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一座举全国之力打造的蒙古国“唯一一座城市”。<div><br></div><div>走在整洁的街道上,市区的景象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草原国度的认知。<div><br></div><div>这里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市区林木郁郁葱葱,绿化还是不错的,完全不像身处草原--至少夏天是这样的!<div><br>乌兰巴托(Ulaanbaatar),蒙古国首都,坐落在图拉河上游河谷地带的山间盆地,面积4700平方公里,汇聚全国近一半人口。<div><br></div><div>这座城市,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距离中国边境718公里,俄罗斯边境542公里。</div></div></div></div> <p class="ql-block">从成吉思汗博物馆步行不远,就到位于乌兰巴托中心--苏赫巴托广场南面的国家宫。<br></p> 这一带是蒙古国政府部门大楼的集中地。<div><br></div><div>沿大街的建筑物,占地很大,显得很大气,外墙上还有漂亮的浮雕装饰。</div> 国家宫外面的金属围栏,上面有蒙古国的国旗图案。<br><br>顺着往前走不远,即到达苏赫巴托广场。 <p class="ql-block">国家宫侧面,遇到民众摆放的要求政府修改宪法的请愿书。</p> 说到蒙古国,说到乌兰巴托,绝对绕不开的就是苏联时期。<br><br>蒙古独立后,对其影响最大的非苏联莫属!<br><br>由于曾是苏联的附庸国,街道建筑、衣着生活和饮食文化均充满浓厚俄国色彩。<br><br>乌兰巴托,蒙古语意为“红色英雄”,就是苏联时期定的,原来可不是这个名字!<br><br>乌兰巴托建城较早,曾被称为“库伦”、“大库伦”等,是有近400年历史的古都。<br><br>乌兰巴托如今的建筑,苏式居多,不过最明显的苏联时代的标志,就是乌兰巴托正中心的苏赫巴托广场。 苏赫巴托广场(Sukhbaatar Square),位于乌兰巴托正中心。<br><br>历史上,这座广场反复易名,最初因纪念蒙古独立领袖达木丁•苏赫巴托而得名,2013年更名为成吉思汗广场,2017年恢复现名。<div><br></div><div>(名字变化可依稀感受到对俄罗斯的态度)<br><br>苏赫巴托广场的布局,与许多苏联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类似,四周坐落着一些很重要的建筑,有点像我国的天安门广场。<div><br></div><div>实际上,广场之于蒙古国人,就如同天安门广场之于我们。<br><br>苏赫巴托广场,成为蒙古首都市民休闲、举办大型活动和演唱会的地点,也是国庆阅兵和其他游行队伍的出发点。<br></div></div> 环绕着苏赫巴托广场,有国家宫、国家古典艺术剧院、文化中心、市政府、中央邮局、政府办公大楼和豪华商业大厦等。<div><br></div><div>踏进广场,体量庞大的建筑体--国家宫首先映入眼帘。<div><br></div><div>国家宫,位于苏赫巴托广场北面,是蒙古国总统、总理、政府、议会(蒙古国称为大呼拉尔)办公所在地。<br><br>每逢重大节日以及典礼,蒙古国官方都会在这一广场举行仪式。<br><br>这座建于1950年代初期的四层建筑,肃穆庄严,蓝色顶与玻璃幕墙发出深邃的光泽。</div></div> 国家宫占地很大,沿着主干道,绵延数百米,政府部门多集中在这里办公。<div><br></div><div>东欧剧变后,蒙古爆发民主革命,并于1992年颁布了实行多党制的新宪法,放弃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共和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br><br>总统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br><br>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br><br>有意思的是,2012年蒙古通过了废除死刑法案,正式成为继贝宁、刚果、斐济、拉脱维亚、马达加斯加、诺鲁、苏里南之后,近年全球第八个废除死刑的国家。<br></div> 国家宫侧面,停着的警车。<br><br>在乌兰巴托街上,看到的警察并不多,感觉警察密度不如上一个到过的首都--阿塞拜疆的巴库。<br><br>尽管如此,乌兰巴托市面看上去平静祥和,秩序良好,几乎看不到流浪或乞讨者。<br><br>据说,蒙古国的警力规模大概有1.2万人,平均下来差不多每万人有35名警察。 朝着苏赫巴托广场的国家宫正面的正中央,坐落着一尊成吉思汗的铜像,左右侧站着两个将军--素布台和木华黎。<div><br></div><div>元世祖忽必烈和蒙古国二代大汗窝阔台汗的铜像,分列在国家宫正面的两侧,算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都凑齐了。</div> 国家宫正面的正中央,一尊成吉思汗的铜像巍然端坐。 白天,因为光线的原因,看不清成吉思汗的面容。<div><br></div><div>入夜,铜像在灯光下则显得栩栩如生。</div> 正好遇到一群身着色彩鲜艳民族盛装的人民代表刚开会出来,在成吉思汗雕像前的阶梯上合影留念,给这里增色不少。 正门左侧,坐落着成吉思汗的儿子、蒙古帝国二代大汗窝阔台汗坐着的铜像。<br><br>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兀鲁赤和阔列坚。<br><br>三子窝阔台最聪明,成吉思汗死后将江山交给他,成为蒙古帝国第二个大汗(皇帝)。<div><br></div><div>有意思的是,长子术赤因出身有疑点而得不到重用(成吉思汗正妻怀孕时被抢走,回来时生下他,术赤意为“客人”),成吉思汗封地时,术赤得到远离蒙古本部的钦察草原。<br><br>术赤去世后,儿子拔都继续西征,术赤的后裔却如同一串璀璨的明珠,在中亚与南亚的广袤大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br><br>他们或开疆拓土,建立起赫赫有名的汗国;或在文化融合中扮演关键角色,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增添了别样的色彩。</div> 正门右侧的端头,坐落着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坐着的铜像。<br><br>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国人比较熟悉--离中国历史最近的蒙古人。<br><br>他是成吉思汗之孙,监国拖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弟,大蒙古国第五位大汗。<br><br>作为元朝开国皇帝(1260-1294年在位),1271年,他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遇到两位穿着传统蒙古族服饰、来自二连浩特的内蒙古人。<br><br>当地导游Tom一看就知道是内蒙人,看来同是蒙古民族,环境不同,服饰和气质还是有明显区别。