵古城南楼向南远眺,但见一轮皎月从天水一色的江面冉冉升起。明月之下,巍峨的古城,浩淼无垠的荆江,仿佛凝结成一幅格外动人的画卷,一缕思乡之情由然而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句。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证明张九龄是在荆州古城楼上写下这首《望月怀远》,但他在贬为荆州长史时,经常登“南楼”饮酒赋诗,留下了《登荆州城楼》《登荆州城望江》《登郡城南楼》等数十首诗作。其中,《登郡城南楼》就告诉我们,他经常登上的城楼就是“南楼”。因此,南宋荆州守将张栻为缅怀张九龄将南门城楼更名为“曲江楼”,并写信特邀朱熹作了《江陵府曲江楼记》。同时,史书记载古荆江河段主泓一再南移,直到唐代时江水都靠近古城墙。那时,东堤街、西堤街就是荆江大堤,护城河也一直连接着荆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张九龄正是在某年中秋夜晚登荆州城南楼,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诗篇。其实,荆州一直就有中秋夜登城楼赏月吟诗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梁元帝定都荆州古城时,曾让人在城墙东北角上修建了一座明月楼,常于中秋之夜与大臣们在楼上赏月吟诗。后来,明月楼虽然毁于战火,但文人骚客仍然爱在中秋之夜将登上荆州城墙赏月吟诗。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望月怀远》引起了游子们中秋时节对团圆的期盼、对故乡的思念的共鸣。 的确,中华文化是乡愁的“根”,中秋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中秋节源于远古月亮崇拜,在其形成过程中,与楚人重视仲秋之节有关,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楚人迎四仲之节气的盛大庆典。 战国时期,楚人有在仲秋于水畔设帐和筑室水中,以便望月的习俗。比如,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与“与佳期兮夕张”中的“佳期”,就是中秋。那时,楚人于中秋时节在水中筑干栏式木房作为迎歆湘夫人之所。 《楚国风俗志》中说,“在仲秋之夕于水畔设帐和水中筑房歆享女性神衹,是构成后世较原始型的中秋赏月、拜月习俗的几个基本因子”。楚文化专家进一步指出:“上古的这些分散的习俗与观念因子,首先是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实现了部分的凝聚、补充和组织化,然后在荆楚故地上继续吮吸楚文化的丰沛乳汁,到了南朝梁时便完成了它的中期的生成过程。” 战国时期,楚王在荆州建都立国四百多年,中秋节后期的定型、成熟化,与“与荆楚故地文化、民俗的孕育,滋润有关”。</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八月一直是望日的祈月节。在民间,历来称月亮为月神、月姑、月宫娘娘、太阴月光神。古诗词中则常常称之为嫦娥、婵娟、玉盘、玄兔等等。因此,农历八月会有一系列的祭月、供月和活动。后人逐渐充实有关月亮的神话和传说,增加中秋节从祭拜月亮祈祷农业丰收,到求子嗣,吃月饼以庆贺家人圆聚等习俗。 </p><p class="ql-block"> 祭月,是旧时江汉平原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又称为“拜月”。中秋之夜,人们在庭院里,摆上桌案,摆放月饼、莲藕、板栗、水果等圆形食品。在明月升起之时,大家望月膜拜,祭祀月神,祀拜嫦娥。在大人们品茗赏月时,孩子们则边吃月饼,边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奔跑舞蹈,玩舞流星香球。 流星香球,是在柚子上插满点燃的神香,然后用一根短竹竿插入柚子中,握在手中舞动,如流星闪烁。相传,中秋之夜小孩舞流星香球,可以求月神保佑平安成长。 荆楚还有中秋之夜“送子摸秋”的习俗。民间认为,送子娘娘于每年中秋下凡,一些已婚尚未生育的妇女便乘夜去偷摘瓜果,如果“偷”到瓜果未被发现,便预示即将得子。 “陌上相逢尽楚腰,凉州一曲写吴绡。弦拨尽南湖月,更与唱歌到板桥。” 明代“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曾在《沙市竹枝词》中记述了沙市民众中秋泛舟玩月、踏月、走月亮时的情景。 在江汉平原,历来就有过中秋吃月饼、祭月、赏月、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荆州传统名特食品“三楚月饼”,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在洪湖,旧时渔民过中秋节,还有用“发饼”祭月、赏月的习俗。这种发饼,无馅,外形与月饼差不多!!史志记载,元朝末年洪湖黄蓬渔民领袖陈友谅为推翻元朝统治,暗中联络起义渔民,将八月十五的起义日期包在发饼内,巧妙地避开了统治者检查!!后来,陈友谅在江州称王后,命人做了很多发饼,赠给家乡渔民于中秋节食用。由此,发饼也成为洪湖中秋节特有的应节糕点。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楚辞·远游》和《离骚》中的相关记载告诉我们,中秋节厌疾和采月露两个习俗,最早也产生于楚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千古名句,印记着浓郁的荆州味道,是荆州人最熟悉、吟诵最多的诗句。中秋之夜,登上荆州古城城墙,在曲江楼遗址遥望荆江,品味《望月怀远》的深邃意境,一时手痒,便呀呀学语般的也吟了首诗,也算为中秋节凑个热闹。 中秋之夜,让我们登上荆州古城曲江楼上,与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相同的地方与意境之中,望月怀远,一起沉醉于“海上生明月”壮美浩荡的美景之中,感怀“天涯共此时”千古同斯的浓郁乡愁!!</p> <p class="ql-block">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思乡的象征。那千载照耀着荆江的明月,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又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愁。它静静地洒下银辉,温柔却又坚定地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p><p class="ql-block"> 游子,漂泊在万里之外,心却始终牵挂着故乡。或许是故乡的那座城,那条河,那片熟悉的田野;或许是故乡的亲人、朋友,还有那些温暖的笑容!!无论距离有多远,那份眷恋始终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登上荆州古城南城墙上的曲江楼遗址,极目远眺,荆江如此辽阔,可游子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朝着故乡的方向。那种对远方的思念,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愈发显得深沉而浓烈。 而这悠悠的诗情,就像是一杯醇厚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当我们共同举起酒杯,那酒中不仅有对故乡的思念,更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为了梦想和生活奔波在异乡!!但每当明月高悬,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总会涌上心头。我们要记得,无论走得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思乡时刻?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温暖的牵挂!! 愿明月照亮每一个游子的归乡之路,愿我们的思乡之情永远如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