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北邯郸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响堂山石窟群就是一处不可错过的寻古探幽胜地。</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群,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北两处,相距15公里。石窟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人们在山洞谈笑、拂袖、走动都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随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响堂山石窟规模、名气上虽不及云冈、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石窟,但其在艺术与文化上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是诸多大石窟无法比拟也无法取代的,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的重要宝库之一。196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北响堂石窟的大门,是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山前广场,视野非常开阔。</p> <p class="ql-block">常乐寺,是响堂山石窟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响堂山石窟下方,始建于北齐,在唐代为北方三大寺院之一,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可惜建国前被烧毁,现遗址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均已毁,仅剩基址,目前正在进行保护修缮工作。我们去时大门紧闭,期待文物资源,重焕光彩。</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一张正在施工的常乐寺遗址照片</p> <p class="ql-block">常乐寺外仅存一座较为完整的常乐寺塔,始建于隋代,现存为宋代八角九层阁楼式砖塔,塔高约30米,第八九层塔檐已经损毁,是常乐寺最高的建筑,也是北响堂石窟景区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石窟建造在鼓山西麓半山腰的石壁上,现存9座石窟和725尊大小佛像,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有三窟:大佛洞、释迦洞、刻经洞,石窟雕刻精美,气势宏大,充分显示了皇家开窟造像的非凡气度,是北朝晚期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大佛洞,也称北洞,是规模最大,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正面龛内一佛两菩萨,正尊坐佛造型高大,神态庄重,面带微笑。佛背光浮雕塑,精美华丽,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释迦洞,又称中洞,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窟门雕刻变体龙纹、缠枝纹、火焰纹等装饰纹样,色彩鲜艳,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又名南洞。龛内雕一佛二弟子四胁侍七尊像。前壁甬门左右侧刻《无量义经偈》,窟外有《唐邕写经碑》一通。是研究北朝刻经的重要资料。</p> 关羽洞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的造像佛头很多被人为破坏,流失海外。看着这些雕刻精美,色彩艳丽,又残缺不全的雕塑,深感遗憾和惋惜。</p> 已经空空如也的小窟。 夜幕降临,站在鼓山看日落,别有一番景致。 <p class="ql-block">北响堂石窟开启夜游模式。一夕灯火点亮,石窟内灯火通明,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但不知灯光对石窟文物保护有没有影响。要知道在云冈石窟内是禁止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石窟景区的数字展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石窟文物的保护和复原工作,给人一次全新的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和整理,并进行虚拟复原和数字化展示;对百余年前流失海外的造像和造像残件,通过3D打印技术1:1复原“回家了”,令人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告别北响堂山,夜幕下,景区内千年古塔和远处半山腰的石窟,在灯光的照耀下,依然闪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南响堂石窟。据“滏山石窟之碑”记载,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僧人慧义开山建寺,后由北齐大丞相高阿那肱出资营造石窟。南响堂石窟由石窟、靠山楼、殿宇和古塔组成。</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就是南响堂艺术馆。正在举办“北朝石刻艺术拓本展”、“中国瓦当汉砖印陶极其拓本专题展”,让观众在欣赏这些珍贵精美的历史文物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山前建有南响堂寺。寺内有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p> 寺院东南角有钟楼一座,“响堂晚钟”原是古磁州八景之一。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寺塔,位于南响堂寺西面,是一座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始建于隋代,后经历代维修和重修,部分塔顶已非原物。</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石窟群坐落在响堂山寺的东侧,分上下两层,共七个洞窟,一层两个洞窟:华严洞、般若洞;二层五个洞窟,分别为空洞、阿弥陀洞、释迦洞、力士洞、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千佛洞最精美。</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第七窟),南响堂的精华,虽佛像头大部分已无存,但佛像、菩萨整体雕塑都比较完好。也是南响堂石窟中唯一一座前廊和后室均保存相对完整的佛殿窟。</p> <p class="ql-block">廊壁上的金刚力士雕塑,虽形象威猛,极具气势,但搭配上飞舞的飘带,又显得飘逸传神。</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窟顶的莲花藻井,正中莲花浮雕,四周以莲花宝珠为中心,两两相对,盘旋飞舞八身伎乐飞天,个个体态轻盈,线条流畅,姿态迷人。整体雕刻细腻,色彩艳丽,形态栩栩如生,被誉为国宝级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洞壁广造佛像,有大小造像1028尊,所以得名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响堂石窟是历史和艺术的见证者,尽管石窟在历史上遭受过沉重打击,多次被人为破坏和掠夺,不少精品文物流失海外,但残存的雕塑和壁画仍然向世人展示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