<div><br></div><div>只是我们外人看不出来而已。</div> 苏赫巴托广场中央,一块巨石基座之上,耸立着蒙古革命英雄达木丁•苏赫巴托骑在马背上雕像的纪念碑。<div><br></div><div>他一手握紧缰绳,一手举向天空,像是发出无声的号召。<br><div><br></div><div>苏赫巴托,上世纪蒙古国独立时期的领袖,参与了独立条约的签署和一系列独立相关活动的组织,是蒙古国开国第一任军事统帅。<br></div></div><div><br></div><div>据说他打仗厉害,打赢过日本人。<br></div> 纪念碑底座上,用传统回鹘旧蒙文刻着苏赫巴托关于团结的一段名言(没有英文,看不懂),上面醒目地刻着传统的索永布图案。<div><br></div><div>顶部的雕塑,则是苏赫巴托在马背上举手召唤的英姿。</div> 雕像正对着的便是国家宫。<br><br>苏赫巴托的雕像,与国家宫的先祖们的雕像,仅隔百米相望。<div><br></div><div>几百年风云变幻,草原民族从开拓土到独立的沧桑历史,在这百米之间涌动。<br><br>在苏赫巴托广场,感受历史照进现实......</div> 苏赫巴托广场上,聚集着很多市民和游客。<div><br></div><div>地陪导游Tom介绍,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br></div> 披着婚纱的新人。<div><br></div><div>蒙古国是一个女多男少的国家,当地人结婚往往偏早--法定结婚年龄是男生17岁,女生16岁。<br></div> 新人在国家宫的阶梯上合影留念,应该是规定动作之一。<br><br>有趣的是,国内的新人拍婚纱照,通常会选择自然风景很美的地方,而且只限于两人。<br><br>而在蒙古国,寺庙、佛像、大广场这样的“地标”,才是婚纱照的热门选择。<br><br>新人拍婚纱照还要带上亲友--感觉蒙古人这个习俗也是学着的俄罗斯,在婚礼当天拍摄婚纱照,而且以和亲朋好友的合影为主。<br><br>我觉得这种类型的婚纱照更真实,更接地气,比国内在摄影棚里用虚拟背景拍出来的婚纱照要好很多。<br> 苏赫巴托雕像下面,一位穿着军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的老者颇为显眼。<div><br></div><div>旁边坐着的人都穿着蒙古民族盛装,猜想是前来拍摄婚纱照的这对新人的亲友团。<br><br>这一天,亲友团都会盛装出席,颇有仪式感,老兵或英雄更是将勋章或军功章全数别在胸前,这是他们自豪的时刻,这在前苏联国家是个传统。<br><br>据说一套上好的蒙古袍很贵,一般的也要50万蒙图左右,折合人民币要好几千元。</div> 看气质,老者像曾经的蒙军英雄或立功老兵,他顿时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div><br></div><div>(在正式场合,对待俄罗斯老兵或荣誉军人有这样的自豪而隆重的传统)</div><div><br></div><div>游客纷纷前去合影,心情大好的老人欣然接受众人的致敬。</div> 漂亮的伴娘团,跟我们的习俗一样。 <div>打扮前卫的年轻人,戴着耳机,拎着滑板,从苏赫巴托雕像前经过。<br></div> <div>苏赫巴托广场东侧,坐落着国家古典艺术剧院和文化宫(文化中心)。<br></div><div><br></div>国家古典艺术剧院,典型的苏式建筑。<div><br></div><div>粉红色,貌似是文化演出单位的专属,在乌兰巴托看到几处剧场长得都大抵相似。</div> 国家文化中心。 国家文化中心,典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 从国家文化中心看苏赫巴托广场。 在苏赫巴托广场上骑车的长着典型“蒙古脸”的儿童。 从地图看,苏赫巴托广场位于城市最中央。<div><br></div><div>广场南面为东西走向的和平大街,西面为南北走向的苏赫巴托大街,东面为南北走向的Ikh Surguuji大街,构成城市的几条主干道。<br><br>苏赫巴托大街自北向南,从成吉思汗博物馆,经国家历史博物馆,到国家宫和苏赫巴托广场,再往南即更名为成吉思汗大街,经过色楞河的和平大桥和库拉河大桥。<br><br>Ikh Surguuji大街自北向南,经苏赫巴托广场后,经过蓝天大厦和最高建筑物--香格里拉酒店,再往南即更名为Olimpic大街,经过儿童公园和库拉河。</div> 苏赫巴托广场的南面,是乌兰巴托的“长安街”--和平大道。<div><br></div><div>这条贯穿乌兰巴托东西的主干道,沿街尽是现代风格的建筑,全然繁华的都市景象。</div><div><br></div><div>巨大的LED屏幕,循环播放着彩妆广告。<br><div><br></div><div>这一带是乌兰巴托商务区,现代化办公楼和酒店集中,林立的高楼汇集众多国际大牌。</div><div><br></div><div>这也是外交官们青睐的一条街,沿街有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很多国家的大使馆(中国大使馆在北京街)。</div></div> 苏赫巴托广场南面的和平大道上,天蓝色玻璃幕墙装饰的蓝天大厦(Blue Sky)充满未来感,成为最过目不忘的地标。 苏赫巴托广场位于市中心,作为乌兰巴托的地标,这里有蒙古国零公里的原点标志。 新人的婚车--草原的民族酷爱越野吉普车。 苏赫巴托广场南边一隅的音乐喷泉,衬托出远处建筑群的现代感。<div><div><br></div><div>站在广场中央望向四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在这一特殊的场合汇集,产生了一种奇幻的空间感......<br></div></div> 苏赫巴托广场西面,是车水马龙的苏赫巴托大街。<div><br></div><div>过街人行道竟然没有设置红绿灯,折射出乌兰巴托的司机与市民的良好素质。</div> 马路对面的苏赫巴托广场西面,是乌兰巴托市政府和中央邮局。 在中央邮局,往国内寄明信片的邮资是1000蒙图再加10%的服务费(折合人民币不到3元)。<br><br>这可是乌兰巴托市唯一的邮局,对游客很有意义。 入夜后,彩色灯光映射下的国家宫,透出一份神秘的美。 成吉思汗坐像,终现清晰面容。 入夜时分,前来国家宫瞻仰成吉思汗的市民仍络绎不绝。 国家宫一角。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苏赫巴托雕像。<br><br>白天风光无比的雕像,没有了灯光映射,着实黯淡了很多,成为环广场夜景中的差评......<br></p> 国家古典艺术剧院,在五彩灯光投射下,美轮美奂。 苏赫哈托广场西面,欧式政府建筑灯光秀。<div><br></div><div>高大现代建筑上的巨幅LED屏幕上,投影出蒙古国国旗。</div> LED屏幕上滚动播放公益广告,现代感十足。 苏赫哈托广场上休闲游戏的市民和游客。 广场周边夜景。 远处,灯火阑珊的乌兰巴托市中心区域。 和领队打车去拍广场夜景,顺便乘出租车夜游酒店前台推荐的夜场一条街--首尔大街(街如其名!因不熟悉情况选择纯车游)。<div><br></div><div>顺便说,在乌兰巴托,无论约车或现场叫出租车,都通过手机软件计算出的费用支付。</div><br>第一段从入住的华美达酒店到广场,第二程从广场经首尔大街回酒店,起步价1600蒙图(合人民币3块多),最终付账也就合人民币十多二十块钱--说实话一路上挺担心被宰!