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去旅行 <p class="ql-block"> 桂月过半,岁在甲辰,恰逢中秋。游兴起,绿皮车,沿汾水南下新绛,龙兴之地!</p> <p class="ql-block"> 古绛州乃以今新绛县为核心的晋西南周边区域,自北周武成二年(560)建制以来(“改东雍州为绛州”),直至民国元年(1912)废州改县,千余年来,始终是晋西南的政治中心、经济重镇、交通枢纽、文化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公元583年,即隋开皇三年,绛州治所迁至今新绛古城,隋为绛郡,领八县;唐设绛州总管府,辖十五州;宋为雄州,辖七县;金设绛阳军节度使,并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领八县;元设绛州行元帅府,辖二州;明为绛州,领三县;清雍正年间改直隶绛州,领五县。</p> <p class="ql-block"> 因地理与物产的优势,绛州列唐开元六大雄州之一。</p><p class="ql-block"> 绛州是河东路的主要粮食产地,也是京、津、甘、陕、豫等地手工业品加工和交流的重要集散地,经济富庶,交通便利,自古有“水旱码头”“七十二行城”之称。清改直隶,民国初期绛州仍是工商业收入可与太原相媲美的水旱码头城市。</p><p class="ql-block"> 唐代前期,河东道是重点产粮区与储粮区,“益漕晋(太原)、绛(绛州)、魏(魏州,后来的大名府)、濮(濮州,濮阳一带)、邢(邢州,今邢台)、贝(贝州,河北东南)、济(济州,山东西南)、博(博州,聊城一带)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漕七百万石。”八州中,河东道有晋、绛两州。</p> <p class="ql-block"> (周、秦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封建—郡县之变是其中最重要内容之一。春秋起,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官僚制取代,相应地,地方组织也由采邑制转为县制~郡制。“县”之称谓一直沿用,而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唐宋多称“州”,明清多称“府”。又因郡(州、府)数量太大,不便中央管理,历代在郡(州、府)之上再设更高一级机构,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是“州”,唐代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时期分全国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到唐玄宗分为十五道。安史之乱后,原分置于边地的节度使滥用于内地,道形同虚设。)</p> <p class="ql-block"> 物产的优势,除了粮食,绛州还是唐代的铸币重地,“天下诸炉(官办铸钱炉)九十九,而绛州三十”“天下铸钱率倚绛州”。(唐中前期,尤其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绛州铸币“三十炉”,约占全国铸币总量的三分之一。主要铸币三种:开元通宝、“以一代十”和“一代五十”乾元重宝。)</p><p class="ql-block"> 而除了物产,绛州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备受重视。一方面,其 “当秦晋要冲”“控关关河,辅翼汾晋,据河东之肘腋,为战守之要区”。另一方面,自唐以来,绛州便是驰名的水旱码头。每年秋冬时节,长安一带的货物由黄河逆水拉纤来绛州;到夏季水涨,山西的货物在绛州装船,顺水而下,由黄河入渭河,运至长安。明清两代,每年三至九月是汾河船运的黄金季节,翼城的铁货,陆运至绛州,再装船顺黄河而下,由大庆关逆渭河西下,到达渭南、咸阳一带;陕西、甘肃、四川的粮食、水烟、纸张、杂货,则循原道返回,俗语有言“拉不尽的翼城关,运不完的绛州城。</p> 绛州衙署 <p class="ql-block"> 山西遗留的三座元代署衙:霍州大堂、临晋县衙大堂,及绛州大堂,主体形制皆同,区别在前二者面阔五间,而绛州大堂是七间,单体规模最大。(玻璃覆盖下的是考古发掘出的古代地面,包括自唐至清历代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 绛州大堂其州、县城的形制与其它地方迥然不同,它不是方城对称中轴格局,而是因地制宜地把衙、塔、寺、庙观、三关五坊、两门、六十四巷犬牙交错,皆顺自然,穿插其间,就地而建,形成了图画般的布局。北魏大堂、隋园林、唐城坊、宋元文化、明民居、清书院、民国工商业,一个清晰的历史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 绛州衙署位于古城西侧崖上,包括大堂与二堂、绛守居园池、绛州三楼三部分,其中大堂、园池、三楼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州署建筑群与绛守居园池占地面积2.8万㎡,自隋代开皇三年(583)起,便为绛州州治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据新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大将军张士贵在绛州设帐募军,招兵处就设在州署衙门大堂内。而此次征兵收获的一个重要果实就是后来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p> 绛州大堂 <p class="ql-block"> 绛州大堂,位居新绛县城西高垣之上,新绛中学校内(原州署衙门内)。东西长29.20米,南北宽15.40米,占地面积311.28平方米。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绛州大堂,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位于新绛县城西高垣之上。