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间读懂父辈 的追求 来克勤

松涛

<p class="ql-block">伊春林区的红松林</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伊春,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群落,是“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经过几代林区人的不懈努力,伊春不但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守护东北亚生态平衡、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我的父亲来裕民, 是伊春开发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p><p class="ql-block">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本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图 书《留得青山赠后人一—林区建设的开拓者来裕民》,书中详细介绍了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当年开发建设林区的故事。每当我抚卷细读,书中记述的点滴细节都会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父辈们拼搏建设的火热年代。</p> <p class="ql-block">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留得青山赠后人——林区建设的开拓者来裕民》</p> <p class="ql-block">举家奔赴林城</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伊春设市,父亲来裕民担任第一任市长,兼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当时他还不满40周岁,此后一干就是8年。</p><p class="ql-block">到伊春之前,父亲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1935年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于1939年年初几经辗转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曾在八路军太行第三军分区担任巡视员,参加过百团大战;先后三次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学习和任教;抗战胜利后,父亲作为延安派出的干部团成员来到东北,受到了陈云同志的接见,后担任刚成立的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p><p class="ql-block">担任伊春市市长后,为了制定出科学的经营方案,父亲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跑遍了各个林业局、林场。</p><p class="ql-block">伊春林区开发初期,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林业生产季节性强,当时的生产手段原始落后,林业工人用弯把子锯采伐,每个人都随身携带斧、锤、铁楔子等生产工具,劳动保护用品只有用藤条编织的安全帽,抬木头用的是垫肩、手套,照明则靠马灯。冬季是林区采伐运输的黄金季节,在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工人有的锯树,有的打枝丫,有的往冰雪滑道上抬原木,有的用马套子从密林深处往外运木材,时常可以听到工人抬着木头喊起的劳动号子:“瓦杠,抬起来哟,嘿哟,往前走哟,嘿哟……”工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干得热火朝天,但这无疑是超负荷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低下的。</p><p class="ql-block">父亲去林场调研,工人们听说市长来了,便簇拥着他进了工棚。他看到工棚中有两条长长的板铺,地上是一个中间挖洞盘起的火炉,上面放一把烧着开水的水壶。工人们常常把冰和雪烧开了饮用,吃的是苞米面窝窝头儿、高粱米饭、冻白菜、冻萝卜条汤,还有用大头菜根腌的咸菜。工人们有说有笑,父亲的眼里却噙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经过父亲和同事们的努力,林场陆续用上了哈林100型油锯、阿特兹拖拉机等比较先进的采伐和集材器具,逐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了解决“吃菜靠外调、冬天吃冻菜、夏天吃烂菜”的副食短缺问题,改变人们关于高寒地区不能种植蔬菜的认识,父亲发扬延安大生产运动作风,在城边开了一小块试验田,休息时间去侍弄,当年获得了丰收。他将这个生产经验在市政府工作报告和《伊春日报》上进行了宣传推广,随后,林区的蔬菜、肉、蛋、鱼产量都有了大幅提高。在他的带领下,伊春群众度过了那个开发初期的艰苦岁月。</p><p class="ql-block">1958年年初,我们全家由哈尔滨搬到伊春。小兴安岭的早春,天气仍然很冷,到处一片洁白。母亲刘羽由省委宣传部调到伊春市妇联工作,我也由哈尔滨市铁岭小学转到了伊春市黎明小学,当时年幼的弟弟来勇勤、来跃勤也一同来到了伊春。我们被安排住进一个老少屋。冬季房间挺冷,室外厕所较远。居民区取水用的辘轳井台很高,一到冬天就结满了冰,我每次去担水都有点儿发怵。我常常怀念在省城住过的那栋高大的“苏联房”,房间多、举架高,各种设施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教导我说:“小兴安岭曾是抗日的战场,东北抗联在这里给侵华日寇以沉重打击;这里曾是中共北满省委所在地,许多重大决策在这里做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林业三师的官兵来到这里,与广大林业职工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加大了林区开发建设的力度。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把伊春建设成为美丽的森林城市,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抗战期间在八路军太行军区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在伊春市人代会做政府工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父亲来裕民、母亲刘羽</p> <p class="ql-block">牢记“永续利用”</p><p class="ql-block">1958年伊春设市后,林区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期,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父亲刚刚担任市长不久,就接到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为建设人民大会堂、修缮天安门和故宫等重大工程选材的任务。为此,他亲自到山上组织落实,先后在五营林业局和友好林业局选出径级60~80厘米、材长11~15米的特级红松原木70立方米,在上甘岭林业局选出1976立方米的优质红松,组织人员用专列发往北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的十大著名建筑以及后来全国各重点工程,都用到了伊春林区的木材。如今,每当我看到这些雄伟的建筑,都感到非常亲切和自豪。