<div><br>路上跟司机聊天,我们纠正不是日韩人而是中国人时,一男一女两个较年轻的司机也没啥异样的态度,感觉对中国人还挺友善。<br><br>只是,英语交流不太顺畅,学俄语出身的领队倒是最后用俄语无障碍交流。</div> 蒙古国,可以排到亚洲最西化国家的前列,西化到了连祖先的文字都改变了的国家。<br><br>不过网上津津乐道的,却是这里的夜生活和风俗行业。<div><br></div><div>据说,首都乌兰巴托拥有不逊色于任何西方国家的夜生活。<br><br>这里冬天漫长而寒冷,夜生活通常在夏天。<div><br></div><div>乌兰巴托不仅有大量的酒吧,还有舞厅、夜总会等。<br><br>在乌兰巴托citywalk中,发现路边很多简陋的卡拉OK厅,想必白天清静是表象,入夜后定有乾坤!</div></div> 夜店里的美女,会让人会对这个国家有新的了解。<br><br>夜店女郎身材高大健壮,是蒙古国妇女的特点之一。<div><br></div><div>据说,她们可不是穿着传统的蒙古袍,而是衣着暴露,尺度开放,主动搭讪!<br><br>随韩流一起到来的,是韩国观光客。</div><div><br></div><div>很多韩国男人到乌兰巴托就是寻欢的--比首尔好玩,还便宜!<br><br>据说,喜欢单刀直入的韩国男人会在“红灯区”转悠,如发现单放了一双女鞋的门户,便可推门而入,与对方深度交流一番......</div> <p class="ql-block">团友发的乌兰巴托夜店的视频。<br><br>这就是蒙古国--据说170万女性中,有超过两万人从事风俗产业。<br><br>韩国人戏称乌兰巴托是亚洲的基辅、最实惠的风俗区。<br><br>乌兰巴托官方对越来越盛的风俗产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默许的态度,毕竟这提供了一条出路,避免社会冲突,同时政府也能有收入。<br><br>横向对比其他国家,凡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发生倒退时,女性为了生活很容易滑入失足的深渊,靠身体挣钱,东欧,尤其是乌克兰就是典型的例子。<br><br>乌兰巴托想要摘掉“亚洲基辅”的帽子,只有搞好经济一条路可走,经济发展好了,就业机会多了,没人会再愿意从事风俗产业。<br></p> <div>民风淳朴的蒙古国,为何会变成韩国男人的天堂?原因有三。<br></div><div><br>•蒙古国内女多男少,而且人口年龄结构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4岁)--荷尔蒙爆棚,年轻女性多的社会容易“擦枪走火”。<br><br>•男人主要从事危险性高的采矿等行业,带来很多单亲家庭。</div><div><br></div><div>•很多蒙古男人酗酒,没法养家。<br><br>•近年蒙古国的经济不大好,采矿和牧业是蒙古两大支柱产业,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传统的游牧生活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牧民涌入乌兰巴托,年轻女孩愿意投身风俗产业。<br><br>•日韩开放观念深入人心。日韩的风俗产业发达,相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蒙古国非常流行,给该国女孩起到“启蒙”作用,改变了她们保守的性观念。<br></div> 我们前后在乌兰巴托停留了两三天,白天是风俗行业歇业时段,即便是晚上,市面上看上去与我们国家的北方城市没啥区别。<br><br>大街道上没有看到女郎公开招揽生意,风俗行业并没有猖獗到渗透市区万巷.....<br><br>推测只是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活动”,而且政府也默许在小范围内可控...... 乌兰巴托南郊的翟山附近,有一个韩国人聚居区域,与乌兰巴托其他地方相比,房子比较新,显得比较高档。<div><br></div><div>据说,有个医生帮皇帝治病留在这里,皇帝册封这块地给他。</div><div><br></div><div>韩国人于2005年将周边的地买下,建了韩国人的住宅区和商务区。<br></div> 在一个韩国人聚居的住宅小区里面,有一个公园--释迦牟尼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 其实,这就是一个韩国人集中的住宅小区里的小“街心公园”,因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立像而出名,成为一个网红景点。 <div>从大路边需要走进去两三百米才到佛像。</div><div><br></div><div>途中经过几处雕塑,其中两个孔雀开屏的雕塑,远看误以为是蚌壳。<br><br>其实蚌壳和孔雀在蒙古国都找不到踪迹,却这么受追崇.....<br></div><div><br></div><div>这里,距翟山不远,可以清晰看见山顶上的翟山纪念碑。<br></div> 释迦牟尼立像高23米,基座下面有小型宗教博物馆。<div><br></div><div>该公园建于2005年,蒙古佛教界最有威望的古日达瓦仁布齐(Gurudava Rinbuch)大师带头捐款而建造。<br></div> 佛祖释迦牟尼立像外表面镀铜,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div>金主韩国人建了这座释迦牟尼立像,还好,没听说因此把释迦牟尼也归为韩国人!<br></div> 两侧草地里的动物雕塑,倒是“本土出产”。 从侧面看释迦摩尼铜像。 通体写着韩文的蒙古包,怪怪的--身披蒙古外衣,芯是韩国的! <p class="ql-block">乌兰巴托的韩国“国中国”。</p> 站在高处远眺,眼前的景象,像是到了韩国--现在的蒙古国成了韩国人的后花园。<br><br>在翟山下面的一座现代建筑前面的小广场上,陈列着一辆退役的坦克。 登翟山纪念碑有几条路。<br><br>一是从侧面,通过陡峭的石阶徒步登山,一两百米的高度,费时费力,且山秃无树木遮荫,不适合旅游团体。<br><br>二是在韩国区内山脚下的一座依山而建的综合大厦,乘电梯到7楼,再通过玻璃桥,徒步登最后数十米的路程,比前者省力许多。<br><br>这是综合大厦的入口。 <p class="ql-block">苏军纪念塔,实际上是一个基座上面安放退役的蒙古造坦克。</p> 坦克不大,被放置在一个斜坡站台上,呈爬坡状。<div><br></div><div>站台前面写着西里尔蒙文,看不懂啥意思。<br></div> 站台侧面描绘1943和1945的年代标记以及走过的轨迹。<br><br>地陪导游Tom介绍,这是蒙古造的坦克,在二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非常给力,最后一路杀到柏林,见证了纳粹法西斯的灭亡。<br><br>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完成了工业化,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证。<br><br>当时,蒙古国作为苏联的大后方,曾生产坦克,在二战中扮演了厉害的角色,并最终以坦克为主导,打败日本关东军。 这个小的主题公园,算是山顶翟山纪念碑的序曲。 