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逢父亲节或是生日,我都会收到女儿的礼物,其中最多的就是书。有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这个数字读物盛行的时代,书依旧是不可替代的。读书是一个获得知识和体验审美的过程,精致的装帧、漂亮的书衣、芳香的墨迹和搓弄书页的声音都是读书不可缺少的。</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书架上有许多书,有我自己的,有女儿的,有妻子的,可那都是名义上的。一本书只有被你读过后,它才真正属于你 ,即使是借来的,也可以成为你的书。一本书,你读过它,书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赋上了你的气息,有的人物和场所成了你的专属,甚至你成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世界变成了你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我有许多的书,一直散落在书架上没有读过,它们还不能算作我的书。</p><p class="ql-block"> 古人读书是讲究心境的。有寒门庶子“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有莘莘学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有不羁文人的“雨夜孤灯乱翻书”,有才子佳人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有风骚士人的“雪夜闭门读禁书”,更有趣的是“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读书的心境与他们都不同。既不是发愤读书,也不是闲来读书,而是为了灵魂的安宁。现在的我是不得不读书,就像一日三餐一样,不得不。</p><p class="ql-block"> 从前,我满世界里瞎球转,不走的路都走了三遍,脑袋里灌满了七荤八素的东西,就是想读书脑袋里也没有地方可放了。如今,被生活钉在了家里,与外界隔绝了联系,脑袋早已空空如也,灵魂像饿狗一样跑了出来,见什么咬什么,被它搅得心绪不宁。我想得给那狗日的弄点吃的,不然它会搞死我的。</p><p class="ql-block"> 我坚持读书,用读后的心得和体会以飨嗷嗷待哺的灵魂。可是那家伙挑三拣四不好好吃,嫌我低俗、迂腐、没文化,还是隔三差五的闹腾。不得已,我又收罗了一些中西名著、古今经典、网红精选来读。我深知,一个人的灵魂如果不安稳了,那这个人就一定是快要疯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一个人可以养熟一条狗,却永远也养不熟自己。因为狗去了陌生的地方或是见了不顺眼的人就会警觉起来,当它熟悉了那里的声音、气味后,就会安稳下来,把那里当成了家,坚贞不渝地做起看门狗来,赶都赶不走。而人恰恰相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就不再好吃,有趣的事做多了就不再有趣,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每天看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就腻烦了,好像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一副不领情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当我的生活空间无法改变时,我就通过读书更新我的思想空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给灵魂营造一个不断翻新的环境。这个并不难做到,好在人类的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可以从中攫取需要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读书可以穿越古今,纵横中西,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我在书中看世界,我在书中行万里路,我在书中享受安宁。</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已经很少阅读,更多的是听书了。因为读书太累眼睛,再者我也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阅读。听书则不同了,一边听书一边吃饭、干活,什么都不耽误,而且效率很高。唯一的缺陷是少了对书页上方块字的把玩,有时听完一个词还要在心里揣摩是哪几个字。</p><p class="ql-block"> 我会把听过的喜欢的书再买回来,在手里翻一翻,把书中特别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段,感受读书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书是我思想的源泉,书是我一生的知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