</p><p class="ql-block">来裕民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1963年,父亲在北京参加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请他和他的同事们到中南海西花厅座谈。周总理关于“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嘱托,父亲始终牢记于心。从北京回来后,父亲请省林业勘察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到伊春对林业资源进行调查。他还组织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规划,大力提倡迹地更新、人工造林、义务植树、封山育林和多种经营,并倡导设立森林防火机构和打火队伍。每次打火,他和市委的领导们都身先士卒,是最早进入和最晚撤离火场的那批人。针对“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怪现象,他重点抓了大批苗圃建设,培养一流的种苗。为了提高营林效率,他到基层林业局蹲点一个月,指导总结出“七定五保一奖”的经验并进行推广。当年,全市造林一举突破百万亩大关,达到131.1万亩。</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好这座森林城市的生态资源,父亲格外注重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他和同事们的推动下,伊春以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为出发点,建设了友好纤维板厂、南岔木材水解厂、伊春造纸厂、浩良河水泥厂、伊春发电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友好纤维板厂于1960年成功试制了达到国际标准的硬质纤维板,并于1962年打入国际市场,质量居世界前列,1965年实现年产1.8万吨。此后,伊春林区开始逐步由单一经营走上了木材生产、森林更新、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轨道。</p><p class="ql-block">同时,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多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伊春设市以后,从全国各地选调了大批干部和专家,并接收了国内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大批关内支边青年,聚集了50多万人,整合起了多方资源,走出了一条开发建设和营林工作相结合的新路。</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右三)和同事们在伊春林区现场办公</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奔赴一线组织护林防火抢险救灾</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积极倡导并亲身参加植树造林</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来克勤接受电视台采访</p> <p class="ql-block">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2019年,中共伊春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挖掘整理了张子良、来裕民、马永顺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拍摄了党员教育电视片《永远的绿水青山》。其中,父亲的很多故事都折射出延安精神的深深印记。</p><p class="ql-block">父亲是延安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践行者。1939年5月,八路军总部安排他进入延安抗大一分校学习;1942年6月,又安排他到延安抗大总校培训团职以上干部的上干科学习,毕业后留上干科任教。在抗大学习和任教期间,他多次聆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讲话,思想上得到了深刻洗礼。</p><p class="ql-block">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有段时间,伊春林区为了均衡生产、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采伐向北部密林深处发展,但是在木材外运上遇到了难点。父亲和时任市委书记王钊一起研究,组建了7000多人的共青团铁路建筑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没用国家投资,修筑了23公里长的铁路,解决了东风林业局木材外运的难题。</p><p class="ql-block">父亲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上下班或在市区开会,他一般都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夏天酷暑,常常汗流浃背;冬季严寒,口罩棉帽周围结满了冰霜。路上有认识他的群众,有时喊一声“来市长”,他就停下车,唠一唠,有困难尽量帮助解决。</p><p class="ql-block">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不但狠抓物质文明建设,也格外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想方设法丰富林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他特别重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经常应邀到学校讲革命传统和林区发展规划。在他和同事们的影响下,伊春的中小学生纷纷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我还曾和一些同学自告奋勇地与工人师傅一起扑灭过山火。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伊春日报》创刊,伊春人民广播电台开播,让伊春人民从此有了了解时政、欣赏文化娱乐节目的新平台。父亲还要求伊春林业文工团经常深入各林业局巡回演出,为一线职工送去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1965年,由于工作需要,父亲又调回到省城,曾担任黑龙江省林业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并兼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1986年因病去世。许多当年和父亲共事过的老同志,至今还记得他珍藏的延安抗大教职工胸章、八路军臂章和八路军皮带,还能记起他曾唱过的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几十年了,虽然没有为子女留下什么物质财产,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益终生。 本文作者 来克勤 此文 2024年2月在《党的生活》杂志发表</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在市区上下班和开会一般骑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来裕民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p> <p class="ql-block">来克勤(后中)、来勇勤(后左一)、来跃勤(后右一)、来建华(前左一)和父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党的生活》2024年2月发表了《在青山绿水间读懂父辈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