墙面只标注了西里尔蒙古文,看不明白。<div><br></div><div>从墙面上刻画的人物推测,这是讴歌苏联和蒙古国军人团结抗敌的战斗情谊。</div> 综合大厦内部,装饰非常现代。 蒙古国的英语普及率低,国民说的是俄式新蒙语。<div><br></div><div>哪怕年轻店员,很多听不懂英语,需要你画我猜,要么使用翻译软件。<div><br></div><div>跟不上队伍,找登高的电梯,费了不少周折......</div></div> 乌兰巴托南郊的翟山,据说因为有个蒙古将军姓翟,那一带是他的,故以他名字命名。<br><br>翟山纪念碑,位于翟山顶,成为必到旅游点的原因有二:<br><br>•山顶上有为纪念1939年诺门坎战役(当地称哈拉哈河战役、卡尔客河战役)中牺牲的苏军烈士而所建的苏军纪念碑,不了解历史的游客大多对此不感兴趣。<br><br>•山顶上的平台,是眺望乌兰巴托全市美丽景观的绝佳地点,是千万不能错过的! 运气不好!<div><br></div><div>为了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京2024年9月1号访问蒙古,通往山顶的翟山纪念碑道路已经被围蔽修缮(领队说上一个团还开放参观)。</div><div><br></div><div>普京就是奔着庆祝诺门坎战役85周年纪念活动而来的。<br><br>(普京前两次对蒙古国的访问均为诺门坎战役而来,分别是75周年和80周年,可以看出这两国对这场战役的重视)<br><br>对国人来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div> 一定要登上这个必须要打卡的景点,只为了看乌兰巴托全景! 必须创造条件登顶!<div><br></div><div>独自一人穿行在山侧面荆棘密布的草丛登顶。</div><div><br></div><div>全程的无氧运动,只为尽快登顶一个目标......</div> 在封闭修缮的景点,享受一个人的专场。<div><br></div><div>翟山纪念碑,因纪念诺门坎战役中牺牲的无名英雄,环状墙上以彩绘记录着近代的战役与历史,让国民明白自由来之不易与可贵。<br></div><div><br></div><div>说说这场改变中国、蒙古国、苏联和日本国运的战役。</div><div><br></div><div>诺门坎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br><br>诺门坎,又称诺门罕,位于今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南部的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地区,西面为哈拉哈河及蒙古国,东面为阿尔山市,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br></div> <div>●当时的形势<br><br>沙俄和日本一直在中国东北囤积军队对峙,都想将东北据为己有。<br><br>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想短时间内占领中国全境,却陷入战争泥潭。<br><br>苏联也企图通过中日战争拖垮日本,好收复日俄战争战败后的远东失地,包括旅顺和中国东北,于是与中国签订援助条约,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br><br>此时,日本一直想扩大对中国内地的军事行动,而又担心苏军攻击入侵东北的关东军,使其陷入两线作战困境。</div><div><br></div><div>于是,日本跟苏联提出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但被苏联拒绝。<br></div> ●战役的过程<br><br>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司令部指令关东军去外蒙古敲打一下斯大林,逼其就范。<br><br>那时,外蒙古还归中国所有(虽然1921年宣布独立,直到1946年中国政府才被迫承认其独立),但苏联已经入侵外蒙古。<br><br>1939年5月起,蒙古军队与伪满洲国军队在边境发生摩擦,蒙古铁骑重创后者,这让后主人--日本关东军很愤怒,看机会来了,日本出动军队将蒙古军打得落花流水。<br><br>苏联不干了,为履行对外蒙古的保护义务,苏蒙军队集中兵力展开猛烈攻势,这场战役规模很大,参战方有四个(外蒙古、苏联、伪满洲国、日本),兵力总和超过20万。 苏军分三路围歼日军第23师团,以兵力多出4倍,却付出阵亡和失踪近万人,受伤1.5万人的更高战损而惨胜,日军撤离诺门坎。<br><br>这一仗使得苏联的指挥官朱可夫元帅一战封神,之后在欧洲战场无所不胜。<br><br>而日本指挥官是有皇家血统的参谋长辻政信,因日本皇军以一当十的傲慢和1904年日俄战争获胜而狂妄自信,导致日本史学家所称“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br><br>斯大林对此战役大吹大擂,却又秘密接洽日本当局,愿意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div><br></div><div>但日本附加两个条件--苏联要与伪满洲国建交,立即停止对中国一切军事援助,迫于日本压力,斯大林出卖中国利益签订了条约。</div> ●战役的影响--对四方的意义迥然不同:<br><br>•对日本来说,战前为北进(苏联西伯利亚)和南进(东南亚)而犹豫不决,一直都把俄国或苏联放在威胁的第一位。<br><br>这场战役被苏联彻底打服后,日本认清:在工业化道路上前进的苏联,远非昔日的沙俄可比,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div><br></div><div>日本“北进派”一蹶不振,得势的“南进派”决定调转枪口袭击美国,把日本带上太平洋战争的不归路,也加重了中国的灾难!<br><br>•对苏联来说,这一仗稳住了东方战线,避免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腾出手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div><br></div><div>在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苏联抽调远东20个亚洲师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 </div></div> •对外蒙古来说,诺门坎战役相当于立国之战,苏联下血本履行了保护国义务,扶持了外蒙的一些王公贵族,唆使外蒙独立。<div><br></div><div>外蒙古在打赢这场战役后,15次申请加入苏联,想脱离我国,后来彻底独立出去。<br><br>外蒙古铁了心跟苏俄混,从未摇摆过......<br><br>(从这次普京访问的派头,哪是国事访问,而是巡视自己的自留地和后花园)<br><br>•对我国来说,这场战役之后,想收回外蒙古的希望更加渺茫了,这也是我们的史书很少提及这场战役的原因.....<br><br>诺门坎战役在二战中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不多,但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从整体上扭转了二战走势,重塑了中苏日和蒙古国的利益格局。