站在绛州南城墙上看,从汾河向北有两层台地,新绛县城在第二台地之上,南面的城墙就在垣边上,当年站在大堂上应能看到汾河。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非常有意思,除了考虑风水之外,特别强调城的功能,似乎从不考虑市的功能,所以大多数的城都建在背山面水,以易守难攻,而市大多在小镇,有车马舟船之利,是商品交换的中心,形成了中国城和市的两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关于古代地方衙署的形制与布局,《清会典.工部》记载,“各省文武官皆设衙署,其制,治事之所为大堂、二堂,外为大门、仪门,大门之外为辕门(仅武官有之),宴息之所为内室、为群室,吏攒办事之所为科房。”此即清代署衙建筑群的规定模式。</p><p class="ql-block"> 关于各级地方衙署的规制,历代均有明确规定。唐规:三品以上官员的房屋,最大规模五间九架;五品以上不得超过五间七架;六、七品以下不得超过三间五架;普通庶民所建房屋,不能超过三间四架。元代:“总府廨宇:正厅一座,五间,七檩,六椽;司房东西各五间,五檩,六椽;门楼一座,三檩,两椽。州廨宇:正厅一座,五檩,四椽,并两耳房各一间。”</p><p class="ql-block"> 而绛州大堂面阔七间、进深八椽的形制,对应“州之大堂面阔五间、五檩,四椽”,是明显僭越了。</p> <p class="ql-block"> 绛州大堂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筒瓦顶,檐下为五铺作单下昂斗拱。大堂高大宽阔,巍峨壮观,人置其间四顾空旷,威严之感油然而生。据古建专家言,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五间,而绛州独为七间,乃国内少见。现全国尚保留有三处州衙大堂,“绛州大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堂建筑风格粗犷豪放,造型朴实无华,堂内柱子,特别是前后门楹柱,其粗难以合抱。为扩大堂内面积,内柱大量减少,横梁为三架重叠,与纵向大内额,由额相接,与横行大梁叠架承重,撑以通天立柱,坚固有力。梁柱多为原始材料剥皮稍加砍削而成,无统一规格可循。从总的风格看,现建筑应为元代重建造构。</p> <p class="ql-block"> 大堂通面阔30.87米,通进深18.06米,悬山顶、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堂内用柱26根,前后各8根、两山各3根,金柱4根,且柱径规格不一,有粗有细,柱下尚存的覆盆莲花柱础是唐代遗物。</p><p class="ql-block"> 元代古建普遍粗犷豪放,简洁朴素,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木柱子粗细不同,且不取直。</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中围起来的是“鱼儿跪堂石”,是犯人下跪处,寓意“鱼儿喝水,各凭良心,是否公正,只有天知”。</p> <p class="ql-block"> 大堂的周围尚留有一部分附属建筑,堂前原有卷棚抱厦三间,上部虽已毁,基址尚存。左右有二排厢房南北拉开,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办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堂后留有二堂房屋数间,这里是州府官员下榻休息的地方。堂西侧尚留有一小桥流水,假山松涛的小型花园一座,是官员因行事烦恼而稍作休憩的地方。再往后便是供知州、夫人、小姐消遣游览的州署花园,据说这所花园建于隋569年。</p> <p class="ql-block"> 堂内北壁东侧嵌有一块高116、宽70厘米的《文臣七条》石,系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刻制,上书敕宋真宗赵恒御制。原文是:</p><p class="ql-block"> 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p><p class="ql-block"> 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p><p class="ql-block"> 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p><p class="ql-block"> 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荣。</p><p class="ql-block"> 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p><p class="ql-block"> 六曰劝课。谓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p><p class="ql-block"> 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文臣七条”原为州衙所藏,几经流失,后在1984年重嵌于大堂内壁,以昭示后人。</p><p class="ql-block"> “文臣七条”碑流传至今已八九百年,为我们保留了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就是在今天,这七条不仅有其历史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p> 绛守居园池 <p class="ql-block"> 绛州署衙的后花园,就是著名的绛守居园池,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596)的古典园林。现存园池是清代重建、并经民国初年修复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唐代绛州刺史、文学家樊宗师作《绛守居园池记》,让此园池脍炙人口,加上绛州是历代水陆码头,过往名人必游此园,欧阳修、梅尧臣、郭元履等都有游迹或题咏。