</div> 登高望远,乌兰巴托全市景观呈现在眼前!<div><br></div><div>乌兰巴托是一个被山包围的城市,并不是想象中的平坦草原。</div><div><br></div><div>登上附近的山头可以俯瞰大部分城区。</div><div><br></div><div>翟山就是一个绝佳位置--这也是翟山成为不可错过的景点的原因。</div> 放眼看去,城市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中,许多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br><br>明丽的阳光下,这座绿色、美丽的城市,不愧为蒙古高原上的一颗明珠!<br><br>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先前对乌兰巴托的想象和认知--空气混浊、城市杂乱、房子低矮、周边上坡上尽是蒙古包和贫民窟.....<div><br></div><div>网上有说,乌兰巴托像极了我们国内的小县城,像吗?<br></div> 说说乌兰巴托地形地貌。<br><br>用一句话描述--两山夹一沟。<div><br></div><div>这里的地形独特,南北有群山绵延,东西是辽阔的草原,东西漫长,南北狭窄。<br><br>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北部,面积约4700平方公里,地形比较平缓,属于一块山谷地区。</div><div><br></div><div>周边有群山环绕,包括肯特山脉、巴彦吉如合山、博格达汗山、青格勒台山等。<br><br>相对平缓的地形适合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还有鄂尔浑河的支流图拉河从旁边流过市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br><br>图拉河从乌兰巴托南部的博格达汗山向西缓流,乌兰巴托主要市区位于图拉河北岸,图拉河南岸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div> 除了图拉河,还有色楞格河流经乌兰巴托,将乌兰巴托分成了河东和河西两部分。<div><br></div><div>乌兰巴托市区沿河发展,图拉河北岸有三块大型台地,第一台地海拔1880米,第二台地海拔1290米,第三台地海拔1300米。<br><br>乌兰巴托城市中心位于第二台地,第一和第三台地的城建水平也比较有限。</div><div><br></div><div>受地形制约,乌兰巴托南北狭窄,东西宽阔,城市主要向东和向西发展。<br><br>在大陆性高寒气候和地形影响下,这里温差极大,冬天漫长(持续八个月)且寒冷,是最寒冷的首都之一(可达-40℃)。</div><div><br></div><div>烧煤、木材等取暖,加上盆地的地形,导致冬天烟雾缭绕,空气质量较差......</div><div><div><br></div><div>图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房子中,突兀地竖立着高耸的发电厂烟囱.....</div></div> 从远处眺望这座城市,仿佛是荒凉中的一个突出的坐标。<br><br><div>网上说,乌兰巴托的空气质量很差(我想指的是冬季,我们去的这几天,感觉还不错),尤其是冬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汽车尾气和煤烟味,市民要戴好口罩才能出门。<br></div><div><br>蒙古国的煤炭资源多到可以出口,乌兰巴托市区家庭多使用煤炭取暖,比电暖划算。<br><br>在外围城区,蒙古包或小砖房区无法实现供暖设施的配套,只能靠煤炭和牛粪取暖,每户大量燃烧,空气污染可想而知!<br><br>汽车太多,尾气排放过量也有不良影响。<br></div> 在南博格多汗山脚下的图拉河畔,座落着著名的夏宫(也称“博格多汗官”)和冬宫。<div><br></div><div>这是闹市区建筑物簇拥的一片“静地”。</div> 充满民族特色的蒙古包,作为景区的入口。 入口处,骑车出行的市民。 这是蒙古末代帝王、宗教领袖、末代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博格多格根(也称博格多汗,1870-1924)夏天住的宫殿。<div><br></div><div>博格多格根,蒙古国历史上的第八个活佛(Living Buddha)--哲布尊丹巴,虽是藏人,自幼生活在蒙古。</div><div><br></div><div>哲布尊丹巴共传八世,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于1924年圆寂之后,即停止了转世。</div><div><br></div><div>原来,这是外蒙古第一任“领导人”乔巴山的操作,他借助于沙俄外力,废除活佛转世,夺取大权,为外蒙古独立扫清障碍。<br></div> 这座末代帝王生活的宫殿,见证了蒙古近代宗教文化与历史的变迁。 <div>夏宫的庭院,经两道门进入。</div><div><br></div>最外面的是宫殿的正门,传统的中式建筑,分成三个门洞,中间为贵宾通道,右边为奴才通道,左边为主人通道。<div><br></div><div>正门的整个结构未使用一颗钉子,只用了108个榫口。</div> <p class="ql-block">清末屏风墙,意欲将邪恶挡在外面。</p> 第二道门为紧闭的大门。<div><br></div><div>宫内建筑呈现浓厚的东方色彩,梁上可以看到藏文、元朝使用的旧蒙文、满文和汉文等刻文。</div> 紧闭大门上的彩绘,取自《西游记》故事。 走进博格多汗官的庭院,古朴素雅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站在南院的中轴线望向主殿,青草茁茁。 宫殿在阶前青草的映衬下,显现出的肃穆苍然,却有几多禅意。 大院的主殿,进门两侧为“四大天王”彩色雕像,即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魔家四将--魔理青、魔理红、魔理海和魔理寿。<br><br>他们原是镇守商朝佳梦关的四名大将,又称魔家四兄弟,原型是佛教中著名的四位护法神将。 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div><br></div><div>他们都随身携带着一件特殊的法器,分别是青云剑、混元伞、碧玉琵琶和花狐貂,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div> 宫殿内收藏着众多珍贵的绸缎绣、丝质唐卡与佛尊。<div><br></div><div>唐卡,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br><br>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作品。<br><br>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br></div> <p class="ql-block">传统颜料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br><br>所用的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然色泽艳丽明亮,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r><br>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br><br>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br></p> 神和佛尊的金像。 不同于故宫的红墙琉璃,博格多汗宫呈现出木质结构与青砖瓦饱经岁月洗礼的色调。<br><br>斑驳的廊柱与褪色的雕梁带来的真实感,仿若回到了当年的时空。 夏宫不大,也就几座宫殿围着一个院子。<div><br></div><div>部分宫殿正在维修,只开放一两座,里面也没啥东西,只供了解个大概。</div> 从木制建筑物的状况看,缺乏修缮。 在夏宫的左路,穿过围绕夏宫围墙的一个小门出去,就到了狭长型的冬宫院子。 这是一座二层的藏式建筑,面西坐东。<br><br>这座宫殿是博格多汗冬季的居所--博格多汗冬宫,现已改成博物馆。 这是全蒙古第一座两层楼房,大致上仍保存原来的面貌。 一进冬宫侧面的大门,就看到陈列着的一架哲布尊丹巴八世专用的俄式马车。 冬宫分成两层,每层为一个长长的、狭窄的通道,两侧为陈列品,像极了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宫。 冬宫内珍藏着八世哲布尊丹巴--博格多汗及妻子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和宗教法器,以及众多18世纪蒙古传统绘画,步輦与拔步床等皇室用品,历经沧桑仍不掩其精致华丽。<br><br>宫殿内展示镶满玉片的龙袍、纯金金履衣、800 颗珍珠做成的衣袍、80只狐狸做成的大衣等珍贵收藏,还有许多皇家用具及照片、服装、动物标本等。<br><br>除了珍贵的展品,哲布尊丹巴八世皇丰富的一生传奇,也是导游口中谈论的好题材。 <div>地方太小,显得拥挤,参观体验不好。<br></div><div><br>里面不允许拍照,有工作人员一直盯着。<br><br>在蒙古国,参观门票多不含拍照(团体票当然不含拍照),是个奇葩。</div><div><br></div><div>想拍照得另外买票,否则就得跟工作人员玩“捉迷藏”......</div>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br><br>说说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八世哲布尊丹巴。<br><br>很多人认为,外蒙古独立是因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无能,其实,在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前,外蒙古早有独立出去的念头,只是缺少一个契机。<br><br>不可否认,蒋介石是罪人,但博克多格根这位“活佛”更是主导外蒙古独立的罪魁祸首。<br><br>博克多格根是个藏人,父亲是会计,他出生那一年,西藏第七世活佛圆寂,根据第七世活佛最后的预言,西藏达 赖喇嘛精挑细选,选择了博克多格根成为下一世活佛。<br><br>这对于一个西藏家庭来说十分光荣,没想到博克多格根未来的命运多舛--不仅成了多方博弈的棋子,还成了外蒙古独立的罪人。<br><br>他的悲惨之处就在于,他是外蒙古的第一任皇帝,同时也是最后一位。<br></p>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br><br>博克多格根的即位和我国末代皇帝溥仪很类似,都是在4岁幼童时期就坐上了王座。<br><br>他自幼就被冠上浓郁的宗教色彩--外蒙古“最高活佛”,拥有了崇高的地位。<br><br>到蒙古后,在大臣、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下,专心研究佛法,关心民生,但父母和老师相继去世后,他开始纵情享乐,不理政务,在他的荒诞治理下,百姓苦不堪言。<br><br>时值清朝末年,为振兴经济,清廷推行“清末新政”,其中在蒙古地区铺设铁路、兴办工厂、以及开垦荒地以促进粮食生产......<br><br>这本是好事,但清政府背负沉重的赔款负担,不得不大幅提高税收以解燃眉之急,这些举措让蒙古贵族的钱财大量减少,王公和百姓均怀怨愤,对清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br></p> 当时清政府不敌外力,各个省份见到清政府即将倒台,纷纷想要独立,脱离清政府,外蒙古也不例外,独立运动兴起。<br><br>作为最高活佛的八世哲布尊丹巴,虽是藏人,但自幼生活在蒙古,很自然地坐上了争取独立的战车,在沙俄推波助澜的挑唆下,外蒙古宣布独立,建立了“大蒙古国”。<br><br>外蒙古毕竟位于中国最边缘,在管理上到底是鞭长莫及,尤其是军阀混战时期,中央政府在全国的管理权能逐渐弱化,对于外蒙古的管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外蒙古虽然是自治,事实上还是被沙俄控制了。<br><br>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巅峰”--沙俄疯狂进献美女和钱财,供其纵情享乐。<div><br></div><div>据说,由于过于贪恋美色,博克多格根感染了梅毒,后来病情严重到他身体溃烂,双目失明,鼻子也烂掉了......</div> <div>在成为“博格达汗”后,八世哲布尊丹巴以“所有蒙古人的皇帝”自居,颇有雄心,派兵南下内蒙古,欲图统一所有蒙古地区。<br><br>而一度支持他的俄国不过是想要一块权益独享的殖民地和军事缓冲区,对他的“统一大业”不予支持,蒙古远征军“功亏一篑”。<br><br>他对俄国彻底失望,转而配合北洋政府在库伦设置办事大员,取消了独立,实行自治,并接受了袁世凯所授予的“外蒙古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的尊号。<br><br>1919年沙俄被推翻,苏联政府忙于整顿内务,对外蒙古顾及不上,北洋政府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迫使库伦政府取消“自治”。<br><br>八世哲布尊丹巴暗中支持1921年进入外蒙古的白俄“疯男爵”恩琴对中国军队的驱逐,并在恩琴扶持下再次成为“博格达汗”。<br></div> 已经42岁的他,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自己的王朝,自称“皇帝”,还和中国古代历任皇帝一样给自己的“王朝”拟定了年号。<div><br></div><div>1921年,在苏联国内一切平稳后,他又找到苏联,想在斯大林的庇佑下,让自己继续做皇帝,至于那些矿产资源,依旧大相送。<br><br>苏联进入外蒙古,扶持“蒙古人民革命党”消灭了恩琴,建立了以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名义首脑的独立政府。<br><br>斯大林可没有沙皇好说话,斯大林直接派兵驻扎外蒙古,将外蒙古视作了苏联的领土。