</p> <p class="ql-block"> 登上园内的嘉禾楼,天主堂近在咫尺。天主堂从绛守居园子后门出去不到一公里,挺适合拍照,龙兴寺也不远。</p> 绛州三楼 <p class="ql-block"> 由近至远,绛州三楼之鼓楼、钟楼、乐楼。左手边是著名的“七星坡”。七星坡依地势而建,也称衙坡,是当年通往州衙的必经之道。坡上按北斗七星形状排列了七颗圆形石头,因此得名。七星坡一边平坡,一边台阶,是古代的双行道,可行人也可过马行车,还面向乐楼,亦可供人坐在坡上看戏。</p><p class="ql-block"> 绛州古城处汾河下游,依黄塬而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与东南高差近30米,沿西北高崖由东向西依次布置龙兴塔、望河楼、天主堂、绛州大堂、鼓楼、钟楼等古建。</p><p class="ql-block"> 据《直隶绛州志》记载:“州署在城內西北崖上,高敞宏壮,甲于列郡,创建不知所始。”绛州署衙的地势较高,同一区域分布的还有绛州三楼:钟楼、鼓楼、乐楼,“从渊源上讲,这三座楼都是原绛州署大堂的附属建筑”。整个区域的古建集中,观赏性不错(绛州大堂旁的城隍庙是现代复建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鼓楼创建于元代,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三重檐歇山顶,周有回廊,下辟东西向砖券门洞,门楣前后有匾额,东“振远”,西“振昕”。门洞曾为古绛州城门,穿过门洞,有“奉公”等牌坊。</p><p class="ql-block"> 元代前,鼓楼的前身是一个谯楼(瞭望楼)。古代的钟鼓楼是用来报时兼报警之用的,元代末期的一任绛州知州李荣祖,为加强绛州城守备、修建鼓楼带头捐出俸禄,1348年鼓楼建成。</p> <p class="ql-block"> 钟楼始建于北宋,元、明两代有重修,内悬的万斤铁钟是金天德三年(1151)绛州本地所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钟。</p><p class="ql-block"> 钟楼在三楼中地势最高,建筑最小,台基耸立,楼顶是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瓦饰。</p><p class="ql-block"> 据《新绛县志》,三楼中钟楼历史最早,北宋乾德元年(963)所建,后被焚毁,再在原址重建。现存建筑主体为明万历年间遗构。</p> <p class="ql-block"> 乐楼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1983年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乐楼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檐插廊,台基高约2.5米,明间宽大,并有抱厦一间,屋顶中间凸起如阁楼形制。</p><p class="ql-block"> 乐楼正对着七星坡,与坡顶的城隍庙遥相呼应。据称,乐楼为酬神演戏之戏台,也是逢年过节戏曲活动的主要场所,台前七星坡道宽大,观众可以就势观看演出。</p> 新绛城隍庙 <p class="ql-block"> 新绛县城隍庙原建于明洪武年间,历有修葺。现存建筑是2011年新绛县委、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拆除了党校,对照清光绪版《直隶绛州志》中的建筑图,在其原址上复建的。中轴对称布局,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献殿、东西配殿、主殿、东西廊房、放生池、寝宫、东西耳殿、十八层地狱。为前朝后寝的形制,体现了古代州一级城隍庙的建筑规制。</p> 尾记 <p class="ql-block"> 古代绛州文化的灿烂夺目:垣曲“世纪曙猿”、襄汾“陶寺都城”、稷山“后稷稼穑”、垣曲“舜王坪”、翼城“晋国源 头”、曲沃“晋国博物馆”,禹凿龙门河津的王通、王绩、王勃,闻喜裴氏59位宰相(宰相村),明末清初的晋商最早代表之“绛太帮”。(以及,今新绛天主教区除辖运城十三县外,还包括翼城、曲沃、侯马、乡宁县等,皆说明其影响之深远)</p><p class="ql-block"> 其手工业之发达,也让人印象深刻。如列“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论砚》有言,“蓄砚以青州第一,绛州次之,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砚”,质坚细腻,细而不滑,坚而不燥,贮水不涸,历寒不冰)。明代名匠张凡娃创制的云雕漆器(即剔犀漆器,因图案多以云纹回钩组成,又称“云雕”。山西漆器三宝:平遥的推光、稷山的螺钿、新绛的剔犀)、螺甸工艺,此外,绛州鼓乐、木刻画也都是闻名遐迩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1932年,陇海铁路通车,京津货源可以直达陕甘等省,不再经过绛州周转,绛州日渐冷清。更严重的是,同山西省内其他州县一样,商埠最大的价值是有大宗商品交易,绛州以棉麻、红毡、土铁、盐等为大宗交易内容。而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的侵入,尤其沙俄资本夺得了晋商垄断200年之久的恰克图对俄贸易,诸如此类,绛州五个钱庄、票号接连倒闭,绛州的衰落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 本篇参考的文章有《新绛龙兴寺历史沿革与建筑特征探析》简莉、《千古绛州沉浮录》等。</p> <p class="ql-block"> 声明:视频文语或部分采自搜狗及抖音,学习之用,不胜感激。文中多数图片均为自拍原创,少数源于网端。如有不妥,联系删减,特此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