<br><br>然而,对由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革命党,哲布尊丹巴从一开始就表示出不信任和反对,新成立的蒙古政府发生一系列政治事件都有他或明或暗的支持。<br><br>在苏联铁拳下,八世哲布尊丹巴的种种努力最终都流于失败,自己也被彻底架空。</div> <div>1924年,54岁的博克多格根彻底失去利用价值,突然无缘无故“圆寂”,终于结束了自己颠簸又混乱的一生。<br><br>有传言,他被新政府用毒杀方式秘密处决。<br><br>他死后,外蒙古君主制被废黜,“蒙古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5年后,蒙古国宣布中断哲布尊丹巴的转世。<br><br>他的妻子,蒙古末代皇后格嫩皮勒(图中画像)也被苏联人控制起来,最终被处决。<br><br>顺便说,当外蒙古的八世哲布尊丹巴在洪流中全力挣扎时,内蒙古最高宗教领袖七世章嘉则相对顺风顺水。<br></div> (图片取自网络)<br><br>蒙古末代王后格嫩皮勒,出生并不好,本只是草原上普通牧民家的女儿,但命运就仿佛和她开了一个玩笑。<br><br>外蒙古最后的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因推崇袁世凯而被册封为外蒙古的皇帝,后来权利被苏俄架空,巴博克多格身体也每况愈下,此时原配夫人离世。<br><br>国不能无后,巴博克多格有续娶的打算,但没有选择门当户对,而在为国王挑选的15位女孩中,娶了长相貌美的格嫩皮勒。<br><br>格嫩皮勒当时只有19岁,国王已是风烛残年,这让她不适和疲倦,要求离婚.......<br><br>不久国王离世,格嫩皮勒获得短暂的自由,虽然她隐居起来,日子还算过得平静,终究还是逃脱不了遭到清洗和猎杀的命运。 (图片取自网络)<br><br>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你绝对想象不到,这个美丽的女性,端坐在镜头前,脸上满是从容,而此时却早已面临着生死关头。<br><br>因为时局的变换,外蒙古被苏联控制,为了去除所谓的不安定隐患,开始整治蒙古传统贵族,作为蒙古最后一位女王后格嫩皮勒就在其中,1938年,她被士兵带走,软禁起来,1938年,斯大林下令将她处决。<br><br>作为王后,她要求临终前最后一次穿上王后服,给世人留下了璀璨从容的盛装照片,用自己美丽又坦然的一面去面对死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留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盛装出席坦然赴死,好一个奇女子!<br><br>作为草原的儿女,她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草原的广阔和追求自由,可行走的每一步都是禁锢,政治的暴风雨侵袭着她..... 八世哲布尊丹巴妻子的奢华房间。<br><br>时局的瞬息万变中,蒙古末代皇后格嫩皮勒的结局也是非常可悲的。<div><br></div><div>她一生都如同浮萍,最终还是因为政治原因和自己曾经的身份,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br><br>地陪导游Tom说,蒙古国民普遍同情她,格嫩皮勒的传奇还被写成歌,在蒙古很出名。</div> 八世哲布尊丹巴妻子的发饰。 用400只黑貂皮做的衣服。 80只狐狸做成的大衣。 八世哲布尊丹巴妻子的卧床。 布置奢华的家具。 睡床。 吃饭的碗。 马奶酒缸。 寒冷地域的动物乐园,竟然还有热带的巨无霸--大象! 橱窗里的鸟代表天堂。<div><br></div><div>图中右侧的照片,看得出专门有下人供养大象,足以看出八世哲布尊丹巴生活的奢靡。</div> 黄金做的神像。 用花豹皮做外壁的蒙古包。<div><br></div><div>蒙古没有花豹(雪豹是白色的),说明花豹皮全靠进口。</div> 东宫外面,风和日丽。 夏宫外的市区。 离夏宫不远,是一家蒙古国营羊绒制品厂。<div><br></div><div>工厂的门市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绒织品商店之一。</div><div><br></div><div>因选用帕米尔羊毛,这里的羊绒产品,质量属上乘。</div><div><br></div><div>地陪导游Tom开玩笑,由于材料稀缺,羊绒织品质量绝对没得说,以后游客多了,供不应求就难说了......</div> 时间关系,没能参观羊绒工厂。<div><br></div><div>据地陪导游Tom介绍,在里面可以参观羊毛生产过程,从头看到尾,明白羊绒的取得与制作。</div><div><br></div><div>喜欢羊绒制品的,不能错过。</div> 在羊绒商店选购过程,还能欣赏到小型羊绒织品时装秀。<div><br></div><div>感觉蒙古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欧美妆容,商场里的模特和街头广告都凸凸显西方审美。<br></div> 要说羊绒织品的网红,还数克什米尔制衣公司(Cashmere Coat Company)的GOBI商场。 GOBI商场,就坐落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苏赫巴托广场旁,马路对面便是国家宫。 这家商场属百货公司性质,只是以羊绒衫等羊绒织品见长。<br><br>商场路边有几只雪白的克什米尔山羊雕塑。<div><br></div><div>克什米尔羊绒(Cashmere),专指来自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克什米尔山区特定品种的羊毛,毛质柔软细腻,纤维蓬松,具有极强的保暖性和透气性。<br><br>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稀有性,被誉为“纺织品之王”。<br></div> 从路口看苏赫巴托广场,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很强,稳定在4G网络。 网红的GOBI商场,是乌兰巴托最大的纪念品商场。<br><br>在这里可以购买到羊绒衫、皮制品、蒙古地毯、松子、欧洲巧克力、有名的伏特加酒或俄国鱼子酱、韩国和日本的化妆品等。<br><br>价格表竟然还有韩文标价--我晕!<br> 商场很大,服务提档。 <div>商场黄金地段,当然是羊绒织品的领地。</div><div><br></div>克什米尔羊绒衣物,穿着舒适、保暖,又透气性佳。<br><br><div>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克什米尔羊绒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其价格昂贵,是高档时尚品牌的代表。</div><div><br></div><div>相对而言,蒙古国的羊绒织品说得上物美价廉,比如克什米尔羊绒毛衣400多人民币一件,比国内便宜,关键是料真。</div><div><br></div>商场呈长条形,两层,但出入口同一个,需要折返。<br><br>走回头路费时费力,不知为何不在远端设置一个出入口? 楼梯口的蒙古国地图模型。 装饰精致。 羊绒织品生产过程滚动介绍--秒懂百科。 中国吉利汽车的品牌店,不知道电动汽车在寒冷的蒙古国能否破局? 乌兰巴托国家百货公司,位于市中心区域,离苏赫巴托广场也在步行所及范围。<br><br>这座我们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百货大楼翻版,在我们这些年纪稍大的国人眼里,完全没有违和感。<br><br>据说,这座蒙古国最大的百货大楼就是中国根据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图纸帮建的,类似的还有乌兰巴托火车站......<br><br>其实蒙古国的基础设施,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人承建的,我们为这个北方邻居真的作了特别大的贡献。<div><br></div><div>在乌兰巴托街头,看上去比较大的建筑工地,能看到中国建筑工人身影的机会多......</div><div><br>这是处处渗透着中国影响,却极力抹除中国痕迹--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国度!<br></div> 这一带,是乌兰巴托人流密集地。<div><br></div><div>路口摆摊卖当地特产零食的女孩。</div> 不远处摆放一排几架电动滑板车。<div><br></div><div>只要扫码就可以骑走,非常方便,已经成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交通工具。</div> 百货大楼前面,辟有占地不小的露天停车场,是否建设时没有规划地下车库? 商场里面人不少,人气挺旺的。 虽然商场的外表古板过时,但内部还是别有洞天。 这座蒙古国最大的百货商场,有团友吐槽跟国内华润万家差不多,我觉得还是要强很多。 中庭装饰,已经可以跟我们国家大城市的Mall有得一拼。 在里面,可以好好选购回国送人的伴手礼......<div><br></div><div>蒙古国特有的东西不多,除羊毛羊绒织品,肉类加工品也不错,松仁也算得上送礼佳品......</div><div><br></div><div>至于巧克力和糖果之类,都是欧美日韩舶来品,原装或者换个印上蒙古文的“马甲”。</div> 百货大楼门前的街景。 <p class="ql-block">百货大楼马路对面的街心花园,有一个热闹的集市。</p> <p class="ql-block">政府在街心花园靠百货大楼一侧,开辟日常生活用品集市,作为百货大楼商品的补充。</p> <p class="ql-block">来逛集市的市民很多,看上去挺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戴口罩的还不止一两个,貌似没有见到已经过去的疫情曾经在蒙古国肆虐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这装饰很像我们国内。</p> <p class="ql-block">学生学习用品园地。</p> <p class="ql-block">简易收款桌,无线刷卡机并不落伍。</p> <p class="ql-block">文具档,A4复印纸的包装很熟悉,就是中国产的,想必小商品基本上都来自浙江义乌?<br><br>近年来,中国的技术和商品流入让蒙古国日常生活逐渐现代化,蒙古国对中国在生活和经济上的依赖日益加深。<br><br>中国的电子产品在蒙古国广泛使用,工业品和日用品在蒙古国市场也占据重要地位。<br><br>反之,蒙古国的羊肉、羊绒等农牧产品在中国也很受欢迎。<br><br>双方的经济和贸易交往不仅增加了依赖性,也逐渐缓解了文化和民族认同上的隔阂。 <br></p> <p class="ql-block">集市占地不小。</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个很长的街心公园。</p> <p class="ql-block">外蒙古第一任“领导人”乔巴山(Khorloogiin Choibalsan)坐着的雕像。<br><br>近代史上,外蒙古共闹了五次独立。<br><br>1915年,外蒙古第二次闹独立,被北洋爱国将领徐树铮率军平息收复。<br><br>乔巴山借助于沙俄外力,废除活佛转世,夺取大权宣布外蒙古独立,将原来的蒙古省变成蒙古国,让外蒙古脱离中华版图!<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带是商业区,街心公园两旁的建筑以商店为主。</p> <p class="ql-block">房子顶上的“中国联通”logo ,是巧合?</p> <p class="ql-block">长椅上的“动”与“静”。</p> <p class="ql-block">玩乐的母子。</p> <p class="ql-block">在大苹果雕塑前,乐手在激情演奏。</p> <p class="ql-block">街心公园的另一端,马路对面是蓝色玻璃外墙、造型漂亮的现代风格体育馆。</p> 说完商场,再说零售。<div><br></div><div>在乌兰巴托大街上,除了遍布韩国文字和韩国餐厅,留心观察,城市各个角落更是被韩国品牌--GS25便利店“占领”。</div><div><br></div><div>这个国家,以前是唯苏联文化马首是瞻,现在“去俄化”后转向“韩流”,整个国家被“韩化”的现象很严重:</div><div><br></div><div>•乌兰巴托的年轻人说韩语的现象比较普遍(英语普遍不怎么行),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听着当地人说话都像极了韩语!</div><div><br></div><div>•韩日影视作品大行其道。<br></div><div><br></div><div>•连穿着打扮都比较韩化,梳着韩式发型,化着韩式美妆......</div><div><br></div><div>•年轻人喜欢韩国妆容,益了韩国整容业。<br></div> 连偏僻的城镇,也被GS25便利店攻克...... <p class="ql-block">大型的超市,则有家乐福等国外品牌的身影,本土的超市,当然也有。<br><br>这是乌兰巴托郊区刚进城的路边,一家比较大的本土超市。<br></p> 超市货架,算得上琳琅满目,供应充分。<br><br>食品和蔬菜档,也是堆得满满的。<br><br>草原上最多的食物就是牛羊肉,大口吃肉,绝对管够!但青菜很少!<br><br>这里的蔬菜稀少且昂贵,最多就是土豆、胡萝卜、洋葱、包菜等,就是贵!<br><br>遗憾没有拍下价格标签,以便做个比较(在机场100元人民币换47500蒙图)......<br> <div>蒙古国全国禁烟,并且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尤其在学校周围500米之内检查尤其严格,一旦发现将受到罚款处罚。<br></div><div><br></div>奇葩的是,垃圾筒竟然照搬中国的,连文字都不改!<div><br><div><div>抄作业连名字也抄,这样的操作可没少干--当年全面导向苏联,不顾国情照搬苏联的制度和做法,造成的悲剧和笑话,还少吗?</div><div><br></div><div>不知道游牧文化是否缺少文明的基因?</div><div><br></div><div>纵观全世界,游牧民族创造的文明鲜有报道......</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